幼儿园环保活动:变废为宝,创意无限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了解废物利用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懂得节约资源。
2. 情感目标: 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对废旧物品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提升动手*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废物利用的图片和视频)、制作玩具的示范作品23件(例如,用纸盒制作的小汽车、用塑料瓶制作的花盆、用易拉罐制作的笔筒等)、剪*、胶水、彩纸、彩笔、毛线、纽扣、吸管等各种装饰材料。
幼儿准备:提前收集各种干净、安全的废旧物品,例如:大小不同的纸盒、塑料瓶、易拉罐、卷纸筒、报纸、旧衣服、包装纸等。
2. 经验准备: 组织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废物利用现象,例如:用废旧轮胎做的花坛、用饮料瓶做的环保垃圾桶等,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活动过程
一、 导入环节:奇幻之旅,探索“垃圾”的秘密 (5分钟)
1.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播放一段有关垃圾处理的动画短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垃圾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 提问讨论,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垃圾去了哪里呢?”
“如果垃圾越来越多,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些垃圾变少呢?”
二、 展开环节:魔法变身,废物利用大变样 (20分钟)
1. 欣赏作品,启发思维: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制作材料、方法和特点。
“看,老师用什么变出了这么有趣的玩具?”
“你们觉得这些玩具漂亮吗?喜欢吗?”
“你们想不想也试试,把垃圾变成宝贝呢?”
2. 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互相讨论:
“你想用什么材料做什么玩具?”
“你的玩具需要哪些步骤才能完成?”
“你们小组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3. 动手*作,创意制作: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玩具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胶水等工具。
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对玩具进行装饰和美化。
三、 分享环节:作品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10分钟)
1. 作品展示,分享交流: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你做的玩具叫什么名字?是用什么做的?”
“你是怎么制作这个玩具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你喜欢你的作品吗?为什么?”
2. 互相评价,共同欣赏: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作品最有创意?为什么?”
“你从别人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把垃圾变成了什么?”
“变废为宝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环境呢?”
四、 延伸环节:环保行动,从我做起 (5分钟)
1. 环保倡议,付诸行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制定班级环保公约,例如: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用电,从点滴做起。”
“减少使用一次*用品,从自身做起。”
2. 家园共育,拓展延伸: 鼓励幼儿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并带动他们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做一件环保作品吧!”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展开,通过观看视频、欣赏作品、分组讨论、动手*作、作品展示等环节,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潜移默化地树立环保意识,并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注重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将环保理念带回家,带动家长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营造绿*环保的生活环境。
《变废为宝》教案2
变废为宝: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 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1. 教师 :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图片。(展示生活垃圾图片,包括 overflowing 垃圾桶、混乱的垃圾堆放点等)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垃圾,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垃圾最终会去哪里呢?
2. 学生 :自由发言,分享对垃圾去向的猜测。
(二) 回顾调查,分享感悟
1. 教师 :还记得我们一周前的调查作业吗?请大家分享一下调查结果,说说你家一周内扔掉多少垃圾,有哪些类型的垃圾?
2. 学生 :分组交流调查结果,分享感受,并尝试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
3. 教师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发现即使一个小小的家庭,一周内也会产生数量惊人的垃圾,更何况是整个城市呢?如果垃圾处理不当,将会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过渡)
二、 深入探究,揭示危害
(一) 观看视频,直观感受
1. 教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垃圾带来的危害。(播放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视频)
2. 学生 :观看视频,思考垃圾带来的危害。
(二) 小组合作,深入讨论
1. 教师 :视频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结合视频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垃圾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 学生 :分组讨论,列举垃圾的危害,例如:
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
滋生蚊虫,传播疾病
占用土地,影响市容
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2. 教师 :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过渡)
三、 学会分类,变废为宝
(一)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看看它是怎样处理垃圾的?(播放垃圾分类儿歌)
2. 学生 :跟唱儿歌,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类别。
(二) 观察图片,学习分类
1. 教师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5页,观察图片,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
2. 学生 :观察图片,并尝试说出垃圾的类别和投放方法。
3. 教师 :根据垃圾的不同成分和*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可回收垃圾 :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可以被重新加工利用,节约资源。
厨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果皮菜叶等,可以通过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变成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灯管、过期*品等,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其他垃圾 :除去以上三类垃圾之外的垃圾,一般采取焚烧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三) 观看视频,拓展认知
1. 教师 :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垃圾是如何被分类处理,以及如何将废物变废为宝的。(播放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视频)
2. 学生 :观看视频,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和意义。
3. 教师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原本被我们丢弃的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和加工利用,可以变成再生纸、塑料颗粒、有机肥料等,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垃圾分类,不仅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还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过渡)
四、 设计活动,学以致用
(一) “我是垃圾分类小专家”游戏
1. 教师 : 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我是垃圾分类小专家”的游戏,看看谁最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2. 游戏规则 : 教师展示各种垃圾图片,学生根据垃圾的类别,将其投入对应的垃圾桶模型中。
(二)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
1. 教师 :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并分享你的创意。
2. 学生 : 分组合作,进行手工制作,并将作品展示给大家。
(三)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
1. 教师 : 垃圾分类,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做环保卫士!
2. 学生 : 齐声朗读垃圾分类倡议书,并承诺将垃圾分类的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 :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让我们牢记“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变废为宝,创意无限:一场关于环保与艺术的奇妙旅程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物尽其用的好习惯。
2. 锻炼幼儿的动手*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艺术作品。
3.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在分享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幼儿提前收集的各类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
纸盒类:牙膏盒、饼干盒、*盒等大小不一的纸盒;
其他类:一次*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等。
制作工具:剪*、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等。
2. 作品展示区:
教师事先制作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和艺术作品:
玩具类:娃娃(一次*纸杯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
艺术作品: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等。
活动过程:
一、 奇妙之旅,开启想象之门(10分钟)
1. 参观作品,探索奥秘: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展示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作品,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测作品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教师引导*提问:
“小朋友们,快来看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做的呀?”
“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漂亮吗?喜欢吗?”
“你能猜出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 集体讨论,分享发现: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你觉得这些作品和平时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你认为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使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二、 创意碰撞,点燃创作火花(15分钟)
1. 解析步骤,揭开神秘面纱:
教师逐一展示作品,并详细讲解其制作步骤,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废旧物品的改造过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可以用剪*把纸盒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用胶水把它们粘贴在一起,最后还可以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2. 思维发散,拓展创意空间: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用相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废旧物品与其他材料结合,创作出更加新颖的作品。
“除了老师做的这些,你们还能想到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呢?”
“我们还可以尝试将这些材料和其他的东西组合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3. 多元体验,感受废旧新生: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体验,感受废旧物品改造后带来的乐趣,进一步强化幼儿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废旧物品来制作玩具呢?”
三、 小手创作,变废为宝乐其中(20分钟)
1. 化身设计师,开启创作之旅:
教师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尝试,自由创作,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制作方案,例如:
小班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材料进行拼贴、装饰等;
中班幼儿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剪裁、粘贴等*作,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或装饰品;
大班幼儿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复杂的创作,例如制作可以活动的玩具、设计主题场景等。
2. 巡回指导,助力创意绽放:
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 inpidualized guidance,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简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帮助他们完成作品,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作品展览,分享喜悦与成长(15分钟)
1. 展示作品,感受成就与快乐:
将幼儿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并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制作过程。
2. 交流分享,碰撞思维火花:
教师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从作品的创意、*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
“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你觉得这件作品哪里做的比较好?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他呢?”
3. 活动延伸,将环保理念融入生活:
教师引导幼儿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积极寻找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并尝试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我们怎样做才能减少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呢?”
通过本次“变废为宝,创意无限”的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再利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分享交流中获得了成长和进步。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会更加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用自己的小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为了提高对玉米皮的认识和利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我们发起了以“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本文将详细展示这一活动的背景、目标、准备、重难点和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活动背景
玉米在北方农村是主要的农作物,而“玉米皮”则是其常见的废弃物之一。大多数家庭将玉米皮用作柴烧或肥料,但其实玉米皮还可以被制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然而,对于这种潜力的认知和技术的掌握在逐渐减少,这促使我们决定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对绿*环保的意识,同时传承和发扬本地的民间艺术。
二、活动目标
1. 设计思路
我们采用了多种有效手段来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皮编织的技术和历史:
利用设计问卷、采访居民,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以深入了解玉米皮编织的发展历史和技术传承现状。
组织学生参观玉米皮编织品交易市场和手工艺厂,通过实地体验和调查问卷让他们亲自感受编织的魅力。
2. 活动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子课题,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通过研究*学习方式了解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身边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让学生欣赏和继承家乡的玉米皮编织技术,唤起他们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三、活动准备
1. 教师的准备
宣传和介绍活动内容及安全教育。
准备手工艺品展览区和必备工具。
与家长和农家进行沟通,确保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学生的准备
确定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
在课前通过家长等渠道初步了解编织技术。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提出子课题,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编织的现状和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编织技巧。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体参与意识。
在实践中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
五、活动时长
活动预计持续一个月。
六、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的生成与小组的确立
阶段目标: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玉米皮编织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
学习并实践基本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访问。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激趣导课,通过展示图片和手工艺品,引导学生探索玉米皮编织的可能*。
第二课时及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子课题,学习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和进行基础的研究方法。
这些步骤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玉米皮编织的历史和技术,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期待学生不仅能掌握实用的手工技能,还能对家乡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变废为宝》教案5
废旧材料,创意无限:立体造型手工课教学设计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通过观察、想象、设计、制作等环节,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艺术作品。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观察和描述常见物体的形状、颜*、材质等特征。
掌握几种基本的立体造型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
学会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废旧材料的特*和利用价值。
体验从构思到创作的完整过程,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表达创意。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理念。
形成热爱生活、乐于创造的积极态度。
课程安排
课时: 12课时
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立体造型作品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示范作品:准备一些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立体造型作品,直观展示制作方法和技巧。
工具材料:剪*、胶水、彩笔、彩*卡纸、双面胶、废旧报纸、塑料瓶、易拉罐、纸盒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报纸、杂志、纸盒、塑料瓶、易拉罐、吸管、包装纸、布头等。
自备剪*、胶水、彩笔等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创意启航
1. 导入新课 (5分钟)
情境创设: 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提问引导: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并揭示本课主题——“废旧材料,创意无限”。
2. 观察与发现 (15分钟)
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课前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思考:
这些废旧材料有什么特点? (颜*、形状、材质、软硬等)
可以用它们做什么? (发挥想象,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作品赏析: 展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立体造型作品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作品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利用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的?
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激发创作灵感。
3. 技法探索 (15分钟)
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几种基本的立体造型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并讲解*作要点。
卷: 将材料卷成圆柱形、圆锥形等形状,可以利用胶水固定。
插: 将材料剪成不同的形状,互相插接,可以利用卡槽结构增加稳固*。
支撑: 利用废弃纸盒、塑料瓶等作为支撑结构,将其他材料粘贴或固定在其上。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例如:
利用废旧报纸卷成圆柱形,制作小树干。
利用易拉罐剪成花瓣形状,插接成一朵小花。
利用废弃纸盒制作小房子,再用其他材料装饰。
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分享经验。
第二课时:创意实践
1. 回顾与导入 (5分钟)
回顾旧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观察方法、制作技法以及学生作品。
明确任务: 本节课将利用废旧材料,发挥创意,制作一件以“我的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立体造型作品。
2. 创意设计 (15分钟)
头脑风暴: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围绕主题,思考可以用废旧材料制作哪些作品。
构思草稿: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勾勒出作品的造型、结构、材料等。
3. 制作作品 (30分钟)
选择材料: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
动手制作: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完成作品。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15分钟)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制作方法等。
互相评价: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意、造型、*彩、技巧等方面。
课后拓展
环保行动: 将制作的作品带回家,装饰自己的房间,并向家人宣传环保理念。
创意挑战: 利用家里的其他废旧材料,尝试制作更多不同主题、不同造型的作品。
作品展览: 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举办一次“废旧材料,创意无限”主题作品展。
评价建议
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在课堂参与、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作品评价: 重视作品的创意、造型、*彩、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变废为宝》教案6
废物利用,创意无限:如何将废旧材料变为儿童艺术创作的宝藏
引言:
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童年世界里,艺术创作是孩子们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本文将以“废物利用,创意无限”为主题,探讨如何将一次*纸杯、*奶盒、饮料瓶盖等看似平凡无奇的废弃物,转变为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艺术作品。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动手*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并乐于参与环保行动。
二、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手工基础,例如剪*的使用、纸张的折叠和粘贴等。
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有一定的认知,例如纸杯、纸盒、饮料瓶等。
2. 材料准备:
纸质类: 纸盘、纸杯、纸卷芯、肥皂包装盒、*奶纸盒、烟盒、一次*筷子、手工纸、卡纸等。
塑料类: 饮料瓶盖、果冻盒、吸管、CD等。
辅助材料: *钉、双面胶、颜料、彩笔、毛线、剪*、彩纸等。
三、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 手影游戏,引出主题: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例如用双手模仿小动物、交通工具等,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出“用手创造”的概念。
2. 变废为宝,引发思考: 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精美作品,例如纸杯玩偶、吸管机器人等,并引导幼儿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做手工?”
(二)观察欣赏,启迪灵感(10分钟)
1. 作品展示,细致观察: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样本作品进行分类展示,例如纸杯类、纸盒类、瓶盖类等,并引导幼儿从材料运用、造型设计、*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欣赏。
2. 互动交流,分享发现: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后的感受和发现,例如:“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制作方法?”
3. 材料联想,激发创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作品和现有的废旧材料进行联想,例如:“纸杯除了可以做玩偶,还可以做什么?”“你还能想到用哪些材料来制作作品?”
(三)示范讲解,教授方法(10分钟)
1. 材料介绍,安全讲解: 教师对各种废旧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强调使用剪*、*钉等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重点示范,分解步骤: 教师选择12个具有代表*的作品进行现场示范制作,并将制作步骤分解讲解,例如如何用双面胶粘贴、如何用*钉固定等。
3. 鼓励尝试,自主探索: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作品中。
(四)分组创作,体验乐趣(20分钟)
1. 自由分组,选择材料: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并选择喜欢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2. 巡回指导, inpidualized support: 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创作需求提供 inpidualized support,例如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等。
3. 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教师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成果。
(五)作品展示,分享交流(10分钟)
1. 作品展示,介绍创意: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向大家介绍作品的名称、制作方法、创作灵感等。
2. 互相评价,欣赏鼓励: 教师引导幼儿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例如:“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你觉得这个作品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并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反思:
1. 优点:
主题鲜明,意义深刻: “废物利用,创意无限”的主题将环保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又能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形式多样,趣味*强: 活动中融入手影游戏、作品欣赏、分组创作、展示交流等环节,形式多样,趣味*强,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和主动*。
注重个体差异, inpidualized support: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提供相应的 inpidualized support,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加强材料准备: 在材料准备方面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增加一些自然材料,如树叶、贝壳等,以及一些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如旧报纸、旧杂志等,以便于幼儿进行更丰富、更多元的创作。
优化分组方式: 在分组环节可以考虑将能力强、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搭配,以便于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鼓励合作学习: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结语:
废旧材料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够将其变废为宝,创造出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引导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废旧材料变成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让他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也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变废为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废品利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最终引导他们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准备了以下材料和步骤:
幼儿和家长共同填写的“废品调查表”,以了解每位幼儿收集的废品种类和数量。
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品,包括但不限于纸箱、瓶子、纸张等。
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我们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奇妙的商店”引导幼儿进入主题。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大象伯伯开设的“奇妙的商店”,通过利用废品制作各种礼物送给动物朋友,以此激发幼儿对废品再利用的兴趣和想象力。
废品分享和趣事讲述幼儿们分享他们收集到的废品,并讲述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和有趣的事情。这不仅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互动和分享意识。
废品分类为了拓展幼儿的思维方式,我们鼓励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例如相同类型的废品可以放在一起,如何使废品摆放更有序等。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不仅学习了分类的基本技能,还锻炼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废品利用接下来,我们讨论如何利用收集来的废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废品可以如何“变废为宝”,例如制作玩具、艺术品等。通过这一过程,幼儿们体会到废品的再利用不仅可以创造有用的物品,还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活动延伸最后,我们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延伸活动。幼儿们动手制作各种有用的东西,将他们的创意和想法付诸实践。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们互相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遇到的难题。完成后,幼儿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互相欣赏,体验到制作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我们不仅达到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发展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还通过废品利用的实际*作,引导幼儿形成环保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环保教育打下基础。
变废为宝教案8
变废为宝:环保意识与废物利用教学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废弃物的意识,初步培养生态环保责任感。
智育目标:了解废物处理的方法,学会分类处理垃圾,提升生活技能。
素质发展目标:
认识废物可以转化为资源的概念。
意识到垃圾对生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从而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垃圾的危害及分类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长期的废物处理习惯和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相关图片和资料。
学生活动
使用网络和图书搜集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资料。
组织学生进行废品回收活动,提升他们对可回收资源的认知。
进行家庭垃圾调查,分析和记录垃圾产生量和种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垃圾的熟悉程度和日常产生量的认识。引用之前的家庭垃圾调查作为讨论起点。
讲授新课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调查结果交流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垃圾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示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及其实际*作方法。强调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分类原则和实施效果。
通过阅读相关文本或儿歌,巩固学生对分类处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他们参与废物减量的积极*。
废物巧处理
使用课本或图片展示实际生活中儿童如何分类和处理废弃物,引导学生讨论其经验和见解。
引导学生理解废物也可转化为宝贵资源的概念,鼓励他们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废旧电池回收活动。
结束教学
大班《变废为宝》教案9
一、 故事导入更具吸引力
1. 增强故事*: 可以将故事设计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大象伯伯的商店可以遭遇危机,需要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利用废品制作商品帮助它渡过难关。
2. 融入互动环节: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例如,请幼儿猜想小动物们会用哪些废品制作礼物,或者让幼儿模仿小动物制作礼物的动作。
3. 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故事内容,增强故事的趣味*和感染力。
二、 废品分类更具挑战*
1. 设置分层分类: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分类任务,例如,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材料分类,再进行功能分类、用途分类等,逐步提高分类的复杂*和挑战*。
2. 引入游戏元素: 可以将分类环节设计成游戏,例如,“废品接龙”游戏,每个幼儿说出一种废品,下一个幼儿要根据前一个幼儿说的废品说出同类别的其他废品,以此类推。
3. 鼓励自主探索: 可以提供一些分类工具,例如,放大镜、磁铁、天平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废品的特*,并根据不同的特*进行分类。
三、 废品利用更具创造*
1. 提供开放*材料: 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废旧材料,例如,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瓶、布料、毛线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2. 减少示范和限制: 尽量减少对幼儿作品的示范和限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3. 注重作品的功能*: 鼓励幼儿不仅要考虑作品的美观,还要考虑作品的功能*,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例如,笔筒、收纳盒、玩具等。
四、 活动延伸更具延展*
1.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 可以将“变废为宝”活动与环保主题活动相结合,例如,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或者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2. 融入其他学科领域: 可以将“变废为宝”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例如,可以结合语言领域开展“我为废品编故事”活动,或者结合科学领域开展“废品大变身”科学实验活动。
3. 鼓励家园合作: 可以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并在家中进行废物利用创作,共同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五、 评价方式更具多元化
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从不同角度评价幼儿的表现。
2. 注重过程*评价: 不仅要评价幼儿作品的最终成果,更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创造*等方面的表现。
3. 运用评价促进发展: 将评价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工具,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