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女士的文笔真是令人赞叹,她的文字深刻而精辟,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她的人生经历充满坎坷,年少时被命运抛到了海拔几千米的世界屋脊,经历了死亡的边缘,生命如同在昆仑山恶劣的环境中挣扎,死亡就像“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地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于是就常有生命骤然折断,滚烫的血沁入*雪”。我深深喜爱毕淑敏的名句之一:“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
毕淑敏对优秀女*下了这样的定义:“首要该是善良,其次是智慧,还有勇气和美丽。”
我记得在国内读书时,曾经有位女生告诉我她只打算活到六十岁。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六十岁后的自己一定会满脸皱纹,丑陋不堪;她将再也没有勇气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也没有勇气面对未来的老伴。
然而,并非每个女人都有幸从父母那里继承一副好皮囊,少数人拥有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容颜。她们的芳华只是短暂的,岁月的痕迹终将爬上她们的脸庞,她们不得不依靠化妆品来遮盖岁月留下的印记。但是,如果她们幸运的话,她们将会和心爱的人一起度过激情燃烧之后的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永恒的是她们内心深处散发出的优雅自信的独特气质。她们可能像张曼玉一样*感动人、优雅妩媚,也可能像赵雅芝一样荣辱不惊、从容淡定,又或者像许晴那样充满典雅品位、知*魅力,甚至像蒋雯丽那样以亲切质朴的方式绽放美丽。她们的独特气质是“善良、智慧、勇气和美丽”的综合体现;这种气质是无法伪装的,更不应该依赖*冷的手术*来改变。她们既不浮躁也不华丽,只有如梅的清香,如水的淡然;不论年龄如何,不论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人生起伏,她们都将一如既往地善良、宽容地对待周围的一切;她们始终拥有清澈的眼眸,干净而无邪。她们的心是清澈的,因此她们将一直保持美丽,因为岁月会洗净一切杂质,将庸俗变成美好,将黄土变成金子。当她们不再以天使般的面孔和魔鬼般的身材诠释美丽时,她们在爱人眼中仍将是最动人、最灿烂、最不可阻挡的存在。这样的女*注定会优雅地活着,优雅地老去,值得她所爱的人动情并珍爱一生。
“我喜欢爱花的女*。花是我们日常能轻易获得的最美好的景致。无论是昂贵的玫瑰还是卑微的野菊,只要生机勃勃地绽放,都是令人心怡的美景。不喜欢花的女*,她的心多半已经变得荒凉如沙漠。
我喜欢那些敢于直视他人的女*。她们或许眼帘低垂、余光袅袅,或许怒目相向、入木三分。然而更多时候,她们是平和安静的,甚至是悠然地凝视着面前的一切,如同星空笼罩着风云。那些眼神躲躲闪闪、跳动不安的女*,我总觉得她们曾受过太多的伤害。或许这不是她们的错,但她们已失去了向人展现安详的能力。
我喜欢那些在时机成熟时选择恋爱、生子的女人,就如同一株按照节气生长、茁壮成长的麦子。我理解晚年还没有完成。我理解晚恋晚育和独身的选择,但我坚信按时节而行,需要储备相当的勇气。对于普通女*而言,珍惜天赋的自然节律,稳步前行,可能更为重要。
我喜欢会做饭的女*。这是古老的技艺传承。古代猿人生活的场景常常描绘了绑着兽皮、低头弄火、准备食物的女*。这表明烹饪对于女*来说早已不亚于时尚和其他行业。汤不必鲜美,但一定要热;饼不必软滑,但一定要圆。无论是为了爱自己还是爱他人,“食”都是重要的。一个不喜欢做饭的女*,就像风干的葡萄干,也许甜美,但失去了珠圆玉润的本质。
我喜欢热爱阅读的女*。书籍不是化妆品,却能使女*永葆青春。书籍不是武器,却能使女*坚定自信。书籍不是翅膀,却能让女*飞翔;书籍虽不能解决一切,但却能使女*千姿百态。不喜欢读书的女*,即使再聪慧,也只能是一世才情,而书籍中蕴含着百世智慧。
我喜欢怀有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女*。她们知道感恩父母,却不盲从;知道感恩天地,却不畏惧;知道感恩自己,却不自负;知道感恩朋友,却不依赖。她们感激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懂得早起播种、御风而行。
这些都是我对优秀女*的喜爱之处,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美丽、智慧和勇气。
走进毕淑敏读后感2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毕淑敏是我钟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清澈、健康、充满生机。她的素材取自平凡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新奇的题材,却能将平实的百姓生活化作孔雀开屏般的绚丽图景。她总能捕捉到人们在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瞬间,洞穿人*,用文字描绘出人人心有却无以言表的画面,令人心生感慨与敬佩。
题记:我想从北图正门走进去
毕淑敏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祥可爱母亲。在《混入北图》一文中,毕淑敏的母爱与教子之道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彼时的*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但仅对成年人开放。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文学基因,她的儿子自幼酷爱阅读,对文学充满好奇与渴望。当他长成十几岁的少年,毕淑敏在儿子苦苦哀求下,决定带他“混入”北图,满足孩子探索书海的愿望。
文章详述了母子二人进入北图的过程,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他们既害怕被识破,又急切想一睹书籍盛况的复杂心情。好不容易进入馆内后,儿子恨不得将馆藏所有书籍一览无余,直至闭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正如毕淑敏所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文章充分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以博览群书为理想。的确,少年时代是宝贵的时光,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多方涉猎,开拓视野,在丰富的阅历中感悟世界的博大。如同毕淑敏的儿子,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一文围绕“但是”一词展开论述。
生活中,我们习惯用“但是”来转折,例如:“你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不知“但是”初创之时,它向谁?但长期使用下来,它逐渐积累了贬义,一出场,便将人打入谷底。
一位心理学家提倡废弃“但是”,改用“同时”。例如,形容天气时,我们不再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而是:“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乍看之下,这两句话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但多读几遍,便能体会到语气和分量的细微变化。
“但是”风很大——它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利因素上,让人觉得太阳好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反而风才是关键;“同时”风很大——它更加中立客观,不褒不贬,体现了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
鲜花和绿叶共存,我们的目光落向何方?偏光镜式的“但是”让我们聚焦于绿叶,放大它的*影;水晶球般的“同时”让我们均衡地审视整体,既看到叶子的翠绿,也看到摇曳的花朵。
尝试用“同时”代替“但是”,你会发现自己的勇气倍增,因为情绪得到了保护;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和慈悲,因为你更细致地看到了他人的优点。不同的观念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带来阳光,让我们时时刻刻沐浴在快乐之中。
结语
毕淑敏以女*作家的独特敏感,在散文中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感悟,诠释了她的世界观、女*观。她以真善美为追求,对生命充满感动,对人生孜孜以求。她的创作风格细腻动人,幽默风趣,情节起伏跌宕。她从平凡的小事中折射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毕淑敏《爱怕什么》读后感3
《爱怕什么》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毕淑敏。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毕淑敏《爱怕什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毕淑敏《爱怕什么》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之魂。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毕淑敏在散文中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在阅读中,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记得听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一个班主任,她让班里的学生写出老师最喜欢谁,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写了自己的名字。我会带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吗?我没有勇气测试,更没有自信回答“是”。尽管下定决心要当一名爱学生的好老师,可有时态度也会急躁,也会因忙碌而忽视孩子的情感。而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了“爱”的真谛——“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雅过雷鸣电闪。”“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让我们尽情的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面对鲜活充满童贞的孩子们让我们释怀人本的真“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爱”的花朵成长的姹紫嫣红。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毕淑敏”这样的女作家,但真正接触她还得从本学期的第七组课文说起。第七组课文都是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教材选编了她的一篇文章《学会看病》,选读课文也有她的文章《剥豆》,就连目标与练习中也有她的短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所以周末我就到外文书店买了一本她的散文集,我觉得很有必要读一读她的文章了,虽然我在教学之后才读,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毕淑敏——很多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骏马,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毕淑敏《爱怕什么》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之魂。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毕淑敏在散文中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在阅读中,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尽管自己下定决心要当一名爱学生的好老师,可有时态度也会急躁,也会因忙碌而忽视孩子的情感。而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了“爱”的真谛——“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雅过雷鸣电闪。”“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让我们尽情的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面对鲜活充满童贞的孩子们让我们释怀人本的真“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爱”的花朵成长的姹紫嫣红。
《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
爱相对于孩童来说是单纯的。爱是父母的呵护,是一年一度的生日礼物,是生病时的撒娇,是生气时的耍赖……;爱是老师的激励,是一年一度的*行评语,是表现好时的表扬,是犯了错时的一个眼神……;爱是伙伴的友谊,是一年一年的相伴成长,是相处时的别扭、欢乐,是回味时的感慨、意味深长……
读了毕淑敏《爱怕什么》,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爱需要什么?我认为宽容就是架起师生爱的桥梁。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和品德,还是一种教育方式。教师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学生的坏习惯有时是被惯*所牵引着的,日积月累后,便会成为一种常事而被自己忽视。因此,就更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以宽容的态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启发、疏导,使其达到自我教育的高度。
我班有个学生杨柳青,特别聪明,在应用题上尤为突出,总是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法,但也应那句“聪明的孩子都好动”的话,上课从来没有坐正过,总是不停的与这个同学发生摩擦或者与那个同学发生口角。搞得老师哭笑不得,总是要在上课时停下来因为他整顿纪律,时间久了,我就在反思,为什么对他的我所认为的正面教育竟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我意识到有可能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那样说他可能有损他的自尊。想了很久,我就叫他来,对他的聪明大大的给了一番表扬并对他的课堂行为提出一些希望,他流露出一丝惊喜,。后来,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在他的强项上熬有介事的表扬他,慢慢的,在课堂上他竟然真的有了好转,这个学生的变化使我觉得,学生的各种品格,就像颗颗种子,它们一旦觉悟,便能发出巨大的力量。它们可以使自私的人大公无私,让偏激的人心胸开阔,给孤僻的人活泼开朗的*格。而这颗颗种子的催化剂,便是教师的宽容。多一些宽容给学生,你将会收获到充满希望的秋天。
用“二月春风”来比喻宽容,我想是非常贴切的。教师的宽容,能使学生感受到关爱的温暖,得到爱的滋润;教师的宽容,也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自信,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亮点;教师的宽容,还能使学生学会宽容别人,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教师的宽容,更能换得学生的真情,让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体验心灵的交流,铸造健全的人格。
愿天下为人师者以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个孩子!
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1、毕淑敏《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2、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3、毕淑敏散文《爱的回音壁》读后感
4、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5、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6、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7、《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
8、《爱的回音壁》读后感
9、《毕淑敏散文集》的读后感
10、毕淑敏我很重要读后感
【毕淑敏《爱怕什么》读后感】相关文章:
1.毕淑敏爱怕什么节选
2.毕淑敏《爱怕什么》简介
3.爱怕什么毕淑敏
4.毕淑敏散文《爱怕什么》读后感
5.《爱怕什么》
6.毕淑敏散文《爱怕什么》
7.《爱怕什么》的毕淑敏经典语录
8.爱怕什么毕淑敏阅读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4
《孝心无价》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孝心无价》出自毕淑敏之手。这篇文章将“孝”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从中读懂了许多。
文章开头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苦孩求学,母亲*;一个是父母重病,游子离去。作者对于这两种行为是及其愤怒的。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呢?也许那个求学的孩子想努力学习,成就一番事业来报答父母。但是他并没有想过,求学的背后,他的父母付出了多少。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许多我们认为是在“孝敬”父母的事情,往往是“不孝”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理解真正的孝顺。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这是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几句话。毕淑敏在文章中向我们陈述了一个事实。当我们因为一个心爱的玩具和父母争吵时;当我们因为多一点的零用钱向父母破口大骂时,殊不知,时光早已流失。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父母的脸庞,银丝也已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在父母的黑发中。时间不等人,父母已经在慢慢老去了,可是我们依旧没有履行当初要尽孝的诺言。我们总以为时间还早,父母还在,可是,这世间的变数谁又能预料?如果哪天父母真的离我们而去,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永远无法偿还的情和永远无法尽的孝。我们不能等到那天的到来才去后悔,所以,孝,要趁早。
母亲节就要来了,这是我们尽孝再好不过的时机。孝顺不一定是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报答父母,而是,发自内心的去感激父母。母亲怀胎十月,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再手把手的把我们带大。对于母亲这无私地爱,光是母亲节的礼物是不足以回报的,但是,我们可以借着母亲节来开始我们的孝顺之途。一顿早餐,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都是尽孝的行为。从这小事做起,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孝顺父母吧!天底下的儿女们,时光匆匆,孝,要趁早!
今天看毕老师散文集,读到了一篇《孝心无价》的散文,写得挺好,给了我很多启示。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何为孝,何为不孝。孝不分贵贱,并不是赠与父母钱财就是孝顺,因为他缺少欢笑,缺少亲切,缺少乐趣。追逐名利,衣锦还乡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孝顺。而什么是孝呢?孝其实很简单,它拒绝等待,等待只会让它增添岁月的伤痕。孝是随时随地的。他也许是几句贴心的话语;也许是身边陪伴的身影;也许是从远方寄来的信笺;甚至只是让父母对你放心,生活安心。
孝并不是一个物件,它是一种珍贵而又美好的感情。它充满了儿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感恩之心。孝特别简单,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只要让父母安心,幸福,温暖或者是高兴,其实都是孝。
等我长大了知道要孝顺父母亲的时候,父母也已经老了。如果我们不怀以感恩之心去孝敬他们,等他们永远的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不只只是思念,是谴责。所以说“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而为什么孝心无价呢?因为我们为父母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受形式的束缚,他们都会成为父母心中一生的财富,这种财富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所以说孝心无价!
孝敬父母不在明日,就在今天,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与他们共度美好的每一天!
读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后,我对“孝”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毕淑敏说,她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她以为,那些孩子是自私的。我看完后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事业固然重要,但与父母比起来,有时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你也许会问,到底何以为“孝”?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尽到孝心?其实,孝心并没有你想的那样复杂,文中一句话就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孝心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想想看,这两样事物有着天差地别,但你若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他们,那意义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因为它们一样,都是一颗孝心!在“孝”的天枰上,永远都是保持平衡的。
在文中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所以,请在,父母健在的光*里尽了自己的一份孝心吧!有那么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可以见得,孝是有多么的重要!如果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能爱谁?朋友,要记着,孝心无价!
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1、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2、毕淑敏散文《爱怕什么》读后感
3、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4、《心灵密码》毕淑敏读后感
5、毕淑敏《血玲珑》读后感
6、毕淑敏《心灵密码》读后感
7、《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
8、《爱的回音壁》读后感
9、毕淑敏散文读后感三篇
10、毕淑敏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作特点及读后感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相关文章:
1.毕淑敏《孝心无价》
2.孝心无价毕淑敏原文
3.孝心无价毕淑敏
4.毕淑敏孝心无价
5.毕淑敏孝心无价
6.毕淑敏:孝心无价
7.毕淑敏孝心无价句子
8.毕淑敏:孝心无价
9.毕淑敏孝心无价全文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5
《女心理师》是毕淑敏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分为上下两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写个读后感,书名叫做《女心理师》,作者是毕淑敏。
按说读这类女作家的书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写读后感更是少有的事,两者结合在一起几率超级低。但我还是把这些个字堆起来了,应了一句话叫“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然我也不是生气,就是挺失望的,打个比方,有一张CD,宣传得很到位,主打歌很流行,买了。结果,除了主打外剩余的9首歌很垃圾,叹气了。如果买的还是正版碟,那就是一大口气了。
全书中案例比较单薄,贺顿的人生比较丰满。当然,这本书要写一个人,没错。但这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啊。从农村到城市,从无法生活到门庭若市的心理所老大;偷情,被继父强迫,为了事业出卖自己,别说是小说,现实中也一大堆了。
全书不断地倒叙、插叙,想给读者留点悬念,但和很多劣质的剧本一样,根本没必要再演什么结局,因为地球人都猜到了,就男女主角是不明了的。比如文章最后大芳的情结,写到大芳的妈是做小的后面的情节就没必要了,除了贺顿大伙都知道了。而结果果然没有任何新意,大概是作者觉得整书都写得太有新意了,最后要回归一下。
有一个问题我没看懂,贺顿办心理所的时候开始根本没人来,经营惨淡。但是之前贺顿做电台节目的时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啊,她开所把自己名字报出去不就得了,名人效应嘛,是不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毕淑敏都忘了自己之前还写有这一出的呀。
最近畅销书的排行榜上,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位列其中。我买了一本*的来看,正版的上下两册被合并成一本307页的小说。小五的字体让人有点吃力,所幸间距不算太挤。有我最喜欢的作家的新作,当然得买本来看看。
猪头比我先看此书。我因借阅了图书馆的其它书抓紧在借阅期满归还之前阅读而暂时搁置一边。于是他出差时顺手带上了这本书。
电话里我问他此书如何?他说不好看。我大惊,居然有人认为毕淑敏的书不好看?按理毕淑敏的作品是不缺乏摄人心魄的力量的。问其缘由,他说都是一个个心理故事,没讲完就开始讲述下一个故事了,看了一半不想看了。有头无尾不是她的风格啊。
在他出差的这个月中,我拿起这本让我纳闷的书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放不下了。不知不觉已经比平时入睡的时间晚了很多。要不是顾忌到第二天上班没精神,我是会一口气看下去的。
开头的几个故事确实是叙述地不完整。让人迫切地想和知道结果时嘎然而止,尽管十分不乐意,也只好投入到下一个故事中去。一如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断断续续的。等到这几个故事都叙述到一半时,突然又转换到主人公贺顿的身上,应该说是柴绛香的身上。开始时一头雾水,看到后来才恍然明白,贺顿就是蜕变后的柴绛香。几个故事犬牙交错般地讲述,让人越发想拨开重重迷雾了解真相。
原本以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应该就是毕淑敏自己。但是我太低估了这位我崇拜的女作家的创作能力。主人公贺顿来自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身世悲惨:遭生父抛弃,母亲通过出卖自己的肉体养育她,因此她感到屈辱;其后母亲改嫁他人,却不料在她12岁那年遭继父非常手段的*。又丑又矮小的贺顿没有被生活所打败,在她的身上有种顽强的力量。依靠着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心理学的课程,并萌生了开心理诊所的念头。甚至为了理想的实现,委身于一个并不爱的人。
“小说以其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丈夫,情人与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精彩故事,深入探索了人的心理困惑以及自我救赎突围之路。”(摘自简介)
在这部小说中,还是能找到作者的经历。比如贺顿在临终关怀医院结识了改变她人生的贺奶奶。临终关怀医院,在她真正成的`名作《预约死亡》中能了解到。而主人公在进行心理治疗时的言语及方法,应该就是作者的态度和心理学的造诣。
她的作品读完后总能让人回味悠长。
人的很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是早年经历的影响。也许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怎样的恶果。草草掩埋了伤口后,在日积月累中,伤口已经发炎化脓,甚至伤其五脏六腑。正视它,揭开血淋淋的伤疤,挑破这个脓包,需要足够的勇气。唯其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关注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真实需要,方可拥有健全的心理。
对于该书的感悟,限于拙笔表达能力有限和思想的浅薄,目前仅能发表如此浅层次的认识。更多的感想待重读数遍后才能生发出来。请各位多多包涵。
?本髡咔擅畹乩?米x者的心理,分了(上)(下)?刹砍霭妗T诳赐炅?上)后,?o?底x者和我一?樱?N首期盼何?r出(下),甚至娜绻中)……最近?于?到了?局,看到了女心理的一所?的?局。
?]?,就是?部呐?鹘恰2幌衿渌?男≌h那?樱?@位女主角不是一位美女,甚至?相?一般般都?不上,蟹她是一丑女。丑女?始?]有好的命?,但她有一副好嗓音,她?}?嘉?主持,最後,通?不?嗟啬?潆?,得到了或?她想得到的,在心理?修?程中不?噙M步。
?然K?]有我所述?的那麽俗?狻3?速R?的故事,羞?串?了?碜稍?的碓L者的故事,F社说男睦砬擅畹剡B在一起,也深入到人的意?……
所以看完?本?腋械胶芾郏?蛟S?面描的内容或多或少地恿宋夷谛哪骋桓意?的弦,它悠?恚的我内心?著情心、悲有一?恐?帧?/p>
每人,都能在?部姓业阶约旱耐队啊?/p>
也可以?,什麽喜?g看小?呢?因我可以或多或少在小找到自己投影的人物,或者是,旁人的投影。其在?e人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我的本?都是一?拥模?际侨耍?际且充?M了欲望的?游铩?/p>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1.毕淑敏《女心理师》经典语录
2.《女心理师》读后感
3.《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范文4篇
4.《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范文
5.毕淑敏文章读后感
6.毕淑敏文集读后感
7.读毕淑敏《心理库容》有感范文
8.《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简介
毕淑敏的血玲珑读后感6
毕淑敏的《血玲珑》讲述了卜绣文的女儿夏早早患了绝症。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她的金钱、时间和生命。医生根据早早的病情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血玲珑》,这一伟大的医学科研,付出多少人的心血。是也许其中的许多人并不是为了它只是个医学科研而来的。在这本书里,毕淑敏女士为我们谱写了一段血淋淋的画面,也许这样说是并不恰当的,她也为我们道出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
换句话说这部作品中的人物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并没有大恶之人的出现,虽然是有或许人的,但是最终血浓于水他还是显示出了人*之善,在身女面前他还是低头了,虽然他是悄悄的默默的祝福,也许是悔恨也罢。最终是低头了!
剧中所有的人都被夏早早这一鲜活的生命所吸引,是教授,早早虽不是他的生女,但得知真相的他任然早早为亲生。这一形象就展示了一种理*之美。卜女士,早早的妈妈是作者描写的重点,她不为自己的安危,自己的荣辱。只有一个信念救早早,救自己的早早。这种母爱的谱写是非常成功的。魏大夫早早的经治医生,在私利面前,在早早这一鲜活的生命面前,在恩师的命令面前他选折了早早。是现在的医生所缺少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医德呀!我们为之赞叹!薄护士,这是个尽职的护士,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护士,是真正的病人的守护者。老奶奶的儿子生物学家,私人的侦探,他为人真派,孝顺自己的老母,而且聪明过人。他为了早早的事跋山涉水,找罪犯,找偏方想尽办法救早早,完成老母遗愿。
这部作品为我们留了个令人深思的结尾,早早死了,自杀了。晚晚却得救了.....多少人也得救了,他们的内心得救了....
一直都比较喜欢毕淑敏写的文章。最初接触她的文章是一篇散文《我很重要》,一改以往我们习惯于说“我不重要”的固定思想模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不重要”的教育,其实是忽视个体尊严和个体价值、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她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来之不易,我们没有权利和资格说不重要。无论是对社会,亲人,爱人,友人等,我们在各自的圈子里都是不可或缺的,世上只有一个自己,而自己很重要。
这是这篇文章让我有了想要继续去品读毕淑敏老师作品的欲望。看过她的散文集,看过她的小说等,可以说每本书我都挺喜欢阅读的。从她的文章里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深有感触。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充满睿智的眼光在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思索的智者。
今天我要讲讲她的其中一本较著名的小说《血玲珑》。这篇故事虽描述较为简单,但是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位女强人有着温文尔雅的丈夫,一个可爱漂亮的却不小心患有渐进*贫血症女儿。骨骼停止造血,生命危在旦夕。这位母亲为拯救女儿倾尽所有。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血玲珑”计划诞生了。这位年近40的母亲需要再怀上孩子抽取其骨髓来挽救女儿的生命。在这过程中,她惊奇发现自己女儿并不是丈夫的骨肉而是奸污犯的女儿……几经波折,“血玲珑”启动了,孩子没足月就引产了,当所有人面临选择,是生命垂危的女儿还是作为牺牲品的健康胎儿时,戏剧*的一幕发生了,在准备要抽取健康胎儿骨髓时,患病的孩子自杀了。这个故事就停笔了,引人深思。
读完这篇文章,对于母亲卜绣文这个人物形象,我想法很复杂。首先,她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界女强人同时更是一位执着的母亲,为救治身患绝症的独生女儿,她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事业,尊严,乃至生命(甚至是自己亲骨肉)然而,用两条生命换一条生命是否合适是否划算呢,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也不是说母爱胜过一切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
另外,她为了让魏医生能够尽心救治自己的孩子,而主动挑逗这个迷恋自己的年轻医生,愿意用自己的肉体换得医生的一句话“我会尽力救早早的”这一做法让人感到震惊。我是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是鄙视利用肉体进行交易的人,但她从一开始的成功商人形象,到得知女儿身患绝症之后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强,让我对她在同情之余,更多的是肃然起敬。想必伟大的母爱是胜过一切的吧……包括后来得知夏早早真正的生父是另人恶心的小人匡宗元之后,她又忍辱负重,主动投入匡宗元的怀抱,想和她生一个孩子去救早早……随着故事的发展,让我最终对这位母亲剩下的更多的是同情,再有就是敬佩,我越来越不敢指责她,不敢以一个人旁观的局外人的嘴去说她什么。更加谈不上鄙视。这位母亲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这篇文章没有结局,谁都不知道这位母亲后来是怎么走出这个*影,另外早产儿的结局又是怎样,留下更多的是对人*的思考。
圣经上关于生命有过这样的解释:之于灵魂的载体,之于意念的肉身,之于情感与上帝的美德之间。现代医学中称生命为一切有运动的肢体。而在文学中生命是那种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痛苦欢笑,充满活力的灵魂。与之种种关于生命的定义,我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样子,然而看过了《血玲珑》方才明白,原来生命更多的是唯一,无法用其他内容替代的唯一。
从我们的第一次喘息,第一次啼哭,第一次微笑,直至生命的尽头,不能摆脱的始终是对于生命的渴望。如果没有这样的渴望,我们是不可能在出生的一刹那就懂得如何去呼吸。常常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的本能,是条件反射,但在我的理解中这些都是在渴望的支配下下意识的行为,尽管她没有呼吸的概念,没有啼哭的缘由,没有微笑的喜悦,但当第一次有了生命的选择时,她都会是用近似于欢呼的声音,来迎接这在生命延续中,所赋予的她生的机会,所以在夏早早还不懂得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的担忧,因为人的生命是在灵魂之上的,只要有她的存在,即使再懵懂的内心,也会有这种意识的担忧。
我不可否认,在夏早早对生命担忧的一刹那,开始了对她的同情,同样我也开始了与她一样的`矛盾:到底要如何继续这样的渴望,又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没有接受与否的痛苦,只是在抉择生命是否还要继续,是否还要为别人的生命而继续的时候,一种现实的思考。这不仅仅是在对于一个生命垂危的人的考验,也是对于我们生活在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的考察,如果你充分认识了生命,相信你也会像早早那样,用结束来迎接下一次生命的到来,也许这样做会令一些人痛苦,但至少在这其中,我们尊重了另外一个生命的出现和存在,假如她没有这样做,那么就已经失去了拥有生命的意义。
在死亡的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是无所畏惧的,谁都想在生命的尽头有更多生的机会,往往一个小小的希望也会给人以安慰,纵然没有最后如愿,但只要曾经有过这种机会,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夏早早曾经有过,她也曾经为此喜悦过,可当另外一个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生命,因为她的存在而即将被毁灭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消失。这对于爱着她的亲人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但对于整个生命来说,这又是最最完美的结果。因为她的逝去给了晚晚生的希望,这样即使失去了生命的喘息,那个曾经年轻、善良、纯真的灵魂也会依旧绽放着生命的光辉,弥久更新。
常常感叹生命的短暂,常想能够久存不亡,但生命都只有一次。当我们没有了这唯一时,懂得尊重,懂得失去,才会在下一次的生命中有更美好的命运!
发现《血玲珑》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当时正在书架上寻找汪国真诗集,不经意间,看见血玲珑这三个字,就被吸引住了。
玲珑原是娇小灵活之意,可这前边缀了个血字,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了。本以为看到的会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故事,可仔细读下去,却是一个母亲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而与命运死神抗争的故事。
故事是围绕女主人公卜绣文的女儿夏早早的病展开的。卜绣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虽年近不惑,却优雅从容,气质迷人。她在得知女儿得了渐进*贫血症时,尽管最初情绪失控,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冷静从容的样子。她的早早那么美丽活泼,生活得那么幸福,她怎么能忍心让她早早离开人世?她要救她的早早!要让早早幸福的活下去!
为了早早,她什么都可以做到!在孩子身患绝症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去拯救她,似乎是每一位母亲的本能。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她必须努力赚钱;而在深夜里,疲惫的她强撑着去阅读一本本冷酷残忍的医学书,希望更了解女儿的病;她甚至在察觉了年轻的医生魏晓日对她的爱慕后,不惜以身体引诱他,只为这位医生能竭尽全力救治她的女儿而不是尽力而为。
罗曼·罗兰曾形容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我看到了,闪烁在卜绣文身上的母爱的火焰,耀眼明亮。我知道,她做出的所有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治好女儿,让女儿可以健康长大!可是,命运似乎假装没看见,再一次给了这位母亲一个沉重的打击。
医界泰斗钟百行,是年轻医生魏晓日的导师。他在年轻医生的请求下,答应了救治夏早早,并制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医疗方案,取名血玲珑。这个方案就是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夏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他(她)的骨髓以救夏早早。于是,卜绣文精心营造了和新婚之夜一模一样的环境,为了怀上一个和夏早早相同基因的孩子。可谁知怀上的这个孩子的父亲却与夏早早的生父不是同一人!夏早早的生父竟是十三年前奸污她的男人!现在,为了治好夏早早的病,她必须得怀上那个男人的孩子,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怀上!卜绣文面对这又一次的打击,虽然身心疲累,却依旧坚强不退缩。
我不禁想:是什么让一个柔弱的女人变得坚韧?是什么让一个骄傲的女人放弃自尊变得卑微?是什么让一个悲痛的女人变得勇敢?是什么能让一个女人爆发出这么多力量呢?
我想是卜绣文对女儿夏早早的无畏无私的爱。米尔毫不吝啬地赞美:“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啊!如果不是这种伟大的母爱,卜绣文如何能坚强的承受住一次次无情的打击?再次怀孕之后,卜绣文的公司却破产了,而身体患上了一种对产妇来说极凶险的病,为了夏早早,面对死亡的威胁,她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如此倔强执着!她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死置之度外,什么是无怨无悔不求任何回报的母爱!
故事的结尾,夏早早自杀被发现,正在抢救,而另一边的血玲珑计划因此暂停。没人知道真正的结局到底会是怎样。
《血玲珑》的作者是毕淑敏,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主题大多是围绕生命宝贵、人间冷暖、身心健康和人的精神的不屈。读她的书,总是让人不自禁地陷入思考,关于生命,关于爱,关幸福······很多时候,读完她的书,我仿佛就更成熟了一点,对于人生的各种思考也越深刻。可是《血玲珑》让我完全不知如何去思考了。故事里充斥着的母爱与爱情、爱情与伦理,人类情感与医学道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人无法停止思考,但是却无法思考完全。
于是,我只能写写这伟大的母爱。其他的,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了。比如,血玲珑计划是孕育一个孩子去救另一个患病的孩子,于法于情,该如何去说?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为了拯救一个生命而谋杀另一个生命,于法不容;可这个生命本来就是为了拯救另一个生命而被孕育出来的,于情似乎说得通。我真的无法思考完全,所以关于这些矛盾只能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汪国真有一首诗,《母亲的爱》。里面写到: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在卜绣文身上,我发现母爱也是巨大的火焰,以燃烧自己生命的伟大,温暖孩子的心灵,照亮孩子的生命之路!
【毕淑敏的血玲珑读后感】相关文章:
1.毕淑敏和《血玲珑》
2.毕淑敏作品血玲珑
3.毕淑敏《血玲珑》读后感
4.毕淑敏血玲珑读后感9篇
5.毕淑敏《血玲珑》生命内涵
6.《血玲珑》读后感
7.毕淑敏文集读后感
8.毕淑敏文章读后感
毕淑敏作品读后感7
毕淑敏作品读后感【1】
毕淑敏,一提起她的名字,应该在大人中是人人皆知吧。
可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名字却非常陌生,直到一个月前。
当时,班主任李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位非常着名的作家,并推荐了她的几本着作,希望我们买来阅读,例如:《我很重要》、《人生真实》、《儿子的创意》等。
就这样,我有幸结识了毕淑敏阿姨。
那个周末,爸爸带我去书城买了毕淑敏阿姨的一本文集:《我很重要》。
这是一本浓缩了毕淑敏阿姨思想精华的哲理散文精选,收录了105篇精美的散文,光是看看目录中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文章题目,就已经把我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想,当你看到“我不知道今夏的流行*”、“幸福盲”、“年龄的颜*”、“奶牛的第三次哭泣”……这些题目时,你一定也会象我一样忍不住看下去的。
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象饿狼扑食似的贪婪地读着这本书,在文学和思想的海洋中遨游。
刚开始是因为我想看看毕淑敏阿姨的文章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知道她、都喜爱她。
可是没想到,我象吃甜果一样,刚刚咬了第一口没什么特别感觉,再咬第二口时就尝出甜味了,于是就不停地想要吃第三口、第四口。
不知不觉地,我已经看完了散文集中的几乎所有文章。
这几天,我每天都精神饱满,因为在毕淑敏阿姨的《我很重要》里,我学到了很多对我有帮助的道理。
通过书的桥梁,我慢慢地对毕淑敏阿姨从陌生变得越来越熟悉,也对她看问题的独特角度、写文章的大气风格无比佩服。
很多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事情,在她的笔下却有与众不同的意义;一些我们不在意的东西,在她的眼中却能品味出生命的滋味。
虽然毕淑敏阿姨写的一些文章我看得不是太懂,但是,我仍然很佩服她的才华和智慧,她能从很特殊的角度去发现爱的真谛,用那么丰富的词汇和美好的语言来描写各种各样的感情。
举个例子吧,在《我很重要》这本书中,我觉得令我最难忘的一篇文章是“非血之爱”。
从我看到标题时就被它吸引了,所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了好几遍。
“书读百遍,其意自显”这句话讲的可真好,我果然从文章里悟出了一些道理。
爱,这个字对我来讲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在书本里经常反反复复的出现。
可它的真正意义我却并不怎么了解。
要说也是,一想到爱,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或是一对情侣、一对夫妇情意绵绵的样子。
但是如果让我们来谈谈“非血之爱”,那可能一时间就会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应答。
可是毕淑敏阿姨却用一种很传神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不死板,让人在轻松、快活的心情中理解了什么是血缘之爱,什么是非血之爱。
特别是最后的三句话使我非常震撼:
“爱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一种幸福,一种责任,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
“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爱与永恒的无倦追索。”
“我们一生,屡屡在血与非血的爱中沐浴,因此而成长。”
是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其实血缘之爱与非血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只要用真心真诚去面对他人,那么血缘之爱和非血之爱就是同一条水平线上了,只要沐浴在爱中,我们就是幸福的。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了毕淑敏阿姨写作时的感受,她把她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我们认清善恶,学会去爱,享受生活。
我还认为毕淑敏阿姨的写作风格非常的大方,很大气。
看着她的文章,就像在教堂里听着优美的音乐听牧师讲经一样,安静、舒缓,又若有所思……
我喜欢毕淑敏阿姨,但是从我的内心来讲,我更喜欢毕淑敏阿姨写出来的作品,因为我知道她是在用真心来写的。
毕淑敏作品读后感【2】
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作者:毕淑敏
看完这篇文章,心底感觉有一大堆的东西想说,但表达不出来。
毕淑敏完全说出了我的感受。
我不信任友谊的天长地久,就像毕淑敏说的,“此刻我们是朋友,十年以后不一定是朋友。
就算你耿耿忠心,对方也许早已淡忘。
不过我也信服于她的另一段话:”
友情这棵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红苹果只留给灌溉果树的人品尝。“
信用,这是我最担负不起的费用,这就像股票,有可能满载而归,但也有可能倾家荡产。
如果投资一次结果是圆满的,当然生活态度也会完全不同,我会付出更多;但如果真得跌入万丈深渊,我可能会把”信任“埋葬,滴水不出。
而吝啬分毫信任的人在社会上时无法生存的。
曾经我也想尝试挥霍一把,但那种信任的载体却是时间,而我至多只能维持十秒或三十秒。
或许,这也决定着,我的果树上的果实不会透红。
不过我的老师也曾经说过,如果我对友谊要求太高,我的果树可能连花都不会开,所以我也满足于手中淡淡的苹果。”友谊需要滋养。
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
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
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
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
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
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
“利害关系这件事,实在是交友的大敌。
我不相信有永久的利益,我更珍视患难与共的友谊。
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无论是亲人或是朋友,我们都会算计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而最敏感的东西或许就是钱财。
我没有经历过,所以还不怎么理解最后一段话。
但我相信三毛曾经说过的,如果爱情无法变成柴米油盐,那就算不得爱情。
而亲情或友谊,如果我们无法面对或处理钱物的交涉,友谊或亲情也会变得脆弱不堪。
而我相信,两者之间最少算计的就唯独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所以亲情在我的眼里也是最牢固的。
毕淑敏作品读后感【3】
毕淑敏在她的散文集中说忧郁是一只近在咫尺的洋葱,散发着独特而辛辣的味道,剥开它紧密粘连的鳞片时,我们会泪流满面。
看了《毕淑敏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让我了解了怎么去对待忧郁。
文章讲的是,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毕淑敏,她到过战火中的难民营,抱起一个小小的孩子。
她紧紧地搂着这幼小的身躯,亲吻她枯燥的脸颊。
朋友是一位博爱的母亲,很喜爱儿童,温暖的怀抱曾揽过无数的孩子。
但这一次,她大大地惊骇了。
那个婴孩就像被火烤过的葱管,萎弱而空虚。
完全不知道贴近抚爱她的人,没有任何欢喜的回应,只是被动地僵直地向后反张着肢体,好似一块就要从墙上脱落的白瓷砖。
朋友很着急,找来难民营的负责人,询问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饥寒交迫,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冷漠。
那个负责人回答说,因为联合国的经费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没问题,也没有病。
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
孩子缺少的是爱,从小到大,从没有人抱过她。
因为她不知道“抱”为何物,所以不会反应。
朋友谈起往事,感慨地说,不知这孩子长大之后,将如何走过人生。
没有人回答,但一点可以预见的,她的*格中必藏着深深的忧郁。
我们都认识忧郁。
每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曾和忧郁狭路相逢。
我还小,今年才14岁,没有经历过什么生离死别,在我的人生中似乎一直都是很幸福的。
我也不懂什么是忧郁,但在我那颗小小的心里,也藏着一些小小的忧郁。
我的体育一直都很不好,可能是天生有哮喘的缘故,我的体育成绩也一直都是班里倒数的,我对自己很没有信心。
一想到体育成绩,就很难过,感觉自己的心在不住的往下沉。
我整天唉声叹气,叹气自己的体育怎么怎么的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怎么改善,只能沉浸在忧郁中。
就如毕淑敏所说的,忧郁如同一只老狗,忠实而疲倦地追着人们的脚后跟,挥之不去。
可那一次,我却挑战了自己,摆脱了那只“老狗”。
每次在学校里要跑800米时,我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逃避,就算跑了,也会半途而废。
可那次要800米测试,我再也逃不掉了。
让我去面临困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踏在那朱红*的跑道上,汗水浸湿了我白*的T恤,自己的脚仿佛有千斤重,每抬起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
我一次次的想放弃,但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最后我成功了,我冲过了终点,虽然成绩仍是倒数,但是那一次让我明白了,原来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努力坚持了,我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是可以提高的。
从此以后,我每天早晨都会起来跑步,让自己的体育一点点提高。
我再也不唉声叹气。
每当忧郁跟随而来,我坚持着不停步向前、向前,我知道只要我一直跑在它前面,不让它超过我,我就能甩掉它。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体育成绩会变好……
而那篇文章的结局也是出人意料的。
那个孩子长大了,就如同所有人所预见的那样,她是忧郁的,但她却没有被忧郁吓到,她在一点点试着摆脱它,最后她成功了,她不仅摆脱了童年的*影,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总是去逃避那些令我们感到困难的事。
面对挫折时,我们总是沉浸在忧郁里,渐渐的,变得越来越自卑,经不起任何挫折。
不要嘲笑忧郁,忧郁是一种面对失落的正常情绪。
不要否认我们的忧郁,忧郁会使我们成长。
不要长久地被忧郁围困,忧郁会使我们萎缩。
不要被忧郁吓倒,摆脱了忧郁的我们,会更加柔韧且刚强。
如果忧郁是一颗洋葱,那么我们就去把它切开,去正视它,不要被它吓到,泪水过后的我们会变得更坚韧,拥有更美丽的一片天空。
毕淑敏作品《心灵密码》读后感8
读过很多本毕淑敏著作,但我似乎真的是不厌其烦。而这次,读其新书《心灵密码》,感到作家把关怀的精力,已经触及到了人的心灵深处。阅读这样的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毕淑敏作品《心灵密码》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完毕淑敏《心灵密码》一书,感触很深。一是有感于她对人*的理解是那么的深刻;二是有感于她对人的心灵深处的秘密的解读是那么的透彻;三是有感于她给迷惑、彷徨在十字路口的心灵指明了方向。
最早读毕淑敏的文章,是中学课本里的《提醒幸福》和《离太阳最近的树》,从课文中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光辉的追求。作者能写出这样细腻而又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除天赋外,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她17岁当兵入伍,11年走遍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山;转业后又从事医疗工作;46岁开始攻读心理学博士,并成为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将目光由星空转向人的心灵,在心灵深处寻找生命的真谛。
《心灵密码》一书,上百篇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怎么才能更好的活?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人*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每一篇文章都在敲击着读者的心灵,都在和读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她是*人,她是医生,她是心理咨询师,她是作家。每一种身份都对人生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最后汇聚于一身的她,就对人*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升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一一解读人*深处的心灵密码。
当合上最后一页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心潮澎湃、也没有忧伤或是激昂,只是闭上眼睛,似乎还能感到那些自然的文字,悠长的意蕴和清淡的情感。毕淑敏的文字最大特点便是自然朴实,如同一潭水,清澈平静,淡泊悠远,阅读这样的书,宛如置身于幽静的山间,可以安抚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在《心灵密码》中,毕淑敏将其研修心理学的精深体会与她开办心理诊所以来进行心理咨询诊疗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和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讲述了人生中都会面临的共同事件和感受,如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成败悲欢;讲述了许多人遭遇过的心理痛苦,以及许多人正在经历着的现实困惑。这本书将给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孩子励志领航,有一种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动和反思的力量。
书中,毕淑敏用那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睿智的文字,讲述着女人、情感与家庭。如在《我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里,作家最后总结道:“如果你有很多美丽的照片,请不要把自己的家变成展示这些照片的博物馆。那无意中将是一种排斥他人、唯我独尊的信号,说明你的世界里充满了你,让人却步,男人和女人都对高度自我的人,敬而远之。”这些缠绕在我们身边的琐事,或提醒人们关注感悟幸福,或引发思索联想,令人生出无限美好的情愫。
毕淑敏的书中有的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不像学究们舞文弄墨,不像教授们高深说教,不像时评家语锋犀利,不像青春写手愤世嫉俗。如在《让女人丑陋的最根本原因》里,她写道:“女人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导致身体上的病患,是千真万确的。为了不得病,为了不变丑,人们只有更多地让爱意充满心扉。”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此外,毕淑敏还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探究,对深层的人*进行审视。书中她描摹和传达的意境,总会令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新鲜与惊愕,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沁人心脾。
在《心灵密码》中,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包含着许多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就像是黑夜里的一扇有着亮光的小窗,使我们麻木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解读心灵的密码,了解自己,是使我们取得一切成功的基石。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名医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医师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医治心灵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毕淑敏做到了,还做得很好。毕淑敏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敏锐的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喜欢毕淑敏的书,一直喜欢,更喜欢的是书中给我们的生活启迪,简单、朴实,如一股清泉久久不息,直袭心灵深处……
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密码无处不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哪几样东西?如何识得生命中的贵人?她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爱,何以暗中藏着一柄钩子?如何预防“七年之痒”?
什么使女人变得丑陋?……
近期,拜读了毕淑敏的新作《心灵密码》。
阅读,在如小溪般汩汩流淌的文字中感受到心灵的契合,是件令人惊叹和美妙的事。
“我们每一个存在都如此独特,又伤痕累累。我们必须给自己寻找安身立命的支点,接下去不慌不忙不糊涂不焦虑从容安详飘然一生。”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上,都带着千姿百态的特征,等待我们去挖掘。让我们尊重生命中的多样*,让他们更加自由的生长,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痛苦和磨难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命的常态就是平稳和深邃,还有暗流。在最深刻的层面,我们不单与别人是分离的,而且与这个世界也是分离的。坏天气、悲剧、死亡、生病,都是生命中的粗纤维,我们只有安然接纳。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
“虽然我被欺骗过许多回,但我依然相信人是值得信赖的。对自己与他人,要有深切的诚实;对社会要有兴趣,对他人的福祉有关怀,有能力与他人真诚相爱,能推动人们在爱的关系中成长。”
“寂寞是一种悄然的存在,不要挑战它,也不要逃避它,学着共处就是。需要别人确认才觉得自己活着的人,总是在逃避寂寞。节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只好另外想办法来谋杀时间。我是一个视时间如生命的人,实在不敢这样浪费,甘愿寂寞着。”
“一定有一本书是你的至交。在改变人生活的力量中,以不被察觉的方式出现,那是影响力;以显而易见的方式出现,那是权力。说到书呢,似乎两者都不是,是你自己的顿悟与书上的内容吻合了。”
“人的生活需要偶尔的浪漫和奢侈,这也是生活有趣和值得眷恋的理由。爱情中的人们更有资格浪漫一些,因为这样的时日不多。”
“不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话。现阶段,这只是一厢情愿。没有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可以发出声音,这是你*格发展的权利,它们可能被听到并引发改变。”
“在人际关系或人生里,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爱某个人。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人值得你永远去爱,那就是你自己。真正的爱别人,是建筑在爱自己的基础上的。因为是你自己觉得那个人值得去爱,我们才去爱他的。这是听从了自己的一个决定。”
“因为懒惰和匆忙,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为了人生的幸福,我们必须学会爱日常的生活琐事才行。如果年长而不倨傲,沧桑而不绝望,睿智而不让他人压抑,华贵而不让他人自卑,就是人生的大境界了。”
“我希望人能安宁的活着,享受小小的但持之以恒的幸福。无数的但微不足道的幸福堆积起来,聚成了波涛万顷的沧海。
《毕淑敏心里咨询手记》的读后感1000字9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故事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变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佩服。在这本书中26则来访者的故事,各自述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里面有毕老师在应对来访者具体的*作实例,可以为其它心理咨询师借鉴。每个故事的结尾,也有毕老师的短评或自己在实践时的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人*的丰富和深邃所惊叹,被心理咨询师工作状态的这种无限可能*所震撼。”书中提及*人承受的心理问题的困扰颇多,但她觉得一个心理咨询师一天无法看很多来访者,这是先天的限制:“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个脑力的手工劳动者,你是没有办法机械化生产、大批量复制,也不可能加快速度。她每天的工作量是有定额的,这不单是对心理医生的爱护,更是对来访者的负责。这是心与心的交融,是非常严肃细致的工作,不能因为等候的人多,就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不要说心理医生接触的不是萝卜,是一颗颗鲜活的饱经磨难的心,需百般慎重精心呵护。”
除了在面谈时求精不求多,在实际工作时也有大方向:“真正好的心理医生,不应使用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局限于表面问题的工作方法,而是从根本上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对人生的进取态度。”心理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当事者探索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不但让眼前的问题找到了比较好的出口,而且以后即使风浪再大,他都比较有能力自己去迎接。这就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与心理咨询的成功。”
当然,来访者之所以会来,有的是因为其它人的建议而来,有的则是自己前来寻求帮助。重点还是自己要有求助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判断出有复杂问题的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心理医生也只有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这是助人自助的事业,如果本人不奋起变法,所有的外力都丧失支点。”除了来访者有主动的意愿之外,形成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氛围也很重要。因而,在”请你从老板椅上站起来”案例中,她要求不用舒适的.沙发,而是用普通的木椅,并要求来访者要跟她一起坐木椅。毕老师如实告诉来访者缘由:“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不同于您以前所享有的任何关系。我们不是上下级,也不是买卖和利害的伙伴,甚至不是朋友,朋友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体系。我们之间所建立的相互平等的关系,是崭新而真诚的。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疗效。”
这本书流露出更多的是人文关怀的精神,而非形式上的技巧。毕淑敏的书中,有的只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说“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她用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正是读这本书的收获所在。
【《毕淑敏心里咨询手记》的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1.《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简介
2.《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范文
3.《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范文4篇
4.重生手记故事
5.读书手记散文
6.老师手记的散文
7.《毕淑敏散文集》的读后感1300字
8.毕淑敏散文的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