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模板3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计划2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1.以猜想活动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上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样的角”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拼角活动贯穿教学始终,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

动手*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拼角活动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将一系列的拼角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随意拼角可以验证猜想;有目的地拼角可以理清拼角的思路;有序拼角可以明确拼角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三种角,加深对这三种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副三角尺

学生准备一副三角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猜想导入

1.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些角的认识?

2.猜想、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你们想继续探究有关角的秘密吗?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副三角尺,一个三角尺上有几个角?你在三角尺上发现了哪些角?

(学生汇报:一个三角尺上有三个角,在三角尺上发现了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结果)

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随意拼角,验证猜想。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并记录都拼出了什么角。

(2)小组派代表汇报拼出了什么角及拼角的方法。

2.有目的地拼角。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1)知道了什么?

①每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②要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应该怎样做?

①想一想:怎样拼角?

②做一做: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

④画一画:描出拼成的角。

(3)拼出的角是钝角吗?

验证方法一: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验证方法二:测量——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验证方法三:推理——直角+锐角=钝角。

3.有序地拼角。

(1)回忆拼角的方法。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是怎样拼角的?

(2)想一想:怎样能拼得又对又快?

(3)交流反馈,得出结论。

①小结:直角+锐角,一定是钝角;锐角+锐角,结果不确定,可能是钝角、锐角、直角。

②活动:用直角加锐角的方法拼钝角,同桌相互验证。

(4)指导学生按照教材42页的方法拼角。

教材中的小朋友又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呢?

(*阅读教材,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拼角,使学生亲自体验用两个角可以拼出不同的角,让学生经历由随意拼角到有目的地拼角、有序拼角、快速拼角的过程。利用已学的“钝角比直角大”的知识,猜想“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然后进行验证,从而强化知识,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