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
用使它摇摆起来。
4、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作木板,锥体,让*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活动结束
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有趣的不倒翁教学方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
用使它摇摆起来。
4、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作木板,锥体,让*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活动结束
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三年级科学上册《有趣的不倒翁》教学反思3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呢?
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措施: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好动爱玩是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尊重这种发展规律,才能真正促进发展。因此,在活动安排上、教法与学法设计上采取了猜谜导入、玩中思考、大胆猜测、动手实践等方式,寻求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喜欢探究,主动学习。即从孩子的特点出发,仅仅围绕孩子的特点设计、展开、推进,学生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探究活动的过程;能够运用“打开不倒翁”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初步体验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之上,能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
二、尊重学生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合理探究。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对于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认识事物的层面上需要老师的正确、有效的引导。本节课在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一环节,就考虑到学生这一认知水平,采取了探究问题的基本程序,即引导学生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研究问题、验证结论、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有了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式,为今后的探究提供了方法。
三、探究为主,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学生们在探究中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这些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得到一定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我不断追求的课堂目标。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师必须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得以发展。例如,在教学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时,为学生提供的不倒翁很多是不容易拆卸的,学生*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影响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提供一些容易拆卸的不倒翁,并多考虑几种情况,提供丰富的不倒翁材料供学生反复验证,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今后需要注意改进。另外,对于教学时间把握的也不是很好。需要根据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有趣的不倒翁》教学反思范文4
在上课的时候,我拿着一个不倒翁放到讲桌上,然后将不倒翁左右前后歪倒,但是总能够站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倒翁不倒啊。学生进行猜想,他们猜想了各种原因,学生的猜想给予了肯定。肯定学生的猜想,但是不能说对与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进行玩不倒翁,想一想原因。这个时候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拆开。现在想来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外形上找一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在学生玩的过程中,我对于学生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发现。其中一些比较认真的学生发现不倒翁的地下重的特点。但是我没有指出。这样让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然后就是学生汇报。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对于不倒翁的外形特征都进行发现和汇报。然后我又指导学生进行*作,拆开发现,看看不倒翁是否底部重呢?学生在*作之后,发现这个结论。似乎到了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通过观察发现的结论到底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