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约分的含义和方法,熟练掌握最简分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快速识别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进行有效约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约分的概念及其实际意义,掌握约分的*作方法。
教学难点:快速判断公因数并准确判定约分结果是否为最简分数。
教学关键: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约分的基本原理,从而掌握约分的具体步骤。
三、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环节:你能迅速找出以下数对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15和21、7和9、24、20和28、11和13。
练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例如,8/24=4/()=()/3;5/9=()/18=15/()。依据是基本分数*质。
二、探索新知识
情境引入:通过游泳比赛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一个学生认为75/100等同于3/4,组内讨论分数的等价*及简化过程。
引出约分: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约分的概念及其应用,如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
定义最简分数:介绍只有公因数为1的分数称为最简分数,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完成书面和口头练习,加深对约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评估他们对最简分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分数大小等。
学生分享今天的学习收获和理解。
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对约分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册《练习》教学设计2
《练习4》教学设计优化方案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本次练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汉语拼音、基本笔画、常用汉字以及简单句式后的综合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练习内容涵盖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口语交际等方面,形式多样,注重趣味*和实践*。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区分和书写相近韵母。
2. 正确、规范地书写“搜”、“塞”、“藏”三个汉字。
3. 了解对仗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 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5. 掌握约请他人的口语交际技巧,做到语言文明、态度真诚。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学习拼音和汉字。
2. 通过朗读、模仿、创编等活动,感知语言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角*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学习口语交际技巧,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区分和书写相近韵母。
2. 正确、规范地书写“搜”、“塞”、“藏”三个汉字。
3. 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4. 掌握约请他人的口语交际技巧,做到语言文明、态度真诚。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对仗的修辞手法,并能尝试运用。
2. 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表示声音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 灵活运用口语交际技巧,做到自然得体、真诚大方。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拼音、汉字、图片、音频等)。
2. 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3. 学生准备《习字册》和文具。
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 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视频,例如:鸟叫声、流水声、雨声、风声等等。
2. 提问:视频里都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用语言来描述这些声音吗?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用语言把声音描绘得更生动形象呢?
(二)学习新知 (35分钟)
1. 学习拼音 (10分钟)
(1)课件出示带点字:虾、该、觉、郊、藏、壮、霜、创。
(2)指名读,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韵母有什么特点?(相近韵母)
(3)教师讲解相近韵母的发音和书写规则,并进行对比练习。
(4)学生分组进行拼读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书写。
2. 学习汉字 (15分钟)
(1)课件出示“搜”、“塞”、“藏”三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笔顺规则和书写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的笔画和坐姿。
(4) 开展“小小书法家”评选活动,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3. 学习词语 (10分钟)
(1)课件出示词语:明对暗,清对浊,宽对窄,好对坏,表扬对谦虚,鸟语对花香。
(2)指名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对仗)
(3)教师讲解对仗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引导学生尝试用对仗的方式说词语,例如:春对_,高对_,笑对_。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习了哪些拼音、汉字和词语?
2. 强调学习要点:注意区分相近韵母的读音和书写,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美观。
(四)布置作业 (5分钟)
1. 完成《习字册》的相关练习。
2. 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拼音、汉字和词语。
2. 游戏:听声音,猜词语。 (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哗啦啦——下雨声)
(二)学习新知 (35分钟)
1. 学习句子 (20分钟)
(1) 课件出示句子:
> a.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啦啦地下着。
> b.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
(2)指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呼呼、哗啦啦、丁零零)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例句,用上表示声音的词语,仿写句子。例如:
> a. 小鸟_地歌唱着,小溪_地流淌着。
> b. _,汽车启动了,_地行驶在马路上。
(5)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评选出“最佳句子”。
2. 口语交际 (15分钟)
(1)创设情境:三(1)中队将举办一次对全校开放的主题队会,准备由中队长约请教音乐的顾老师辅导同学们排练文艺节目。
(2)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中队长,你会怎么约请顾老师呢?
(3)小组合作,模拟情景对话,练习约请他人的口语交际技巧。
(4) 小组代表上台表演对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习了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学会了如何约请他人吗?
2. 强调学习要点:运用表示声音的词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约请他人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态度要真诚。
(四)布置作业 (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记录下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和口语交际的技巧。
2. 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学生模仿相应的动作,例如:滴答滴答——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二)拓展延伸 (35分钟)
1. “声音博物馆”:
(1) 学生分组合作,将课内外收集到的表示声音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动物的声音、自然的声音、生活的声音等等。
(2) 每组制作一张“声音博物馆”展板,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词语,并配上相应的图片或文字说明。
(3) 各组之间互相参观、交流,评选出“最佳声音博物馆”。
2. “我是小小配音员”:
(1) 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动画片片段。
(2) 学生分组讨论,为动画片片段配音,可以运用学过的表示声音的词语,也可以发挥想象,创造新的词语。
(3) 各组展示配音作品,评选出“最佳配音小组”。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强调学习语文的乐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5分钟)
1. 完成《习字册》毛笔字的练习。
2. 课外阅读与声音有关的绘本或故事书,例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好饿的毛毛虫》等等。
六、板书设计
练习四
第一课时
拼音:虾—该,觉—郊,藏—壮,霜—创
汉字:搜 塞 藏
词语:明—暗,清—浊,宽—窄
第二课时
词语:呼呼 哗啦啦 丁零零
句子: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啦啦地下着。
口语交际:约请他人
第三课时
声音博物馆
我是小小配音员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汉字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 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
《练习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学会使用钢笔描红。
发现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
在括号里填写时态助词“着”、“了”、“过”。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熟记成语,并在生活中正确应用。
学会礼貌地向别人请教问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使用钢笔描红。
发现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
在括号里填写时态助词“着、了、过”。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熟记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审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目。
解释题目要求。
指导:
朗读整段话,讨论钢笔字的特点。
默读段落,思考楷书的笔法。
练习:
描红时要注意整体连贯*。
留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结构。
反馈:
评议学生的作品。
示范正确的写法。
学生再次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审题:
指名一名学生读题目。
解释题目要求:找出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指导:
读句子,找出错别字的数量。
根据句意划出错别字。
解释字义,口头纠正。
练习:
学生默读句子。
纠正错别字,例如:“带”改为“戴”,解释二者的差异。
反馈: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更正错误。
全班评议。
使用错别字重新组词,加深理解。
三、教学第三题
审题:
朗读题目。
解释在括号里填写“着”、“了”、“过”的要求。
指导:
展示句子,指名学生逐个朗读。
根据语感选择填写“着”、“了”、“过”。
练习:
选择填写“着”、“了”、“过”。
反馈:
检查填写是否正确。
同桌互相检查。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进一步理解“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审题:
全班读题,明确要求。
指导:
复习逗号、句号的用法。
认识书名号“《》”和“”。
解释书名号的使用情况。
练习:
读前三句,用书名号标出应该使用书名号的地方,并解释原因。
反馈:
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加上标点。
全班检查与纠正。
抄写句子,加上标点,并注意书名号的格式。
总结:书名、文件、报刊、文章等名称要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审题:
要求熟记成语。
指导:
正确朗读成语,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连读韵句,每排连读两个成语。
解释理解的成语意思。
解释学生不理解的成语。
练习:
诵读并记忆成语。
同桌互相背诵。
互相填空,一个人读出成语,另一个补全成语。
反馈:
朗读“开火车”成语。
成语填空。
解释成语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成语记忆竞赛,看谁能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礼貌地向别人请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揭示口语交际题目:“学会礼貌地向别人请教问题”。
读题,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
二、指导
读每个题目的文字。
展示投影片,启发学生想象:在各种情境下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三、练习
自由练习说。
指名学生尝试说。
同桌练习,根据不同年龄、身份练习交流。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指名一名学生说出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评议其是否达到。
指名学生上台分角*表演。
评议表演,考察说话清晰度与礼貌程度。
总结评价。
《练习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练习三》教学设计。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练习三》教学设计》。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辅导。其余两题的*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
(4)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竹”。
教学设计节选:练习三5
教学设计节选:练习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3、能*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
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
教学过程:
1、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确定部首,再确定除部首外有几画。
○查字典,据词定义。
2、拼读音节,写出汉字。
3、词语搭配。
4、选词填空。
○“宁静、安静、平静”都是形容词,没有声音。“宁静”一般用在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心情的描写上。“平静”一般指心情或环境没有波动。“安静”是形容不吵闹或安稳而平静。
○“坚定、坚强、坚决”都是形容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一般指人的立场稳定,绝不动摇。“坚强”一般指人的意志刚强,不可动摇。“坚决”一般是指人的态度确定,毫不犹豫。
5、句子训练。
○发出动作的人或物只要在句首出现一次,后面的都可以省略,这样能使句子更简洁。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2、能*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句子训练:
○表达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强调的都是前者。
2、阅读训练:
○阅读全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月()日,“我”在()为邓爷爷演示()。邓爷爷看了“我”的演示()。
○按照“演示前——演示时——演示后”的顺序分段,用“//”划出来,并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默读全文,在文中划出写邓爷爷和蔼可亲的句子和邓爷爷说的话;把划出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小学练习三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分辨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能正确、流利的读绕口令。
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及意义,并练习写。
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熟记成语。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初读绕口令,找出其中带有前、后鼻韵母的字,并将这些字反复朗读,直到发音准确为止。
再读绕口令,找出自己觉得特别绕口的句子。
展开朗读竞赛。
第二题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引导学生从行和列的角度仔细观察练习中12个方格里的内容。
引导学生写出几个属于这几个部首的字。
第三题
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要求。
指导学生学习例句。
认识概念。
明确概念间的关系。
排列顺序。
归纳步骤:
一识概念,二找关系,三排顺序。
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第四题
审题,指名读题目。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共同探讨改换“把”字和“被”字句的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在变换句子的时候,不要随便在句中添加词语。
改写后多读几遍,检查有没有错误,如果有,及时修改。
第五题
指名读题目要求。
让学生说说这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自由读8条成语。
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教师范读。
自由读。
大声自由练读。
同座位用问答的形式练习背诵。
指名读。
集体练读。
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课前准备:
准备几个学生熟悉的影视剧片断。
看图后回答:
书上的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指名读教学要求,帮学生看清要求。
说说片断中的任务都作了什么,说了什么。
练习配音。
练习三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练习三十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间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解答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十的第11题。让学生做在书上。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2题。
这题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做题前,让学生分清面积单位还是长度单位。
㈠500厘米=()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㈡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㈢为什么500厘米=50分米,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三十的第1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计算面积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粉刷这面墙壁,实际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②这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
然后让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的第15题。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画,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画法板书出来。
《练习7》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旗、*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
练习7》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
参考*:钢铁铸成;查“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教学第3题
*;(1)挽词;(2)将信将疑;;如释重负;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