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而*同胞不顾生命危险,用无私的爱心拯救了他,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通过两岸不同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开始,我们看到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小钱躺着,生命垂危,却满怀期待等待着来自*的救命骨髓。与此同时,在*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冒着余震的危险,从*青年身上提取骨髓。他们不计个人安危,不断努力,直到最后一滴骨髓被捐献出来,为的就是拯救大陆的这个18岁少年。尽管海峡隔绝了他们的身体,但他们的心却紧密相连。

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有意地创设了情境。我通过生动的朗读和环境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了1999年9月22日的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小钱的困境。这种情境的营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唤起了他们对小钱命运的关心和同情。

其次,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他们自己感动的段落,同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解释,以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第三,我利用对比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者在描写细节时经常使用对比手法,使故事更加感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和朗读,例如将“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与杭州美丽的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脆弱;将“*青年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与“他知道小钱在等待骨髓”的情节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青年的伟大和牺牲。

最后,我注重学生的读写训练,鼓励他们敞开心扉表达。我设计了一些想象和说话的活动,例如“当地震发生时,*的手术室可能会是什么情景?”、“如果小钱和捐骨髓的*青年相遇,他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深刻体验课文中的情感,还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也为他们的个*化阅读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仅是理解了故事本身,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最后,我们以歌曲《感恩的心》结束,升华了主题,引发了学生对爱与真情的深刻思考。


《第2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仿佛*指一挥间,一个学年就这样悄然逝去。回首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有欣慰,有感动,也有遗憾,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安全至上,责任重于泰山

一年级,是孩子们告别幼儿园,踏入小学,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重要阶段。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铭记于心,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今年的一年级学生人数众多,每个班级都高达67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但也正是因为年幼无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为了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我竭尽所能,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

每天的晨会课,我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灌输安全知识,强调安全的重要*。从交通安全到饮食安全,从防溺水到防拐骗,我事无巨细,耐心讲解,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牢记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我还会结合教材内容,模拟各种紧急情况,教孩子们学习必要的自救技能。例如,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遇到陌生人搭讪如何应对等等。我深知,只有让孩子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自救技能,才能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爱之深,责之切”。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贪玩而忘记安全,因为好奇而置身险境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严厉批评,及时制止他们的危险行为。我知道,我的严厉,我的批评,都是为了孩子们好,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学年下来,我们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孩子们的安全,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教育的真谛,在于用爱去感化,用耐心去浇灌。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无瑕,但也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面对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我始终坚信,只有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呵护他们,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班上有些孩子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经常惹是生非,让我头疼不已。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并没有放弃,更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而是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我还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例如“文明礼仪伴我行”、“我爱我的祖国”等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深知,教育无小事,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

渐渐地,我发现,那些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变得懂事听话了,他们开始主动学习,积极帮助同学,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理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等待,用责任心去呵护。

不断学习,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我深感自身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我还积极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当然,我也有一些遗憾。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多美好的设想都没能实现。例如,我想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们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我想组织孩子们去书店、图书馆,让他们感受知识的海洋,培养阅读的兴趣……

这些遗憾,将激励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加出*。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好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本课采用了一系列策略。首先,我选择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以小动物们举办运动会的情景为背景。这个故事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保持专注和积极*。通过口述和情境图的展示,我确保学生们在课程开始时就投入到了问题的探索中。

其次,课堂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强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并设计了具有挑战*和启发*的问题。例如,白兔和灰兔得到的萝卜比例为3:2,如何理解这个比例?这样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思考,还促使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和讨论,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化。

在课堂互动中,我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无论学生的回答是正确还是错误,我都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重要*。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促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的获取,更是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故事导入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我旨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通过创造*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我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第4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我认为需要注意四个关键点,即“读”、“译”、“赏”、“用”。但要如何读,如何翻译,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则需要提炼出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来通读全文。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译、学生听”和“盲目阅读、效果微薄”的弊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不仅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典范。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处理学法指导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力求突破传统的“唯教材论”和“唯知识论”,重视学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学法尝试获得学习成果。

另外,在最后的作文设计中,我设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习惯,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读与写分离的问题。此外,根据学生对课内外诸葛亮的了解,结合他们的人生观,引导他们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培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临场点拔不够到位,无法将文学鉴赏分析与知识点的落实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师生互动环节展开不够,学生的积极配合也不如预期。这些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在这些方面进行提升。

成功之处在于,我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主题以及文学风格特点,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这些经验将成为我未来教学工作中的宝贵资产,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第5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让学生理解跨越海峡两岸的桥梁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体验李博士和*青年的高尚品质,以及两岸血缘同胞之间的情感。

关键点: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青年在地震中捐赠骨髓的风险,以及两岸医疗工作者跨越海峡构筑的生活桥梁意义。

教学辅助: 课件和互动讨论。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和整合:

回顾上节课内容。

引入主题,提出关键问题。

二、文本理解和讨论:

读取关键文本:“小钱被保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这句话给你什么感觉?”

解析隐喻:“生命如同死去的花芽,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其绽放”。

讨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情感体验和跨文化理解:

探讨*青年为小钱捐赠骨髓的背景和风险。

分享李博士和*青年为高尚品质而努力的故事。

讨论两岸血肉同胞的情感连接和桥梁意义。

四、生命桥的象征意义:

阅读并理解关于生命桥的段落。

结合全文,讨论生命桥在两岸关系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朗读和重新诠释文本,体验情感共鸣。

学生写下对*青年、李博士或两岸血缘同胞的感慨与祝福。

互相交换并激励评价。

通过以上步骤,希望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到文本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情感联系。


《第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素材》

一、以“桥”为切入点导入:

1、你们都知道哪些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可和大家说的不一样,那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

2、质疑题目,确立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读书)

2、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可能1: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可能2: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可能3: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找到了这样的人。”

这个自然段重点理解18岁,含苞的花朵,体会寻找适合骨髓的艰辛,比较词语“十万”“一万”“辗转”“终于”

可能4:“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3、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可能1:感谢*青年。通过让学生读书,逐层体会*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亲人安危,为小钱捐献骨髓,有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

简介:我国当前的骨髓库情况。

可能2:感谢李博士。让学生自己总结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奔波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简介:李博士简介:当前*与大陆的形式

可能3:发挥想象,还会感谢谁?启发学生,课文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鼓励学生写一个小片断。

四、回归课题。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再深情的读读题目,现在你怎么看这一做生命桥?

是呀,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深情歌唱《爱的奉献》。

五、布置作业:

小钱除了感谢李博士和*青年,还感谢谁?大胆想象,写一个小片断。

教学反思:

课讲完了,但心里却并不轻松。静下心来一想,真是一塌糊涂,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学中有好多的环节处理不够扎实,总是怕内容多讲不完。由于备课不是太充分,所以在讲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处理的有些仓促了,我还想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后,说说自己读的时候,哪些词语在努力表现自己的感动,结果因为备课不充分,这个环节忘记了,导致课堂前紧后松,而且还叨念。

总之,还有好多不足之处,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本》

一、以“桥”为切入点导入:

1、你们都知道哪些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可和大家说的不一样,那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

2、质疑题目,确立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读书)

2、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可能1: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可能2: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可能3: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找到了这样的人。”

这个自然段重点理解18岁,含苞的花朵,体会寻找适合骨髓的艰辛,比较词语“十万”“一万”“辗转”“终于”

可能4:“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3、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可能1:感谢*青年。通过让学生读书,逐层体会*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亲人安危,为小钱捐献骨髓,有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

简介:我国当前的骨髓库情况。

可能2:感谢李博士。让学生自己总结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奔波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简介:李博士简介:当前*与大陆的形式

可能3:发挥想象,还会感谢谁?启发学生,课文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鼓励学生写一个小片断。

四、回归课题。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再深情的读读题目,现在你怎么看这一做生命桥?

是呀,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深情歌唱《爱的奉献》。

五、布置作业:

小钱除了感谢李博士和*青年,还感谢谁?大胆想象,写一个小片断。

教学反思:

课讲完了,但心里却并不轻松。静下心来一想,真是一塌糊涂,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学中有好多的环节处理不够扎实,总是怕内容多讲不完。由于备课不是太充分,所以在讲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处理的有些仓促了,我还想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后,说说自己读的时候,哪些词语在努力表现自己的感动,结果因为备课不充分,这个环节忘记了,导致课堂前紧后松,而且还叨念。

总之,还有好多不足之处,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8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凋零、含苞、绽放、袭击、辗转、空旷、暂停、身躯、同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一、课前谈话

二、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题,学写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中,海峡的峡是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拿出你们的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个峡是左右结构,昨天是山字旁,写的时候要写得窄一些,右边是一个夹(三种读音)。请你翻开课文,在题目旁边写一个峡字,

2、质疑: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是生命桥?(你很会思考)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你很有想法)

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你的问题很有新意)

三、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初读

师:对呀,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命桥是怎么跨越茫茫的海峡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朗读,师巡视,发现学生好的读书习惯,反馈时表扬)

2、学习生词

①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老师把它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来看第一组:

幻灯片出示词语:凋零、含苞、绽放

齐读三个词语,同学们,读着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绽放和凋零是一对反义词(你可真会学习)你带着同学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这三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你能说说他们的意思吗?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你能不能找出来读一读啊?(指名2个学生读)同学们都找到了,幻灯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齐读句子。在课文中这三个词语又指什么?(指名2个说)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原来啊,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组词语:幻灯片出示词语:袭击、辗转、空旷、骨髓、暂停、身躯、同胞、余震

a小老师领读(读一遍)这组词语中,你有没有对哪个词语的意思特别不理解的?

b辗转:你能读吗?你能带着同学读吗?对,你读的很好两个都是翘舌音: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jiaoanba叫2个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说辗转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呀?(读课外书)你真会学习

生:说辗转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呀?(读课文)你通过结合课文,读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关于辗转的意思,老师在字典里查到了两种意思,谁来读读?(请一学生读)

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吧

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开一列火车读齐读(一个读一遍)

3、应用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你能不能选第二组的一个或几个词语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叫3个学生起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强调概括一件事要强调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全班一起讲。

4、重点研读句子:

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丝丝的香气。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第9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神清气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青年的身上。

补充阅读资料。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钱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

3、交流感动:

⑴预设一:

从地危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这个青年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

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引读句子。

⑵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指导读。

②“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看录象(此时慈济医院的情况),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要说!

④有层次地引读。

⑶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②指导读。

③此时,从*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

⑷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

②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

③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几经展转,几经波折,从*青年身躯涓涓流出的骨髓终于涓涓流入钱畅的体内,钱畅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让我们贴近钱畅,让这些想法也涓涓流入你的笔尖吧!

2、交流。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钱畅对(生的希望),点燃了钱畅(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钱畅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他当钱畅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