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和体会

美国地域广阔,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总人口3.1亿,城市化率达75%,是高度城市化国家。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建筑精良,环境优美,给人以充满活力和美的感受。美国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赴美国参加城市建设与管理学习的考察报告(通用1篇)

(一)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各地从一开始建城就十分注重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一是重视自然景观保护。美国开放式公园一般都保持了面积较大的粗绿化,有些公园就是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改造,使乔木、灌木和花草配置都达到了自然的效果。对于园林废弃物也有合理利用,将树皮、枝条、落叶以及木材边角料按照需要粉碎,经过一定处理后覆盖于树穴周围或绿地中裸露的土壤上。大学校园绿树成荫,既有高大的乔木、茂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休闲地,空气清新,景*优美。高速公路边坡自上而下种植有乔木、灌木、绿地、荫生植物以及半水生植物,形成很好的生态小环境。车辆行驶在公路上,两边或是一望无垠的疏林草地,或是私家花园、修剪整齐的攀援植物,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二是重视社区绿化建设。美国法律规定任何私人宅基地在建房前都必须规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绿化、植树和种草,确保绿化率,否则建房计划不予批准。绿化建成后,业主要自费维护管理,包括除草、剪草、清理、修剪、修边、耕作、播种、施肥、浇水、害虫管理和任何其他确保树木健康生长所必需的工作,任何受损或死亡树木、灌木或地被植物必须迅速替换,否则就会面临邻居的投诉和*的处罚。三是重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利福利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经过十分繁琐的公共听证程序和*审批程序,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的限度。

(二)注重城市设施以人为本。

美国城市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尽量以人为本,城市处处充满人*关怀。一是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美国建有大量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许多中小学生都将这里作为学习的课堂。社区经常举办一些免费的培训课程,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细微的人*化设计。各个公共建筑的无障碍通道齐全,无人为损坏;公园里、街道旁随处可见座椅,凡有台阶的地方都会有相应的扶手;城市街道、高速公路一般按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排列命名,给人以极强的方位感。交*路口都设有停车标志,无论有无行人,车辆通过前一定要停稳后再前行。公园、海岸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通道和人行通道,供人们骑自行车和跑步锻炼身体。室内的各种标牌做成弧形,便于人们从正面和侧面都可以看到字体,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细致入微、真诚持续的人文关怀。三是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美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公共交通基本形成了轻轨列车、地铁、有轨列车、公共汽车、观光列车、自行车等系统化的公交网络,且大多为单行道,道路使用率高,交通非常快捷方便。

(三)注重城市建设的差异*。

美国城市众多,大小各异,星罗棋布。大的城市有几百万人口,而小的只有几千人。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现代化水平都很高,且表现出很强的城市特*。一是在城市总体布局上,美国的城市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特征,融合当地风土人情,不抹杀地区特点,使各个城市都特*明显。如美国的旧金山市是一个山海相接的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布局上,所有的建筑都是沿小山包而建,整座城市呈现波浪型的地理特征,融合了河流湖泊、大洋海滩、山丘森林等所有的大自然特*,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海景观城市。华盛顿属典型的疏散型城市,稀少的人口配上大面积的市区,别墅、草坪、树木融为一体,构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纽约是世界最早也是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市中心区的曼哈顿岛上的房屋建设密度和高度均属世界第一,狭窄的街道与高密度的超高层建筑,构成了纽约市中心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二是注重注重城市建筑风格的体现。在美考察期间我们发现,所有这些城市建筑的设计者都十分重视本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在形形**的现代建筑中,一方面渗透着城市原有的文脉肌理,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建筑物也都散发着标新立异、彰显个*的风采。三是建设追求自然。美国的城市建设充分考虑与自然的融合,不挖山、不填平、不取直、不砍树、不拆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和废墟。如美国一些沿山坡地的建筑物,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从谷中到山腰再到山顶,四、五米宽的马路顺山势,沿地形,蜿蜒穿行于层层叠叠建筑物之间,丝毫没有挖山削平取直的痕迹。

(四)注重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美国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应用到了包括从区域*规划到社区规划的多个层面。一是公众参与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二是参与方式多样。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各种手册、会议和展览会等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与到规划当中。三是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美国的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五)注重城市建设的经济*。

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中,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财大气粗,在城市建设上一定追求高档次设计超豪华装修。但我们所看到美国的城市建设却不尚奢华,以经济适用为目的,方便公众需求。一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很少使用到高档石材、木材,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均以经济适用为目的,方便公众需要。如路牙石直接用水泥切制;公共空间基本上铺设水泥路面,很少使用大理石;垃圾箱有的用水泥烧制,有的用钢板焊制,朴实大方,适用*强。二是建设项目必须做经济*评价。在美国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做受益和成本分析,避免建设的重复*,造成不必要浪费。同时注重社会正义评估,兼顾弱势群体。三是倡导集约用地。加大混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在城市规划中严格控制城市用地的扩张,设立城市建设发展边界,边界以外的基本农田*不得批准占用,银行不得给予贷款;

二、启示和思考

中美两国*体制不同,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国情也不一样,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但有些方面、有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城市规划建设要立足于发展。

面对美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又一次深刻体会了“发展是硬道理”。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建设首先要体现发展这一基本要义。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经济发展是前提和基础,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的发展过程,产业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而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城市之间互相作用与依存度更为加强,城市的体系也发生了结构*变化,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城市的发展需要从全球经济网络中获取发展的资源,也需要从城市本身的独特*来吸引投资,加快产业的发展,做强城市经济实力,从而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的场所,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要建立规划*决策机制。通过创新机制,增强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构建*引导、市民参与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格局。二是规划建设要考虑方便群众生活,在规划建设居住区时,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对购物、上学、就医、出行等方面的要求。规划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同步建设,同步建成。三是注重综合交通建设,特别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四是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构建互惠共生的有机整体,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重视城市规划统筹*和权威*。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一是要加快编制与落实区域规划、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污染共治;二是要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社会发展、土地利用、设施建设、人口、资源和环境,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三是要坚持规划的刚*作用,减少规划执行中的随意*,并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和连续*;四是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根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公共设施成本;五是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要按照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共生的原则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