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诗歌鉴赏
<登池上楼> 谢灵运 南朝宋 五言古诗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译文]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进功名,却愧对天上的飞鸿,我想要栖息川谷,隐退沉潜,却惭对深渊的潜龙。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著光秃秃的树林。,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冷。,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想起<采繁祁祁>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坚持节*那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
[2]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徵验、实践了。 [鉴赏]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进德‛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一句相应。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一句相应。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
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衾枕昧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疴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景*:‚初景‛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即春代替了‚故*‛即冬的统治。‚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下面‚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的传说。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故事的真实*如何暂且不论这一联诗的名声看来确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其人为代表有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确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朗欣喜的暖*调。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在已是初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这里写
景有声有*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伤豳歌‛按照<毛诗序>、<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谓‚感楚吟‛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持*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初去郡> 南朝宋 谢灵运 五言诗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鉴赏] 此诗作于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秋。上一年七月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至此称病离职刚满一年。诗中抒发了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悦心情。开头十句自述隐居丘园之志。先对几位古人加以评价:西汉的彭宣、薛广德、贡禹虽有高名但只能说是优于贪婪奔竞之徒还说不上是懂得养生缮*。彭宣哀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大司空封长平侯。哀帝卒外戚王莽专权他便告老回乡。薛广德元帝时为御史大夫因遭遇荒年*流亡自己觉得不称职遂上书求退。班固<汉书>对他们评价颇高称其‚近于知耻‛,<汉书"叙传>,,谢灵运却说他们‚裁,通`才`,知耻‛而已并不十分推崇。贡禹曾为河南县令因受上司责备便辞官而去。后又出仕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以年迈求退为皇帝所挽留进为御史大夫。诗人认为他并未能遗弃荣华富贵。评论古人只是陪衬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志向不仅是不贪竞而已而且要做到‚达生‛。<庄子>有<达生>篇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认为人之*分有定不可勉强致力于*分之外的事。篇中又说欲存生养*莫如弃世而无所牵累。诗人正以此种思想作为隐退的精神支柱。其具体的打算则是‚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山居赋>云:‚古巢居穴处曰岩栖传说古代隐士也有过此种原始生活者。但诗人毕竟做不到这样故有所变通以田园当作岩栖。他也不能真的耕稼自给故欲学习古代一些达士的做法安于卑位以薄俸为生生之资。他说自己拙于仕宦讷于言辞故欲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不过以往行迹尚未能与此种生活理想相一致。这可说是诗人对往昔生活的一个总结。‚无庸方周任‛以下十句写去职。先举四位古人以自比。无庸无用。方比。<论语"季氏>载周任之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谓当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若无此能力便不应据有其位。长卿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不慕官爵晚年常卧疾闲居。尚子东汉尚长字子平。他安贫乐道为子女办婚嫁事毕便不再过问家事说:‚权当我已死。‛乃肆意游历五岳名山。邴生西汉邴曼容为官不肯过六百石,中级官员相当于较大县的县令,过此即自行免去。薄游即为官不久之意。诗人说自己在种种方面都类似于上举那些淡泊明志的古人。‚牵丝‛牵于王命指出仕。<礼记"缁衣>有‚王言如丝‛语。解龟解去官印印纽常为龟形。灵运初仕为晋琅玡王大司马参*时在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是年正月戊戌,十六日,方才改元而上一年的年号为元兴故云‚及元兴‛。自该年至景平元年实得*年说‚二十载‛是约略言之。‚负心‛即‚心迹未并‛意。二十年来做违心的事心情是悒郁的,而今终于摆脱了送往迎来等等俗务其快意可知。‚将‛是送的意思。自‚理
棹遄还期‛至最后写初去郡途中的所见所感。‚理棹‛以下四句写其水陆行程。遄疾速。为早日还家乃疾速行舟。遵渚沿着水中小洲。骛奔驰。修长此有辽阔意。坰远郊。遄、鹜二字表现出心情之急迫。二句已兼写水陆‚溯溪‛二句又写水涉山行但不觉累赘因读者可由此充分想象其行进的画面感受到行程的漫长辛苦。‚野旷‛二句是写景名句景中其实有情。清旷无际的风景正与诗人心境相应。久被絷牵一朝脱去自感到无限的开朗、轻快故触目皆成佳趣。‚憩石‛二句写山林小憩情景。挹舀。搴取。落英落花时当秋日当指菊花而言。二句暗用<楚辞>典故:<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又<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熟悉典故的读者可于言外获得一种清幽芳洁之感。‚理棹‛四句写疾速前行途程漫漫‚野旷‛四句写赏玩风物途中小憩形成情绪和内在节奏的对比,而其心情之急迫与愉悦都得到了表现。由愉悦的心情、悠然的意绪进而引发出一番情理相融的议论:高尚之志战胜了富贵之欲胸襟旷然则臞者可肥,以止水为鉴则流荡不返者将归于宁静清明。,二句用<韩非子"喻老>和<庄子"德充符>典故,心灵获得了自由宁静则即使处于纷乱奔竞之世也等于是归真返璞回到了伏羲、唐尧时代可以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了。传说尧时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敲击土壤一说敲击土制乐器又一说是一种游戏,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诗人用此典故似有‚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韩愈<山石>,之慨且使人隐约感到他与当权者关系之不*。谢灵运去郡之志是坚定的。当时其堂弟谢晦等人都写信劝他不要离职他执意不从。不过他并非一贯恬退之人。<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其出为永嘉太守正是与当权者矛盾的结果。他之去郡乃是一种不合作态度的表现。明乎此对于此诗的理解便可更深入一层了。
<岁暮> 南朝宋 谢灵运 五言诗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鉴赏] 用精细工致的笔法描绘南方山川奇秀之美是大谢诗的主要特*。有趣的是他的两联最出名的警句却并不以工笔细描见长而是以‚自然‛见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联固然是作者自诩‚有神助‛的得意之句此篇的‚明月‛一联更被诗论家推为‚古今胜语‛的代表。钟嵘<诗品序>说:‚至于吟咏情*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段话不仅表达了钟嵘论诗的一个重要观点
也道出了‚明月‛一联的高妙之处直寻即对生活,包括自然景象与社会人事,的直接真切感受以及由此形成的诗歌的直接感发力量。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但‚殷忧‛的具体内涵自然根于诗人的生活、遭际与思想*格。谢灵运是一个自视很高而*格褊激的贵族文人。刘宋王朝建立后‚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后来不仅受到徐羡之的排挤出为永嘉太守而且因自己的‚横恣‛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遭杀身之祸。这首诗据‚年逝觉已催‛之句当作于其晚年,他死时年仅四十九岁,诗中所谓‚殷忧‛除了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外可能还包含‚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长歌行>,之慨和‚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之忧。总之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用‚殷忧‛来概括其深重复杂的特点是非常切当的。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明月在一般情况下是*泽清润柔和的物象诗中出现明月的意象通常也多与恬静悠闲的心态相联系,即使是忧愁也常常是一种淡淡的哀伤。但明月映照在无边的皑皑积雪之上的景象却与柔和清润、恬静悠闲完全异趣。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光彩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整个高天厚地之间仿佛是一个冷光充溢、*雪堆积的世界。这是一种典型的*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作为对冬夜的即景描写它确实是典型的‚直寻‛完全是对眼前景直接而真切的感受。由于它捕捉到了冬夜典型的景物与境界给人的印象便十分深刻。但这两句的真正妙处却不仅仅是直书即目所见而且由于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定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遂不觉而描绘出‚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境界。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在这样一种凄寒凛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与生机都受到沉重的压抑与摧残因而它也不妨看作诗人所处环境的一种象征。五六句即由‚积雪‛‚朔风‛的摧抑生机而生:‚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所抒发的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是自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慨叹以来历代诗人一再反复咏叹的主题。大谢诗中这种人命易逝的感慨也经常出现成为反复咏叹的基调。这首诗则比较集中地抒写了这种感情。由于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及‚鸣鶗歇春兰‛的忧虑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由‚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皎然<诗式>说:‚`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寓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这两联虽同具自然、直寻的特点但同中有异。‚池塘‛句的妙处必须结合上下文特别是久淹病榻、昧于节侯褰帘临眺忽见池塘春草已生的特殊背景方能领会妙在于不经意中突然有所发现与领悟皎然说它情在言外是十分切当的。而‚明月‛一联虽亦即目所见但它本身已构成一个带有象征*彩的意境能引发读者对诗人处境、心态的丰富联想故说‚旨寓句中‛。同时‚池塘‛一联纯属天籁‚明月‛一联却是锤炼而返于自然‚照‛字‚劲‛字‚哀‛字都有经营锤炼功夫。只不过这种锤炼并不露雕琢之痕罢了。许学夷<诗源辩体>说:‚五言至灵运雕刻极矣遂生转想反乎自然。观其以`池塘生春草`为佳句则可知矣。‛‚明月‛一联正体现为由雕刻而返于自然的又一例证但它距‚池塘生春草‛式的天籁似乎尚隔一尘。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成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有<谢康乐集>。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轶事典故] 店家女巧对谢灵运 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首时常外出体察民情。一日到景宁鹤溪山村宿溪边一客店吃罢晚饭正拥被于床上看书‚噔‛一阵楼梯声有人来给他送茶。谢灵运抬头一看见一个十五六岁姑娘打扮朴素一条丝带扎着满头秀发。他就随口吟道:‚六尺丝带三尺缠头三尺挂‛不料姑娘朝谢灵运淡淡一笑便答: ‚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谢灵运大吃一惊想不到姑娘有如此才气对仗如此工整可惜口气有点轻飘我男你女你怎好说老夫棉被半床空,便道:‚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姑娘一听知道刚才随口所对有易生误会漏洞马上答道:‚藕虽有孔不染半点污坭。‛ 谢灵运一听知其所对不是轻飘乃无心所对就故意叹气道:‚唉: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 姑娘从容答道:‚哎:水清沙浅劝渔夫莫费心机。‛ 答罢泡好茶带上房门下楼。谢灵运目送姑娘离房自言自语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 偏偏姑娘在楼梯上听到便朗声答道:‚地僻村贫莫嫌怠慢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