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我常常有很多感触。今天师生互动得不错,课堂效果很好。然而,更多时候,我会记录下课后的困惑,比如“今天的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天的结尾有点拖沓”、“启发*语言还不够”等等,这些都被我记录在课堂反思录中。

例如,镜头一:去年新授完《小红帽》之后的课堂小节中,我写道:“二班和三班的课堂表现差异如此明显,我是否需要换一种教学方式呢?对于平时不太活泼的班级,我决定先让他们听一段故事,并配合画面,以沉浸在音乐和视觉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听讲。”

音乐教学中的反思(模板9篇)

镜头二:我写道:“在二(3)班,泽宇创作了‘小花狗,拉大便’的歌词。我生气地训斥他坐下,他在下面反嘀咕,最后被我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写这样不文明的句子,他回答说:‘上星期我回家看到小花狗拉大便了,为什么不能写呢?’我被问住了。确实,没有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及小花狗拉大便。我这样做是否抹杀了孩子的创作欲望呢?如果当时换个角度考虑,讨论‘小花狗,拉大便’在创作歌词中的可行*,也许可以让学生探讨文明与不文明,美与丑,善与恶的问题。仅仅因为一句话的改变,我们可能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音乐教学反思2

我在网上看到金彩云教师提出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感觉非常有道理。我们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大多将识谱教学分散在各课文中,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完成简谱的识谱任务,初中阶段则完成五线谱的识谱任务。但实际情况是,这个任务远未完成,甚至无法完成。首先,这种分散的识谱教学方法违背了记忆规律。音乐课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节课都仅仅学习识谱,难以进行及时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新内容后忘记了之前的,缺乏连贯*,导致系统*差,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的识谱教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按现有课程安排,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识谱能力。即使在小学学习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将原本需要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完成的识谱学习任务,集中安排在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的两到三个学期内完成。这样,学习内容更加集中,有助于克服记忆难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较早掌握简单的*视唱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基本具备必要的识谱技能,能够较为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

当然,要实施“集中识谱教学法”,需要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教师负责教学。同时,音乐教材需根据“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时间分配也要适中,避免过于集中导致难度增加,学生难以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我们摆脱传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转向一种综合知识运用和注重创造*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使学生主动进入音乐中去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音乐课教学反思3

在音乐活动《小指勾一勾》中,孩子们在与朋友互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打节奏和念歌词,深深地被歌曲吸引。在课堂上,我注重给予孩子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歌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更加投入,从而激发出超乎想象的创造力。

以下是我们中(四)班在音乐活动《小指勾一勾》中的教学片段。我捕捉了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并根据他们的生成丰富了原本预设的内容。

在音乐伴奏下,小朋友们学习歌曲《小指勾一勾》,边唱边做动作。最后,我说:“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这句话让我很激动,我回应道:“对,老师要和你们做永远的好朋友!”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与他们勾手指头,怎么会有这样的回应?普通的一节课也因此充满了温馨和感动。我鼓励孩子们思考:“除了用小指勾一勾、手臂挽一挽,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好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积极地提出了许多方法:杨止幽说:“我用小手拍一拍和好朋友做游戏。”李雨阳说:“我用小脚碰一碰。”刘彦希说:“我用背靠背的动作。”杨国玉说:“我用头碰头的动作。”

孩子们提出这些动作后,我和他们一起根据音乐创编了歌词,“伸出你的小小手,拍拍手、拍拍手,我们来做好朋友。”“抬起你的小小脚,碰一碰、碰一碰,我们来做好朋友。”

孩子们沉浸在愉快的创编游戏中,我为活动的顺利完成感到高兴。当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位小朋友突然说:“老师!我们可以笑一笑和好朋友做游戏。”这句话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兴趣,“是呀!老师可以这样笑,老师可以那样笑。”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笑容。我说:“你们笑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把你们想出来的各种笑编进歌曲里去,好吗?”于是我们创编了歌词:“咧开你的小小嘴,微微笑、微微笑,我们来做好朋友。”“张开你的小嘴巴,哈哈笑、哈哈笑,我们来做好朋友。”“翘起你的小嘴巴,*笑、*笑,我们来做好朋友。”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他们这么感兴趣,是否可以启发孩子们用更多表情创编歌曲呢?”于是我问:“除了嘴巴,还可以用什么和小朋友打招呼呢?”孩子们兴奋地回答:“眉毛、眼睛、鼻子……”他们边说边做各种表情。我接着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他们把想出的动作与其他小朋友讨论。孩子们兴奋地接受了任务,纷纷投入其中,这使得活动达到了高潮。

在《小指勾一勾》的创编活动中,我原本预设的目标是鼓励孩子们根据不同的肢体动作创编歌词。然而,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想到用不同动作,还结合生活经验用面部表情创编歌曲。面对孩子们的热情,我引导他们运用多种创编方法,并启发他们用符号记录创作过程,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


音乐教学反思4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往往感到乏味。起初,我对此感到困惑,误以为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然而,我很快意识到,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听觉,审美主体对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在教唱新歌前,我会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以听觉引导学习。学生们会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在听觉上形成对音乐的初步印象,为下一步学习歌曲做好铺垫。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学生们一遍遍唱歌的过程中,歌谱中的难点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当学生开始学习识谱时,难度已经降低,他们会更有信心,对音乐的热爱也会更加深厚。

三、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上,每当接触到乐器或舞蹈,学生们总是兴趣盎然,但却难以跟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途径。对于音乐初学者来说,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仅仅跟随老师拍掌的枯燥学习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因此,在教授一些节奏*强的歌曲时,我会尝试用乐器辅助教学。学生们先跟随我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两者要保持一致。随后,我会进行乐器示范,最后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反思5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学校资金有限,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明显不足。现今的学生更倾向于流行歌曲和偶像歌手,对传统的教材内容缺乏兴趣。他们在音乐课上对老师反复教授的歌曲和乐曲往往缺乏深刻印象,甚至模糊不清。这种现象部分源于社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传统歌曲等内容缺乏兴趣。

其次,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个人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吸取老教师的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认为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的反思和提炼,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力求成为一名科研型和反思型的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几个关键点:首先,需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化发展;其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感受,期待能得到您的指导。


音乐课教学反思6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随时反思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习惯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最近,我遇到了一个常见的问题:一些学生总是容易把音符1、2、3、4、5、6、7读成“一、二、三、四、五、六、七”,而不是音乐术语中正确的发音。尽管我在课堂上多次尝试通过写在黑板上并要求背诵来纠正他们,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些学生总是记不住音符的正确发音?如何能够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符的读法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种新的练习方法。我提出了一系列与学生们互动的问题,例如,我展示食指并问:“这个是什么音符?”学生们则应该正确地回答:“这是do。”随后,我展示不同手指的组合并询问:“这个手式代表哪个音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开始积极参与,互相提问和回答,使得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

此外,我还安排了小组练习,让他们选择一名同学表演特定的手式,其他组员则负责准确地回答所代表的音符。这样的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了音符的发音和手式。


高中音乐的教学反思7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课教学的反思8

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特殊*,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教学的反思9

有视力残疾的儿童都喜欢声音的刺激,音乐课中有规律的节奏更受学生喜爱,所以在选材时,我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爱好,除选择节律*强的歌曲外,还尽可能多的选择一些打击乐,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器,一起配合演奏小小节奏乐。

多重残疾儿童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相互合作意识都非常地薄弱,他们很多时候都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既能让大家每个人都动起来,又能增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我想就不失为一堂好课。所以在节奏乐《小乐器吵架》、《我爱**》、《盆、碗、碟、杯在歌唱》等中,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分工就意味着自己的节奏型也是不同的,除记住自己的节奏型外,还要求要关注到他人的节奏型,只有这样才能在准确的时间敲击自己的节奏型,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选材还要结合时令特点和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如:《水花花、泥花花》中,让学生在下雨时到院子中踩一踩水花花,听听声音是不是像歌里唱到的“噼啪、噼啪、噼*”、“踢踏、踢踏、踢踏踏”。

我还重视多给孩子们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由组合,选择伙伴一起唱、一起表演等,同时还注重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课堂上采取比赛的形式看看谁唱得好。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前,我经常会对学生期望过高,总会不时地拿他们跟正常孩子相比,现在,我已经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期望值,力争能更好地发挥期望的效应,教育目标的确立不要过大,根据教育学中提到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给孩子确立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音乐课中加如一些简单的动作更能满足盲生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如《请你和我跳个舞》中根据歌词做动作:拉手、伸右脚、伸左脚、跺脚、拍手、转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