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2)腰白玉之环(3)余则?袍敝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3:选文重点描写了作者从师求教的______和生活之难。(1分)参考*:
小题1:⑴通“披”,穿着⑵腰上佩戴着⑶却
小题1:到了学舍,(我)四肢僵硬不能动*,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把我包好盖好,很久才暖和过来。
小题1:跋涉之难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的词语,比如“被”为“通假字”,“腰”为动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注意“汤、以、乃”等重点字,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正确*、完整*。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作者求学要奔赴百里之外”来概括求教的难处。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2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②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必圆,视必审清楚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超过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屈服,改变d.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同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则修文德以来之
b.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此立志之最先者也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d.援笔书所欲言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
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
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6分)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3分)
参考*:
4.b(谕:通渝,改变)
5.a(a均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表语气/兼词;c表判断/疑问语气;d所字结构/表被动)
6.b(原文夫予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强调圣人为学亦须立志。)
7.(1)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些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
(2)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宾语前置句式要注意;乃:是。)
你们见过射箭吗?箭靶的中心,是射箭的人的目标。于是要选择好的弓,直的箭,蓄养体气,积攒力量,站好姿势,遵守射箭的方法,走到箭靶之前。拉弓一定要拉圆,眼睛一定要集中,射出箭一定要果断,就会射中箭靶的中心了。如果不设置靶心,就没有专一的趣味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要怎么施展呢?至于那些松弛的拉开弓来游戏,随意的把箭发射出去,也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大算能射中,这种事君子不会做,这种人君子不会和他结交,因为它没有目标。
善于治学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也就能够悄悄警戒了吗?学者的理想就是能做到圣人那样,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以圣贤为标准而学习的人,就和不设置靶心而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在海洋里前行,没有固定的去处,最终不沦为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
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到达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拜师、交友,读书、研究事理,都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对待理想也不要怠慢;待人接物的时候,对待理想也不要乱了方寸;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要丧失;患难忧虑的时候,志向也不妥协,一定要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才行。这就要立下志向始终不变。
所以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圣人也可以实现。古人说过:有志者,事竟成。又说:立志不变,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以天才的资质,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更何况我们愚昧至极的人呢?一定要把立志作为紧迫的事情来对待,确实是这样啊。
如今大司寇的上客开封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但有限制,严格但没隔阂。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有一天他暂时回到家乡,又来我这里请求教会,我挥笔写出我想说的话,不感到黄济的行为很烦琐。黄济还处在立志的阶段!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3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复不省()②然负此自放()
③心善其说()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常废于不勤b少而不勤c而聪明衰耗d而常废于善忘、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翻译下列句子。(4分)[17教育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2分)
【*】
(1)①记住②仗恃、依仗③认为好(对)④大概、恐怕(2)b
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1)我的三千精锐骑兵,足可以战胜你几万瘦弱的步兵。(2)以(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作者读史受到启发,认为读书也要选择精品,以少胜多,可以事半功倍。
【解析】
9、试题分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敌”是“战胜”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并通译全文,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分析作答即可。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4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昔有愚人,适友人家(▲)⑵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20.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2.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参考*:
19.⑴到⑵靠近(2分,每空1分)
20.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分,断对一处给1分)
21.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2分,意思符合即可)
阅读文言文及练习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乙】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 )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
1.(1)熟悉(2)等到(3)打开(4)于是
2.(1)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或者:太祖常用多读书来劝告他。)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学问精深的人)吗?
3.a
4.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意思对即可)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6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②越:抢劫。③翌(yì)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
(3)僧觉()(4)遂越货而亡()
(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
(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智犬破案》中犬之智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
1.(1)距离;左右(2)很(3)察觉,发觉(4)逃亡(5)前往,到去(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7)咬;放弃(8)原来2.(1)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2)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3.有勇有谋。一智是警觉,能够及时发现盗贼,提醒僧人注意;二智是记忆,在第二天可以准确地从五六个人里面发现盗贼。狗没有思维能力,能够把这两点做到,可谓其智了。4.时间顺序。依据是文中有表示时间的翌日、俄而,还有揭示行动的遂、乃。5.一是说做了坏事会遭到报应;二是通过文章赞颂那条狗的机智,让我们认识到珍爱动物,珍爱自然,其实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译文:
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原来狗也很聪明。
文言文两篇阅读训练习题7
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2)飞漱其间(3)负势竞上(4)鸢飞戾天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根据提示填空。(3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小题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5分)
*
【小题1】(1)同“缺”(2)冲荡,冲刷(3)凭借(4)至
【小题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疾”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2)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经纶”、“反”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小题3】高峻湍急、清澈
【小题4】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三峡秋天的悲凉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2分)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总结“阙”的通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虽”“奔”“疾”的意思。2句中“窥”“反”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把握要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仔细阅读,揣摩写景语言流露的感情。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三峡秋天的悲凉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