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甘草子·秋暮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甘草子翻译:
凄凉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
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池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甘草子字词解释:
⑴甘草子:词牌名。《乐章集》注“正宫”。格一: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
⑵暮:傍晚将近
⑶衰:衰落,衰败。衰荷:将败的荷花。
⑷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
⑸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光环。生:产生、出现。
⑹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荟萃之所。
⑺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
⑻奈:奈何,怎么办。
⑼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情绪:情感。
⑽却:表示转折。傍:靠近。共:在一起。
⑾念:道白,说。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何进之孙。曹*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甘草子背景:无
甘草子赏析: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雨霖铃柳永翻译赏析
柳永的名句
《第2篇: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八声甘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前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注释】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霜风:指秋风。
凄紧:凄凉紧迫。
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
红,代指花。
翠,代指绿叶。此句为借代用法。
苒苒: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渺邈: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归思: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淹留:长期停留。
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望:抬头凝望。?,一作“长”。
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争:怎。处:这里表示时间。
“倚栏杆处”即“倚栏杆时”。
恁:如此。
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鉴赏】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翻译及赏析
2.柳永《八声甘州》翻译及赏析
3.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4.柳永《八声甘州》作品赏析
5.八声甘州柳永*
6.八声甘州柳永
7.柳永八声甘州
8.八声甘州柳永下片
《第3篇:柳永《甘草子·秋暮》赏析》
《甘草子·秋暮》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写闺情。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甘草子·秋暮》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词句注释
⑴甘草子:词牌名。《乐章集》注“正宫”。格一: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
⑵暮:傍晚将近
⑶衰:衰落,衰败。衰荷:将败的荷花。
⑷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
⑸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光环。生:产生、出现。
⑹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荟萃之所。
⑺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
⑻奈:奈何,怎么办。
⑼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情绪:情感。
⑽却:表示转折。傍:靠近。共:在一起。
⑾念:道白,说。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何进之孙。曹*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在这里指所思之人。[2]
白话翻译
凄凉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3]
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池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赏析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下片“池上凭栏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忘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第4篇: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卜算子慢是词牌名。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我们来看看。
原文: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卜算子慢翻译: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卜算子慢字词解释:
①江枫:江边枫树。
②汀蕙:沙汀上的葱草。楚客:客居楚地的人。温庭筠《雨》诗:“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登临,登山临水。
③疏砧:稀疏继续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④脉脉:含情不语貌。见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注。
⑤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天中记》:“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⑥谁会:谁能理解。
⑦归云:喻归思。唐薛能《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诗:“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卜算子慢背景:
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磁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石甚声,就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喻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
卜算子慢赏析: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极浓。在写足秋*之后,睹此浓浓秋*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写所闻。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两处风情”,从“脉脉”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细针密线,丝丝人扣。“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柳永《卜算子慢·江枫渐老》翻译
2.卜算子慢柳永阅读*
3.《卜算子慢·江枫渐老》翻译及赏析
4.柳永《满江红》注释翻译赏析
5.柳永满江红翻译加赏析
6.柳永《采莲令》注释翻译及赏析
7.柳永《蝶恋花》翻译及赏析
8.柳永《卜算子漫》翻译及赏析
《第5篇:安公子柳永翻译赏析》
原文: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安公子翻译:
你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水边的小洲上一片寂静,并没有采摘香草的女子。放眼望去,只见双双鸥鹭立在水边。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你四处为官,早已成了他乡客。闲倚桅杆凝思长久立。望,万水千山迷茫远近处。家乡在何处。子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不见人欢聚。想到此、肝肠寸断,离情苦。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不如归去“,让你更添愁绪。
安公子字词解释:
①稍觉:渐渐感觉到。
②拾翠:拾,拾取。翠,翡翠鸟的羽毛。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
③蒹葭(jiānjiā):芦苇。
④画桡(ráo):彩绘的浆,泛指船桨。
⑤游宦:即宦游,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官或做官。
⑥羁(ji)族:长期聚居他乡的一族。
⑦樯:桅杆。
⑧乡关:故乡
⑨榭:建筑在台上或水上的房屋。
⑩孤;少。
安公子背景:
柳永于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中进十,以后去江浙、关中等地任职;官位低微,郁郁不得志。本词有“游宦成羁旅”之句,可推想为入仕以后之作。
安公子赏析:
上片写景,时间是作者搭船到某处去的一个下午。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驶,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时间、地点、人物都或明或暗地展示了出来。“拾翠”二句,是写即目所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拾翠之人已经归去。而以“双双”形容“鸥鹭”,更觉景中有情。拾翠佳人,即水边采摘香草的少女。鸥鹭成双,自己则块然独处孤舟,一对衬,就更进一步向读者展开了作者的内心活动。“望几点”句,写由傍晚而转入夜间。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说是“隐映”,是远处所见。“停画桡”句,则是已身所,近处所闻。“道去程”二句,乃是舟人的语言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属实景,而冠以“遥指”二字,则是虚写。这两句把船家对行程的安排,他们的神情、口吻以及依约隐现的前村,都勾画了出来,用笔极其简练,而又生动、真切。上片由雨而暮,由暮而夜,用顺叙的方法铺写景物,景中有情。
过片“游宦成羁旅”是全词的中心,为上片哀景作注,同时又引出下文,由当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行役之苦。“短樯”七字,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万水”两句,从“凝伫”来,因眺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展开叙说。“风亭”七字,追忆过去,慨叹现。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此时则短樯独处,离怀渺渺,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了。“刚断肠”以下,是说离情正苦,归期无定,而杜宇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这首词先景后情,情贯全篇,中间以“游宦成羁旅”五个字相连,景为情设,情由景生,结构精美,是一首工巧之作。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柳永醉蓬莱翻译赏析
采莲令柳永翻译赏析
《第6篇: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翻译及赏析》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柳永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第7篇:八声甘州 柳永翻译及赏析》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柳永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以上这篇是八声甘州柳永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宋词三百首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第8篇:柳永《八声甘州》翻译及赏析》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译文]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出自]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1.选自《乐章集》。八声甘州,词牌名。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4.关河:关隘山河。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6.苒苒(ran第二声)物华休:随着时间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苒苒,同“荏苒”,指光*流逝。物华,美好的景物。
7.渺邈:遥远。
8.淹留:久留。
9.?望:抬头远望。
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11.争:怎。
12.正恁(nen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译文1: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2:
暮雨潇潇,洒遍大江两岸,也洗净了清秋时节的万里长空。西风渐紧,带来阵阵寒意,关河冷落,残阳正照在楼上。四处红花凋零,绿叶衰谢,渐渐地景物都凋零了。只有长江水,永远这样无言无语地向东奔流。
我不忍心再登高望远,故乡遥远似在天边,思归的心愿却难以收敛。感叹连年奔走,究竟为了什么在异乡滞留?佳人一定在妆楼苦苦地遥望,有多少次误认了远来的归船。她哪里知道,此时的我正独倚栏杆,心中结聚着无限哀愁。
赏析:
《八声甘州》上篇写景,下篇抒情。雾秋所作。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天*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本已气肃天清,明净如水,却又加此一番秋雨。“雨”“洒”已觉振爽异常!素秋清矣,再加净洗,清至极处--而此中多少凄冷之感亦暗暗生焉。其下紧接一个“渐”字,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加倍峻肃。举目关河,春夏滋荣盛之气已尽,秋来肃杀凋零之气已浓,草木不芳,一片冷落之景象。于此,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残照当楼”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的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再下则笔致思绪,便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不忍”,所看到的是更引起乡思的景物。作者的连年漂泊,是为了追求什么呢??虽有乡思牵挂为何还是漂泊?更加深了语气。写出作者内心的痛苦、渺茫的情感。“归思”和漂泊的矛盾,由自己的思归心切,想起自己妻子也在怀念自己。目“想佳人妆楼禺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妻子经常在楼上看着船远远的归来,误以为是丈夫的归来。倚阑干处,正凭凝愁”于最末幅点出全篇题目。这首词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用具体表现出来!
本词是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名篇。《甘州》原是唐人边塞曲之一,声情是激壮的。今所传《八声甘州》,因全调共八韵,故称八声。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首句以“对”字领起,登高临远,展示了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景象。“潇潇”写出雨声,“洒”写尽雨势,“洗”写秋雨之结果。雨能引起人的感发,黄昏的雨引起人的'感发更深,因为黄昏景*变化得更快。这里既点明地点、时令,也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秋为之言悲也,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接着写雨后的景*。此三句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大概是指这其中感兴真切,气象恢宏,高远。“渐”是逐渐的一个过程,这更增加了一段时间感。“紧”字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风风雨雨交相侵袭。关河冷落,隐含着悲凉的历史感。残照当楼,只有一轮残日的余晖,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这里柳永没有正面写悲慨,但他写出了大自然,写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都包含着深沉的悲慨。
然后视野渐收,写到苍茫大地上的自然生物,“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放眼望去,曾经生机盎然的草木凋零了,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消失了,这增加了更深的悲哀。“物华休”三字,似乎包含了作者心中所感的生命无常,事业落空的所有悲哀。最后目光落到长江上,面对深秋的悲凉与萧瑟,它竟然保持了一贯的沉默,默默东流,可这长江水无语东流是永不改变的,这其中此片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下片写他的怀念,“不忍登高临远”,明明已经登高,却还偏说不忍,说“不忍”实是不能忍啊。“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其实只不过是自我安慰。故乡渺远,望而不见,归绪难理,更加无奈。“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是词人的自省,自责,也是他羁旅一生的悲剧命运所在。陶渊明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柳永在这里想到自己不过是为了一点口腹生活就被别人驱役,含义十分悲慨。一个封建文人与科举绝了缘,其生活之潦倒、行踪之无着、内心之*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柳永这一问真是“欲说还休”。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此句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佳人”妆楼远眺的痴情,惟其痴情,游子才先入为主,使其产生视觉的失真——把他人的归舟误认为是游子的归舟。而这一具体感人的形象又是词人痛苦怀想中产生的幻觉,于是,一种相思,两幅幻景叠加,虚实相应,极大地增强了艺术张力。这种写法就是一般人熟悉的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从对面着笔”的手法。最后两句由佳人回到自己,字面上是对“佳人”句承接,佳人苦苦思念游子时,不免产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的猜测,她哪里知道此时游子正和她一样倚阑远望,满腹乡愁!实际此句与首句呼应,是全词的注脚,使整首词都笼罩在浓浓的愁绪中。
【柳永《八声甘州》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1.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翻译及赏析
2.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3.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4.柳永《八声甘州》作品赏析
5.八声甘州柳永*
6.八声甘州柳永
7.八声甘州柳永下片
8.柳永八声甘州
《第9篇:柳永《鹤冲天》翻译赏析》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宝贵的青春多么短暂。怎忍心把对虚名的追求,换取及时行乐的浅斟低唱。
[出自]北宋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指*。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译文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赏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认为“偶然”,“风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格。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
“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