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对童年的回忆是最甜蜜的。

小时候,每当幼儿园放寒暑假,爸爸总会把我送到沛县的曾祖父家。那是一个坐落在微山湖畔的小村庄,那里的景*很美,给人留下一种“江南水乡”的印象,,但却有些单调,没有滑滑板,没有攀爬墙,没有我认识的小朋友。庄子前的那座小小的石桥便成了我每天唯一撒欢的去处。

心中的桥年级作文范文(精选3篇)

曾祖母在我的印象中是位勤劳能干的农妇,做得一手好饭,我最爱吃的是她用地锅烧出来的“地锅鸡”了,尤对那锅里贴出的“喝饼”情有独钟。曾祖父母每天早晨五点不到就起床了,收拾收拾家,然后到湖边去锻炼身体,回来时顺便到自留地里摘些菜蔬,曾祖母负责做饭,每逢我吃着这城里吃不到的美食时,他们总会笑着问我:“这菜怎么样?”我不回答他们,只是调皮地数着他们笑脸上有几道皱纹。

下午就是我们嬉戏的时候了。我和曾祖父玩一种游戏,道具就是庄前那座小桥,比谁跨过这座桥用的步子少。我拼尽全力还得用12步,而曾祖父非常从容地只用了8步。当时我很羡慕曾祖父,他一步竟能迈那么远!

开学前夕,爸爸来接我,临走时,我又经过那座桥,在桥边我停住了脚步,然后迈开大步猛地向前冲,结果还是用了12步,当我迈出最后一步时,爸爸提醒我要和曾祖父母说再见,我再一次回头时,发现那座桥竟然变长了,这头到那头好像要走很远很远。但我还能清楚地看到曾祖父母那不舍的眼神。

一晃六年,我再没回去过,但偶尔还能清晰地记着那座桥上曾祖父矫健的步伐。

今年暑假,我又回到了沛县老家,当走过那座桥时,我惊喜地发现8步便可过桥!这可是当年曾祖父赢我的记录啊!我急忙跑进家门,放下小背包,就要求曾祖父和我一起去比赛,曾祖父欣然答应了。我用8步迈到了桥那边,等着曾祖父迈过来。曾祖父一步一步地迈着,忽然我发现记忆中那矫健的步伐不见了踪影,甚至有些步履蹒跚,他用了12步。他笑着说:“哎,比不过你了。”我又数了数他脸上的皱纹,苍老已在他脸上划出了深深的痕迹。

要开学了,爸爸来接我了,回去的路上,曾祖父母一直送我们到桥边,秋风中,我回头望着伫立在桥那边的曾祖父,与六年前相比,他变了,变得更加瘦小,头发也更加苍白了,可没有变的是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他看我的眼神,他挥动着干枯的手向我告别。而谁会想到就是这8步之遥的桥却永远阻隔了我们,那回眼再望成了我和曾祖父最后的交流。

我回来后不久,就传来曾祖父去世的消息,我把自己关进小屋里,想大哭一场来宣泄自己悲伤的情绪,可我竟哭不出来,依稀中仿佛看到了那座石桥和桥边那久久挥动着的干枯的手……


石桥三年级作文范文2

我们龙凤山清水秀,到处散发着野花的清香。我最好奇的是龙凤的石桥。

我仔细地观察他;用学过的数学方法,用脚步量了量整个桥长二十四米,桥宽八米,两边用六十四块条石做桥栏。我和妈妈向深处走去,啊!好暖和。妈妈告诉我桥下面冬暖夏凉。只见小河的水清澈见底,还有几只小螃蟹在那快活地爬着。我使劲吼了一声,哇!还有回音。

我发现整个桥形是半圆的拱形,没有什么支撑,看上去很光滑,都是用大同小异长一米二左右,宽五十厘米的条石互砌而成。外婆给我讲过,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辛勤劳动,那时没什么机械,就是用木头先做成桥的样子,然后在上面放上成形的条石,加水泥和沙,让水泥和石头凝固,最后等水泥干了,就把木头从上面一块一块取下来,就变成了今天这座石桥。

我想我一定要快点长大,做一名无所不知的科学家,比以前的科学家更早一步揭开这石桥的所有秘密。


桥之声四年级作文范文3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上卧着一座精巧的小桥。我说,小桥是通向对岸的捷径;爸爸说,小桥是童年的美好回忆;爷爷说,小桥是一部“有声”的历史。我困惑——小桥怎么会有声音呢……

爷爷小时候读过几年书的,那时小桥还是一座木桥。那年夏天发大水,湍急的溪流冲走了木桥,漫起的溪水吞噬了庄稼……由于庄稼歉收,爷爷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望着已无木桥的溪面,默默地留下了绝望的眼泪……

爸爸的小时候是在校园中度过的,那时小桥已变成一座石板桥。春天,禾苗吐露新芽;夏天,田野一片绿意盎然;秋天,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冬天,黝黑的土地孕育着生机。爸爸和许多小伙伴都背着双肩书包,快乐地走过石板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石板桥目送着爸爸和他的小伙伴们读完了小学、念着中学、踏进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

现在,我在城区小学读书,每天清晨拉着拉杆书包欢快地走进校园里。周末的黄昏,我最喜欢到小桥散步。我漫步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桥面上,俯视清澈的像一面镜子的溪面,惬意极了。小溪两岸的土地早已变成了菜棚,辛勤的农民们正在地里劳作。村旁的荷花池正立着几支含苞待放的花蕾,偶尔有鱼儿游过,让人不禁想起“鱼戏莲叶间”的诗句。

吹着晚风,沐着夕阳,踏着一地的金黄,我瞥到立在小桥旁“美丽乡村”的标语,突然明白了爷爷的话——小桥是一部“有声”的历史:小桥虽然不断地变装着,但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她的每一次变化,不正是每个时代最好的见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