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感悟文包诗,不仅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更在于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意蕴,应该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而在这课文包诗的教学中,“诗像”即“啊!华山真高哇!”我通过贯彻“以读导学”的主张,加强课堂内读的训练,以词句为核心让孩子有表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巧妙的“扶”、大胆的“放”,着重培养孩子的想象与情感能力,让孩子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我紧扣“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获得领悟、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我对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作了以下设计。

一、教学目标:

《咏华山》语文教案设计(汇总2篇)

1、学会生字“与、齐”,并能准确、规范地按笔顺书写。

2、采用结合上下文和在语境中理解“艰难”、“情不自禁”、“山与齐”、“举头”、“回首”等词的意思。

3、通过贴画、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背诵课文第二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贴图、词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华山

1、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诗,谁会读?(出示古诗)指读并相机评价:读的正确读的很有节奏。

2、这首诗是宋代——写的,那年他才——(引读)

3、今天我们就和小寇准一起跟着先生去登华山吧!(板书:华山)

在范写华山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写。

【设计意图】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开课我用古诗来导入,并用多媒体出示古诗,并适当设置悬念,告诉学生这首古诗是由一位7岁的孩子写的,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课文上来。

二、品词析句,感受山高

1、华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请小朋友仔细地读一读第二小节。

师: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很高很高(板书:高)

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这一句,描写华山高的句子。

2、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它足足有2200多米,高不高?(读)

(2)我们的教学楼高吗?(高)它只有5层楼,而华山有700多层楼那么高呢。(读)(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好像我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华山的高,读。听出来了,你们比刚才更激动了。再来读。了不起,你把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再读。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从句子里自己发现华山高,我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同时通过评价语的使用,从语气词、标点符号这些小的地方引导孩子注意读书的细节,对孩子以后阅读、朗诵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因为体会感叹号所表达不同语气,这是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感知对一年级孩子特别的重要,特别是在感知前后的读,让孩子之间相互影响,更能提高孩子对华山高大的认识。

3、华山这么高,小寇准和先生要爬上去容易吗?

(1)(出示图片)看,那悬崖峭壁上的路像飘带一样,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艰难评:(略)读得不好,适当进行范读

(2)从古代到现在爬上华山只有这一条路,路非常难走,爬起来可真是太——艰难

(3)看,山是那样高,那样险,山路是那么窄,那么陡,要登上山顶,可真——艰难(指读)

4、带着你们现在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

(1)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多不容易呀!爬得多艰难呀!

(2)老师已经看到了你满头大汗的样子。多费劲呀!

(3)那么高的华山我们一起来爬吧!(齐读)

5、爬华山真累呀!现在我们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我们忍不住要

说——(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爬华山真累呀,现在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读出了华山的高,读出了寇准的惊讶。在这一自然段中,写爬山,紧扣一个“高”字。所以在品读课文时,结合插图,抓住“啊!华山真高哇!”这句话,通过个*化的朗读,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

6、站在高高的山顶,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呢?

请你们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远远近近的山(板画)

(1)你们看,这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这就叫(远远近近)读词

(2)这些远远近近的山,怎么现在都在寇准的脚下了呢?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原来华山这么高呀!谁来把这句话读好?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指读)评:你站得这么高,好神气呀!

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了高高的华山顶上

老师看出来了,你已经站在高高的山顶了。

这么多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

b太阳

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除了看到了远远近近的山,我还看到了什么景*呢?

这景*太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画在哪?(师贴)

太阳应该要离得近一点,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抓住。

太阳平时离我们很远,为什么现在会离我们这么近?(生读)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c白云

再低头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白云)

(1)白云应该贴在哪呢?(生上台贴)

师:你的腰在哪呢?(生指)

师:白云在华山的腰间,所以白云应该帖在华山的中间。

瞧!华山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华山可真高。啊!华山真高哇!(生读)

(2)山腰间的白云是一朵两朵吗?(不是)而是——朵朵白云。

对呀,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师帖),朵朵白云缠绕在山腰间,就好像给华山缠上了一条雪白雪白的腰带,一阵风吹过,还随着风轻轻地摆动呢!这时的华山可真——美。(生读)看谁能把高高的华山读美,谁来读。

【设计意图】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孩子感悟华山的高,在山顶观景只字没有提华山的“高”,我让学生从“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的位置变化,通过由“扶”到“放”画“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借助学生的体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理解华山的高。借助文中优美的文字来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古诗句结构的奇妙和汉语言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这里放手让孩子去找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老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解说。主要的学习在于孩子自己。当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反复的读,重点词语的把握是孩子在自己理解基础上掌握的。

d如果能把又高又美的华山牢牢地记在心里吧!就更了不起了,谁愿意来美美地背给大家听,好吗?(去掉文字,看着贴图背诵)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美的句子记在脑子里,让孩子在好的前提引导下主动背诵,变被动为主动,而且随即指导孩子在学习中记住一些好词好句,有利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

7、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多美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要深情地赞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三、诗文对读,加深体验

1、站在高高的华山顶,看到这么美丽的景*,你想做些什么呢?


咏鹅语文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

2、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

3、指导水的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注意观察图画时要有顺序。(出示挂图)

(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尽量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看到的。)

二、教学诗歌

1、导入。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听到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描述,我真想送一首诗歌给大家,那就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咏鹅》(板书课题,贴“鹅”字)。

2、齐读课题,随文学习“鹅”字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唐老师一起读读课题。

师:这个“鹅”字真是太难了,唐老师都不知道怎样来记住它,有谁能够教教我怎样来记住“鹅”字。

抽生回答(引导“鹅”字左边是我加上右边的鸟)

师:你能为鹅找个朋友组成词语吗?

抽生回答

师: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和我们《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一样聪明。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骆宾王是怎样来描绘鹅的。

3、读一读,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教师:请孩子们翻开书39页,老师要把这首诗送给大家,请孩子们认真倾听,特别注意那些你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孩子们,带着你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一起读读《咏鹅》,我要听听谁能把诗歌的每一个字读准。

(2)抽生读(评价字音,纠正字音)

(3)学生齐读

4、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准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你喜欢大白鹅吗?

(2)抽生回答。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它有着白白的毛,红红的脚掌……

寻机单独指导朗读。(白、红、绿、青波重读。)

寻找机会延伸:大白鹅向着天唱歌,都会唱些什么呢?

(同步出示“歌”字,随文识字。)

师:这“歌”字谁又有好办法能快速地记住它?

抽生回答,并口头组词。

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

(3)抽生带着感情读诗歌。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读得真棒,有谁来给大伙读读整首诗?

(4)教师评价,引导感情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呢?

生:(好,因为有感情。)

(5)同桌读

师:对,有感情才能读好书。我想孩子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练习练习,注意带上自己的感情。(教师巡回。)

(6)全班齐读

师:我听到好多的孩子读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请全班同学带着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齐读诗歌。

三、识记生字。

1、复习单韵母,勾画含有单韵母的生字。

(1)圈画生字。

师:孩子们可真棒,一会就把诗歌读得这么棒。可是聪明的孩子除了读书读得好,观察事物也特别仔细。唐老师马上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眼睛明亮的孩子,找出含有单韵母的生字,并用铅笔圈画出来,看谁圈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回指导。)

(2)抽生读、教读、

2、认读生字“红”“绿”。

师:孩子们真能干哟,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找了出来。可是唐老师被诗歌里的两姐妹难住了,看看都是谁?

(1)出示生字卡片。(绿、红)

抽读字音

教学字形

师:姐姐妹妹好相象,教教唐老师怎样分清她们俩?

抽生回答

(2)齐读生字。师:大家真聪明,学过的知识全都用上了,生活中的知识也用上了。姐姐妹妹还带来了好多的朋友,我们来认识认识

(3)老师指读生字卡片(向、白、毛、水)

抽生认识

师:读得真响亮,谁还能为生字找朋友,连成词来读。

(4)抽生组词,教师出示词语

开火车

师:开开火车,记牢它们。(水放最下面)

四、指导书写“水”

师:同学们,这水可重要了,世界上谁都离不开它,植物离开了他会枯萎,动物离开了他会死亡,人离开了他也活不了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

(1)疏通“水”的笔顺笔画。

师:让我们来看看水的笔顺笔画应该是怎样的,谁来书空?

抽生书空,教师写出笔顺笔画。

(先中间,后两边)(一笔竖勾,二笔横撇,三笔撇,四笔捺)

(2)观察占格

师:说得很准确,让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复习田字格。(水的家真漂亮,这是横中线,这是竖中线,这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比比看,哪个眼睛明亮的孩子能找出水的的每一笔都在那里。

抽生说

(3)教师师范

(4)学生描红,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背诵诗歌

师:骆宾王《咏鹅》真让人感到快乐,诗歌原来这样有趣,可以用这样少的字表达这么美丽的画面,真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以后也写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诗歌。

就让我们试着来背背这首诗歌。

教学反思:

教学《咏鹅》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和会写3个生字“白、向、毛”。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生甲:这是一只白白的鹅;生乙: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了骆宾王七岁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年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指名读、师生接力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感悟诗意,而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形象地再现了诗情诗景,在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了人与动物关系密不可分、亲切自然的教育。

在写字环节,新出现的两个笔画是一个难点,只有掌握了这两个笔画,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三个生字,为此,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强调一定要掌握笔画笔顺,但对于“笔画笔顺”这一千百年来人们写字时约定俗成的东西,我想,让学生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慢慢来,潜然默化。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要保护孩子能学好的自信心。批改作业时,看着那工工整整的一笔一画,看着那整整齐齐的一行行字,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瞧!这是一群多认真的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