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黄?p?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阅读*(模板1篇)

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让很多人感叹世道变了。

不*的音符出现在哈尔滨今冬的第一场大雪中。*天雪地里,几名壮汉穿戴严实,出现在当地的工农大街上,专守着那些在积雪里打滑的车辆:给50块钱,就帮你推一程。新闻中写道:市民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

很快,据此设计的社会调查出现在某站的首页上:你怎么看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

然而,大众的观感与新闻所流露出来的趁雪打劫的评价似乎迥异。对这种行为,七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默默点赞:支持,只是自发的市场行为。

东北的活*都到歌里去啦?见到这样的投票结果,不少人显得很不淡定。一位微博实名认证为电脑公司工程师的网友带着浓厚的讽刺意味说道:牺牲人文精神和文明为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很必要!还有人恨铁不成钢地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人为什么总在自己人有困难的时候,不是伸出援助的手,而是伸出一只想赚钱的手呢?

另一方面,赞成收费推车的网友也不服气:双赢有什么不好?*人就是被太强的道德观念误导了!

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觉得对方不像话。不知有没有网友留言后再翻翻所有评论,觉得两方的掐架造型宛如揽镜自照呢?

其实,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少学者专家多年来进行过各种探讨,但谁都难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定论。

可以肯定,这不是专属于*人的想赚钱的手。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正》一书中,开篇就举了一个趁风打劫的例子: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州,飓风过境后,当地很多关键物资价格突然大涨:奥兰多一家加油站原价2美元的*袋涨到了10美元,商店里通常标价为250美元的小型家用发电机涨到了2000美元

当然,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能解释价格杠杆如何发挥作用,带来好处,但很多人的愤怒与无助不会就此平息。这种情感也是真切的。有学者质疑,飓风过后,许多平民花大价钱买下的服务或物品,看似自由交易,实则在那样的情境下,更接近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其实,关键就是掌握一个度。除了法律外,这个度,或者说金钱与道德之间的平衡点,似乎无法单靠宣传和媒体来定调下结论,而应当是人们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进行讨论之后达成的。

但生活中很多时候的例子并没有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那般极端。对哈尔滨街头那些在大雪天开车出行的车主而言,50元钱,恐怕还不足以令自己陷入困境。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车的手,未尝不是一种雪中送炭。

更何况,不少哈尔滨网友也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当天就见过很多被困在大雪中,依然互相帮助的人。世道没有那么坏,而我们还握着可能改进的方向盘不是举着道德的大旗一棍子扫倒一片,而是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选自2013年12月《*青年报》,有删改)

15.对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一事文中有哪几种观点?请加以概括。(6分)

16.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7.请概述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

15.(6分)(1)反对,这是趁雪打劫;(2)支持,这是自发的市场行为;(3)先别急着相互否定,要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每点2分)

16.(6分)(1)世道没有新闻所流露的评价那么糟糕,我们还掌握着改进世道的方法。(3分)

(2)不要以道德为标准来评价一切,简单地肯定和否定,而要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3分)

17.(6分)首先提出问题,陈述对一则新闻的两种不同观点(2分);接着分析问题,举例论证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要给出唯一定论(2分);最后解决问题,对于类似伦理问题要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