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习惯于记录点滴心得,而今日特意强迫自己写下这些文字。一方面是为了不过于放纵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深思熟虑这些日子的学习和思考。只有审视自己已走过的路,才能更好地规划前方的道路。反思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本周有幸参与了一场语文课程的磨课活动,由衷感谢领导给予我这样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享受到了研究的乐趣,也不断审视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今天活动结束后,心情轻松愉悦。虽然实际效果或许未达到理想,但其中所得和所思已经让我感激不尽。这已足够了!

数学活动《艾玛与风》教学反思

观察容易,实践难。有时候,即便上了一堂课,也许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难以言传。但我们总能辨别出其中的优劣。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不同的思维角度可能导致对一种设计的不同理解。就像今天下午在学区活动中,张老师对一堂课提出了质疑,其实这也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无论从何处着眼,只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都是有道理的。

回顾这次磨课,我认为总体设计还是可行的。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中寻找画面,然后再由画面走向具体文字进行品读,这是课程的关键,也是情感的支撑点。但在品析过程和学生生成问题的处理上,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之后的省略号小练笔环节,虽然刘校长建议将其放在最后,但我认为,在学生情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内心的想法应该被尊重和表达出来,这也是对省略号存在的一种诠释。此外,我赞同引导学生朗读小诗歌,以升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挖掘文本的人文意义。关于拓展阅读方面,我认为推荐选读文章和书籍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对类比阅读这个术语并不喜欢。因为简单的阅读并不足以称为类比,而一个单元的首篇课文也不适合进行类比。昨天下班时,我突然意识到,只要设计合理,任何思路都能呈现出精彩和特*。

虽然今天的活动我没有全程参与,但听了陈校长的精炼总结,也让我受益匪浅。陈校长提到的九点对于我们实施“三疑三探”模式时所遇到的困惑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记录了下来,供大家学习:

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

进行*引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

关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

坚守学科的特点;

实施本土化教学;

当模式与规律发生冲突时,要遵守规律;

培养生态课堂;

把握精髓:先提出疑问,再进行探索;

不被模式所束缚。

我记录的内容可能比陈校长说的更为简要,但关键在于用心去体会。我认为,陈校长所说的话是科学和理*的,尊重学生和学科特点,具有创造*和激励*。

教学之路还很漫长,而我钟爱的语文教学之路更是如此。我现在只是略知一二,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在这样的自我反省中,更需要不断努力学习!

第2篇:中班语言《艾玛与风》教案设计及反思

设计思路:

整个故事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主人公花格子大象艾玛本身就是吸引幼儿的,他的外形、*彩、行为表现都是与众不同的,乐观开朗的个*更是让有趣的事频频发生。

活动目标:

1、清楚有序地讲述艾玛经历。

2、喜欢艾玛乐观开朗的*格。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1)介绍人物,引起兴趣

一(出示封面。)这是谁,你们认识吗?(介绍花格子大象艾玛。)

一艾玛和普通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其*彩、图案的不同。)

一听听声音,这说的是艾玛和谁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乐趣

①出示第2~4页

一你知道,山洞里哪个是艾玛的弟弟吗?

②出示第5页

一猜猜,艾玛和他的弟弟会说些什么呢?

⑧出示第6~1o页

一你知道大象们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一看,朋友们想了什么办法?

④出示第11~14页

一你觉得,这次艾玛是真的被风吹走了吗?

⑥出示第15、16页

一这回,艾玛真的被风吹走了,风儿带着艾玛开始了奇妙的旅行。

(3)游戏*作,有序讲述

①出示第17~20页

一这些地方你认识吗?

一看看,风带着艾玛先到了哪儿,再到了哪儿?②摆放图片,记忆讲述

一(出示第21~24页。)这次,艾玛会去几个地方?他会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呢?

一桌上有一些图片,三个人一组,请从这些图片中找三个你们觉得有趣的地方,为艾玛安排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一试着把旅行过程清楚、有顺序地介绍给大家。

(4)讲述故事结尾

一你喜欢艾玛吗?为什么?

小结: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活动反思:

活动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活动第三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是个难点,教师拓展了图画书本身的内容,让幼儿根据视觉提示有序地讲述“风先把艾玛带到了哪里,再到了哪里”,再和同伴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先……再……最后……”有序地讲述。最后,一切风平浪静。随着情节的发展,幼儿也体悟到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提升。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

2、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活动流程:

1、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

(1)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

(2)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

2、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

(1)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的皱纹纸代表小河。(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

(2)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

(3)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

(4)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

(5)教师小结: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6)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

3、*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来。

(2)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在第一个环节孩子都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老师创设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桥为参照物说桥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车。有的说桥上有小汽车,小汽车里坐着喜羊羊等句式。在*作时孩子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游戏还是太少,中间还可以多创设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让孩子排队时,让孩子提问:“从左往右数排在第几的是谁?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的是谁?)或者教师准备多种材料,请孩子听老师的指令从上至下排序,或从下至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不同的方向排序。通过这些游戏多提问让孩子多思考,通过*作摆放物品让孩子多动手参与,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参与的乐趣,活动的气氛应该会更好一些。

课后,卢老师指出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让孩子创造符号表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图片的摆放是平行,造成孩子很难创造符号表示,所以孩子有的想到用直接用“上”表示。另外教师引导孩子用箭头表示,如喜羊羊在汽车的上面,就把箭头朝上表示,这样的表示方式欠妥,难以说明谁在谁上或下。而且这个箭头的意义也不是这个意思,箭头只是表示排序的方向而已。又是数学知识不好惹的祸,要多学习,多研讨减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