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零的概念。

关于认识猫教学设计(热门9篇)

(二)能够进行零相关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学会正确书写零的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零的概念及相关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零的正确书写方式。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图、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的直尺。

(二)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小直尺;0到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观察图形并写出数量:

填空:

口算练习: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对话

教师:假设盘子里有两个杯子,我们用数字2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学生可能会回答零。)

认识零

教师:当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时,我们用数字“0”表示,写在板上:0。

教师:这个数字读作“零”,表示没有。与1、2、3、4、5一样,它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的是什么?(表示没有)

生活中使用零的例子:

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剩下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剩下0支。你们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

分组讨论,谁能举出最好的例子?

使用小直尺:

教师:拿出你们的小直尺,看看它在哪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学习零的书写

引导正确书写方法。

在书上练习写零。

学习相关的零的加减法

同数相减等于零

出示气球图,引导学生理解22=0的概念。

生动演示:同学们在课桌上摆放3根小棒,拿走3根,剩下几根?如何列算式?板书:33=0。

一个数加零或减零

出示蜡笔盒图,让学生计算4+0=4和0+4=4的含义。

学生理解:4加零仍然是4,因为数目没有改变。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零及相关的加减法。我们知道了同数相减得零,一个数加零还是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零还是这个数本身。现在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数字卡片排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0到5的数字卡片。

看图列算式计算:

口算练习: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完成练习册第1和第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认识零及相关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的新课程。

认识零;

同数相减等于零;

一个数加零或减零。

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和实际*作等方法,帮助学生从感*上理解零的概念。

在教学相关的零的加减法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编写题目和计算。

设计了比较盒子位置变化后数值不变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数学*质的理解。

在巩固练习环节,包括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以确保学生对零及其运用有深入理解。


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材解析:

教材通过三幅插图生动展示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逐步吃光两个桃子的过程:一开始盘子里有两个桃子,小猴子先吃了一个,此时盘子里还剩一个桃子;接着又吃掉了最后一个桃子,盘子里变成了空的,这解释了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没有”。随后,通过使用尺子的示意图,教学展示了0的另一个含义——表示“起点”。最后,详细教授了0的正确书写方法。此过程通过三只飞走的小鸟、两片荷叶上的青蛙以及小朋友解答“50=”的图画来介绍与0相关的加法和减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1至5的数字和基本的加减法后,开始接触对于0这个数字的学习。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1至5这些数字,对它们并不陌生,但对于0的概念仍有一定陌生感,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教学0的含义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表示“起点”。

规范学生的0的书写,培养他们书写规范的习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难点:将0的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深刻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电脑、课件、尺子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小客人,猜猜看是谁?”(出示小猴子图案)。 “小猴子在专心地看着什么呢?”

二、学习新知

1. 教学第一种含义

依次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向学生提问:

“盘子里有两个桃子,我们用什么数字来表示?” “小猴子吃掉了一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盘子里一点桃子都没有了,我们能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学生回答“0”后,教师板书“0”。

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出示写有“专心听讲”四个字的纸条,请全班学生读出来,然后出示一张完全白纸,让学生明白这张纸上什么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你们能用课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物品来表示0吗?”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物品来表示0。

2. 教学第二种含义

通过跑步比赛的场景引入学生的观察:“一个人站在起跑线前,另一个人从跑道中间开始起跑,你们觉得这比赛公平吗?”

教师小结:“在比赛中,我们都要遵守规则,都要从起跑线后开始,也就是从0起点出发。所以,0还有一个意义:表示起点。”

通过尺子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我们要将物体一端对齐0刻度,从0刻度开始测量,所以0表示起点。”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0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见过0呢?”出示温度计,请学生观察,帮助他们理解0还可以表示“界限”。

3. 学习0的书写

教师示范如何书写0,并详细解释书写要求:“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书写,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写出来要圆滑,不能有棱角。”

学生在书写练习后,教师教授一个关于书写0的小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29页的小鸟图案,请学生观察并解释图意。在学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33=0”,请学生表达算式的含义。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这种类型的算式吗?”教师鼓励学生互动。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发现了算式中隐藏的小秘密:“原来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就是0。也就是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是0。”

出示青蛙图案,请学生观察并列出算式“4+0=4”,请学生表达算式的含义。“这个算式你们会算吗?2+0= 5+0=你们又发现了什么?0+3呢?”

教师小结:“不论一个数加0还是0加上一个数,结果都是这个数。”

“现在轮到你们来解答了。”出示“50=”的算式,引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他们的想法。

四、练习巩固

看算式并说出结果。

说出几个这种类型的算式。

排序“05”。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0的两种含义及其书写,还通过实际应用情境加深了对0概念的理解,提升了数学学习的实效*和生活联系*。

这篇文章重点强调了0的两种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 案例背景分析

本案例是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该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0的含义,并学习0的书写。案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1.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案例设计了“小白兔采蘑菇”、“小白兔拔萝卜”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案例中不仅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还结合了实物教具(如格尺),并设计了观察、*作、讨论等多种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课堂更具趣味*和互动*。

3.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中多次使用“想想”、“说说”等词语,鼓励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建议

尽管本案例有诸多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情境创设还可以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案例中虽然设计了“小白兔采蘑菇”、“小白兔拔萝卜”等情境,但这些情境相对单一,且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0的多重含义。

可以设计更加丰富、更具层次感的情境,例如:

游戏情境: 玩“抢椅子”游戏,当椅子全部被抢走时,可以用0表示 remaining chairs 的数量。

比赛情境: 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同学一次都没跳过,可以用0表示他跳过的次数。

温度计情境: 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并思考0℃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例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0可以表示“没有”、“空”、 “起点”等多种含义。

2. 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更加开放、更具探究*。

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大多是封闭式的,缺乏一定的开放*和探究*,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和个*化发展。

在“想想做做”第1题中, 可以不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猴吃桃的过程,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

小猴一共吃了几个桃?

小猴每次吃几个桃?

还剩下几个桃?

怎样用算式表示吃桃的过程?

在“想想做做”第4题中, 可以不直接给出具体例子,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例如:

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中有没有0?

钟表、日历上有没有0?

……

通过这些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0的理解。

3.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还可以更加细致、更有针对*。

案例中虽然提到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具体的措施不够具体、细致。

在学生进行“描红”和*书写0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进行个别指导。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工具,例如: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排序练习。

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练习,例如:

寻找生活中可以用0表示的例子,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利用0和其他数字进行组合,编制简单的数学故事。


关于认识猫教学设计4

一、入课。

1、引导学生读课题三遍,说说:

你对猫了解多少?

2、生各舒己见,师不作引导。

3、小结。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用“——”划出生字新词,碰到读不通的多读读,把课文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时,可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在热烈的气氛中,让那些中、下生能多练练读读,有信心参加到读课文的队伍中来)

2、师生交流,评价反馈。

3、默读课文,要求:

a.仔细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你能在每种猫前加一个适当的数量词吗?

b.按音、形、意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c.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4、检查预习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a.谁想读读课文中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吗?

b.生自愿读词语,生评价

c.注意“评、蹭”是后鼻音的读法,注意“耍、遭、殃”的写法。

教师出示课件(课件上有本课的新词跳跃)

上面有哪个词语你认识?你能讲讲它大概是什么意思吗?

你讲得好,老师让你在屏幕上抓主它,看看它的真面目。

生说,教师引导。

B、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

大猫小猫

再说说你能在前面加一个什么数量词?板书:

((一只)大猫

((一群)小猫

三、分段

1、提问:那你觉得课文应该分几段?

2、生分段,教师引导。

3、老师请你找一找,能概括全段意思的句子。

(第一段的句子是:猫的*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段的句子是: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教师小结


圆的相关认识教学设计5

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新课

(一)圆的形成过程

1.教师叙述:体育课上,教师和明明做游戏,老师固定在*场中间不动,为了保持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不变,明明拉紧一条绳子开始走动,形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图形?

2.教师提问

(1)明明拉着绳子围着教师走动,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你知道吗?(明明和教师的距离没有变化)

(2)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圆心)

(二)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处处可见,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三)画圆

1.介绍圆规的历史.

2.教师介绍画圆步骤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3.教师强调

(1)圆规两脚距离不能变;

(2)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

(3)起点和终点要重合.

4.学生练习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画圆

(2)学生自己练习画圆

(3)学生按要求画圆(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

(四)认识半径、直径和两者间的关系.

1.认识半径:教师在圆内画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1)教师说明: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2)比赛:我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请你们在自己的圆中画半径,看谁画的多?同时还要说明半径的长度.

(3)学生反馈:你画了几条?长度呢?如果还有时间你还能画多少条?

(4)教师小结并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教师追问:你圆中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为什么不相等呢?

(5)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认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

(1)观察:什么叫直径?直径有多少条?长度呢?

(2)教师小结并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用字母d表示.

3.用彩*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出示图片:练习)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一)填表.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二)教师提问: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三)思考:为什么车轮都要作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四、课后作业

(一)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探究活动

测量直径与半径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币值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的硬币各若干枚,瓶盖(矿泉水瓶、罐头瓶等)

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将硬币和瓶盖分别发给每个小组,并提出活动要求:测量每个物体的直径和半径.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测量.组长指定组员记录测量结果.

3.分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4.教师介绍找圆心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参考扩展资料:怎样找圆心)


关于《0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过程与方法: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猫结伴出去钓鱼,它们高高兴兴的向小河边走去。其中有三只小猫钓鱼的时候非常专心,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河面,等待鱼儿的上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几个钓上了一条一条又一条小鱼。还有一只小猫在钓鱼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四只小猫钓鱼)

1.教师:你能猜出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猫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鱼,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蓝猫一只也没钓着,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鱼缸空空的一条鱼也没有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猫钓鱼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大量的完整地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3.课件展示0的起源(结绳计数)。

4.生活中的0。


关于数学圆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作,探索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数学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规、尺、红蓝笔各一支、线、剪*。

一、设疑引欲,激发兴趣

1.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车轮,好吗?(评析: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彩。在体现了社会*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学生装车轴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

3、装钢丝(认识半经、直经)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屏幕显示:半经r。学生判断

出示硬币,问: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

学生讨论,找圆心,得出最长的一条线段。学生验证

这是怎样的一条线段呢?

屏幕显示:直经d学生判断

4、认识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圆的认识》。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d=2r或r=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

(评析: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得到了张扬。)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1、举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做车轮,知道车轮是圆的,那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呢?

投影出示:长方形的针表,让学生找圆。

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对周围的事情都要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跟我们的数学有关,我们就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2、按要求画圆。(屏幕显示)

3、找半径和直径学生猜测,验证,屏幕显

(显示两端都在圆上)示,验证前面的规律

(评析: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在猜测、验证等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四、全课小结

1、揭题

2、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五、课后延伸

怎样在*场上画圆?学生*作,媒体显示。


《认识线》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教材32页3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会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认识线教学设计(一)。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提高空间抽象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媒体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你们还发现哪些事物和绷紧的弦、人行横道相似吗?

学生向老师汇报各自的*。

二、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1.认识线段

师:绷紧的弦、人行横道和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线段:91beidou@gmail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线段的特征。

让学生画几条线段。

2.认识直线和射线

师: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教师边说边演示)将会得到一条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让学生在线段的基础上画出直线,感受直线的无限延展*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特征。

师: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会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图片:探照灯射出的光芒、太阳照射的光线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射线的事物呢?

学生向老师汇报自己的*。

让学生自己画几条射线。

引导学生得出射线的特征。

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师: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直线

线段

射线

三、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想一想,线段、直线、射线都有什么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直线和射线都是可无限延长的,因此没有长度;而线段是可度量的,因此有长度。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条给定长度的线段呢?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办法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各自的方法。

播放视频《线段的画法1》、《线段的画法2》

教师总结画法。

学生完成教材34页练一练。教师巡视。

四、小结

线段、直线、射线各自的特点,及三者间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p33"试一试"、p34"练一练"。


有关认识线的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材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含义。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小实验

出示图片《小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学生讨论、汇报。

2.画直线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二、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基本*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实际运用》

师:同学们还能找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应用的其他例子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来。

四、小结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五、巩固练习

过一个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三点至少可以画()条直线,最多可以画()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