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p26~p27

小学数学课程《4的乘法》教学设计(热门3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及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编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

教学难点:

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完成,集体校对)

3×2=2×3=3×7=7×10=3×1=3×5=2×8=9×2=5×3=2×4=6×2=4×5=

师:做乘法计算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计算?(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了几的乘法口诀?(5和2的乘法口诀)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游戏:数青蛙。

师:小青蛙,呱呱呱,唱起歌来顶呱呱!

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

谁会接着往下数?

师:一只青蛙四条腿,表示几个4是几?(1个4是4)那2只、3只……青蛙有几条腿分别是表示几个4是几?

形式

1、同桌交流。

2、开火车,轮流说。

板书:几个4,1个4是4……9个4是36。

(二)探讨“4”的乘法。

师:能否把几个4写成乘法算式?

形式

1、学生试着说一说。

2、一组同学开火车。

板书:1×4=4,2×4=8,3×4=12,4×4=16,5×4=20,6×4=24,7×4=28,8×4=32,9×4=36

师:观察这些乘法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呢?

为什么积一个比一个大4?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4的乘法”。(板书课题)

(三)编4的乘法口诀。

师:今天同学们积极开动小脑筋,发现了4的乘法算式中的秘密。

我们知道为了使计算更快、更准确,我们还可以编乘法口诀。(板书:乘法口诀)

1、试编第一句口诀。(板书:一四得四)

师:“一四”表示什么?这里“得四”又表示什么?

2、渗透乘法交换律思想。

师:还有哪个算式可以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呢?(板书:4×1=4)

为什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板书:交换题

3、试编第二句、第三句。(板书: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4、师:想一想,编4的乘法口诀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编?

口诀的前半句表示算式的哪部分,口诀的后半句表示算式的哪一部分?

(口诀的前半句表示两个因数,口诀的后半句表示两个因数的积)

(1)小组合作。编剩下的6句乘法口诀。

(2)交流汇报。完成书上p26,编口诀。

(3)熟记口诀。游戏:“对口令”。

(四)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一辆轿车4个轮子

汽车辆数      1      2      3      4      5      6      7      8              轮子个数                                                       师:能看懂这张表格吗?第一行、第二行分别表示什么?

三、运用口诀,灵活计算。

1、看图写算式

▲▲▲▲□×□=□

▲▲▲▲□×□=□

▲▲▲▲___________

师:横看,一行有几个▲?有几行?竖看,一列有几个▲?有几列?

2、填数

04812162024

()个()就是()的()倍,

乘法算式:()。

3、用乘法口诀计算,并找找规律。p27/5(集体核对)

3×2=6×2=7×2=

3×4=6×4=7×4=

小结: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4是2的2倍,所以下面一题的积是上面一题积的2倍。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p27/6(集体核对)

3×4=20=()×44×4+2=6×4=20=()×58×45=9×4=8=2×()4×7+3=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1、在()里填=、>或<

4×6()1024+4()2424()6+43×4()6×29()4+54×1()5

2、填空

4×()<35,()里可以填();

20<4×(),()里最小可以填()。

五、师生交流,共同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从中,你发现了哪些秘密?


小学数学课程《7的乘法口诀及求商》教学设计2

教学重点:

倍数的含义;会计算简单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

倍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背诵一下17的乘法口诀后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并说出来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2.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看,看看那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学12页三口之家

1.观察情景图看看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交流,师说明:1头小象,2头大象,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3.学生试着说一下:1头小象,2头大象,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4.练习:师伸出1个手指,学生随便伸出手指,并用老师伸出1个手指,我伸出个手指,我伸出的手指个数是老师个数的倍句式表述。

三、自学12页拔萝卜

1.观察情境图,汇报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2.抛给学生的问题: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全班交流

(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说明:妈妈拔了6个萝卜,小兔拔了3个萝卜,妈妈拔的萝卜个数等于2个小兔拔萝卜的个数,就说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的2倍。

(2)学生试着说一遍。

4.(1)第一行:☆☆

第二行:◇◇◇◇

◇的个数是☆的倍。(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自己怎么想的。)

(2)第一行:△△△△△△△△

第二行:□□□□

△的个数是□的个数的倍。

四、自学篮球价钱是排球的几倍的问题

1.教师出示信息图和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学生充分交流。

(2)学生明确: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

(3)指导学生用算式表示。

五、课堂小结

六、综合练习

13页练一练1、2、3题。


小学《认识乘法》数学课程教学说课稿3

教材简析: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教学准备:cai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导入部分中,我根据儿童心理,喜欢玩,喜欢小动物,卡通人物。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用一个完整的情境贯穿始终。[数学网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况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小兔,“鸡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设计“鸡蛋”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新课标》中对计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准,而是看准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样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根据“鸡蛋图”分别列出了3个5相加(横着看的),5个3相加(竖着看的)的连加算式。甚至也会有学生斜着看来列算式,或6个6个的看等等各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也记忆深刻。

我在教学中,在新授中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外,在练习中,并出现了“5+6+6”这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认识——把感*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紧接着我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的情境,来一个人要两支筷子,来50个人要准备多少支筷子?学生中大多数用乘法,我提问;“为什么不用加法呢?”学生都感受到太长了,麻烦。从而将乘法的意义突破。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原则,由基础题到提高题。首先让学生看一副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过渡到看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图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题。让学生在开放*题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有些问题的*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5+5”这一题,刚开始学生会以为它没办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算出2+3=5,这样就变成3个5相加,从而可以改写成3×5,5×3;接下来“3+3+6”这道算式就可以变成2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进而可以改写为2×6,6×2的乘法算式,同时“3+3+6”这道题可以把6拆成两个3使原来的加法算式变为4个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题:a+a+a+a。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后感受:

学生的积极*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当然也有学生还出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觉得对于这节课,应允许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有的学生当堂课不明白,说不定回到家却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