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壁风云到豪迈胸襟:深度解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篇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并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以下是对教案的详细阐释和拓展:
一、导入:激发兴趣,奠定基调
教案以词风的分类为切入点,将婉约与豪放进行对比,并以学生熟悉的柳永《雨霖铃》为例,引出“感伤凄婉”的婉约词风,为接下来学习苏轼的豪放词作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比,也为后续的对比归纳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步感知:知人论世,走进作品
在正式赏析作品之前,教案安排了作者简介、背景简介和朗读环节,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为深入理解作品情感奠定基础。朗读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词作的韵律和节奏,还能在初步感知作品情感和意境方面发挥作用。
三、解读鉴赏:层层深入,品味语言
(一)上阕:实景虚境,交织壮阔意境
1. 抓住景物特点,体会景物之壮美 : 教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上阕描写的赤壁景观,并引导学生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景物描写,体会其用词的精准和气势的磅礴。
2. 分析虚实结合,领悟意境之深远 : 教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物描写的“物点”,即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引出“千古风流人物”和“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揭示出实景与虚境的巧妙结合,以及作者借景抒情的深意。
(二)下阕:刻画人物,抒发豪迈之情
1. 聚焦周瑜形象,感受英雄之风采 : 教案引导学生关注词中塑造的周瑜形象,并通过对“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赏析,体会周瑜的年轻有为、儒雅从容和指挥若定。
2. 对比今昔境遇,抒发壮志难酬之慨 : 教案引导学生将周瑜的意气风发与苏轼自身的遭遇进行对比,体会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充满 admiration 和向往;另一方面,作者也为自己壮志难酬而感到无奈和感伤。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词作既有豪迈之气,又蕴含着淡淡的苍凉。
四、对比归纳: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1. 填表对比,强化风格认知 : 教案安排了填表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的环节,引导学生从主题、语言、意象、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深化对婉约词和豪放词风格特点的理解。
3. 指导实践,提升分析能力 : 教案最后布置了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选读一两首诗词,并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意境分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清晰直观,突出重点
教案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以“实景”和“虚境”为两条主线,将词中描写的景物、人物和情感串联起来,清晰地展现了词作的结构层次和情感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作品内容。
总而言之,这篇教案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魅力,感受到苏词的豪放风格,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高二语文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2
本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所以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
依此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④方法目标:诵读法;讲授法,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把握全词意境;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与景的自然结合,难点是体会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3)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加大随堂训练的容量,以适应高考的分量。
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创造*的思维。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⑴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⑵揣摩作者的情感,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⑶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2、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1、阅读上阕,讨论: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⑵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⑶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2、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⑴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
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⑵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⑶这个景*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
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⑷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⑸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3、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⑴《雨霖铃》:
⑵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