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登山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理解“悬崖、深渊、望而生畏”等词语的含义。

体会列宁作为一名*者的坚强品质: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克服困难。

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和列宁勇敢的句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不应该被恐惧所控制,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 揭示课题:《登山》

二、初读感知

1. 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思考:列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 反馈。

三、研读课文

1. 再读课文,划出体现列宁人物品质的句子,深入体会。

2. 交流。

重点:

(1) 描写小路险峻

(2) 列宁勇敢应对

(3) 列宁自觉锻炼意志

3. 结合学生理解,出示名言。

4. 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 有感情朗读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

1. 列宁和巴果茨基经过危险的小路后,看到了什么景象?自由读,体会。

2. 赏析日出美景。有感情朗读。思考:这是否只在描述美景?

3. 积累词句。

三、情感升华

1.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节,感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2. 思考: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害怕的?以前如何应对,现在如何想?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 完成练习册。

2. 写读后感。


登山的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列宁和巴果茨基上山和下山走的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能试用别的手段来体现路的险。

2、分析列宁上山和下山为什么要选择走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它给你的感觉。

2、“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令人看到就害怕的是什么?

二、理解并体会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

2、反馈,小结:巴果茨基的语言描写,巴果茨基和列宁行走的描写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

3、分析巴果茨基的语言中所描写的险。

(1)轻声朗读310自然段,并说说巴果茨基的话中哪几句反映了小路之险?

(2)反馈,出示有关句子:

“有是有,就是那条路太危险,是靠深渊的小路。”

“走过几次。”

“你看看,前面的路多险!您是不能从这儿过的。”

(3)读读这几个句子,想一想巴果茨基除了告诉列宁这是一条险路之外,还想表达什么心情?

(4)是的,巴果茨基不愿列宁走那条险路。现在,我是列宁,你是巴果茨基,想想你怎样读才能劝住我不走那条险路?试试读读巴果茨基的话。

(5)分角*朗读对话部分(师读列宁的话)

4、列宁被劝住了吗?

5、于是他们就走了那条险路。那条险路险到什么程度?我想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来令赵老师感到望而生畏。你可以选1114自然段中最能体现险的部分来朗读。你也可以用写或演的手段来展现小路的险。

6、学生自由准备。

7、反馈:

(1)分析列宁和巴果茨基行走的句子。

A、指读巴果茨基行走的句子。

B、从巴果茨基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小路之窄,山渊之深,行路之难。巴果茨基不是第一次走这条小路,他还是这么小心翼翼,说明小路实在是太险了。

(2)分析列宁行走的句子。

A、出示列宁行走的句子。从什么地方看出小路之险?

B、是的,头昏目眩,这是人的正常反应。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站在列宁那个位置上,你有什么感受?(紧张)有感情地朗读。

C、列宁尽管开始有点怕,后来还是勇敢地走了过去。说明他很有胆量。

(3)有没有同学用别的方式来说明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

(4)反馈。

三、分析列宁上下山为何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

1、同学们读得险,演得险,写得险。那么列宁上山时为什么要走这条险路呢?读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2、历经艰险之后看到的景*才是最美的。我们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艰险,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来享受这一份美丽,好吗?

你的心情怎样?那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第15自然段。

3、列宁和巴果茨基已经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日出景*。那么下山为什么还要走这条路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四人小组讨论。

4、反馈。(*不一,有道理就行)

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我们研究,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和老师或同学继续讨论,也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讨论讨论。


登山教学设计3

《登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第6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训练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作品,为大家分享了登山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欣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登山的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登山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揭题

(课前师生一起背诵《沁园春》、《钗头凤》、《青玉案》等古诗词,然后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格言)

师:同学们,刚才的谈话,表明大家搜集到了不少的名人名言、格言,好多也是我所喜欢的。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话:(课件展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番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段话选自——

生:(齐)《登山》

师:对!(点击课件,出现“——选自《登山》”字样)

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我要提两个问题,抢先举手的同学才有发言的机会。第一个问题是:这段话是谁说的?

生:列宁。

师:对,大家看,这就是列宁。(课件出示列宁头像和相关简介)列宁,生于1870年,逝世于1929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俄国十月*的领导人。第二个问题:这段话是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是在第二次走完那条险路时说的——

重现式提问,突出主人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

师:自由读课文思考:那他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是为了什么?

生:看日出。

师:好,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不懂,待会儿提出来。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潜心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

三、演一演,体验列宁的临危不惧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如何让学生从中感受列宁不是艰险、迎难而上的意思品质?我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

师: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不好?生:(兴奋地)好!

师:我们先来准备一下道具。(指着台前)这里可把什么当小路?

生:(发现墙边两张长凳,脱口而出)我看可把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峭壁,凳下面当深渊。

师:(依生所言摆好道具)真聪明!那你们是想当巴果茨基呢,还是想当列宁?请先定好角*,然后认真地熟悉“剧本”,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学生兴致勃勃,纷纷钻研“剧本”。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大家亲眼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我从巴果茨基走时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提心吊胆的。列宁第一次走,是何等不易!

生: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可见列宁这时是害怕的,但他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地走了过去,可见他多么坚强。!

生:列宁头昏目眩时,又定了定神鼓励自己:列宁啊,你是一个大无畏的*者,面对危险、困难一定要坚强地闯过去!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

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

二、写一写,想象列宁的毅然决然

师:(指着挂图)请问,这里的“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师:对!那列宁究竟是怎样毅然决然地走过去的?请你们当当小作家,仔细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好吗?(提示写作开头:“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投入到写作之中,师巡视指导。

拓宽课文情境,寻找写作题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

三、议一议,学习列宁的可贵品质。

师: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比较胆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以前只要有人来听课。我就不敢举手,列宁的言行给了我启示,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战胜恐惧,做个勇敢者!

生:虽说我是四年级学生,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我要以列宁为榜样,不放过每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生:作业中的每道难题也好比是前进路上的“险关”,我们要冷静、自信,不退让,勇敢地去克服、战胜!

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联系内容,畅谈感想,既深入领会了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又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落到了实处。

四、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 )的阳光,突然穿( )山前的薄雾。远处( )的湖水开始发出( )的亮光。山顶上的雪( )变成了玫瑰*,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 )光芒。这里,好像是在谁的( )下,鸟儿们放开歌喉( )地唱了起来。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 )。

引领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转化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厚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延伸

师:这是一条美丽的的小路,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小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小路……正是因为经历了小路的险,列宁和巴果茨基才会觉得这景*更加绚丽多彩。其实我们的学习就像这登山,遇到的困难就像这小路,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去克服它,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愿同学们能经常登上山顶,享受美景!

从“险”到“美”,从紧张到愉悦,这种先抑后扬的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独特动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登山教学设计5

说特*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的教育呢?在《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凭借教材开展创造*的语言实践活动做了一点探索。

1.抓住“难点”,开展创造*的语言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列宁第一次登山不光为了看日出,而是锻炼意志,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在第二段学习时就领悟到这一点,而是在学习了第三段理解了中心句后,精心设计了联系全文,自选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创造*的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心的体会。

2.抓住“异点”,开展创造*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练习抓主要内容的训练中,教师的着眼点不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而是启发学生多想几种方法练习抓主要内容。在学习抓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次次去发现问题,一步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获取了知识,培养了概括能力,而且启迪了创造*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登山6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1、

出示绿*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汇报

(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教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书:

14登山

去:出发晚了走近路

回:仍走近路(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锻炼意志临危不惧


《登山》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1、指导朗读。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⑴指名上台表演。

⑵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呢?

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一个*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试着解决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归纳意见。

3、班上交流汇报。

⑴解决第一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小路之险,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觉的描写反映出来的。(巴果茨基的语言:“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不能从这儿过。”动作:“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昏目眩”。)然后让学生读写景的那段话,抓住“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进行交流。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过险路,饱览到美丽的景*而欣喜的心情。

⑵解决第二个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读懂列宁说的那段话,从中找出原因:

①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

②作为一个*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

③作为一个*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

①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

②列宁先走。

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⑵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⑵联系实际,谈一谈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延伸拓展

既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