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济调查报告
市洋河新区社会事业局
一、基本情况
中兴村地处洋河镇区南部2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49户、5860人,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3户、250人,低保户40户、93人。村有党员97人,13个党小组。全村面积7300亩,耕地6400亩,人均耕地1。3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外出务工近千人,2017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200元左右。属区定经济薄弱村。
二、发展现状分析
现有基础
1。发展优势
一:农业基础比较好
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每户耕地5亩多,耕地土质好,水利沟渠基本畅通,发展高效农业有基础。
二:养殖前景比较好
土地资源丰富,农户储存小麦和玉米比较多,给养殖提供了便利。全村现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专业户8家,养殖规模都不大,经济效益不是太好,需要引导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
三:高效农业有一定规模
目前已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50亩大蒜专业户1家,种植350亩粮食专业户1家。
2。不足之处
一:为民服务能力较弱
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配套不全,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弱化。
二:交通和水利设施比较落后
村庄内部道路未达到庄庄通,高标准农田不到一半,有些路段和桥梁破损比较严重,部分排涝沟渠破损形成堵塞,影响农业生产。
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全村93%的耕地面积仍然是传统模式的小麦和玉米种植,产量效益不高。工业方面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家具加工厂,规模不大,工人素质不高,机械设备陈旧。三产服务业零星敲打,仅有几家路边小超市,几家出售洋河小酒厂的散酒。
三、发展思路
洋河镇是*闻名酒都,是宿迁市经济重镇,围绕洋河镇酒都重镇、生态旅游特*镇的发展定位,中兴村将重点发展特*高效农业项目经济。
一是打造洋河镇区南部特*乡村示范点,围绕村庄、道路、桥梁、沟渠、绿化等开展环境整治,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组规范管理水平。
二是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洋河全镇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规模养殖畜禽,引进绿*食品加工项目,实行"网上直销",打造苏北传统农业特*幸福乡村。
四、具体举措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围绕洋河新区"十三五"规划,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土地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种养殖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村庄布局,争取整理土地800亩,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承包土地,进行专业化种植、养殖,发展规模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
2、改善发展环境
大力解决中兴村到镇区的交通建设问题,积极向新区和镇汇报协调,利用新一轮村居布局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维修沟渠。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发展环境,积极邀请企业落户中兴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禽绿*食品"网上直销"企业、木材加工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3、强化村民的教育培训
一是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种养殖技术人员进农户、到田头,手把手传授新技术、新方法,让一部分想致富的能人先行先试,推广蔬菜大棚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而后再带动影响一批人。
二是是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农村社会学习型活动,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定期读书交流和召开群众会等形式,更新村民观念,使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农技培训讲坛常态化。
4、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在家老党员多的实际,实行老党员公开承诺制,发挥老党员觉悟高的特点,做好政策宣传、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和疏导、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村支两委结合村实际,制定长远发展方案,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契机,整合集体资产资源,积极发展集体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发展项目,推进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及时*优惠政策,既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更要千方百计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回村投资创业。
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报告2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本文是关于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学习。
篇一:
一、前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总人口的所占比例巨大。将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以提高全国的总体经济水平是刻不容缓的。对于现在的农村和过去相比,除了少数的山区还比较贫瘠外,大部分的农村都步入了小康水平,有些农村甚至经济发展得比城市还要快。*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存在的问题,因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调查研究从而找出一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实现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调查来获知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从而评估类似的农村经济,最后上升到全国,循序渐进的了解当前农村发张形势。
2、找出所调查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途径,调查农民的经济来源,以及该地区农村经济来源的总体模式和发展的趋向。
3、通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该地区按照地理优势所忽略的某些经济发展渠道。
4、将调查分析后提出来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便于对该地区农村经济模式进行完美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调查时间
2011年1月22日开始调查
2011年2月14日结束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主要是采用访问调查,地理考察,实地调查,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五、调查地点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大竹村
六、调查内容
1、关于教育程度的调查
此次调查,共调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员。从调查对象表中,我们知道了,14个人中,
有3个文盲、9个人受过初等教育,2个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应该收到义务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总体上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都很低,但比较起过去几年,相对提高。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质低、掌握科技的本领低、经济发展就缓慢,甚至停滞。此次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对个别家庭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地理位置来说大竹村离城镇和县区都不远,有着优越的教育条件啊!但是为什么教育成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呢?通过对部分家庭进行了访问调查得知一下几个原因:
(a)那是因为经济条件困难,不能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
(b)学生本身不喜欢学习,或者对学习用处认识不当,厌学。
(c)父母或者监护人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没有充分认识,而不允许孩子继续求学。 其实教育和经济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教育要从孩子做起,小孩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后备*,提高小孩的教育势在必行,当今*国家的竞争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的好与坏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国家现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实行的一村一大给农民带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种植方法,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经调查发现大竹村农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农民收入不高,只好让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质量最差的学校,因此孩子学到的知识就会很少,有时还会误导孩子。其次是父母为了赚钱养家和支付孩子上学,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更不会给自己的小孩请家教辅导,还有的是农民自身没有多高的知识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我作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给会一些建议。农民的收入不高解决起来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要想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最主要的还是靠农民自身。毛主席曾经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当地的历史蕴含,增加收入,同时大竹村的农民可以利用离城镇市区近的优势,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就算是欠债也要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孩子的教育提高了才会带来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
2、关于农业的调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的重要*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加强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在此次调查对象中,共有2。5亩田。主要种植菜籽以及各种冬季的蔬菜。不管是菜籽的
种子或者各种蔬菜的种子都是通过购买的(成本高)种植的过程都依靠人工,在种植前依靠原始的农民自己耕作种植,,蔬菜受季节影响大,农民又没有多少技术,只能按季节种植,蔬菜的种植主要是为了出售换取一定量的物质财富,以便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根据想农民询问的相关季节种植的作物种类及相关知识,我们了解到该区农*要是种植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水稻的种植到收割、出谷都是原始的,可以说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种植出来的稻谷主要用来自家吃,由于田地少,不好的年份都不够吃;玉米是旱季植物,玉米的种植过程:首先要用牛耕地,将地翻松、再把提前购买来泡过的种子埋在地里再放上绿肥(此过程中用到的工具有牛、锄头、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对玉米进行除草,有的地方要除两次有的地方只除一次(除两次的玉米往往要比除一次的要好得多)在边除草的过程中也要对玉米施肥(施肥不能太近、以免伤害玉米),除草的目的是减少草对肥料的吸收。除完草后,就只等到玉米的成熟,等玉米成熟后就要对玉米进行收获,玉米的收获靠人工背回家。搬回家后就是对玉米进行除壳,除完只后就收藏起来,作为一个家庭的食物贮藏,主要也是用来吃。当地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收获都是原始的,科技含量低;
经调查发现,以上只是部分农民的经济来源方式,现在农村的经济来源不再是依靠自己种植的经济作物和蔬菜等等了,农民种植的作物都是自给自足,而大部分有能力的农民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很多农地都开始荒废了。
3、关于农村总体经济结构的调查
该农村经济结构以玉米猪,鱼水稻家禽,等主要的结构。每年种植的玉米主要用来喂养猪,等到猪长大后在出售,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头猪。少数农民自己承包了鱼塘进行养鱼,部分将鱼养在水稻田里,收割水稻的同时将鱼打捞出售。而收割回来的水稻除了供给农民自身需要,部分用于饲养家禽。这样每年不断的循环往复,构成了该农村主要的经济模式。
4、关于*对农村扶持政策的调查
*对农民的扶持是可以时刻看到的,不管是什么方面都可以看到。如,农村的医疗保险,家庭承包补助,作物损失补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为失业农民提供更多的岗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实现要致富先修路的明理之言;启动双高普九工作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程,提高农村的文化知识水平等等。这些都是对农村最有力的支持。
5、关于该地区的地理形势调查
由于四川的地势多以小山丘见称,所以这个山村也不能避免。到处可见的是低矮的小山
丘。不过除此之外还是有相对较高的大山。按照地形,大山适于种植经济林以及琵琶,梨,桃和橘子等果树。山地比较*湿适合种植,可种竹子。
七、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出,该农村经济属于中等经济,其农民的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不过其中出现的关于教育,以及运输的道路问题值得深究。该村外的马路完全出现泥泞状,最近才开始施工修建,却因此阻碍了交通运输,不过*能即使的施工修建,相信在马路完工以后相应农村的经济发展能更上一层楼,就是所谓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八、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对农村经济的深入调查发现,其农田荒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相对于人口较多的农村来说,外出务工的人员相对较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还是要靠*大力的扶持,加上农村的领导人,调动农民的积极*,找到更多的出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挣钱生活。这样的农村才能发展得更快,才能更好的缩短农村与城市存在的贫富差距。我相信,在**对农民不断的扶持和大力的发展下,整个*的农民将迎来一个新的纪元。
篇二: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近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就笔者而言,近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近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近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最大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第三个是养殖经济,近年来,随着温室养猪、**养鸭以及**养牛等产业进驻**,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对外的一个特*职业,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在农村我们遭遇最多的就是对比,我有你没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没有,我就瞎嫉妒。这不是歧视,而是实实在在所存在的社会想象。当然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出面、*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15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习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教育方面最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最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格。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在这里举三个实例,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近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另外一个就是*户的存在,这里的*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近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和创造力。
三、探索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近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案件。在市*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最有感触的是*要依法,依法处理*事件。对待每一次*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近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如**电器、***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5)明确村级管理者待遇、权益以及义务。目前,**县已经明确实施了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村主职干部用于村级工作的时间。但村副职干部的待遇依然没有能够落实,虽然已经有初步方案,但是距离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
(6)有阶段*的解决村级债务,为村集体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对村级债务应该进行一次较清晰的认定,该有集体负担的不能推诿,明确一个清晰的债务偿还时间表,让村集体轻装上阵谋发展。以乡镇片区为单位,为每个村设计一个村集体产业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逐渐发展,也要有清晰的时间表,按季度设置任务目标,以完全情况打分确定村级发展的考核情况。
宁夏区域经济调查报告3
宁夏区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宁夏区域经济合作调查报告
近日,[*区域竞争力分类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在全国32个省(区)中,宁夏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排名第20位,但是,8项子系统间协调度,宁夏排名
倒数第二,仅高于青海省。这项研究的全称是[基于组合评价的*区域竞争力分
类研究",它发表在<经济问题探索>期刊上。这项研究包括资源 ,环境竞争力、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市场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人力资本
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及管理服务竞争力8个子系统。宁夏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
指数为28。97,全国排名第20位。
作为一个宁夏人,看到这则报道不禁为宁夏的区域经济发展深感担忧,我现在
是一名大二*贸易专业经济类的在校大学生,在这个暑期里我就宁夏区域经济的
问题通过调查和网上查询做了一份实践报告。
要想了解宁夏的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先知道宁夏的概况,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宁
夏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中上游。位于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之间,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其中引黄灌区占41%,南部山区占59%。南接甘肃,东连陕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宁夏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地貌类型多样。九曲黄河从中部进入宁夏,然后由南
而北穿过银川平原,流程397公里,给宁夏带来了丰富的水源,黄河宁夏段水面宽
阔,水势平缓,银川平原成为宁夏最富庶的地区,风光秀美,稻香鱼肥,素有[天
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宁夏的中部,多为丘陵山地和山间盆地以及黄河一带的河谷
平原。南部则是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的一部分,称为[宁南黄土丘陵";六盘山高踞
黄土丘陵之上,海拔达2000米以上,这里植被丰富,是宁夏最潮湿的地方,被专家
们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多样的地貌,使宁夏展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有连绵
起伏的山地,有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有浩瀚无际的沙漠,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
波涛滚滚的大河,又有烟波浩渺的湖沼。
宁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在历史上,宁夏是北方各族与中原王朝的争夺之地,公元1038年到1227年的西夏王朝是宁夏历史上最富传奇*彩的一页。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夏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元。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约为596万人,共有35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3以 上,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6。
宁夏能源丰富,以煤炭、水利资源为主要优势。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
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
石膏蕴藏量达20亿吨,国内罕见。全区近三分之一面积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
源,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九种。著名的太西煤年出口量达上百万吨。地跨宁夏
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级大气田。建设宁东
能源化工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已经起步实施,大规模的能源开发建设即将全面展开。
宁夏[十一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政
府履行职责提供了依据,为市场主体行为指明了方向。
[十一五"期间,宁夏预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33003500亿元,年均增长1416%;继续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年均增长5%以上。
[十一五"期间,宁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1)实施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战
略,把宁东基地建设成为拉动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家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供
应地。(2)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逐步形成石嘴山市银川市青铜峡市新材料产
业密集带,成为全球重要的钽、铌、铍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
铝、镁合金及其加工产品基地。(3)大力发展特*旅游业,构建[一带两区六线"
区域旅游格局,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优势特*产业,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的
旅游目的地。宁夏的[十一五"发展重点,也为进一步深化浙江宁夏区域经济合
作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宁夏独特的资源环境吸引了不少的外商来宁夏投资,下面介绍一下宁夏独具特
*的投资环境:
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宁夏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从交通基础设施看,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以包兰线为大
动脉,有平汝、宝中、甘武、银新等支线。两条国道主干线即丹东至拉萨公路、青
岛至银川公路宁夏境内段和西部大通道银川至武汉公路桃山口至固原段全部建成高
速公路。实施了通县油路、县际公路、农村公路改造及通达工程等,大大改善了县
乡公路落后的面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0公里。完成了大古铁路部分改造,对河东机场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从能源基础设施看,建成
了羊场湾等煤矿,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000万吨。建成石嘴山二电厂、中宁电厂、贺
兰山风电厂等电源项目,实施了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和宁夏与西北第三、第四回
330kv联络线等电网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67万千瓦。自然村通电率达到100%。从水利建设看,建成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主体工程、黄河
宁夏段防洪一期工程、盐环定扬水宁夏专用工程、长城塬引水工程、农村饮水解困
一、二期工程等,加固改造了一批病险水库,解决了97万人的饮水困难。从信息化发展看,电信业务总量保持平均30%以上高速增长,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分
别达24线/百人和31部/百人,居西部地区前列。全区互联网用户达到59万户,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等稳步推进。
宁夏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和东西合作,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实
现跨越式发展,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先后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
定投资产业目录>、<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为吸引外来投资出
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宁夏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但是民族之间相处融洽,社
会治安状况良好,也为外来投资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优越的投资环境使得许多省份与宁夏拥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其中以浙江省
尤为突出,以下就浙江省为例,介绍一下宁夏与浙江的区域经济合作:
浙江与宁夏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省区优势互补,经济合作源远流长。早在
五六十年代,大批浙江儿女奔赴宁夏支边,为宁夏的经济建设奉献出宝贵的青春。
近到改革开放以后,又有大批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的浙江人,抢抓先机,到宁夏开
发创业,在为自己求得发展的同时,也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两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再现勃勃生机。据不
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万浙商在宁夏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在宁夏投资置业、安家落户的浙江民营企业1600余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近50家,
安置就业2万人。在宁浙商的投资方式也已逐渐从单*匹马走向集体下注,银川市
商贸三分天下有其一,电机市场80%的份额属于浙商,在宁浙商已成为当地发展民
营经济的生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浙江企业主要是大批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宁
夏的资源、劳力和政策等优势,创办企业,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如温州籍民营
企业家陈庆成投资1亿元的宁夏力诚电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低压电器生产,用工
人数300多人;仙居籍民营企业家顾汉木投资8000万元的吴中新元供热有限公司,都是当地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浙商还充分发挥了兴办市场的优势,在宁夏创办了
大量的市场,经营商品涉及日用百货、纺织品、鞋帽、服装、机电汽配、灯具、小
五金、家电、消防器材等各个行业。如永嘉籍民营企业家陈文义投资1。2亿元,建立宁夏温州商城;东阳籍民营企业家马颖投资1。5亿元,建立宁夏义乌商贸城,这不仅扩大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繁荣了宁夏的市场经济。
浙江商人组建了宁夏浙江商会,积极协助宁夏对外招商引资,促进宁夏民营经
济发展。如2004年4月,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率银川市党政代表团
赴浙江宁波等地考察、招商引资;同年10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和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率宁夏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考察,并举行宁夏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
期间宁夏浙江商会蒋方达会长,两次赴浙江协助自治区招商局为宁夏党政代表团在
浙江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促成10多个项目近12亿元的投资意向签约。[2006浙商
(省外)投资潜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全国共有10个城市获得此称号,银川市成为西北地区惟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浙商在发展自身推动宁夏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热心社会
公益事业,推动宁夏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截至今年5月,浙商在宁建设希望小学43所,赞助希望工程款累计2000万元,向社会捐资2000万元。浙商参与当地公益事业的活动经常见诸报端,如今年4月23日,在宁夏浙江商会石嘴山办事处
揭牌仪式上,宁夏浙江商会石嘴山办事处为石嘴山市3所学校各捐资10万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宁夏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同时也为浙商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
誉。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其目的在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两省区经济发展的
双赢。深入实施[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扩大浙宁合作领域,就必须着眼于
宁夏的资源优势、基础优势和特*优势,发挥浙商的市场经济先行优势,提高宁夏
的竞争优势,促进宁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浙江可在以下重点领域
的开展合作:
以宁东基地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积极配合宁夏的做强宁东战略的实施,开
发煤化工产业、天然气化工产业和电力工业。一是煤化工产业。宁东矿区不粘结煤
(俗称香砟子),以其特低灰、特低硫、特低*、中高发热量、高化学活*的特点做
为煤变油的优质原料,支撑着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碳间接液化、煤基二甲醚、煤
基甲醇等大型项目,还可生产出*、*、蜡、烃、苯等十多种副产品,可以拉长产
业链,增加附加值。二是天然气化工产业。宁夏境内天然气、煤层气储量丰富,且
近城靠水、荒地平坦,发展天然气化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第一条输气管线
年输气量已达8亿立方米,目前是长庆气田最大的工业用户,第二条管线即将动工建设。目前宁夏已有两套30万吨合成氨的大型天然气化肥装置,规划到2010年,建
成全国最大的氮肥生产基地。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乙烯等高附加值的化工
产品,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三是电力工业。[十一五"期间,宁夏将继续推
进电源建设,五年新增电机容量800万千瓦,建成第一个一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
满足区内电力需求,积极扩大[西电东送"。
[十一五"期间,宁夏将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建设石嘴山市银川市青铜
峡市新材料产业密集带,我省可参与金属镁、硅材料和电石石灰石开发加工产业。
一是金属镁冶炼产业。宁夏冶镁白云岩储量丰富、品质优良,还原剂铁合金量大质
优,皮江法冶炼金属镁技术先进,目前,全区已形成金属镁产能6。7万吨,2010年
将达到10万吨,开发金属镁板、管、棒材、铸件等镁及镁基合金深加工产品潜力较
大,是宁夏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二是硅材料生产行业。宁夏硅石资源丰富,品
质上乘,硅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宁夏是全国最大的硅铁生产基地之一,
发展碳化硅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延伸产业链可开发碳化硅微粉、磨料、磨具,以及
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等高附加值产品。耐火级氮化硅、功能陶瓷级氮化硅亚微米粉
体材料的研发生产也崭露头角。下游产品可开发特种*具、特种轴承、航天材料、
电子材料、发动机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三是电石石灰石开发产业。宁夏电石石灰
岩储量达数十亿吨,开采条件好,增值潜力大。目前,电石生产能力150多万吨,
石灰氮16万吨,双**8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电石及其延伸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电
石法pvc生产工艺成熟,成本低而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外来客商投资
的热点。目前全区电石法pvc生产能力10万吨,在建25万吨,拟建百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石法pvc生产基地。以此为原料,开发系列日用塑料、工程塑料前
景可观。
一是机械工业。宁夏机械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产品有机床、轴承、起重机、煤矿机械、电机、仪器仪表、农业
机械等。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机械行业,整合存量资产和有效资源,是宁
夏招商引资的重点,商机较多,潜力巨大。二是纺织行业。宁夏是国内主要羊绒集
散地,每年原绒流通量超过4000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毛纺行业也是宁夏
的传统优势行业。目前,全国羊绒资源70%在宁夏同心人手中流通,同心县、灵武
市羊绒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羊绒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和助推宁夏
纺织行业发展的基地,高档精纺羊绒面料的开发已成为投资的亮点。宁夏丝绸工业
初具规模,亚麻和化纤纺织也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这些都是投资的潜力行业。三
是建材行业。宁夏水泥灰岩已探明储量5。2亿吨,预测资源量447亿吨;石膏资源达13。6亿吨,居西北第二,全国第六,预测资源量2060亿吨。石英砂资源已探明储量1500万吨,预测资源量16亿吨。截止2003年底,宁夏水泥产量达494。13万
吨。加之能源的优势,发展建材工业潜力巨大。四是,由于宁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
件,麦草、芦苇等纤维原料丰富,适合开发造纸行业;中*材动植物资源丰富,有
力于发展特*医*制造业;农业资源丰富且有特*,有利于开发大米、葡萄酒、牛
羊肉等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宁夏风光秀丽,素有塞北江南之称,旅游资源丰富,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就有八大类46种。但目前开发程度普遍较低,投资潜力巨大。
沙湖景区功能的完善,黄河水上游项目的开发,金水园景区的拓展,六盘山景区旅
游资源的深度发掘,牛首山佛教胜景的复原,古长城遗迹保护*旅游开发,以及策
划中的西夏古都、伊斯兰风情园、大漠风情游等旅游项目,为中外投资者展示了美
好的前景,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这次[*?宁夏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与特*品牌创新高峰*会"得到自治区
党委、*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是一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五"
规划中关于科学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会议。对宁夏区域经济科
学发展促进会以名优企业、名牌产品、明星人物的发展经验总结及推广为重点的综
合服务工作,当好企业与*沟通的桥梁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8月20日前在宁夏银川市举办的[第二届宁台经贸合作*"上了解到,台商
对宁夏农业、能源、旅游等三个优势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
宁台经贸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互惠互利的格局已经初显轮廓。截至目前,宁
夏累计登记台资企业68家,协议资金1。3亿美元。康师傅、旺旺食品落户银川,还
有一批台资企业也相继投资置业。2006年,宁夏对台贸易总额为2560万美元。
宁夏丰富的土地资源、充足的能源和人力资源、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既适合发
展食品、轻工等产业,也适合发展煤炭深加工等化工产业。宁夏还具有发展*食
品、穆斯林用品的天然优势。这些都为宁台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几年来,宁夏作为黄河经济协作区的一员,有效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通过[中心带动、城市互动、产业联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带动全区工业
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奠定了基
础。
在这个暑期对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调查,多省份与宁夏的区域经济合作为
宁夏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让我对宁夏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
待。
家庭经济调查报告4
尊敬的校领导:
我叫***,是****班的一名学生。家住在*******,家乡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没有其他的经济作物。由于家中有病重的爷爷,所以父母都不能出外打工,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本学年我希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减轻家庭经济一时之负担。
家乡**是平原地区,既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也没有什么名牌产品商家在那落户。大部分地区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产作物,有些县乡以种植苹果、桃子等果树为主要经济作为。我们村所在的**只是种植玉米和小麦,由于它们比较好管理,大多数的村民都出外打工,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不愿出外打工的,也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村里所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小孩。由于我们家所在村镇很偏僻,交通十分不便。要进城必须走二三里地的土路才能到达油路,让后搭车。一遇到下大雨的时候,因为我们村地势很低,村四周向外通的道路都会被水淹没,出入很不方便。因此即使想种植一些时令的经济作物,往外运卖都是个问题,更不要说是种植果树了。
我们家因为爷爷常年重病在身,不能参加任何的劳动,否则支气管炎就会发作,而且平常也不能断*,必须经常到医院检查治疗,因此父母能不能出远门打工。前些年家里种植了些番茄、茄子等夏季蔬菜,再加上卖一些粮食的钱,就可以维持爷爷医*费和我的初、高中的学费以及家庭的其他轻微的消费了。由于父亲左眼有角膜炎,看东西很模糊,天气一热就完全看不见了,而且还会有些疼痛。前年父亲
因为太过于劳累,右腿脚后跟突然疼痛的厉害,近半年都不能干重活,所以母亲就到城里的一个学校餐厅*做饭,每月*只有xxx元,家里只剩下父亲和爷爷了。由于父亲的身体不允许,从那以后家里就不再种植蔬菜了。就单单靠种植小麦、玉米地收入来算:一亩地小麦平均按1000斤,八亩地是xxx斤,一斤小麦按平均偏高的价钱0。80元来算,一年所收的小麦全部卖掉收入是xxxx元。算上种地的投资,化肥、农*、种子、庄稼播种和收割的农机使用费,满打满算不过剩余xxxx元。这是卖掉所有收获的小麦的价钱,在加上留下一部分自己吃的呢?能卖的最多是xxxx斤,也就是xxxx元,也就是说,仅仅是种植小麦的所获得额外经济收入是xxxx元左右。至于玉米地收入和小麦差不多,一年种地的收入大概是4000元。而我们在学校一年的消费(包括学费、生活费)是10000元左右。换句话说,仅仅靠种地的收入,才刚刚够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一年消费的二分之一不到,那剩余的二分之一呢?另外家庭必须的生活消费金额呢?如此来算,为之奈何?
去年我考上大学后,家里把喂了很多年的老牛连同还没有完全长大的牛仔卖了,再加上卖粮食的钱,母亲一年微薄*和以往每年的积蓄,算是把我大一一年的学费支付了起来。说实在话,交完学费后,家里真的什么都没剩下了。临走时的xxx元的生活费我拿着真有点烫手当时觉得我真的像一个可恶的资本家一样,把家里仅有的那一点积蓄都榨干了。
由于家里农活太多,再加上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去年暑假开学
的时候,母亲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在家里做饭、干农活。父亲跟着村子里的人干一些短期的比较轻的活,毕竟这个家还需要一定的生活开支。
我有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听起来这样的家庭或许并不困难,甚至会说我很幸福,这样的家庭生活一定相当的富有。对于一般的家庭可能会是这样的情况。可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庭成员只是这本经书的封皮而已,看似诱人的书册封面,或许里面记载着很多充满了生活*甜苦辣的故事和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艰辛甚至无奈的背景。
两个姐姐上学时都是中途退学,出外打工。她们俩都是典型的[月光族",*不论高低绝不保留,个人消费理念堪称先进,几年打工生活,有时还要家里寄钱过去。现在她们的家庭也并不富有,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所得勉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有时她们也会给我寄学校去一些生活费,但杯水车薪。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也想申请国家贫困生补助,我的贫困生申请表也盖章了,可是由于忘记开三级*了,觉得交上申请表也没有用,所以就没有交。我想在学校的时候,找一个兼职,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这样会给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刚开始的时候我找了一个,但父亲怕影响我学习,坚持不让我干。另外在大一后半期我担任了班级班长的职务,学习、生活、工作、休息,我不得不放弃继续找兼职的打算,所以在学校里的所有开支就只能靠家里了。大二我竞选里团总支副书记,可能我还不会有时间找兼职,来补贴生活费。所以我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缓解家里一时的经济负担。
一个十分普通甚至贫寒的家庭,仅仅依靠变卖低价的粮食,来供应一个高额学费和生活费的大学生上学的确很难。尽管如此,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暂的,在大二这学年,我急需要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我有信心和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还清国家贷款。
以上就是我们当地和家庭经济的情况,情况属实,愿接受校领导、老师的审查。
此致
敬礼
院系*****
专业*****
姓名****
****年**月**日
关于经济危机调查报告5
(一)就业、收入显受影响
劳动力需求减少是经济危机的一个直接后果,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就业者数量的调整,另一方面体现在劳动*的调整。据相关研究,*金融危机期间韩国的失业率由1997年7月的2%升至1999年4月的8%;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与*水平大幅下降相伴的是,大量的劳动力进入*水平较低的非正式部门就业。朝阳区专题调查结果显示,78%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对自己及家人就业和收入有影响,其中13%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36%的受访者认为有一定影响。
危机对就业、收入的影响有多方面的表现,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使其心理压力增大;33%的受访者表示找工作的难度加大;26%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使福利水平降低;21%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使年终奖金降低。
(二)收入预期较为保守
经济的放缓在让居民倍感生活工作压力的同时,也使居民对收入的预期变得相对保守。调查显示,对于2008年家庭收入的预期,46%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将持平,17%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家庭收入将比2007年有所减少;只有37%的受访者认为2008年自己家庭收入会比2007年增加。
(三)、谨慎消费,预期不确定*大
(一)消费多谨慎,储蓄意愿强
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当前形势下,采取谨慎的消费策略是城市居民家庭应对危机的普遍做法。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商场超市较多的促销活动,8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促销活动调整日常开支,其中,52%的受访者表示考虑到经济不景气还会适当节省开支减少消费。仅有18%的受访者表示商品便宜了应该趁机多买点儿。
与谨慎消费相对的是居民储蓄意愿的增强。84%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会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取出来进行消费。此外,居民的投资意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取出来进行其他投资。
(二)消费预期不确定*大
由于未来经济情况在短期内不明朗,居民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确定*较大。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准自己家庭2009年的预期消费将如何变化,21%受访者预期其2009年的消费将比2008年增加,21%的受访者预期来年消费不变;18%的受访者预期来年消费将减少。
在影响预期消费的诸多原因中,物价较高,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压力大,以及攒钱以备不时之需是最主要的三类因素。此外,预期收入降低、购房压力大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家庭预期消费的重要原因。
(三)缩减开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首当其冲
居民消费结构在经济危机下也发生变动。调查显示,3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缩减开支,首先会减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此外,教育文化*服务、衣着、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也成为许多受访者首先缩减开支的项目。
(四)住房政策*调整力度加大,购房需求仍有待释放
针对当前经济现状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家相继*了诸多相关政策措施,例如对房贷利率和相关交易税费进行调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住房力度增大,一方面意在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另一方面希望能刺激购房需求,引导房地产市场步入的良*的发展轨道。对于政策调整是否会刺激购房需求,大部分受访者持较为保守的观点。调查显示,34%的受访者认为上述房地产政策和房价的调整不会刺激购房需求;3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是否会刺激购房需求;仅有27%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会刺激购房需求。
至于解决办法,这就难说了,至少目前*上的许多办法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最近推出的四万亿计划应该就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办法吧。金融危机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是出口业,现在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已经不大,最迫切的就是解决内需问题了。至于具体措施你就看看四万亿用在哪些方面吧。
股份合作经济调查报告6
一种新型的经济联合体股份合作经济,正在,烈山镇蓬勃兴起,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着千家万户,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王郁昭省长在这里考察时高度评价说:这种经济联合体是一个创造,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条新路子。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都要积极稳步地推行。
有益的启示
烈山镇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全省最先富裕起来的乡镇之一。但是,在1980年到1983年的四年间,乡镇企业产值却一直排徊在一千多万元左右。镇委、镇*在调查中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地踏步不前的局面,一是个体经济无法适应商品经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二是已经出现的经济联合体,由于制度不健全,老少爷们一本糊涂帐,存在许多弊端,经济效益不高,有些甚至面临倒闭。三是要建设新项目,改造老企业,开发新产品,又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而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中的钱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烈山地区设有4家储蓄所,仅是吴山口一家,私人存款就达六百四十多万元。用什么样的形式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吸引过来?用什么样的纽带把各种经济实体联结起来? 成了这个镇领导探求的新课题。
可贵的实践
烈山镇目前发展起来的六十一个股份合作经济,大体分为三种:
集体股份和集体股份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多是些投资规模较大生产技术较先进的企业,由若干村或若干企业出钱入股构成。如年产十万吨的烈山粘土矿,就是由镇和宋庄、土楼、吴山口三个村合股兴建的。
集体股份和个体股份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有新建企业,也有把原有的企业转化成股份,再吸收新股份形式的。如烈山陶瓷工艺厂,原来是由四户农民集资联办的。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资金不足,濒临倒闭。1985年镇建筑公司投资十万元入股,把原有的厂房、设备和资金转化成股份,形成了新的股份合作经济,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当年盈利四万元。
个体股份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在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中占70%左右,其中有几股组成的,也有几十股,几百股组成的。钱多可以入股,钱少也可以入股,如吴山口村九队东升小煤窑。规定每股二百元,有的买一股,有的买几股,共入三百三十股,资金达六万六千元。
尽管这些股份合作经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自愿入股,不论大小企业,事前都把建设规模、经营方向、股金数领、分红办法公布于众,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教,自愿入股,不强迫,不硬拉。本地的可以入股,外地的也可以入股,集休可以入股,个人也可以入股。在投资入股方面已经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和区域界限。
二是董事会负责制,入股者不论股份大小都是企业的股东,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股东决策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管理制度,企业的厂长由董事会选聘,代表董事会行使职权,并向董事会负责。
三是合理分配,共负盈亏。股份合作经济总的分配原则足,按股分红,盈亏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具体分*法上,有的是既付息又分红,有的是只分红不付息;有的是按季结算,有的是年终结算。
广阔的前景
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虽然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但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可以大范围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在财政、银行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融通聚合渠道,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据调查实行股份合作经济的三十五家工业企业,入股资金就达五百多万元,其中最多的股金四十万元。最少的股金只有一二百元。
二、股份合作经济本身是*的法人,其资产不得随意侵犯,入股的劳动者和投资各方责、权、利一致,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和投资各方的积极*、创造*,成为搞活企业的一种动力。例如:年产两万吨的友谊水泥厂,按正常兴建,需要投资二百万元,建设周期要一年以上。由于实行了股份合作经济,他们的责任心强,积极*高,能省则省,能缓则缓,把有限的钱用在*刃上,仅投资六*万元,八个月就建成投产。
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已经出现的各种经济联合体。这些大大小小的经济联合体,虽然对发展商品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普遍都存在着 联而不合,貌合神离的问题,以股份为纽带的合作经济消除了这种弊端,促使入股的各方同舟共济,全力以赴地办好企业。这个镇原有的二十多家经济联合体转化成股份合作经济后,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变化。
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镇的领导认为,这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要把这台威武雄仕的新戏演唱得有声有*,还必须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推广。
城镇经济发展调查报告7
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农,发展镇域经济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下面是yjbys做的调查报告:
一、做法
x镇曾经是一个经济弱镇,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少,曾经是该镇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几年来,在工作中,长官镇党委、*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回避而是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发挥当地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上做大文章。
(一)引导促发展。
(二)招商促跨越。
二、启示
x镇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经济的做法,对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同时这一发展特*产业的路子对我们最大的感触和体会是:要真正发展当地经济,把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立足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
(一)抓资源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几年,x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该镇特点的发展路子。对全县来讲,我们要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善于寻找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条件,使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使个别优势变为群体优势,使单一优势变为综合优势,促进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要选准发展民营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经济,象我县的五金加工业、地毯业、x打火机业、x木器业、柴胡店蔬菜生产等,都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因地制宜的做大陪强,使其形成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格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抓项目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镇羊皮收购加工,之所以能够成为该镇一项优势产业,关键是狠抓了项目建设,正是该镇12处畜产品收购加工冷藏企业的建设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命脉,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谋划和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使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逐步实现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底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形成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资源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工业格局。
(三)抓招商引资,走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x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其充分发挥了羊皮经销业这一地方产业优势,引进了一个年产值过亿元的诚鑫皮革厂,这一事例更鲜明的告诉我们,招商引资工作并不是千难万难,其关键在于工作中是否注重发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去创造*的开展工作。我县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有诸多相对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我县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相对较为丰富,价格较为低廉。二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我县拥有大批闲置劳动力,这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打火机业、木器加工业等提供了条件。三是招商引资领域比较宽泛,基础设施、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都有待投资开发。四是招商引资有很大的产业优势,象我县的木器加工业、地毯业、玻璃器皿业、打火机业等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并且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千方百计把客商引进来,使客商把企业建起来,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长官镇通过一羊皮经销大户引进诚鑫皮革厂的事例,更有力的*了我们在招商引资上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我们要认真去发掘和利用好这些优势。
(四)抓环境建设,走以环境促发展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象长官镇这样一个回汉两族共居地,正是建设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外商来投资,经济才得到了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软硬环境建设,围绕改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投资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安心在宁津投资,在这一方面,我们应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凡是外地实行的政策我们都可以实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并认真抓好落实。要教育各级部门特别是执法执纪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满腔热情、真心实意的为全县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开展部门承诺和下评上活动,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促进部门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农村外出务工经济调查报告8
到外县市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外出务工证。本文将介绍农村外出务工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外出务工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县挟口岸之利,特*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为此,县委办调研室会同县农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针对*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一、特*劳务经济发展情况
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县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富余劳动力3。5万人;耕地面积73。3万亩,人均7。26亩。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2004年共转移3。3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其中,就地转移2。46万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0人,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3%和27%。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转变。充分发挥口岸中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地建成16处以轻工产品、果菜、粮食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有17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此从事境外营销,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积极推进跨国投资,目前边贸企业已在境外创办各类实体52家,其中加工型38家,投资额达2。97亿元,涉及轻工产品、木材加工及金属冶炼、装璜建筑等领域,承载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扩大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县*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劳务人员2000多人,收入近2000万元。2004年,向俄、韩、日等地转移县内劳动力4300人,占转移总数的13%。
2、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做精做强县域经济,广辟转移渠道。围绕壮大口岸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计投资1。26亿元,兴建对俄进出口加工、绥阳进口锯材加工及华宇工业园区,已承载企业37户,26户建成投产,华海木业、宁城渔业、顺风松仁加工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安置农民进城务工1700多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产值超百万元、就业超百人的乡企45户,安置农村劳动力2400余人;绥阳镇创办木材加工企业28户、黑木耳加工企业15家,安置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速发育农村第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经商、务工,**镇依托城郊优势,常年从事餐饮、运输各业农民4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50%以上;绥阳镇投资1800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发展能人经济,县内及境外已有4000多名经纪人脱离土地,常年或季节*从事农产品贩销。
3、转移方式由输出向吸纳转变。培育壮大特*农业,发展袋栽木耳2。4亿袋,耳农7000余户,年产量达万吨;建成果树、蔬菜生产基地18。5万亩,年产鲜品17万吨,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和沿边较大的出口果菜生产集散地。黑木耳、出口果菜、特*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本地和外埠农民产生了强劲的吸纳力。据不完全统计,4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以离土不离村方式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吸纳穆棱、林口等周边县(市)民工1000多人。绥阳镇绥西村218户农民,今年发展袋栽木耳1200万袋,冬春两季户均雇佣附近农村劳动力4人,全村年劳务费支出达到80多万元。启动建设以加工为主的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仅建筑一项就吸纳外地民工2000余人。走出国门创建吸纳基地,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兴建劳务点300多个,面积达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其中外地民工达2500多人,来源多为吉林、山东及本省齐齐哈尔、龙江、海伦、巴彦、兰溪、绥化、呼兰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吉信工贸集团分别与温州达芙妮、盛宏达鞋业合作,投资3000万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兴建11条鞋业生产线,日产皮鞋、旅游鞋4万双,仅此吸纳温州籍农民工400人,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
4、转移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着眼提升转移农民素质,以县农广校为中心,利用县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农机驾校的师资和设施,对农村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协调县内26户企业与各镇签订550余份用工协议,举办黑木耳栽培、木工、电工、土木工程、俄语等专业培训班53期,受培训人员1。17万人次,占农村剩余劳动力76%。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劳动法>、<合同法>、安全知识、境外风俗、礼仪常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为打造外向型劳动力品牌奠定了基础。一批转移出去的高素质农民逐步从*作层步入管理层,由受雇于人变为雇人务工的经理人。俄十月区200多个*劳务点中,90%以上的承包人都为**本地农民,建成俄罗斯最具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全部直销俄市场,投入产出比1∶2,每人年净收入50万元。大肚川镇胜利村农民赵彦铭投入100万元,在十月区、西伯利亚承包菜田500亩,雇佣国内民工50余人,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5、组织形式由无序向有序转变。成立劳动力转移领导机构,确定镇村专人管理,对农村劳动力全部登记造册。加强埠外劳务市场对接,组织参加海林劳动力转移洽谈会,召开有60余个企业、800个民工参加的劳务供求洽淡会,安排劳动力600余人,占总数75%。三岔口镇泡子沿村组织村民与俄十月区星火公司签定300公顷土地承包合同,两批派出驾驶员、农业指导员98人,月*1300~1500元;分别与华宇集团、宁城渔业、绿林牧野养貂公司及建筑企业多方联系,转移劳动力6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6成以上,人均月*1000元~2200元,仅此一项年可增纯收入100万元,人均增收430元。高安村发挥亲缘优势,主攻对韩劳务输出,村委会为出国农民统一办理各种手续,全村500名劳动力已赴韩350多人,年纯收入高达400多万元。制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方案及考核办法,放宽户籍管理,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办理城镇户口;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给予政策、资金扶持,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小额贷款,三岔口镇2004年落实农贷资金2010万元,其中劳务输出专项资金达320万元,占总额16%。
二、主要成效及影响
1、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2004年,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1。5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7%,占全年人均纯收入30%以上,劳务收入成为许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镇村出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的可喜局面。三岔口镇4个朝鲜族村60%的劳动力长期在俄、韩、日从事跨国劳务,今年该镇又通过边贸公司向俄输出劳动力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依托能人带动向韩国输出劳动力400多人、向日本输出1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5~15万元。高安村农民权仁培在俄罗斯承包了120亩菜田和5000平方米棚室,带动本村80余名农民到境外出劳务,年收入达130万元;当地农民金吉男承包了赴俄务农村民留下的200亩土地,发展绿*水稻种植,年收入近10万元,实现了境外土地开发和村域资源利用的良*互动,今年该村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成为依靠境外输出致富的新亮点。
2、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全县4。3万亩耕地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人力资源,推动了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地产优势农产品的专业、规模、区域化生产。将已转移农民弃耕的土地及山场、水面、滩涂,及时进行转、卖、租,一批专业村、种养大户脱颖而出,带动发展黑木耳、烤烟、果菜、优质米、特*养殖等生产基地30。5万亩,其中绿*食品13。5万亩;木耳专业村发展到98个,占行政村总数96%,辐射农户1。5万户,吸纳农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其中绥阳镇绥西、三道河子和大肚川镇石门子村黑木耳示范区摆放规模分别达到1200、1500、1600万袋,纯收入实现1162、1329和2080万元。三岔口镇幸福村农民王会仁,通过合理流转土地,从45户外出农户手中承包了330亩土地种植圆葱,总产达1300吨,纯收入超过50万元。
3、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依托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在城镇有了稳定职业,并购房落户,去年以来已有1900名农民变市民,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入城安家置业。部分外出打工者致富不忘家乡,纷纷返乡回城投资创业,又反哺了打工经济发展。进城、返乡农民共同构成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主体,助推了城镇第三产业及公益事业发展。三岔口镇农民金圣范赴韩务工多年,回乡后投资20多万元建起一流的韩式餐馆,雇工20多人,带动全镇发展餐饮服务业170余家。绥阳镇红旗村农民董玉臣通过打工完成原始积累,现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木材加工厂,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6人、下岗职工15人,吸纳周边县(市)民工31人。**镇大城子村民毕希铭打工致富后不忘乡亲,多方筹措资金48万元修建长642米的便民路,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高票当选为村主任。
三、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受传统观念束缚和旧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农民不会转移、不懂转移和不想转移现象仍普遍存在;受域内黑木耳等特*、高效产业快速崛起的吸引,一些农民产生小富即安、看家守业等狭隘思想,不考虑潜在的发展,不愿离土创业,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甚至回流,给资源合理利用、调精做强产业增添了压力。
二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脑力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农民还占少数,近90%的农村劳动力均为初中以下文化,接受过技术培训的也较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转移出来后大多只能从事苦、脏、累的工作,更难向新兴产业转移,制约了就业结构调整,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也往往处于劣势。
三是除对外输出劳务趋于有序外,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大多还处在自发、无序状态,主要途径限于亲靠亲、邻帮邻,制约了劳务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一些中介组织运行不规范,存在着信息不准、管理不细,重利益、轻服务,影响农民合法权益等现象。
四是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下岗职工有所增多,导致城镇对农民工的容纳能力没能有效提升,甚至出现吐纳现象,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具体*作部门受职能、权限等掣肘,仍限于抓引导、拢情况、报数字,综合管理、协调力度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特*产业吸纳力。着眼创建全省重要的农村劳动力中转吸纳基地,牢固树立抓调整就是促增收理念,坚持发展区域*特*农业不动摇,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打造外埠农民吸纳平台。稳定、有序扩张黑木耳生产,力争2005年发展袋栽木耳3。5亿袋,建成国家级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创建全国黑木耳菌种生产管理规范化示范县为契机,组建世界上首个黑木耳dna标准指纹图谱和数据库,强化菌种研发和系列食品精深加工,争取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将**建成黑木耳生产、加工、销售、效益的全国第一县,仅此一项产业年承载埠内外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精准化,统筹发展烤烟、果菜、特*养殖等主导产业,完善国家级苹果梨示范区、万头优质马鹿核心群基地建设,合理扩张发展规模,兴建绿林牧野裘皮加工厂、**对俄出口果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加工、储运龙头,壮大龙型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的强势载体。
2、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打造劳务经济强品牌。深度发掘口岸中转功能和现实潜力,突出境外市场信息与地产农产品、域外资本与地利条件、国外丰富土地资源与县内富余劳动力三项整合,迅速将向境外输出劳务这块蛋糕做大,促进农民成规模、跨区域流动就业,建成全省最大的劳务中转基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新模式,推进对俄劳务输出产业化,发挥外贸企业对俄市场开拓的先发优势,吸引联合*、江浙名企、名牌,共赴俄建企兴业,创办境外实体群、创业园,带动埠内外农村劳动力批量输出;扩大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夯实农业种植、养殖,拓展轻工产品加工、家电装配、建筑承包、矿产开发等优势及新兴领域,为农村劳动力境外就业构筑适宜平台。广借跨国企业、驻外机构、海外亲属等媒介联络接洽,对口输出高素质产业工人,树立*信誉,叫响**劳务输出品牌,促使更多农民走出国门。
3、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开辟转移吸纳新渠道。将培植壮大非农产业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长效转移的重要抓手,活商兴工强企,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支撑。倾力推进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建设,运营中方一侧商品交易中心,鼓励吸引两国企业相对投资,促成中俄对应建设、对等开放,建成以加工为主的特*互贸区,形成巨大的跨国商流、人流、物流,带动周边运输、餐饮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最大限度扩展农村劳动力的承载空间。着眼创建沿边重要的轻工产品、进口木材、绿*食品加工基地,深入推进工业兴县,整合在建一区五园,规划建设带状中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型跨国连锁加工园区,促进项目集聚、企业簇群,形成特*块状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容量。发挥民营化程度高、原始积累雄厚的优势,引导全民创业,壮大民本经济,扶强做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结合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与区域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商贸、饮食服务、休闲*等第三产业,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可靠的职业转移。
4、实施城镇拉动战略,为转移提供广阔空间。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小城镇,大战略,加速发展一批产业密集、商贸发达、承载力强的精品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以铁路建设、园区扩张为契机,拉大城市框架,扩展中心城区;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建设城郊型、工贸型、商业型、资源利用型等各具特*的小城镇,聚集商机、物流和人气,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加速实现全面城镇化,降低外向转移成本,消化吸收富余农民。注重小城镇建设同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资本逐步向中心镇(区)集中,释放产业聚集和扩散效应,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农民离土进城、务工经商,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推动闲余土地向种养能手及大户合理、规范流转,促进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农庄经济快速发展。深化城镇户籍、土地使用、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体制,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加速农民变市民创造条件。
5、积极强化组织服务,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完善管理、服务、协调机构,对剩余劳动力技术特长登记造册,完善劳动力输出档案和待转移劳动力人才库,为劳务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组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职业、电视、函授等多样化继续教育,利用实用技术流动学校、三下乡、科普等形式,使富余劳动力人人一专或一专多能,提升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放开城乡就业市场,统一规则,全面覆盖,鼓励农村创办合法民办职介公司,全面激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完善食用菌、圆葱等民间协会,组建水果、反季节蔬菜、特*养殖等行业协会,成立境外劳务人员互助协会,沟通信息、互帮互惠。开拓中介渠道,在国外、国内发达地区设立办事处、联络处,及时了解反馈劳务市场动态和用工需求。加强组织调控,建立供求信息预测预报体系,减少转移盲目*。健全劳动法规和用工合同制度,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维护打工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外出人员承包地流转,照顾家庭成员生产生活,确保转得安心、干的开心。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提供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等优惠,解除户籍、子女教育、住房等后顾之忧,促其反哺家乡、造福乡邻。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9
近日,根据省社的工作部署,我们五大连池市供销合作社就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被调查对象有市有关部门领导、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市社领导及部分基层社主任。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经调查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个,参与直接经营的农户258户,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0%。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初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按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组织、村级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类型,它们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二是兴办多元化。包括供销社领办的、涉农部门领办的、农民自己创办的、也有社会其他力量兴办的。三是经营服务社会化。各类组织都是以服务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生资供应、种植、养殖等多项服务。四是利益共享。一些合作组织依托自身创办经济实体,吸引农民入股,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专业协会型。主要以特*产品为依托,以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为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合作。龙镇发展村马铃薯专业协会,1999年将种薯“花525”进行了国内商标注册,定名为“龙发”牌,短短几年,发展村的种薯通过协会远销山东、河北、江苏、辽宁等地,2004年入会农户和协会签订订单,种植种薯4万亩,全村1,200口人,人均仅此一项收入达6,000多元。
2、能人创办型。主要是发挥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农户创办合作组织,形成规模生产优势,其特点是灵活、便于联合,带动作用强,农民愿意接受。龙镇管君亭利用自己多年从事棚室蔬菜种植的优势,吸引本村多数农户种植棚室蔬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3、股份合作型。体现在农民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合作,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双泉乡龙丰村借助列入省机械化试点的机遇,利用国家和省投入的大型农业机械,20xx年建立了股份制农机合作社,集约化种植面积达80%以上,同时,为周边村屯开展有偿服务,带动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4、市场集散型。就是立足特*产品生产,通过组建合作组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品销售优势。龙镇大豆批发交易市场、二龙山土产站,通过完善收购市场,带动了大豆生产的发展。二龙山土产站在收购大豆时,与农民合作,20xx年10月2005年4月,共购销大豆2万余吨,为农增收20万元。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
一是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三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供销合作社的职能有了转变,明确了发展方向,使之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思想认识不高。由于宣传不到位,有的地方乡村干部特别是农民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致使积极*受到影响,阻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地的发展。
二是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大,发展不平衡。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在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扶持。多头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宏观调控乏力,发展不平衡。
三是多数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数量少,规模不够。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还仅限一乡一村,规模小、实力弱、作用发挥不够。辐射带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连接农户紧密程度不够。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缺乏管理和正确引导,部分协会没有章程,机制不健全,组织与会员的利益关系不明晰,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
五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环境不够好,制约发展因素。受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同时*扶持经济发展给予的优惠政策,合作组织也很少享受到,加之办事环节多,程序繁杂,服务滞后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认为: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要放手发展,多元创办。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基层和农民群众大胆试、大胆闯,发挥供销社的优势,加快产权改造,吸收农民入社,把合作社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三要围绕市场突出重点。发展合作组织,必须找准市场定位,突出重点,围绕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构筑合作优势和规模。四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五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六要加大扶持力度,使政策落到实处。七要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按制度办事。八要加大领导力度,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农村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又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给予支持、配合,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