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真正把农民增收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多策并举,多路并进,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不断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积极广辟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增长突破了多年来在6%左右徘徊的局面。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3元,比上年净增178元,增长8.3%农民收入迈入了较快增长的新阶段。
收入水平不高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村人口多,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贫困面大;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可持续发展后劲弱;区域间反差明显,二元结构突出;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门路狭窄;增收的内生机制尚未形成,支撑体系还比较脆弱。这些制约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决定了目前农民增收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任务仍非常艰巨。
但我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一是从*到地方*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尽管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困难。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地位。*连续五年*了五个“*1号”文件,对“三农”资金投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力度在逐年加大,省上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加有利,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二是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新阶段,随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其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三是市进入国家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再加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这为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借力发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良好机遇。四是农村瓜菜、草畜等支柱产业通过做大基地、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五是市委、市*把特*农畜产品加工业列为全市培育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六是各县区对农民增收探索出了好的思路,积累了好的经验,这为我因势利导、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好的条件。七是各级*为消除二元结构,*或正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民进城务工降低了门槛。八是外出务工人员挣钱后回乡创业,曾从事采掘业的一些民营企业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又返归农村,兴办龙头企业,这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明确目标。全力抓好促进农民增收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提升区域*特*优势产业。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要以黄河农业经济带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日光温室瓜菜产业,新增日光温室4万亩,推广玉米套早熟洋芋、玉米套菜等“双两千田”种植模式,新增面积7万亩,构建立体高效农业经济带;高扬程提灌区,着重发展节水型、生态型、效益型特*产业,新增加枸杞、梨等经济林种植面积10万亩,建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林牧复合型生态农业带;会宁南部半干旱山区,加强以梯田、雨水集流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和小杂粮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发展特*产业和绿*食品农业,构建绿*农业产业带;干旱山区以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劳务经济为重点,减少农民,减轻资源负担,走劳务经济的路子,建立以节水型避灾为主的旱作农业区。
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近年来。先后设立了支持新农村建设、梯田建设、清洁能源建设、大环境绿化、奶牛产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免费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今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方面,要在继续加强生猪、禽蛋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年新增30个,2012年达到500个以上,使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发展上,稳步发展优质肉羊产业,突出发展奶牛产业,全市肉羊饲养量由现在260万只增加到360万只,奶牛饲养量由5043头增加到12550头。全面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加快优质种畜引进、繁育和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畜产品质量。加快优质牧草基地建设,抓好天然草原保护,积极推广配合饲料、青贮氨化等技术,提高饲草饲料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创造条件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三)全面推进农村二三产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良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逐步增加专项扶持资金,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成长*好、产业关联度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5年内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30户,累计达到220户,新增年销售收入29亿元,新增利税3.75亿元。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和扶持农民围绕主导产业,依法兴办和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业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5年内扶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00个,带到15万农户以上,使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企业和合作组织加工、销售。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加工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层次,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循环,增强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能力。
四)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是大部分农民缺乏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必须把农民的智力开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农民子女不要都去挤普通大学这一条路,通过高职教育学习一技之长也许会更加实惠。其次,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比重,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在高中阶段就接受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培训上,要按照“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劳务,以技能促就业”思路,通过“三整合一跟踪”即整合部门职能、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金和做好跟踪服务)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增加培训投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尤其要重视“两后生”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切实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要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项目来抓,建设基地、扩大规模、提高层次。采取领导抓、能人带、信息引、典型推、服务促等多种途径,促进劳务输转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和以西部输转为主向东南沿海输转为主转变。力争今后5年每年输转劳动力30万人,常年稳定型输转的比重达到60%以上,劳务收入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五)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实施“扶贫开发创新计划”围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今后的扶贫开发,要由以政策扶贫为主向政策扶贫与制度扶贫相结合,注重向制度扶贫转变;由以开发扶贫为主向开发扶贫与发展扶贫相结合,注重向发展扶贫转变;由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向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相结合,注重向人力资本投入转变。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加大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以工代赈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部门单位对口帮扶、企业帮扶和社会帮扶,进一步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开发。力争5年内稳定解决14.69万绝对贫困人口和19.24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8%以上。
六)加大强农惠农保障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优惠政策。确保农民从政策*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按照“三个高于”要求增加农业预算,进一步加大市、县区对农业投入和政策*补贴配套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要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业政策*保险、灾害救助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增加投入,逐步构建*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动、农民积极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资本运作、不动产租赁和土地流转,落实好征地农民的各项补偿,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要抓住国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论证、筛选、凝练、打捆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上报、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奠定物质基础。力争今后5年内,开工新建平川西格拉滩、靖远双永、会宁引洮一期、引大入景等骨干水利工程,完成景电、靖会、兴电、刘川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以上,新修梯田20万亩,低产田改造面积5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万户,达到8万户。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农电和安全饮水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
三、创新思路。不断提升组织领导农民增收工作水平
一)突破常态思维。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切合我市实际的新路子。一要确立全新的工作理念,由过去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向统筹全局、跳出农业抓农业、发展城市带农村、减少农村人口富农民转变。二要确立工业化带动的理念,以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以抓工业项目的办法来抓农业项目,以培育工业品牌的手段培育农业品牌,以抓工业税收的举措培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农副产品的转化,迅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三要确立项目牵引的理念,采取重抓项目的办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项目,以项目的大推进牵动农业的快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增长。四要确立产业融合的理念,打破区域界限、产业发展界限,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加工品质量由粗到精的五个转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层层统一思想认识,理清思路,善抓重点,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二)突破常规套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全民之力,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各级党委、*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摆上工作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要充分发动农村群众。各级尤其是农村基层要提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让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三要坚持外争、外引、内聚集、内投资的原则,建立*引导、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引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四要紧紧围绕城市转型,结合培育“八大支柱产业”和“五大基地”集中捆绑、整合增收项目,组织实施一批跨地区、影响大的重大项目。五要制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指南,并予以定期发布,引导、集聚社会资金投向,走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展相结合的路子。六要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氛围。
三)突破传统框架。对农村工作,一是考核上要突出重点。今后将重点在农民收入、招商引资、高效农业、农民投资创业、劳动力转移、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加强考核。对龙头企业考核,要注重数量、实力和带动力;对农业生产考核,要注重高效面积、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畜禽业的规模化、科技含量。二是政策上要体现导向。坚持做到四优先”即资金扶持要优先,土地使用要优先,协调服务要优先,政策激励要优先,实行扶优不扶劣,只奖锦上添花,不搞雪中送炭。对好的项目、重大项目实行政策倾斜,*
第2篇:农民增收工作年终总结
一、基础环境
xx乡辖10个村子行政村子,77个村子民小组,共3008户,10380人,现有劳动力5398多人,此中富余劳动力1080人。xx乡20xx年农民增收计划目标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45元,比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773元增加1772元,增长12%。
二、主要做法
(一)增强领导,精心组织。
(二)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三)鼎力扶持种养专业互助社组织,进步农民生产组织化水平。
(四)增强农业技巧培训,巩固好传统财产财产。
(五)加大外出务工经济推动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六)培育农村子致富带头人,建立范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群众争当致富能手的积极*。
(七)充分施展县机关单位的挂钩作用,以匆匆民增收工作队为带动,引导农民增收。
三、完成目标任务
1、主要经济指标:我乡第一财产值1397万元,增加值796万元,农民增收增加1346元,增幅9.5%。
2、特*财产成长:新成长笋用竹780亩。
3、培育新行农业经营主体:成长丛林人家2家(四川省康养中心、秋枫山庄丛林人家)。
4、新村子扶植:扶植幸福标致新村子10个,创建绿美新村子1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子”1个,市级“四好村子”8个,县级“市好村子”8个,规范治理新村子聚居点示范点1个,打造田园综合体1个。
5、村子级集体经济成长:已全面打消“空壳村子”。每个村子都有必然的村子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工作责任
1、落实责任。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产化办公室、各村子包村子组长、村子支部书记、村子主任、村子文书为成员的农民增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财产化办公室。
2、增强阐发。乡党委班子每季度末召开1采集农民增收专题研究阐发会。
3、树立台账。订定了本想农民增收、实施,树立完善工作台账。
4、增强记账治理。我乡龙门村子有10户记账户,乡财产化办公室、统计站工作人员按期不按期到记账户家中指导记账户规范记账,进步了记账质量,督匆匆按时上报县统计局。
5、增强档案治理。增强对农民增收刚在的材料搜集和档案治理,规范树立年度农民增收工作档案。
6、强化稽核治理,认真做好省、市抽检和年度稽核工作。
7、增强信息上报。按时上报农民增收工作相关资料,按时上报本想农民增收工作半年总结和年终自查申报。
五、存在的问题
固然我乡在匆匆进农民增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敷快,项目征地租地等政策办事等方式较慢;
2、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是造成农民增收滞后的一个紧张原因,改变农民的思想不雅念,进步农民的生产技能任重而道远;
3、我乡的农民增收的渠道窄,主要是寄托经济产品和家庭饲养业,没有农副产品加工包装附加值增值收入,财产布局调剂还有待增强。
六、往后的工作偏向
一是推广先进的生产技巧和经营理念,鼎力打造无公害、有机、绿*农产品品,专业互助社组织,进步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改变农民不雅念。充分应用长途电视教导系统,鼓吹党的富农政策、今世农业生产技巧和经营理念,改变“传统小农思想”,共同县就业局等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鼎力图取县农业局、就业局等的支持,选送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培训技能。
三是加快引进企业项目,增加就业岗位。争取为我乡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四是扶植农产品加工基地,扩张增收渠道。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实现农民增收。
五是充分应用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立异经济增长方法,成长区域特*财产,变资源优势为财产和品牌优势,逐步成长具有区域特*的财产链或财产集群。
六是增强设施农业扶植力度,鼎力吸引域表里企业在我乡投资扶植设施农业,在巩固现有设施农业大户的根基上,充分施展大户的先导作用、带头作用,以奏效益、显造诣来加强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的积极*。
七是加大打工经济推进力度,继承开展农村子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整合劳务输出相关部门的资源,推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增强治理维护务工人员的正当权益,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司法律例咨询办事,赞助办理劳务、劳资胶葛,使劳务输出朝着康健有序的偏向成长。
第3篇: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今年我乡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上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召开了乡党政办公会专题研究我乡农民增收工作,召开了乡、村、社三级干部大会安排布置农民增收工作,制定了乡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及其他相关文件,细化了农民增收具体措施。经过自查,现将今年一季度我乡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乡狠抓脐橙产业销售工作,实现脐橙销售农民人均纯收入608元,增加128元,同时狠抓柑桔春季管理,为今年脐橙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今年我乡在抓好农户蔬菜生产的同时,在黄金村新发展了钢架大棚蔬菜50亩,全乡实现农民蔬菜产业人均纯收入60元,增加15元。
三、狠抓畜禽和水产养殖。由于去年秋季补栏工作抓得扎实,今年一季度出栏猪、兔、鸡、鸭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10元,增加48元,水产养殖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1元,增加10元。
四、狠抓劳务开发工作。我乡今年一季度举行了2次农民工培训,参加培训的有530人次,请了本乡的养殖大户、种植能手、企业老板、创业能人、农技和畜牧技术人员授课,一季度实现劳务开发县外务工人均纯收入1727元,增加57元。
五、培植小微企业。培养乡土创业人才,引回务工青年,实现小微企业及县内务工方面人均纯收入230元,增加40元。
六、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惠农政策,认真抓好救灾救济、良种补贴、柑桔幼林果园管护补助资金的发放,到龄老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益,高产农业创建的农用物资补助等转移*收入带动全乡人均纯收入300元,增加60元。
以上合计一季度实现全乡人均纯收入3886元,同比增加261元。
另外,我们扎实抓了粮油生产、林业工作、土地流转等,为全年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4篇: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第5篇: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工作报告
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党的*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地处xx省会xx近郊的xx县以*精神为指导,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主旋律,不断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平现金收入xx元,同比增加xx元,增长xx%,是我县近十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
xx农民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农业发展的五种转变。
一是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粮猪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特*种养业蓬勃发展,“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和“xx百里特种水产养殖走廊”已在xx初具雏形。
二是农业组织形式实现了由零散型向规模型转变。全县形成了面积达xx余万亩的四大农业结构调整板块,建成了优质无公害水稻、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养殖、奶牛养殖和生态休闲等五大基地,并通过“企业加基地带农户”模式打通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绿*通道”。
三是农业产业格局实现了由原料产品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特*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xx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4家,千万元以上的xx家。
四是农业投入模式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近三年,全县共引进农业项目xx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xx亿元,到位资金xx亿元,同时农民收入已形成了以非农业收入为主体的平稳发展态势。
五是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向生态效益型转变。着力推进生态农业、退田还水、退耕还林三大工程,到目前,共创办了沼气生态能源示范村xx个,退田还水xx亩,退耕还林xx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xx%,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透过xx农业五种转变的背后,综观我县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加大建设投入,在夯实基础中寻找增量。
投入是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xx积极探索农业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大投入求得大产出。
一是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走经营水利之路,组建了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并通过堤防的加固拉直,获得一批滩头空坪的土地回报,仅今年就能以此融资xx万元。启动日元贷款xx万元投资城市防洪工程。投资xx多亿元,突出抓好堤防、水库、山塘险段的综合治理,抗灾能力全面提高,为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系上了“安全带”。
二是加强农民生活设施建设。我们把全面提升和改造乡村道路作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来抓,近三年投资xx亿元,新修改造公路xx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油路,全县好路率居xx省之首。同时,全面开展农网改造,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2、调整产业结构,在凸显特*中实现增效。
xx县紧邻省会xx,湘江穿境而过,并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近城优势和水资源优势。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通过打造城郊型特*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趋利避害,做活“水”字文章。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着力打造湘江沿岸以万亩闸蟹、万亩珍珠、万亩鳜鱼养殖为主的xx市“百里优质水产养殖走廊”,在发展“避灾农业”中培育xx特*产业。
二是扬长避短,做优“城”字文章。围绕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花卉苗木、时鲜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应运而生,农家乐、度假山庄、垂钓基地等休闲农业项目比比皆是,开辟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提升经营水平,在加工转化中达到增值。
我们进一步整合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xx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的各种优势,积极探索“企业加基地连市场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增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做强龙头企业。采取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龙头企业的办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旺旺食品、沐林早餐、派派乳品、华越食品、黄金园粉丝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
二是做大基地规模。以光明派派、庆湘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完善产业链,连片发展奶牛养殖和蔬菜种植,全县形成xx多个千亩以上的配套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做活市场营销。组建农产品专业协会,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驻xx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和销售窗口,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农产品的尽快销售变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4、发展非农产业,在扩大转移中提高增幅。
在鼓励农民“当好农民”,做足增收文章的同时,我们更多的鼓励农民“不当农民”,加快农民非农化,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制定并落实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在吸引外出老板回乡创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形成了“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技术回馈、爱心回报”的热潮;对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实行“用工自主、管理归口”的用工机制,促进劳动力就业,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是千方百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今年xx月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xx(上海)劳务输出洽谈会,签订用工岗位xx万个,创出了xx劳工输出“职业培训、订单输出、跟踪服务”的新特*,上海飞利浦公司、苏州信越聚合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纷纷来xx招聘劳工。同时在*、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并协助用工单位抓好日常管理,定期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走访,及时解决拖欠*、劳保医疗等方面的权益纠纷,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贯彻文件精神,在落实政策中求得增收。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政策推动释放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激发农民自主增收的积极*。
一是深入宣传政策。今年以来,成立了指导宣讲一号文件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千名干部下农村”和“千名干部结对扶贫”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农业税在20xx年基础上降低xx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同步降低,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补,对粮种实行补贴。据统计,“一降两补”政策使农民今年每亩得到的实惠就有xx多元。同时依法抓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让农民从改革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结合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不断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1)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农业基础的关系。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始终是农村工作不可动摇的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止那种把工农对立起来的观点,防止那种抛开工业谈农业的倾向。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找准一二产业的结合点,工业依托农业,着眼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服务工业,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多元并举,塑造复合型产业。
(2)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增智的关系。
治穷应先治愚,增收必先增智。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农民自身素养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任何失去以农民内在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为依托的措施,都不能长期奏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农民技能,为其他增收渠道的畅通创造必要条件,为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直接的动力,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要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现有的电信、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构建网络化乡村“农产品信息大市场”,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用科教兴农创新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3)正确处理农业内部挖潜与外部发展的关系。
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内部增收,是农业发展的支撑和驱动;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拓展农业外部空间,是农业发展的延伸和牵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目前,要积极地把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劳务市场,注重发展劳务经济。要积极地推动农业招商引资,坚持农业和工业招商引资并重,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
(4)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其矛盾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势必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压缩一部分粮食生产,否则,农业结构调整就没有空间。其统一体现在:农业结构调整只有在粮食安全有了保障,吃饭问题有了着落,粮食的区域和品种结构优化后,才谈得上加快畜牧水产业和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避免一哄而上或雷同化的农业结构调整,要把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发挥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有计划地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