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24点游戏的乐趣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24点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我们在玩耍中学习数学,还能培养我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让我们开始吧!
一、揭示课题
大家带来了什么?这一副牌不简单哦!你能用这些牌找出相乘得24的数字组合吗?24点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幸运第一关——对对碰
三八二十四
老师:我出8,谁敢用你手中的牌与我搭配成24?
学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
老师:我再出8,谁能用两张牌与我搭配成24呢?
四六二十四
学生:我出4!
其它方法
让我们看看其他的数字组合。
三、幸运第二关——三张牌
7、6、3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如何计算出24。
2、3、4
9、8、3
3、5、9
四、幸运第三关——四张牌
12、5、8
4、5、7、8
3、1、7、9
5、5、9、3
五、比一比
让每个小组抽一张牌,算出24点,先算出的拍手并说出方法,答对的可以得到4张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得到最多的牌!
六、结语
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探访并了解老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习并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记录或描绘老街。
通过艺术创作体验,深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美术形式记录传统历史文化。
难点:运用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展示老街的特*。
三、教学课时: 总计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需准备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 教师需准备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展示关于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及历史建筑的课件和创作工具。
学生准备填写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录表。
教学过程:
导课
引入老街风光的概念和感受,展示相关课件。
板书课题:“悠悠老街”。
欣赏
欣赏各地著名老街的图片,初步感受其历史风貌。
探访家乡老街
学生分享家乡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摄影作品欣赏
学生观看不同时间、季节老街的摄影作品,感受其自然风光。
历史建筑特*
学生观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体验老街的历史建筑特*。
传统风俗文化
学生观赏反映老街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的传统文化。
学习建议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写生创作工具和画纸。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观看老街视频
引入创作主题。
交流
学生分享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历史和文化时的困难与发现。
写生创作指导
欣赏展现老街风貌的美术作品。
教师演示写生的方法,包括线描、淡彩、*彩等不同技法。
同龄人作品欣赏
鼓励学生分享和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和信心。
学习建议
教师强调通过写生或回忆画表现老街的方式,鼓励学生掌握不同的创作技法和构图要领。
强调历史建筑的保护和记录的重要*。
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老街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通过展示老街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美术表现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激发其创作热情和技术提升。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深度解读与优化
这篇教案设计了“认识分数”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读写。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案进行深度解读和优化:
一、 教学目标的细化与提升
原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可以考虑进一步细化和提升,例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能用分数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一部分,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作、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二、 教学环节的丰富与优化
1. 情境引入
问题设计: 原教案中“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并说出每份的个数”这个问题设计不够合理。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后,得到的还是“份”,而不是“个”。建议改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直接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述。
情境选择: 可以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例如:
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三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多元呈现: 可以采用图片、实物、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2. 新知探索
*作体验:
可以设计更多样化的*作活动,例如折纸、涂*、拼图等,让学生在动手*作中体验分数的意义。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观察*作结果,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
利用数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符号表征:
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再介绍分数的读写方法。
可以用图示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3. 巩固练习
层次设计: 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基础题:看图写分数,读分数,说分数的组成。
提高题:根据分数折纸、涂*,并说明含义。
拓展题:设计一些开放*的问题,例如“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吗?”,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形式多样: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练习活动,例如“分数卡片配对”、“分数接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交互式的练习,增强练习的趣味*和有效*。
4.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是怎样理解分数的意义的?
你学会了哪些学习分数的方法?
反思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例如“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 教学难点的突破
原教案中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与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难点,我认为这个目标过于宏大,不太适合在一节课中完全实现。可以将这个目标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设计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吗?
你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吗?
你能编一道关于分数的应用题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要体现多元化,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纸笔测试,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合作交流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的指导。
作品分析: 分析学生的作业、手工制作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特点。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升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综合训练1》教案4
一、看图了解部首,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如:门,古时的门多是两扇,关上左边一扇,关上右边一扇,就是两个扇合上,表示把门关上。今天门大多只有一扇了,门字也就改变了,但意思没变。
再如:马,在古代用来表示这是一匹马,又长常的脸、长长的鬃毛。马跑得很快,但写马字却很费劲,有时还忘了笔画。现根据字的演变,不用画马头和马尾了,写马字就快多了。
2、引导学生感悟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子扩展成词,意思也就进行了延展。
补充有关门的例子。
初步学会——入门
有声望的人家——名门
停业——关门
边境——国门
三、读一读,在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2、理解词语意思,鼓励学生讲解成语故事。
3、补充成语、诗句、歇后语。
四、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谈感受。
2、展开想象,用笔画下来,把感受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3、扮太阳演一演,快速吸收语言。
五、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略读文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而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六、听老师读短文《乞丐》,谈谈自己的感想。
1、提出要求,学生会更用心听,
2、听后谈感受。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综合训练6》教案5
教学要求
1、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及相关意义,能够正确区分、娴熟运用。
2、参读名著《三国演义〉,了解名著,掌握相关歇后语,感悟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3、巩固冒号、顿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在抄写中积累句子,积累思想。
4、在读读背背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5、阅读短文,体会意境,感受经典艺术给人心灵的陶冶。
一、多音字组词语。
1、了解多音字的特点:同义多音字、多义多音字。
2、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补充练习多音字。
二、读一幅有趣的对联。
1、了解对联的历史渊源。
2、诵读对联。
三、读《三国演义》,掌握有关歇后语。
1、介绍《三国演义》。学生可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2、了解歇后语。
3、诵读理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4、积累自己掌握的歇后语。
四、复习常用标点符号。
1、朗读理解。
2、抄写积累。
五、读背古诗《清明》。
1、学生诵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阅读短文,体会其中的意境。
1、自由读短文,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2、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3、摘抄喜欢的语句。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老黄》教案6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从老黄的身上感受动物是有感情的,从全家人对老黄的态度和做法上体会人是如何关爱生命的。
2、抓住第八和第十一自然段的情景描写,联系当时的情景,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3、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来把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老黄,看看他和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2人小组,检查课文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交流词语的理解。
如:咀嚼、埋葬、暮年、早茶、爽健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4、读课文,想一想老黄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回读课文中的重点描写,高手到老黄对生活的留恋,体会全家人对生活的关心。
5、再读课文,感受情景描写对感情的烘托。
三、学习生字词。
1、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重点指导:毯
3、扩词练习。
梳理、修饰、地毯、暮年、安适、环境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老黄及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生命间的平等*。
1、出示: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
要求: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2、4人小组交流,诵读,谈感受。
3、全班交流。
(1)老黄对生命的留恋,让我们感受到生灵有情,生命美丽。
它悠悠的脚步、沉重的目光。
准时饮水的足迹记录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习惯。
它生命垂危时会到田边的步履,留下了它对以往工作和生活留恋的情感。
孩子们和她嬉戏时。他和其的目光涌动着对衰老的无奈。
听到牧童的喊声,站在草场上,润泽的眼睛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回光返照时,回到曾经工作、休息过的地方,它静静的看着,带走了无限的眷恋。
(2)全家人多老黄的关照,让我们感受到尊重生命的浓情。
父亲心爱这个老伙计,说它一生辛苦,再不能拿什么工作麻烦它了,就让他安适的、自由的过它的暮年。
孩子们和老黄嬉闹时,那“环绕、抚摩、梳、抱、喂、打扮“的行动透着对老黄的喜欢和亲近。
老黄生病了,我们替它披上一条毯子,弄东西给它吃,拿水给它,请兽医来。老黄已经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愿失去它。
老黄死了,我们依据它的心愿,将它埋葬在工作并且休息过的田边。每逢花季,便开出一些美丽的花,那美丽的花给人深深的启迪。
(3)指导朗读文中两处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热爱生命的情感。
春光很好。桃树上开着花朵。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空气很清新。天空没有一片云。阳光爬上山头,有着说不出的美丽。
(无限春光渲染了生命的美丽,暗示了生机。)
它到了河边,喝了些水,又站了一会儿,破例的不回这儿来,却走到近旁的田边。那时微风拂着正在成长的小麦,麦浪下面藏着无数的斑鸠,上面呢,有千百只小蝴蝶结对飞舞。老黄站在田边,静静的看着,好像面对一个熟人。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了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这田间一盛一衰的景*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世界有众多的生命演绎的美丽。)
4、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生命的伟大与壮美。
三、拓展延伸
讲讲你身边的人与动物的感人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关注生命,这世界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读写。
板书设计:
称呼老伙老头子老人
老黄人情味谈论暮年早茶散步
交往戴花抚摩
做法生病中照料死后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