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能够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意思,会背诵两首诗。
2.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三、教学难点
在初步体会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图片或电脑、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实物红豆。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背上一首给全班同学听?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两首新诗,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祖国古代文化,学习更多的千古传诵的名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初步了解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可采用单人读、分行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由学生当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
(三)自主识记,合作交流。
1.自学会认字。(个人大声练读,读不准的音可以多读几遍。)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提示学习步骤。
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2)小组学习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注意运用多种方式记字。(编儿歌、猜字谜、偏旁归类等)当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通过讨论,查字典,联系上下句等方法来弄懂。
3.交流反馈,达到互听、互评、互助目的。教师给予及时表扬、鼓励。
(四)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
(1)请学生观察6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采、音、童、客”都是上下结构。
(2)选择你们认为难写的字,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地方。
(3)学生练习书写。
有条件的学校用投影展示学生抄写本,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把字写工整规范。
(五)巩固练习。
1.用出示闪光星或用卡片练习读字、读词。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生字组词、扩词。看谁组得词多,评选“词语能手”,发奖品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看图或看实物。请同学说说这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查到的资料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教师补充:红豆树,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花白*,荚果扁平,种子鲜红*。产在亚热带地方。这种植物名字叫“红豆”,也叫“相思子”。出示课题《相思》。
2.读诗题,知作者。请同学介绍作者,了解唐代诗人王维。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形象美。
1.自由读古诗《相思》,看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首诗每行有五个字,一共有四行,我们称之为“五言绝句”)
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和重音。教给学生读诗方法,采用“二、三”读法,将每行前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后三个字连在一起读。每行的第三个字音要读重一些。
(三)边读边议,渗透古诗语言美。
1.学生朗读全诗(单人读、齐读、分男女生读等),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
(2)结合插图,说说红豆在春天里有什么变化。第一句中“发”是什么意思?(长出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的意思。(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里又发了几个新枝条?)
(4)这句诗句后面是问号,应该怎样朗读,自己练习。(指导读出欣喜高兴的语气)
(5)为什么请君多采撷?“撷”当什么讲?“此”在这里指什么?“相思”是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句话?(用真诚喜爱的语气读)
(6)谁能用自己的理解讲这句诗的意思?(希望你多采一些,因为它最能引起人们的相思之情)
3.再看插图,展开联想,一位母亲手中托着几粒红豆,一个女孩伸着手要红豆,你想象这位母亲会对小女孩说什么?
(四)吟诵古诗,体会古诗意境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接句,分行,个人背,互背,齐读等)
2.全班议论:学习了这首古诗后有什么感想?说说你平时是怎样与同学交往,尊重友情的?
板书设计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诗题,激趣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析题“偶书”:偶然有感触,书写了这首诗。
2.提问:你们以前读过这首诗吗?读了题目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诗文,感知内容。
1.利用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发现了什么?(《回乡偶书》和《相思》两首格律有区别,每行字数不一样。《回乡偶书》一行是7个字,因此被称为“七言诗”;朗读时按照“四、三”的读法练习。)
3.在老师指引下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注意强调“衰”的读音,在古代时读“cuī”。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想一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2.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单人读第一句,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小组讨论。重点词语:
少小:年轻。
老大:年迈。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毛:面颊两旁靠近耳边的头发。
衰:稀疏、斑白。
试着把第一句的意思讲给同组听。(年轻时的我离开家乡,年迈时才回来。家乡的口音虽然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却早已白了。)
(3)请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
①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反映出离乡多年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②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作者即将落叶归根,踏上熟悉的土地,就要看见久别的亲人,他心情无比喜悦)
(4)想象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故乡与家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一定会兴奋不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5)同桌互背第一句。
3.学习第二句。
(1)学生自读自悟。
(2)同桌议论第二句的意思。(村里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他们围着我,笑着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想象当时的情景,儿童会说些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①“客”在这句话中指的是谁?
②为什么村子里的孩子不认识他,把他当客人?
③体会作者的心情会。(作者看到孩子们把他当成了外乡客时表现出很尴尬很无奈的样子,但仔细想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④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样的情感呢?(读出淡淡的忧伤之情。个人练读,指名读,评读)
⑤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
⑥练习背诵,同桌互背、齐背。
4.总结全文,交流感受: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这首诗反映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反映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这首诗感情自然、真切,富有生活情趣。)(四)创设情景,表演体验。
为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体会回乡游子思想感情的反差变化,让学生根据《回乡偶书》,联系诗中的情景去发散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来表演。(注意几点:场景变化;人物上场顺序;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神态动作。要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干,鼓励创新,给学生自由的创造空间)
(五)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推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另外一首,供欣赏品读。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2.请把今天学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六)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年轻时就因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他为人狂放,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情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经历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对家乡的热爱
真切朴实语
《古诗二首》的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二首,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疏疏,急走"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古诗、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逐词逐句地理解古诗,并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青,窗含,急走"等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绝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窗含,千秋,泊"等词、
3、会背诵,默写《绝句》,初步感受诗中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初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出示课题)
听录音、告诉学生,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的景*,只是描写的景物不同、《绝句》侧重写自然景物、《宿新市徐公店侧重写人物、
2、学习《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体诗的一种,一首有4句、每行五个字的叫"五绝",七个字的叫"七绝"、
(2)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①自由读,自子生字,划出不懂的词、
②检查自学情况、
a认读生字、b指名读课文、
③说说哪些词句你已经读懂了、
细读古诗,逐句理解、
第一句:"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第二句:"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一制白鹭在蓝*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第三句:"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从窗口可以望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第四句:"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说诗意(互说一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7)课堂作业:抄写,试默、
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过程
1,复习
(1)指名背诵《绝句》、
集体背诵、
解释词语(课后1)、
2,教学《宿新市徐公店》、
解题"宿",住、"新市"是地名、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
自学古诗、观察图画,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教学字词、
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①理解第一句、
重点理解:篱落,疏,径,深、指名连起来说、(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②理解第二句、
看图理解:枝头,未成荫、说说第二句的意思、(树叶长得还不很浓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③理解第三句、
理解"走"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的区别,理解"急走"的意思是奔跑、(儿童奔跑着追逐黄*的蝴蝶、)
④理解第四句、
"寻"是什么意思指名说说这句的意思、(蝴蝶飞进黄*的菜花丛中,再业找不到了、)
(5)指导朗读这首诗,并说说全文大意、
(6)指导背涌、试默《宿新市徐公店》、
3、小结全文、
(1)指名背诵、
(2)说说两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
4,课堂作业,(1)抄写第二首诗,(2)解释带点的字词、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设计4
文本细读:
《游园不值》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两句交代了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感受到绚丽的春光,总算不虚此行了。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春*”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煦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因为和煦的东风催得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借助诗句激励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我们读了春的诗歌,春的散文,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春日》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游园不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但没有遇上他。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体会“一枝”的妙处。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那么数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吗?
2、展示满园春*。诗人善于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像到春*满园,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
3、读好后两句。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读出他的这份惊喜。
指名学生对比读,从语调、语速、表情角度进行指导。
4、读全诗。读出从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5、学习《春日》:
1)、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今天咱们再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朱熹的哪首古诗?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6、朗读品位两首古诗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齿”字,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
古诗二首的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正确书写八个生字。
2、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从中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景*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景*。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自我介绍:姓杨,杨柳的杨,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柳树。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全班齐读课题。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出示图片)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的感觉如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诗二首教案设计6
教学要求:
1、学习《夜雪》,让学生了解作者根据观察到的几样事物推测出下了大雪,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景物和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的兴趣。学习《塞下曲》,让学生了解古代边关将士为抵御外族入侵而过的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报效祖国、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
3、初步学习古诗今译的方法。
4、看插图,根据《塞下曲》的诗句展开适当的想象,把诗所描写的场面讲一讲。
5、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6、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首古诗,根据诗意配上一幅画。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1.(播放电脑动画。)萤火虫求学记
2.引出课题:(出示古诗《夜雪》。)这首诗就是我们书上第二十四课《古诗二首》中的《夜雪》,(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帮助萤火虫过关,好不好?
二、读《夜雪》,复习翻译的方法,翻译一、二句。
1.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我们可以通过
(出示学习方法:(1)读
(2)拆
(3)释
(4)连
(5)添)
这些方法来学习古诗。
2.这首诗可难倒了萤火虫,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给萤火虫听听?(出示方法1读,自由读,个别读。)
3.出示方法2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通过拆,把诗句分解成*的词。想想,一、二两句怎么拆?
4.讨论、交流,电脑显示一、二句拆的情况。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5.出示方法3释,谁来说说释是什么意思?(解释)
6.现在,让我们看看书后的解释,或查,把自己还不明白的词解释一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交流,电脑出示:
已讶衾枕冷,
(很)(奇怪)(棉被)
复见窗户明。
(又)(明亮)。
8.我们知道了诗句中的每个词的意思,把他们连起来,就能说出每一句诗的意思了。(电脑出示方法4连)
9.电脑显示连一、二句。(自由读读连好的句子。)
10.这样的解释你们满意吗?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得出:这样的解释不通顺、不准确,还应在加上谁;哪里的。(电脑出示。)古诗语言精练,常把句中的一些成份省略了,我们解释的时候要添加上去。(揭示方法五添)
11.那么第一句该怎么添加呢?出示:()很奇怪()的棉被寒冷了。
12.讨论,得出*:我很奇怪盖着的棉被寒冷了。(允许有不同的*。)这次的解释好多了,不过还可以更好。(引导学生加上表示疑问的词语。)
13.谁能用添的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讨论,交流:我又发现窗户显得非常明亮。
14.谁能把第一、二句连起来说说?
四、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翻译《夜雪》三、四句。
1.同学们,你们学得很好,已经胜利了一半了。下面让我们学习三、四两句,出示: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2.四人一组,用刚才所学的四种方法进行自学、讨论,特别注意重、时的意思。
3.交流重和时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交流重时,联系折竹图片。)
五、质疑问难,理解诗的意思。
1.出示《夜雪》插图,看看图讲讲诗意。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问。
3.你们问的都很好,那个守卫也有两个问题要问萤火虫,这可把萤火虫急坏了,瞧它急得在原地打转呢。(出示问题:1、深夜,窗户怎么会明亮的?2、深夜,诗人怎么会知道屋外雪下得很大?)
4.四人小组相互讨论,指导解决疑难。
5.交流:(问题1)屋外下着大雪,积雪很厚,泛着白光,所以复见窗户明。
(问题2)学生自由说后,出示填空:白居易睡在床上感到衾枕冷,看到(窗户明),听到(折竹声),他推测到(夜深雪重。)
6.问:作者的推测是否正确?为什么作者的推测会如此正确?
讨论、交流、板书:仔细观察、合理分析。
7.小结:作者根据触觉、听觉、视觉,再进行合理的分析,所以不下床,就能正确判断得出结论。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分析十分合理,判断也就十分准确了。
8.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古诗《塞下曲》。
1.出示《塞下曲》。《塞下曲》是古代一种*歌。这是作者写的一组反映边塞*营生活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2.这首诗的作者是:卢纶。(学生跟读。)
3.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学《塞下曲》。
出示要求:(1)读通诗句。
(2)用释的方法,搞懂加点字欲、逐、满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3)用添的方法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想一想《塞下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场面?
4.交流。
(1)加点字、句。
(2)整首诗的意思。
5.齐读全诗,说说《塞下曲》描写的是一个什么场面?
6.问题讨论,你觉得边境将士的生活怎么样?(紧张、艰苦。)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7.配乐朗读、背诵。
六、表演、吟唱。
1.我们已经翻译了诗句,并且体会了作者写诗的用意。我们知道古诗的语言精练,省略了许多东西,第一首《夜雪》中就省略了作者内心丰富的心理描写,第二首《塞下曲》没有描写敌人是如何逃走的情形,也没有写我方将士如何追敌的过程等等,这些就需要靠我们的想象了。让我们看着图,加上适当的想象,挑选其中一首诗来表演一下。
2.同学们都知道,古诗是可以吟唱的,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熟悉的五言绝句的曲调来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吟唱一下。
七、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雪的古诗和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你们还能说说其他有关于雪和战争场面的诗句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课文的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正确书写八个生字。
2、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从中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景*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景*。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自我介绍:姓杨,杨柳的杨,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柳树。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全班齐读课题。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出示图片)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的感觉如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二、教学《春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