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

物理课程标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物理科学作为实验科学,通过观察、*作和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探索科学,理解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物理中的各种概念、定律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就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实验通过简化、重现自然现象,准确反映科学规律,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和教学规律,是培养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尽管各国在教学要求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在全球教育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都是共同的做法。由于农村学生占据我国学生的大多数,因此在农村推广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教学观念物理教学反思(优质9篇)

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教师思想认识上的缺失:忽视“小实验” 在我市历年的中考中,物理实验占据很大比例。新教材中列出了许多小实验,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小实验”,认为学生容易理解,因此不必进行。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一些基础实验掌握不深,有些甚至没听说过。然而,这些“小实验”构成了大实验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强调了动手实验的重要*。学生的实际*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

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教师思想认识上的缺失:忽视“小实验” 在我市历年的中考中,物理实验占据了很大比例。新教材中列出了许多小实验,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小实验”,认为学生能轻易理解,因此觉得不值得做。长期以来,这种做法使得一些基础实验被学生忽视,甚至有些实验连听都没听说过。然而,这些“小实验”正是构建大实验的基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才智源于他们的手指尖”,强调了动手实验的重要*。学生的实际*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三“少” (1)实验记载不足 准备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常规工作,但有些实验缺乏系统的记录。未能及时记载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导致反复遇到相同问题,浪费了时间和资源。良好的实验记录能够避免盲目*,提高工作效率。 (2)书面考核过多,实际*作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评价标准偏重于书面考核和分数,忽略了实际*作的重要*。学生只被要求记忆实验现象和结论,而非深入理解实验过程和方法。这与当前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悖,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物理教学本应基于实验,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评估必须强调实际*作。综合书面和*作考核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但*作考核应注意易行和可靠*的原则。 (3)师生间的搀扶过多,学生自主*不足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2

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来说常常是个挑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但由于其灵活*较大,学生的得分率往往较低。为了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复习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案设计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比,并将实验与复习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还能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的理解、结论的验证以及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举例来说,在复习固体或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分层次地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a. 使用天平、量筒、烧杯、水、石块、细线,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b. 利用*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不使用量筒。 c. 利用*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酒精,测量酒精的密度。

学生在第a步很快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结果。在第b步中,教师改变了天平为*簧测力计,并去掉了量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学生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使用*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力,然后计算质量。

利用石块浸没在水中时的位移来测量体积,通过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计算体积。

在第c步中,增加了酒精的实验条件,学生利用类似的思路来推算酒精的密度表达式,使用了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并进行实验,学生对于如何测量密度问题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这种训练使得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够清晰地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从知识灌输到思维引导: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蜕变

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过去,我习惯于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地讲解,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发展。新教材的启用,如同为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解放教师和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它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要求教师转变角*,从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精炼实用,剔除了过时、繁琐的知识点,增加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和实验,为学生留下了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 fertile ground。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匮乏。新课程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我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压强”的概念时,我会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兴致勃勃,有的用不同的力压铅笔的两端,观察凹陷程度;有的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在橡皮泥上,比较凹陷面积;还有的尝试用同一块砖的不同侧面压在沙子上,观察下陷深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压强的概念,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也会分享自己学习物理的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平等对话,共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课后,我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利用学过的浮力知识,尝试制作简易的密度计;有的学生利用学过的电路知识,帮助家人修理家电……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4

物理复习课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然而,有时候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未能收获应有的成效。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涉及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老师们通常会通过概述条目或绘制图表来整理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然而,这种方式往往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们可能会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兴趣来深入探讨。相比之下,一旦老师提出创造*的问题,学生们的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他们会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这清楚地表明学生们迫切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问题不仅是物理学习的核心,更应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理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整个学习过程。

其次,在涉及物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复习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解一个方法后,立即呈现相关的例题或练习。学生们只需简单地套用教师传授的方法,缺乏*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在课后或考试中无法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表现出困惑和无奈。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和方案设计:

为了优化复习课的效果,首先可以在课前根据复习目标设计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应涵盖物理基础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来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发挥引导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内容,发现问题的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具体到方案的实施过程:

首先,在选择问题时,应紧密围绕复习目标,确保基础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全面覆盖,并通过螺旋式递进的方式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题目的选编应以考纲和教材为依据,具有典型*和代表*,以示范学习的效果。

第三,在学生完成一组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反思学习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可能的解题思路和拓展问题,帮助他们深化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通过以上方案的全面实施,相信可以显著提升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学习成果。


初中物理期末教学反思5

想要较好物理就要不断的反思。那关于初中物理期末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物理期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学生课外作业的批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人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了这个潜规律。因此,,对待学生的每次作业,本人都能认真批改,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本人能做到将其记录,并及时将其反馈给学生,对问题严重的同学,将其找过来进行面批。此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同学在以前做作业是马虎了事,不会做便找其他的同学作业抄,而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遇到难题不会做,他们会主动请教老师,而不再去互相抄袭。所以,他们的成绩在本学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然,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本人只是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本人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将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一线教师。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6

电学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无论怎样强调它的地位和作用都不过分。小编收集了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内容多采多样,我们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先展示相关电学的实验视频,,重温所学过的电学知识,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后通过一些有针对*的习题,使学生能掌握用物理思维分析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享受到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爱上物理。

通过这几节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第一,根据程序教学的设计方法,利用实验这根主线有序地贯穿了电学的基本知识,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不易产生疲劳。据我观察,在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较兴奋状态。

第二,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能轻而易举地帮我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还可以用视频展示出实验的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一些重要的实验,并且能观察到一些在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我也明白,作为复习课,应该“去杂求精”,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而这几节课此方面做得不够,达不到一定的深度。

另外,按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但实际之中还是以“灌输”为主,特别在合作探究上体现出不足。

通过这节复习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不足点以及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相信只要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再对学生更深的了解一下。会越来越好的!

电学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无论怎样强调它的地位和作用都不过分。因为中考有近40%的内容都是检测电学知识的,而学生最容易丢分的也是在电学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有关电学的内容可分为静电和电路两部分,静电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害怕的是电路部分,尤其是这一类题,如根据题目的要求连接实物电路、故障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究其原因,有的是串联、并联混淆不清;有的是电表测量什么物理量张冠李戴;有的则是不注意电路的非正常部分,如电流表并联、电压表串联等。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不会分析电路。因为分析电路是解决一切电路问题的关键,电路到底是串联、并联,是发生了断路、电源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必须通过仔细分析题意搞清楚。电路分析正确了,后面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题才有意义,正确率才能提高。

这里我提供给同学们的一个分析电路与连接实物电路的方法,我把它们编成口诀,希望你们在分析电路时有法可依,有路可思。若你们在平时答题、做题时能坚持训练,不需要多长的时间,相信你们就能轻松分析电路,连接电路,正确地解答电路问题将不再成为困难。

分析电路的口诀1、分析电路应有方法: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断。一路到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2、还请注意以下几点:a表相当于导线;并时短路会出现。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实在惨。若有电器被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连接电路口诀

1、连接电路怎么办:串联很简单,各个元件依次连;并联有点难,连干路,标节点;支路可要条条连,连好再检验。

2、还有电表怎样连: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线柱认真接;正(进)负(出)不能反。量程不能忘;大小仔细断。

3、最后提醒你一点:无论串联或并联;电压表应最后连。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8

在我读过的书籍中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从近几年的教学反思中,归纳了几点:

一、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


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反思范文9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中,撇开非本质属*,抽出本质属*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认识上升到理*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在此我对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剖析。

一.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亿万青少年儿童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决定于他们,而决定他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以及身体等方面素质的,是今天对他们施加的教育。振兴国家,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系统学习科学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一个人从懂事开始,通过反复不断的记忆、积累、辨别和比较,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已逐步形成一些粗浅的看法,这就是最初的“概念”。进入小学阶段后,这一过程逐步深入。在跨入初中阶段后,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相对严密地接受到科学概念观的教育。这样将面临一个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而当他们初步掌握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概念之后,他们能从微微张开的科学大门的门缝中初步窥视到科学王宫的宏大深邃,精彩纷呈。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能效的重要手段。

二.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大做文章。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等等。在这里把文章做够了,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初入门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物与物在本质上区别还有没有别的方面属*?为以后比热等概念的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

2.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机械能、电流、电压等这一类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三.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学生由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是学习过程的大转折。事实说明,部分同学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转折,常常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掌握物理概念时遇到了困难。因此,研究概念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要研究和掌握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认识,也能对与物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条件作肤浅的分析。在此认识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往往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材料。这些感*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又如做电路实验,切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坐在稍后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要讲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鲜明化,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并加以联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是物体的一种属*的结论。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⑴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

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以这样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斜面下滑,问下滑中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分析错误产生原因,就是因为死记概念,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通过错误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映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⑵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等,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对这些概念,通过类比,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例如把电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电压比做水压从而可使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从而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实质。

⑶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向下的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做功与功率等等对这些概念加以归纳,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遵循从感*认识到理*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世界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当务之急,是要逐步实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实质上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它首先要求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同时还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初中阶段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希望今后培养出的人才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衡量?从智力结构来说,就是要求这样的人能准确地把各种实际问题抽象为典范的物理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清晰的概念实为关键。培养人才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当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