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年级下册《绿》的教案(专业9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探究的主题是加法的一些特殊*质。让我们从一个实际问题开始: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公里?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公里?我们将通过观察和讨论来找到*。

二、探索交换律

首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算式:

40 + 56 = 56 + 40

同学们可以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吗?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算式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无论加数的顺序如何交换,和都保持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

三、探索结合律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组算式:

(88 + 104) + 96 = 88 + (104 + 96)

(69 + 172) + 28

69 + (172 + 28)

155 + (145 + 207)

(155 + 145) + 207

通过这些例子,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巩固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题目,确保理解和应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五、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并解决数学算式,你们对这些定律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吗?

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们觉得学到的知识可以如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呢?

六、作业

作业内容请参考练习册第28页的做一做和第31页的第4题1小节。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深刻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用柔和的音*演唱《布谷》,并与《杜鹃圆舞曲》进行对比,探讨它们旋律上的相似之处。

四、培养学生动作编创能力,通过准确的歌唱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1、建议安排两节课完成本单元教学。

2、教师可通过描述春天的万物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引导他们通过音乐作品理解“春天”的主题。

3、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春天的录像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以表演的方式精确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源自挪威作曲家约纳森的钢琴曲改编而成,以其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首曲子采用了三拍子圆舞曲的形式,C大调,中板速度。它通过模仿杜鹃鸟的鸣叫声和轻快的旋律,创造出一种温和迷人的氛围。

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童心化的歌词,表达了小女孩与小燕子之间亲密的交流,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好情感。

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以其模仿布谷鸟鸣声的旋律开篇,表达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生活充满勇气的态度。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以五声音阶构成,2/4拍,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歌词朴素而充满童趣,既向孩子们介绍了自然界的生长规律,又启发了他们细心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内容安排:

一、律动活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二、学习《杜鹃圆舞曲》基本要求:

完整聆听整首乐曲,尝试捕捉其中模仿杜鹃鸟鸣声的音调。

复听乐曲,用手指或彩*笔在白纸上画出乐曲的节奏图形,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探索如何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在小组中讨论合适的敲击方式。

三、学唱《布谷》基本要求:

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跟着音乐拍手或拍腿。

聆听歌曲录音,用手指指出歌词中长音和短音。

分小组听录音,学习根据歌曲节奏走动,第一段向左走,第二段向右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3、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4、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 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 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 齐读。 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 指名读。 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 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 河流也叫"河川"。 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 想一想。 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燕,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提醒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认真地观看了教材里的VCD,执教了《识字3》一课,反思如下: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再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地给予引导和小结。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借鉴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逐步展开引导,但是过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有些学生对"泉水"的"泉"相对应的课文插图不能理解。回到办公室后,自己反复地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地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努


一年级下册《绿*的和灰*的》教案设计4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绿*的和灰*的》这篇童话诗用比拟的手法,描述了狡猾的狐狸想伤害可爱的小兔,结果绿*翠鸟帮助了小白兔,小白兔利用绿*的棕榈脱离了危险,使狐狸一无所获的故事。诗歌的语言较为浅显,虽为叙事诗,但是韵律鲜明,因此,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会在学生头脑中逐渐鲜活、清晰下来。然后,通过复述与表演,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灰、块、狐、狸、向、报、秘、密、张、哗、啊、送、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新词并掌握。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故事大概的情节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张贴用的图片(森林、草地、小溪、翠鸟、狐狸、顶着棕榈的小兔;做游戏用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互相介绍,彼此认识,复习识字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一边播放,教师一边描述:孩子们,你们看,多么漂亮的一片森林啊!绿*的森林里有一片绿*的草地,绿*的草地上有一条绿*的、哗哗流淌的小溪,就在这个绿*的世界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绿*的世界,欣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灰”。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绿*的森林里,有块绿*的草地,绿*的草地上有条绿*的小溪,在这个绿*的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赶紧看看去。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划出新认识的字和新学会的词语。

2、反馈刚才的读文识字。

(1)反馈不认识的字。

(2)反馈新认识的字和新学会的词语。

(3)读一读,加深识记。

3、同桌两个小伙伴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互相检查识字和课文朗读情况。

4、游戏巩固生字识记,课中休息。

给汉字朋友找家。

(二)复述故事,了解内容

1、把故事试着讲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2、讲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理解故事情节

师:刚才大家讲得真好,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再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想告诉大家?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3、全班交流、汇报,并随机引发想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段。

学生可能谈到:

(1)觉得小白兔真聪明,善于动脑筋。

(2)觉得狐狸太狡猾,又太可笑。

(3)觉得翠鸟很热心。

(4)觉得森林太美了。

……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想法,不能脱离文本。同时,要尊重学生个*化的见解或感受,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道理,就应得到肯定。

四、回读课文,消化品味,总结全文

1、伴着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总结全文。(用贴图的方式适时呈现诗歌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5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一年级下册《绿》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10个生字,能描写“处、找、浅、淡”4个字。积累9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歌颂。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

2.学生交流,绿*的()。

3.师:小草苏醒,树木发芽,山川田野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指名读句子。

(2)学习生字:倒、处(着重区分:“到”和“倒”)

(3)齐读句子。

3.今天,我们随着诗人艾青的诗歌,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

4.出示课题:6、绿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春姑娘的手真巧,调出了那么多绿*。

(1)媒体出示有关各种带绿的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学习生字:浅、淡、发

“淡”:注意两个“火”字的笔顺指导。

(4)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初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发:注意第一笔是“竖折”,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出示第二小节。

(1)学习生字:找

(2)指名读。

(3)男女生对读。

3.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指名读三、四、五小节。

(2)学习生字:交、静、

“交”:理解“交织”。

“静”:后鼻音。换部首能变成什么字呢?

(3)出示插图

学生想像:风中的是绿的,

雨中的是绿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的。

(柳条、树叶、草地)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的一句展开想象,说一说)

(6)学习第四、第五小节。

①看所有的绿交织在一起的样子。

②看绿飘动在一起的样子。

③朗读第四、第五小节。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游戏:绿*调*板(读词语)

词语:好像到处找浅绿淡绿出奇阳光所有

2.指导写字。

(1)观察“到、刮、浅、淡”四个字。

(2)注意共同点:“到、刮”左宽右窄;“浅、淡”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师生评价。

五、适时拓展,布置作业

1.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春天到了,

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2.学生可挑选准备交流。

3.实践活动:

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7

我曾经在小学时学过《燕子》这篇文章,我也曾经看过特级教师执教的《燕子》实录,我也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表《谈燕子一课板画的运用》一文。

教学这一课时,我多次用了板画。如学习第一节小燕子的外形,就很熟练地画出一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就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绿柳红花嫩草;学习第三节小圆晕,就在黑板上画出一圈一圈的小圆晕的形象;尤其是写燕子的“休息”的一段,画上一段五线谱,学生立即理解了这个绝妙的比喻,仿佛聆听到演奏美妙的乐曲……

喜爱画画!课余时间尤其喜欢画卡通人物,喜欢黑白搭配的黑白画,清晰的线条,对比鲜明的*彩,真是一种享受!学校开会时常常偷偷画上几笔,自我欣赏一下,心境平和而愉快。而当我发现,在课堂上,有时随手画上几笔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来阵阵欢笑。在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本子上画上一个大拇指,一个笑脸,对我来讲更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常常捧着我的画说:“刘老师,你当美术老师吧!”我想如果有机会让我当美术老师,我一定干得很出*!

规划我的人生,有一条就是学习绘画和设计,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就会开始做!


红灯停绿灯行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晓其颜*、形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能运用描绘、游戏等形式大胆地表现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描绘、游戏等形式大胆地表现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教学准备:各种交通标志范画等。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

“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

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车子向前进”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拍手唱一唱。

二.谈话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那我们除了会唱,还从这首歌学到了什么?

学:“红灯停,绿灯行”

师板书标题。

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外面就是宽阔的八一路和韶山路,上面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我们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些地方。遵守交通规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随意而行,那我们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也会给交通带来阻塞。问一问,平时都遵守交通规则了吗?

三.认一认

那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首要的是你们认识多少交通标志,会看交通标志的孩子才是真正懂的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出示多媒体交通标志。

提问的方式进行。(扫描教材图片,用灯片出示)

师板书:红*的标志————禁止标志例如:禁止机动车通行等

黄*的标志————警告标志例如:警告标志,注意信号灯。警告标志,注意危险。

蓝*的标志————指示标志例如:指示标志:不行,指示标志:人行横道。

总结:多认识一些标志遵守的交通规则更好。

四:忆一忆

下面我们有个机器人,想让同学们看看他做的对不对?

导入多媒体机器人片段(一分钟)

问:机器人为什么被撞倒了?

学回答

师总结

大家都很棒,大家多说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了,那老师想问问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倒入班级四人的例子。

1谢志鸿和爸爸过马路,红灯还亮着,爸爸就拉着志鸿过马路,这时候谢志鸿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星宇和同伴们一起过人行横道,同伴们没有看车,一边玩一边过马路.这时周星宇说”__________________”

3曹一鸣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爸爸开车超速,曹一鸣是这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龙飞和妈妈过马路,妈妈每次都拉刘龙飞走天桥,龙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对错,其他同学补充说明。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互相学习。

相信一定会做的更好,师总结。

五、作品欣赏

欣赏别的小朋友的画,自主发现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1、过天桥: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小朋友们放学回家过天桥,他们不追跑打闹,按照顺序一个个通过天桥。)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画的?(油画棒画的)有没有表现全部的马路和天桥?(只是表现了天桥的一小段和桥下马路的一角,没有表现全部。否则场景太大,人物就小了。)

2、过斑马线: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过马路)他们是在什么时候过马路的?(红灯把车子停下来的时候)他们踩着什么过马路?(斑马线)他们是不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呢?

3、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之下过马路)用什么“画”出来的?怎么只有两种颜*呢?(刻纸作画)这里画了些什么动作的小朋友呢?

启发回忆

1、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你能把自己遵守规则的场景画下来吗?先和同学讨论然后再答。

2、用正反范画启发学生:画面要饱满,突出主体。尽量完整,颜*鲜艳。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绿娃娃》教案9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同学们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些什么?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一下子就进入了上学的情景。)

2、有一个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好多“绿娃娃”。(板书课题,读题。)

3、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老师读一读这篇课文,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池塘的美景。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读得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3、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师: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四个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生字读得既准又大声。

师小结比赛结果,为表现得好的小组打上红旗。

4、游戏巩固生字

瞧,这里有好多绿娃娃,你们愿意送他们回家吗?

出示小草、秋苗、树叶形状的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正确就请他贴在黑板上,游戏完成后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绿娃娃”的诗意图。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那部分景象,美美地读一读,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这个部分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师:下面老师想四人小组一起交流学习,如何进行呢?由小组长负责,每位组员轮流先为其他同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部分的课文,再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树”。

2、指名生分析“树”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情景交融,互动对话,快乐朗读

1、听,谁在鼓掌?(风吹树叶声。学生意趣盎然地倾听,争着回答。)哦,原来是树叶宝宝!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与文本对话。)

2、树叶娃娃多幸福,在大树妈妈怀里长大;树叶娃娃多快乐,风儿一吹爱鼓掌,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谁愿意来读一读?

3、自由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上台展示。

三、背诵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12、绿娃娃

树叶是绿娃娃

秋苗是绿娃娃

小草是绿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