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探索多边形外角及其公式的过程,掌握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优秀9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从猜想到证实的成功喜悦,理解数学在解题中的应用,并感受到数学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应用多边形的外角及其定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的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了解小明沿五边形广场跑步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小明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的角度是哪个角?

小明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

学生能否求出五个外角之和 ∠1+∠2+∠3+∠4+∠5 的结果?并理解解题过程。

第二环节 问题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探究上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按照他们的理解思路解答问题,如有必要,引导他们思考“小亮的做法”。小亮的方法包括通过平面内的射线与各边平行,从而推导出各外角与 ∠1 至 ∠5 的对应关系,并得出 ∠1+∠2+∠3+∠4+∠5=360° 的结论。

问题引申:

如果广场形状是六边形,是否有类似的结论?

如果广场形状是八边形,又会如何?

第三环节 探索多边形的外角与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是指每个顶点处的角,它们的总和称为多边形的外角和。

学生通过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提出一个一般*问题:对于任意凸 n 边形,其外角和是多少?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如通过不同边数的多边形的特殊情况或从 n 边形的内角和出发探究。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总是等于360°。

问题延伸: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导出多边形外角和的公式?

利用多边形外角和的结论,能否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

第四环节 巩固练习

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其外角和的3倍,它是几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60°,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随堂练习和挑战问题:

在四边形中,最多可以有几个钝角?最多可以有几个锐角?

在 n 边形中,最多可以有几个钝角?最多可以有几个锐角?

第五环节 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多边形外角及其和的理解,掌握了观察、归纳和类比等数学方法。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为习题4.11,按照学生不同能力分组完成。

这些重述希望能更清晰地表达教学内容和过程,同时保留原始文章的核心概念和目标。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2

探索与理解多边形的奥秘:内角和的探索与应用

引言

在数学的世界中,多边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不仅因其多样的形状而引人注目,更因其内角和的奥秘而令人深思。通过本文,我们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定义、推导公式,深入理解正多边形的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多边形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多边形是由多条线段(称为边)和它们的顶点组成的闭合图形。每个多边形都有一个内角和,即所有内角的总和。对于一个n边形(n ≥ 3),它的内角和总是固定的。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

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即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如何计算的。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总是180°。而四边形的内角和则是360°。这些结果可以通过几何*或数学推导得到,是我们理解更复杂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

探索更复杂的多边形

当我们考虑五边形、六边形及更高边数的多边形时,如何计算其内角和就变得更具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剪纸或者画图的方式,将这些多边形分割成更简单的几何形状,比如三角形,来帮助理解其内角和的结构。例如,通过分割五边形为若干个三角形,我们发现五边形的内角和总是540°。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几何创造力的挑战,也激发了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多边形内角和的普遍规律

正多边形的定义与特*

除了多边形的一般*质外,正多边形是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正多边形的所有边和内角都相等。例如,一个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正四边形是360°,以此类推。正多边形具有对称*和美学上的吸引力,这使得它们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不仅仅是探索了多边形内角和的数学奥秘,更是深入理解了多边形的几何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多边形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附录

随堂练习: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0°,它是( )边形?

过四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过五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 )个三角形。

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 )个三角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0°,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它的内角和增加了( )度。

下列角能成为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 A. 270° B. 560° C. 1800° D. 1900°

思考题:

如图(1),求∠A+∠B+∠C+∠D+∠E+∠F等于多少度?

如图(2),求∠A+∠B+∠C+∠D+∠E+∠F+∠G等于多少度?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你的要求,详细地探索了多边形内角和的定义、推导以及正多边形的特*,同时包含了相关的随堂练习和思考题目。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的过程,并能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猜想得到证实的喜悦和成就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的魅力。

教学重点:多边形外角和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转化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5分钟)

在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小明沿一个五边形广场逆时针跑步时,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他身体转过的角度是哪个角?

小明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

如何求解五边形各外角之和 ∠1 + ∠2 + ∠3 + ∠4 + ∠5?

第二环节 问题解决 (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鼓励他们利用内角和的概念进行推理。教师在需要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亮的做法”,即通过引入平面内一点O与五边形各边平行的射线,来探索外角和等于360°的结论。

问题引申:

如果广场是六边形,类似的结论是否成立?

广场是八边形时又如何?

第三环节 探索多边形的外角与外角和 (10分钟)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外角的概念和外角和的计算方法。提出通用问题:对于任意凸n边形,其外角和是多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如类比内角和的方法或从数学公式出发。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始终等于360°。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导多边形外角和的公式?

利用多边形外角和的结论,能否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

第四环节 巩固练习 (10分钟)

学生*解决以下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例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其外角和的3倍,那么它是几边形?

随堂练习: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60°,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右图展示了由三个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组成的图形,这种多边形是几边形?为什么?

挑战自我:

在四边形中,最多能有多少个钝角和多少个锐角?

在n边形中,最多能有多少个钝角和多少个锐角?

这些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运用简单的不等式知识和反证法进行解答。

第五环节 课时小结 (3分钟)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布置习题4.11,分组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4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及其*质进行相关计算。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质,解决各种与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相关的问题。难点则在于处理较为复杂的图形,以及灵活运用三角形外角的*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各是多少?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三角形的外角有哪些*质?

二、新授

例1. 在△ABC中,∠A=12°,∠B=13°,求△ABC各内角的度数。分析:已知∠A + ∠B + ∠C = 180°,可以解得∠C = 155°。

做一做:在△ABC中,AD⊥BC,AE平分∠BAC,已知∠B=80°,∠C=46°。

求∠DAE的度数?

∠DAE是哪个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

在△ADE中,已知什么?要求∠DAE,必需先求什么?

若只知道∠B ∠C = 20°,求∠DAE的度数?

∠AED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在△AEC中已知什么?要求∠AEB,只需求什么?

怎样求∠EAC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如图,△ABC中,∠BAC=50°,∠B=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C,∠ADB的度数。

已知在△ABC中,∠A=2∠B10°,∠B=∠C+20°。求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四、小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质反映了三角形内外角度量的互相制约关系。通过灵活应用这些*质,我们能够有效地求解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在解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借助辅助线,有时则结合代数方程求解更为便捷。


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5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1、以疑导入,引发求知欲。先展示六螺帽,八角石英钟、多边形水果盘等多边形实物。由此激发学生自己要设计,怎样设计的求知欲。然后提出具体问题。

引题:我们学校要准备建造一个各边长为5米,各内角都相等的十二边形花坛。问各角是多少度?

2、复习提问,知识巩固。

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⑵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推导方法。

3、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怎样求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研讨新知

1、以动激趣,浅探求知。

一画: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二量:量出五边形、六边形各内角,并求出其和(让学生自己求知)。

三比较:比较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多少倍,并由此去探索他们之间的初步规律。

2、观察联想,启迪思维。

(三)回顾小结,验收成效

1、已知边数如何求内角和;

2、已知内角和如何求边数;

3、n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求其n边形的边数。

(四)课后作业(教材p91习题7.3第8、9题)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6

下面是初一数学说课稿《多边形的内角和》,仅供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三角形》这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按照传统的教材编写程序,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设置在不同年级,而新教材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看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就起到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桥梁作用。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内角和,所以这节课很适合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适合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大约十二三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厌倦,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知识关联区: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数学思考:

1、经历归纳、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反思与作业五个环节。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媒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并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帮助。另外利用实物展台可以节省时间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我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一:演示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多边形模型,直接引出课题:您想知道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直接导入,简洁明快,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情景二:抛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积极动脑回顾并回答,目的是建立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也易于学生接受。

2、建立模型:

活动1:

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学生的度量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差,所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易于学生理解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此环节为了节省学生在黑板前重新画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图形,亮出观点,鼓励学生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思考,再分组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探索的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利用实物展台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探索连续整数边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为活动3归纳n边形的内角和准备素材。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求内角和的目的也是为活动3奠定基础,便于公式的总结。但是还是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活动3:

想一想、议一议:n边形的内角和怎样表示呢?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活动,解决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刚才那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可能会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以下不同形式的公式

①(n2)•180°②180°•n360°③180°•(n1)180°

通过任意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

3、解释与应用

(1)智慧大比拼。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情系奥运。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拓展与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体会成功的喜悦。

5、反思与作业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

分层次留作业,尊重学生的个*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收获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思考;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是否善于合作;能否主动探索;能否自由表达。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两个环节初步了解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通过分层次作业,三天后进行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中的疏漏进行弥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反馈,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难度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另外,通过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在小学里已经对四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很肤浅,这一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各种四边形的*质和判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课前画好的教材中p119的图.

师问:在上图中你能把知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找出来吗?(启发学生找上述图形,最后教师用彩*笔勾出几个图形).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凸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学生在书上画出上述概念),讲解这些概念时:

(1)要结合图形.

(2)要与三角形类比.

(3)讲清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如四边形定义中要说明为什么加上“同一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加“同一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而四个点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4—2中的点.我们现在只研究平面图形,故在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制).

(4)强调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作为四边形的一种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渗透化归思想),并观察图43用对角线分成的这些三角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5)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四边形如图4—1.

(6)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时,一定要按照定义的要求把每一边都延长后再下结论如图44,图45.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教师问:

(1)在图43中对角线ac把四边形abcd分成几个三角形?

(2)在图46中两条对角线ac和bd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3)若在四边形abcd如图47内任取一点o,从o向四个顶点作连线,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

①2×180°=360°如图4—6;

②4×180°360°=360°如图47.

例1已知:如图4—8,直线于b、于c.

求证:(1);(2).

本例题是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实际上它*了两边相互垂直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何时用相等,何时用互补,如果需要应用,作两三步推理就可以证出.

总结、扩展】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

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1(1)、2、3.

九、板书设计

四边形(一)

四边形有关概念

四边形内角和

例1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2中1、2、3.


多边形内角和说课课件8

说课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边形内角和说课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20章第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理。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让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进行回顾,为课题的导入做好铺垫。我们都知道,课堂应当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它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的问题,于是我紧接着提出个思维价值较高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也是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让学生顺利的进行认知水平的过渡。“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为360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

这样从实例出发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感知新知

我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提出的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得到结论。需要强调的是分组时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使各组都能覆盖各学习水平的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讨论有所收获,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点评。大家都得到一致的结果,任意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但过程方法各有千秋,进行简单的列举。可以是测量法,拼图法以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来得到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培养合作探索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为后面环节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做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理解记忆,加深印象

紧接着提出如何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启发学生可以仿照刚才的方法,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三角形,转化为若干三角形内角总和来求解。五边形可以分割为3个三角形,六边形可以分割为4个三角形,七边形可以分割为5个三角形,启发学生n边形可以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为n2,进一步得到多边形角和公式。


《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反思9

《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多边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大胆的尝试并使用网络教学。在我最初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常规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用分割的方法得到四边形内角和,再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但是网络教学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改为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导,采用完全开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我很担心,但事实说明,这种探究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尝试,去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教学反思《《多边形内角和》教学反思》。总之我对探究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引入,我认为比较精彩。利用诸葛八卦村作为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他的三奇,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这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分层。

其次,在探究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处理的很不到位。即:当一个学生提出分割方法时,这时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时机,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这种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结论直接告诉大家,因此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转化的思想,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此。课下我反复的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对学生估计的不足造成的。我总认为,在教师不指导的情况下,不会有学生想到分割这种方法,当课堂上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我就有点激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而忽视了大多数。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更为细致的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上课时才能应对自如。

总之,这节课我不是很满意,细分析,偶然当中也包含着必然。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教师通过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新求变。用“新”和“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领导才能,能够驾御整个课堂。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意味着自己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够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