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折纸(小学数学五年级)

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优秀教案(模板2篇)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所任班级五3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1人,女生25人,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学习主动*比较强,上课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但有个别学困生学习采取应付态度,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节课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折纸的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就是先通分然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的*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作活动,是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几张用来折纸的纸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5、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还记得怎么计算吗?

2.先看书上的折纸活动

师:要知道他们两个人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要怎样列式

二、新授

1.估一估他们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再算一算他们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重点教学加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先通分然后才能计算的算理。

口算。

2/7+3/7= 5/6+1/6= 13/143/14= 1/12+5/12=

同桌的两个同学也像那两个同学一样折一折纸,并列出算式:

1/2+1/4=

通过折纸来估计

小组讨论书上两幅图的计算方法,理解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就是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相加减的办法。

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折纸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学习必要*。

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不是简单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的相加。

4.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5.自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

Ρ65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学生讨论刚才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

学生自己看书学习

第(2)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根据加法的法则自己总结法则。

学生*完成第1题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在*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一、创设知识迁移情景,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名

432-2=412

43.2+2=43.2

8厘米+3米=11米

3元+3角=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进入乐园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学乐园

填空池:方程河:

+=+=x+=

=-=x-=

+=+=1-x=

迷宫:计算园:

请你把-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