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品德教学:活化、灵活、延伸
活动是品德课程提倡的基本学习方式。在本课中,我借鉴学生的日常生活,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儿童熟悉、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游戏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通过探究*学习将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
本课的“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妙活化教学资源
新课程强*材不应仅作为知识传授工具,而是应灵活运用以提升品德教育的针对*、实效*和生动*。因此,我打破了教材框架,灵活处理和运用教材内容。例如,活动伊始,我通过图片课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意识到体谅家人的重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身在家中为家人做过的善举。这种交流活动促使学生感悟并理解为家人带来快乐的道理。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具有鲜明的活动*。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特点,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交流讨论、模拟表演、洗碗比赛以及“向日葵光彩大奉献”评比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的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尤其是在洗碗比赛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动手参与,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家人的辛劳,明白自己也应分担家务,为家人带来快乐。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虽然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了为家人增添快乐的行为准则,但时间久了,学生难免淡忘。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课外活动:一是鼓励孩子们制作贺卡或手工礼物,并在家人生日或节日时赠送,并表达祝福;二是让学生将每天为家人所做的事情记录在自制的向日葵中,作为班级孝心孩子评选的依据。这两个活动共同关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并持续落实相关活动。
第2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达到课程的总目标,就得屏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
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教学难点:
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活动准备:
1、邀请全体家长参加这次活动
2、制作有关的录像课件
3、了解家人的情况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录像课件展示)
师:今天老师请了两位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乐乐和淘淘在家里表现怎么样。
1、出示课件一:乐乐在家关心父母、孝敬爷爷奶奶,一家人都非常喜欢她。
2、出示课件二:淘淘对长辈缺乏礼貌,经常在家调皮捣蛋,惹爸爸妈妈生气。
师:大家刚才看了这两个录像,有什么想说的?
生:乐乐在家是个乖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喜欢她。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他们都看着乐乐高兴地笑着,还把他搂在怀里。
师:那淘淘呢?
生:爸爸妈妈都很生气,不喜欢他。
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喜欢淘淘而喜欢乐乐吗?
生1:因为乐乐关心父母,会干家务活,说话有礼貌,所以大家见了乐乐都喜欢;而淘淘每天做作业都等爸爸妈妈催,还把家弄得乱七八糟,爸爸妈妈见了肯定心烦,所以爸爸妈妈不喜欢淘淘了。
生2:爸爸妈妈白天工作这么累,回到家还得帮淘淘整理房间,管作业,就更累了,淘淘真不关心父母,还要惹他们生气。
师:假如你是淘淘,听了大家的话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生1:多做家务活。
生2:做作业不用大人催。
……
师:是呀,家人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小朋友怎么能让他们再*心呢?我们要做家里的“开心果”,为家人添欢乐。(板书课题)
(二)开心乐园
1、师:今天,我们请到了各位同学的家长,现在让我们和家长一起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回答几个问题:
(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
(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5)请说出孩子喜欢的玩具
(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
(三)小记者访问专栏
1、各小朋友走出座位到自己家人身边“访问”自己为家人什么,家人最开心;家长希望自己做什么他们会为自己感受到骄傲。
2、小朋友选一位好朋友的家长进行访问:自己的好朋友在家为父母长辈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将刚才采访到的结果像小主持人一样“现场直播”
(四)心语心愿
师: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为妈妈做了小礼物,你们送给妈妈了吗?
师:你们想知道你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请个别家长讲)
师: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妈妈却十分高兴、激动。那我们在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
生1:我唱一首歌祝妈妈节日快乐。(组织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2:我为妈妈做家务活。
生3:我送一件礼物给爸爸,因为……
生4:我想送一张画给爷爷,因为……
生5:我想折一只千纸鹤给奶奶,因为……
(五)献出关爱
1、教师讲述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
2、设置情景,表演结果
(1)奶奶病了,躺在床上…….
(2)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
(3)爷爷在家闷得慌……
(4)爸爸正在休息……
3、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制作一份礼物。(生制作)
师:让我们为家人献上自己最好的礼物,用最动听的话语向家人表示敬意吧。(让每位学生来到参加这次活动的家人面前)
生1:妈妈,你辛苦了,这是我亲手制作的千纸鹤,祝你身体健康!
生2:爷爷,你老了,我帮你锺锤背。
生3:爸爸,我为你泡上了一杯热茶。
…….
(六)葵花日记
1、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棒。老师这有一棵向日葵,你们看它漂亮吗?(花瓣不美)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把它打扮得更美丽。我们就把自己在家做的能使自己家人开心的事,写在花瓣上,并涂上漂亮的颜*,使它成为一朵美丽的向日葵。
2、师展示多彩的向日葵表格,把扬回家关心父母长辈做得好的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3、小结: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我送给你们一颗爱心,希望你们能把爱心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生活在快乐中。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通过本课中“创设情景”“小记者访问专栏”“开心乐园”“心语心愿”“献给关爱”“葵花日记”六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家呢?通过录像中乐乐和小朋友的不同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同学们在正确榜样的引导下,为家人添欢乐,他们有的陪爷爷聊天,有的给奶奶端水送*,有的给爸爸拿拖鞋,还有的帮妈妈晾衣服。他们个个都表现得是那样懂事,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大家赞扬的掌声。
第3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开放*”、“活动*”深受我和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我觉得“品生”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
及时交流,升华认识。《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如在《学做家务当帮手》每一活动过后我都及时辅导小组长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认识到了“妈妈(奶奶)每天给我洗衣服,很辛苦,所以我以后要听她们的话,还不乱弄脏衣服。”“衣服很难叠整齐,但是我一定要学会,再帮妈妈,让她不辛苦。”“指甲里有很多脏东西,以后我不留长指甲,还要经常洗手。”……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动,所以我建议学生把话写在“爱心卡”上回去说给家长听。
开发课程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试着这样做:教学《感受夏天》中我则充分利用大海这一地方便利带领学生“亲亲大自然”,然而海边的载沙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索*讲起载沙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有效制止这一行为,当然,一年级孩子所能做的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写“爱护沙滩不载沙”等标语。过后就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保护大自然”的班队课,学生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解说认识到:大自然很美丽,但很脆弱。并签名表示从现在开始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爱护我们的大自然。接下来,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绿*资源带领学生定时开展“护绿”活动。教材或教参只是为我们提供个参考,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借助“参考”努力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第4篇: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标准,新的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生命力更加旺盛。作为担任《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少一点距离,多一份亲切。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师教生学,进行权威*的“对子”交往,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则变成了平等的师生参与*往。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如在教《拉拉手交朋友》一课时,为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一开始,我先自我介绍:“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华庄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各科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你们愿意和杨老师成为好朋友吗?”一席话,师生之间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始终作为一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融洽,学生学得更积极了。
二、少一点束缚,多一份空间。
《品德与生活》与以往传统的思品课相比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如《我们的校园》一课我就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方式。参观时,我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几条不同的参观路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开展参观活动。在参观校园过程中,我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适当的记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观察,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生们在表达校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时用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等多种方法,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选择*,学生的个*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
三、少一点说教,多一份体验。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是通过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或事例来传授一个道德观点。尽管这些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但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品德与生活》扫除了空洞说教,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使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像《盼盼迟到了》、《上学路上》等课文都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角*扮演,让学生通过角*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我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就开展了“坐立走比赛”,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体验,自由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最后评选出班内“坐立走”小明星并颁奖。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在颁奖时,充分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少一点呆板,多一份童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评价更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化的创意和表现,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创造*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调机械地重复“你真棒!”“你真好!”等套语少了一份童趣,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而那些类似颁奖、送礼物等比较生活化的激励方式却常常能掀起意想不到的高潮。在《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中,我就针对学生喜欢童话这一特点扮成了童话里的新年老人将准备好的有关的“小明星”证书、奖状、小奖品等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学生。送礼物时,我更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学生,尊重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让他们增添信心。这堂课上,每一位学生都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充分体验到了当“小明星”的喜悦。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堂生动有趣、充满热情的课,能对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教学发挥出最大效能。
第5篇: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活动》教学案例反思
这节课的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立足于学生的经验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些损坏眼睛的不良习惯,通过亲身实践,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懂得了保护眼睛的重要*,增强了保护眼睛的意识;通过诵读儿歌,请校医作现场指导,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用眼的认识,确实学到了一些保护眼睛的基本技能。
1、努力创设开放、活泼的教学情景。
活动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珍爱生命,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孩子们在猜谜,蒙眼睛看东西,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诵读儿歌、请医生作眼保健*的现场指导等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中获得思想上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2、关注个*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参与,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在活动中,我始终尊重孩子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从而主动地关注自己视力情况。
不足的一点是:最后课堂延伸阶段,除了倡议举行一次眼保健*比赛之外,如果能附加一份讲究视力卫生的评比表,作为持续*的激励,就能进一步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