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导学流程:

课文称象教案(模板9篇)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许多同学都想出了曹冲的聪明办法,利用小秤来称量大物件。你们想不想和其他人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阅读这个故事,努力将其讲述得更加生动。

二、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在听课文的同时思考故事中描述了什么事件?然后小组内分享,指派一名同学讲述主要情节。

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确保读音准确、流畅。

请各位同学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段自然语段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重点关注第四自然段。然后组织学生反复阅读,弄清第一步至第四步的具体*作:首先是如何让大象上船并在船身下沉的位置画一条线?接着是什么?(让大象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装满为止)然后呢?(称量船上石头的重量)最后一步是什么?(将石头的重量相加,从而得知大象的重量)

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然后比较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方法有何不同,曹冲的方法有何优势?(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同时不伤害大象)

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其余四个生字:倒、艘、沉、止、微。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其含义。

三、实践创新: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启发他们思考: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的方法非常聪明,那么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请大胆地分享你们的想法。

学习讲述这个故事,并提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首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阅读故事不仅是为了理解和讲述,还要从中学习新字。上节课学过的字,大家还记得吗?如果大家都能认识,老师将奖励大家一个新故事。

讲述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请你们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动脑筋。

二、学习新字:

展示新字,组织学生观看,并说出自己认为难写或易错的地方,然后进行汇报。

重点指导:

“点”、“照”字的四点底。

“象”、“像”字,特别是下面的弯钩要写得正。

“再”字下面要写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同时注意与“再”字的区别。

学生进行练习书写。老师检查,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称象》公开课教案2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公开课教案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同学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明小朋友。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同学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同学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住()像()再()

秤()柱()象()在()

止()照()点()办()

正()找()热()力()

2、选词填空:

再在

⑴小明把作业放()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这个话题,没有()说的必要了。

⑶李玲()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我()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考虑: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同学自主识字。

⑴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纠正读音。

⑵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同学汇报扮演:

①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重点指导:艘微

⑷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同学书写:

⑴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同学书写。

⑵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分别指导同学书写。

⑷在指导中和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我会填:

一()大官一()大秤一()线

一()大船一()大树一()大象

四、安排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公开课教案设计3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俺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公开课教案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同学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明小朋友。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同学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同学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知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出示“俺会认”生字卡片。

⑵出示“俺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俺会组词:

称()住()像()再()

秤()柱()象()在()

止()照()点()办()

正()找()热()力()

2、选词填空:

再在

⑴小明把作业放()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这个话题,没有()说的必要了。

⑶李玲()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俺()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考虑: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俺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同学自主识字。

⑴出示写有“俺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纠正读音。

⑵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同学汇报扮演:

①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重点指导:艘微

⑷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俺会写”的生字,引导同学书写:

⑴出示写有“俺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同学书写。

⑵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分别指导同学书写。

⑷在指导中及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俺会填:

一()大官一()大秤一()线

一()大船一()大树一()大象

四、安排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教育同学学习曹冲遇事要动脑筋、想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身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装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船、玩具泥象、小卵石、秤,或相应的替代物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称东西吗?

ch5ng

板书“称”,同学齐读“称”。

(二)你们见过大象有多大?这么重的大象古时候怎么称呢?板书“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同学齐读课题。

[评:解题着眼于对课文整体内容的了解,相机引导同学理解生字“称”的字义。]

二、初读课文

(一)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

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二)同学再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同学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曹*官员曹冲。

[评:初读课文要求明确:

①识字教学注意字的音、形、义的结合,初读眼见字形,口读字音,感知字义,但把重点放在掌握字音上;

②初读时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这样,既让同学有较多读的机会,又突出了读的层次*。

三、讲读课文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介曹*,理解“官员”一词。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考虑

这头象长得怎么样?为了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官员们想出了哪些方法?

同学回答大象长得样子时,结合理解“一堵墙”的意思。

同学回答官员们的称象方法时,相机板书:“议论”“宰”,并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查字典,说一说“宰”有几种解释,结合句子说说在课文里的意思。

比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按以下步骤教学:

第一步:引导同学弄清这两句话的异同点,从而使同学初步了解“到底”一词的意思。

第二步:从说话语气角度体会“到底”一词的含义。先引导标出句子重音和声调变化:“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再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象重量大,急于知道大象有多重。

[评:词句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宰”的教学突出了培养同学借助字典,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句子的训练,体现了在比较中理解,在朗读中理解,渗透了理解方法,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

2.曹*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

比较句子:“曹*听了*。”

“曹*听了直*。”

按下列步骤教学:

第一步:找出句子异同点,初步了解“直”的意思。

第二步:引导同学用动作表示“直*”,进一步体会曹*不同意官员们称象的蠢笨方法这层意思。

[用比较和动作直观的方法,让同学理解词语“直*”的意思。对于不同的词句,采取了不同的理解方法。]

3.讨论:

曹*听了官员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考虑: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2.同学一句句地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这个方法每一步都是什么。

师生逐句一起理解。

第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总的写曹冲有称象的方法。)

比较句子:“曹*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运用前面比较句子的方法,体会“才”强调了曹冲年纪小,但很聪明这层意思。

第二至四句写的是什么?(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怎么做?第二、三步怎么做?

第五句: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议答:“石头总重量=大象重量”

同学先一步一步地说,再完整地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评: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先让同学整体了解本段写的是曹冲想出的称象方法,再到局部,逐句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然后回到整体,真正理解了曹冲称象的科学方法。在逐句理解每句话时,渗透了句与句间的联系。]

3.实验演示。两名同学到讲桌前,一人讲方法,一人*作。然后再找其余数名同学演示。

[评:通过直观实验,使同学明白装上石头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大象和石头的总重量相同。这样,以船代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象,解决了宰象的笨想法。]

4.为什么曹*听了点头微笑?从哪个词看出曹冲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理解“果然”的意思。)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5.朗读指导。

四、课堂作业:

课后第三题,誊写句子。

[评:通过誊写,加深了对曹冲称象方法的印象。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后作业,既体现了强化教学重点,又减轻了同学课外作业负担。]

第二课时

一、比较曹冲与官员们的称象方法。

然后再引导考虑:年仅七岁的曹冲为什么会想出称象的好方法?(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受官员们的启发:以船代秤,以石代象,化整为零,聚零为整。这是曹冲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动脑考虑问题的结果。平时多观察,多考虑,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评:通过曹冲与官员们称象方法的比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认识,又回到了整体。同时,让同学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朗读课文

三、练习复述。

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把这个故事互相讲给同学听。

四、写字指导。

(一)启发同学想方法记生字的字形。

1.部首相同。秤议

称论

2.分析结构。

左右结构:砍石—欠

块土—夬

沉氵—冗

线纟—戋

上中下结构:量曰—一—里

3.指导笔顺。曹止然

(二)誊写生字词

[评:字形识记是生字教学的难点。在掌握了生字的音、义基础上,针对本课生字特点运用归类识字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识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使生字的音、形、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称象》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以曹冲称象的过程为重点。启发学生学习曹冲善于动脑想办法的精神为难点。

三、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小秤。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侦测,谈话导入:

(1)出示卡片,以“瞬间识字法”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个别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学生评议订正)

(2)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知道东西有多重怎么办?(称)

2.那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关于称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书空,强调“象”的写法)

(3).课题质疑:针对课题“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怎样的象?怎样称象?)(在副板上出示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出示要求:1.标出自然段2.思考质疑问题(多媒体)

2.自由朗读,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3.引导评议(就问题所涉及的段落进行指名朗读,加深理解)

(三)精读感悟:

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小组交流讨论,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板书)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齐读的方式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宰大象)体会“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并对这段进行分角*朗读,感受当时的气氛,理解词语“反驳”并造句。

2、博学的官员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么年仅七岁的曹冲呢?

1.生生合作讨论称象的方法,交流汇报。(引导评议)

2.出示课件:演示称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并标注表示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把……然后……再把……再……”)用顺序词口头造句,练习学生的口语能力。(板书称象的过程)

4.结合课件演示及理解称象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实物*作。(实验感悟,学生评议)

5.组织复述称象过程,做评价。

3、对比官员和曹冲称象办法的优劣。谁的好?好在哪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曹*:直*,点头微笑)(板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1.曹冲比官员的办法好,说明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引导总结本文中心: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2.放到现在你会如何称大象?(启发学生从现代社会去思考)

总结:经过本课对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去解决称象问题的学习,教育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勤于观察,积极想象,创造*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称象

谁称象?

官员

曹冲

怎么称象?

造大秤

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怎样的象?

宰大象

石头=大象

直*

曹*

点头微笑


《称象》课堂教案实录6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chēn(板书:称)

生:见过。

师: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师:对,想知道那件东西的重量。

liàng(板书:重量)

师:你们看见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称象这一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相机出现了称象、重量两个生字词,又为学习作了导向。〕

师: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师:在看象的时候,曹*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生:(读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不知这头大象有多重。(板书:议论)

师:曹*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这是称象的由来,通过反复读,进行强刺激。〕

师:曹*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师: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是怎样的?

生:(略)

师: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呢?

zǎi

生: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教师一边口述这个办法,一边板书宰;学生一边看教师板书,一边读宰)

师: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生: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师: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行不行?请你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该用哪一句话来回答?

生:(略)

师: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曹*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们怎么知道曹*不同意?

生:曹*听了直*。

师: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表示不同意。(做一下*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吗?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

师:对,直*说是不住地*,表示很不同意。曹*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舍不得,这也不是好办法,曹*不同意。

〔议论(生字新词)、宰(二类字),直*(熟字组成的新词语)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宰是通过,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xiàn

师: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

画线)在哪儿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画画线。

····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在此基础上,老师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这四句话(指小黑板)一边想:你怎样用这些东西把曹冲说的这个办法做给大家看。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生:好!

〔这是教学上的幅射,把课堂上的兴趣引向课外。〕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生:(略)。

师: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生:(先各自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

管官(官员)

槽曹(曹冲)

钱画线)

你称(称象)

平秤(大秤)

是提(提不起)

告造(造秤)

量重量

请你们用加、减、换偏旁部首的办法或组词的办法记这些生字的音、形、义。

生:(各人再次练习)

例写才好?


《称象》的教案7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剪一块梯形,画上灰*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听了*

曹*听了直*

“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吗?谁再做做看?“直*”说是不住地*,表示很不同意。曹*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为什么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剪一块梯形,画上灰*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lùn

chuán

xián

()()()()

chèng

gǎn

zǎi

qiáng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2)dé()

(3)děi()

2、曹*听了直*。

(1)

不弯()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4)

一个劲儿地()

3、曹*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

一()秤

一()船

四()柱子

两()树

一()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称()

柱()

象()

宫()

秤()

住()

像()


称象第一课时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先赶画

再赶装

然后搬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物顺序怎么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画线

再赶象上岸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⑦演示,复述称象的过程,学做小曹冲。

过渡: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又是怎样的呢?

4、自学第三自然

思考:官员们提出了哪几种称象的办法?

曹*听了以后,为什么直*。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

②指句回答,完成板书。

官员:造大秤

宰大象

③用因为……所以……回答,曹*为什么直*。

④分角*朗读第三自然段。

5、指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曹冲想出这个办法是才几岁?“才”说明了什么?

②齐读曹冲想出的办法,完成作业第6题。

小结:同学们,曹冲之所以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

知道的一此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的结果。

四、设计智力题,培养创造*思维习惯。

有一个老农挑着一百斤重的西瓜过一条只能载重一百斤的小桥,那天河水正

好漫过了小桥。请你帮助老农顺利过桥。

①用“先……再……然后……”的顺序说说过桥的办法。

②讨论、发言。

③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造大秤

宰大象

曹冲先赶画

画赶装

然后搬称

教后感: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生自由先择训练内容,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利用课文插图,形象主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介绍人物的方法。

4、利用实物演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5、智力练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称象(第一课时)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称象》教学教案9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

(三)能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

(一)指导“曹、论、止”等字的笔顺。

(二)指导“称、线、然”等字形。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问:曹冲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二)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意思,组成词语。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词义。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

(2)指导读字音。

曹:平舌音,读c2o,不要读翘舌音。

线:三拼音,读xi4n,不要去掉介音“i”。

2.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可以不按顺序,自己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

称:“你”和“称”区别。

曹:笔顺是

,共

11画。

论:右旁的笔顺是

块:和“快”字形字义区别,不要用错。

线:左边是绞丝旁,右边的写法跟“盏”的上半部相同,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一点。

止:跟“齿”的上半部写法相同。

笔顺是

然:注意左上角不要写成“夕”,右上是“犬”不是“大”。

量:多音字。(li4ng、li2ng)

4.重点解释词义。

议论:表明意见的言论。

止:停住不动。

重量:分量。

5.组词:

称(简称)(别称)(名称)(自称)

议(提议)(建议)(会议)(议定)

论(讨论)(评论)(理论)(言论)

秤(秤杆)(秤盘)(秤星)

砍(砍柴)(砍*)(砍伐)

块(土块)(块茎)(块头)

沉(下沉)(沉重)(沉思)(沉着)

线(棉线)(电线)(毛线)(直线)

止(止住)(止步)(止血)(制止)

然(突然)(忽然)(然后)(然而)

量(气量)(胆量)(分量)(量词)

(四)巩固练习。

把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合体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