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刺猬的生活习*,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融洽。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融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刺猬的生活习*,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融洽。
教学准备: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化备课:
一、导入: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精读1——5自然段
1、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精读6——11自然段
1、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你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作者有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精读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3、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六、小结。
板书设计:
18、刺猬
一、发现刺猬
(和睦)
二、“我”与刺猬的相处
三、刺猬是我的“家人”
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时词和对联是*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3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看,大屏幕上快速滚动的都是一些成语。请你随机抽中一个词,然后根据上节课学习留给你的印象,说一说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呢?说话时要用上这个词。(学生根据多媒体随机出示的本课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2.教师:看来这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如此深刻。这每个词,每句话都是一个精彩的片段,都在震动着我们的心弦。那就让我们随同国王,一起来感受冬不拉凄凉而悲壮的琴声吧。(板书课题:冬不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初感琴声: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琴声的一段话。
2.指名朗读:那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3.教师:多么富有感染力的琴声呀!你听到了哪些不同的琴声?(板书:雄浑激昂、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
4.教师播放冬不拉乐曲,学生欣赏,形象感知。
教师:大家听得多认真,来谈谈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描写琴声的语句。
(二)对比故事
1.教师:这动人的琴声就是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
的故事。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的哪些情节呢?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认真读读课文。
(2)画出对应情节。
(3)谈谈自己理解。
3.全班交流反馈。(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琴声对应的故事情节:自告奋勇、周密准备、英勇搏斗、……)
(三)品读词句
1.教师:哪一个场面带给你的震撼最强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批注。
2.指名反馈:
(1)情节一:自告奋勇
①教师:同学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深入到课文的背后,你能体会到王子这“自告奋勇”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②师生分角*表演这一情节,深入体会人物内心。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了解人物就是要这样,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王子他为父分忧,替民除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带着将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和勇气,自己向国王请求,怎能不令人感动?这“自告奋勇”中,王子的形象更高大起来。
(2)情节二:周密准备
①教师:国王虽然没有答应王子的请求,但王子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出文中能体现王子准备工作做的很周密的词语或句子。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3)情节三:英勇搏斗
①教师:是啊,多细心的王子,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他要严阵以待,与这只凶残的黑熊搏斗。让人惊心动魄的那一刻来了,让我们用心、用耳朵去体会。
②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③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④请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感受。(紧张、惊心动魄、心惊肉跳……)
⑤教师:把这些感受带入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情节。
⑥教师小结:一样的场面,不一样的感受。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琴声告诉了我们一切。
(四)再悟琴声
1.教师:这样一位王子,难怪人们要三五成群地寻找,难怪人们把瞎熊剁成肉酱,难怪人们要冥思苦想,用琴声来诉说依恋和怀念。现在我们再来感受这凄凉而悲壮的琴声吧。
2.教师有感情范读。
3.指名朗读、齐读。
4.教师小结:有一种悄无声息的震撼,那就是音乐蕴藏的魅力;有一种带给所有人的共鸣,那就是音乐赋予的魅力。这琴声轻轻颤动,婉转地向国王、向我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这琴声远远流传,寄托着哈萨克族*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这琴声穿越万里,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浩然正气,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教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你认为冬不拉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冬不拉是王子的名字,是王子美名的传播者,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符号,是善良、勇敢、英勇品质的象征。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在灿如繁星的民间故事中,这符号可能是一把琴,也可能是一座山、一块石、一棵树、一条河……这许许多多的符号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这就是冬不拉带给我们的财富和启示。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2.推荐课外阅读:《英雄坎德巴依》。
【板书设计】
3.冬不拉
自告奋勇雄浑激昂
周密准备低回婉转
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如泣如诉
五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克隆》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繁殖”“无*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繁殖,不经过两*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无*繁殖
五年级语文下册《修鞋姑娘》教案设计6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修鞋姑娘》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学习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幻灯片,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质疑导入
1、出示课件第1自然段:
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2、全班齐读。
提问:读了这段话,有什么问题么?
(1)“我”为什么要找修鞋姑娘?
(2)修鞋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修鞋姑娘》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修鞋姑娘是什么样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苦苦寻觅这位姑娘呢?
二、按要求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1、读课文,并说说:
“我”为什么要找修鞋姑娘?
(给修鞋姑娘送钱)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出示课件)
1、那么,“我”找的修鞋姑娘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第2——7自然段。通过讨论,划出描写姑娘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
2、同学们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并汇报。
3、教师归纳:
(1)她是一个自信的人。(从句子看出)
(2)她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从句子看出)
(3)她是一个工作技术娴熟的人。(从句子看出)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老师也找了些句子,让我们再次读这些句子,感受姑娘的品质。
(1)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2)作者从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刻画了这样一位修鞋姑娘。
四、深入课文,升华感情
面对这样一位技术娴熟、认真、踏实,对顾客关心负责的修鞋姑娘,“我”对她的态度是不是始终一致呢?找出“我”态度变化的词句。
1、学生讨论交流并概括出“我”态度变化的词句。
2、学生汇报。
3、同学们刚说的,老师可以用这些词概括出来。课件出示:
怀疑不放心决计绝不还价蒙上*影
断定窘极了紧张尴尬想摆脱
期待纳闷惭愧保证
4、不管我怎样想,到最后还是多虑了,我认为她会漫天要价,可她不但修好了我的鞋,还只要了我(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5、就在我打算给她钱的时候,却发现全身只有三毛钱,真是尴尬啊。当我决定用手表抵押时,姑娘再一次打动了我。
“不,我相信你。”
“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
都是相信,他们的意思相同么?“我”是真的相信姑娘么?而她呢?
6、姑娘是真的相信我,而我却是为了“尽快摆脱窘境”,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课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7、这样大的县城,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为什么我还苦苦寻找那位姑娘,仅仅因为那三毛钱吗?
(在姑娘身上,我得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被她的善良、诚实所打动,而我却没有相信她,找她不仅是因为还三毛钱,更重要的是找回我所失去的,对别人的信任。)
8、这么大的县城,如何才能找到修鞋姑娘,不如我们也帮作者呼唤一下吧!
课件出示:“修鞋姑娘,你在哪里?”
五、拓展练习
这么一位诚实、善良的修鞋姑娘,假如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我”会说什么?
六、作业设计
写小片段。
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修鞋姑娘》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