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础,重点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以校本教师培训为切入点,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二、教学目标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汇编(通用3篇)

知识目标 (1) 掌握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果,熟悉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2) 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推动生物科学知识融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 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多样*与共同*等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积极学习生物科学,培养质疑、求真、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 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本质,准确把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理念参与社会事务讨论。

能力目标 (1) 熟练使用通用实验仪器,掌握收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生物*作和生物绘图等技能。 (2)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是实施过程中有机的整体。

 

第2篇: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

【教学目标】 (1) 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别,并掌握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 理解位移的概念,作为质点位置变化的矢量,并用有向线段表示; (3) 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4) 掌握直线运动中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 位移的矢量*和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 在时间轴上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轴上的每一点代表一个时刻,而时间轴上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请画出时间轴以说明)。 (2) 学校实验室通常使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机来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仅有大小,没有方向。 (2) 位移: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用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初、末位置间的距离,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 通常,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在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第3篇: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这两个班级属于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必修一的内容。11、12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矢量概念及其运算;

数学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抽象*和复杂*;

思维方法的前瞻*,如极限方法、空间关系等;

高水平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等。

为解决这些难点,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教学进度,宜慢不宜快,以求良好效果;

加强实验和观察,强调物理概念和规律源于严格的实验推导;

强调理解的重要*,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整体框架

第一章:如何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圆周运动研究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教材编写特* 教材为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该教材插图增多,知识内容与实际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书后提供了研究课题示例,助于学生研究*学习。正文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拓宽视野,激发思考。

教学实施设计

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检测的管理,突出有效*、互动*、全员*和差异*。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并提出改进方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和德育工作,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进行“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结合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常受到条件限制,如实验器材过小、过程过快影响观察效果。多媒体展示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理解,提高记忆效果,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相较于原教材,新教材的难度和能力要求提高了,**更大,有助于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小制作、小实验;

课外阅读;

科技讲座;

知识竞赛;

趣味游戏;

现场参观;

社会调查。

物理课外活动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作为新兴事物,教师和学生均对其充满兴趣。因此,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