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2. 深入了解学生的作业需求,改进作业布置的方式,增加作业的趣味*、开放*和实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

3. 强化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将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4. 在课堂中多加鼓励和表扬学生,通过组织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通过“数学之星”评选等方式,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鼓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数学教材涉及多个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图形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质、分数的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及综合应用等内容。

在数与代数部分,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因数与倍数的学习,基于学生对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理解,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如因数、倍数、质数与合数等。同时,教材也涉及了2、3、5的倍数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论知识。

分数部分从三年级上册的初步认识起步,逐步深入到分数的*质及其加减法,结合约分与通分,帮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计算。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通过实际*作与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轴对称与旋转变换,并通过直观感受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将在此过程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公式,了解如何测量实物体积。

统计部分,教材着重于教授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众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和推理等方式,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优化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情境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提升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质,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及整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2. 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求出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单位换算,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积和容积的度量。

5. 在具体情境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测量实物的体积。

6. 能够在方格纸上绘制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简单图形的旋转,并在生活中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

7. 理解并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9.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10. 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分析、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1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所需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

2. 分数教学所需教具。

3. 其他教具:如教学体积时,需准备1m³、1dm³模型,以及容积测量用的量杯等;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准备相关图示等。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自制或设计适用的教具。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教学时间安排,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共计60课时。各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如下: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 因数与倍数(6课时)

1.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 2、3、5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 质数与合数(1课时)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 分数的意义和*质(20课时)

1. 分数的意义(4课时)

2. 真分数与假分数(3课时)

3. 分数的基本*质(2课时)

4. 约分(4课时)

5. 通分(4课时)

6.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六) 统计(3课时)

(七) 数学广角(2课时)

(八) 总复习(4课时)

中高学习计划学校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3、长计划,短安排。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高一学习计划介绍计划,学习,高一,时间,安排,目标,自己,内容,实际,活动,提高,集中,相关的知识,内容简介: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

学校教学计划3

二、主要目标任务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开发学生潜力,使个*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尊重学生,采用启发式方法,培养兴趣,使艺术教学贯穿学生整个人生。

以朱棣文的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教学思想为引导,丰富学校艺术特*建设。树立艺术教育服务学生发展的思想,打破旧模式,与生活相联系,创造平等探讨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树立自信心。加强艺术欣赏教学,提高欣赏层次,使学生能识别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和不同画种。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和体验。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艺术标准,实施新的教学方略,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素质。

三、主要工作措施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 加强*学习、理论学习和教师自身修养。 (2) 学习艺术大纲的新标准,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3) 保证每节课质量,利用新多媒体设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欲望,加强艺术体验。 (4) 开展多种教研活动,尝试集体备课。

加强教研组老师自身素质建设 组员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行深层次进修,提高专业能力,建议学校提供更多专业书籍、器材和素材,满足教师学习需求。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

召开教研组会议,明确活动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安排。

制定学期学科计划。

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做好六认真工作。

教研活动,讨论艺术学科教学构想及建议。

准备校庆工作。

开展鼓乐队和兴趣小组活动,组建乐队。

开展国歌、队歌及校歌教授活动。

十月份:

有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加强大合唱队训练,为社团活动做准备。

常规管理,保质保量上好每堂课,按计划进行白板比赛课。

综合组教研听课,加强学科间交流。

常规教育管理工作。

开展儿童舞蹈教学,准备社团活动。

加强鼓乐队训练,准备参加太仓市比赛。

开展国歌、队歌及校歌比赛活动。

十一月份:

按计划进行教研课和实验课。

开展新课题研究。

撰写教师随笔、读书笔记摘抄等。

开展儿童舞蹈教学,准备青少年活动中心演出。

加强大合唱队训练,准备青少年活动中心演出。

在四年级中选择鼓乐队员,为下一届做准备。

十二月份:

按计划上好教研课、汇报课等,及时进行评课磨课。

准备迎接教研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评优活动,设计教案,进行教师磨课和探讨。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开展儿童舞蹈教学,准备社团活动。

加强大合唱队训练,准备社团演出。

培养鼓乐队新手。

开展迎新画展活动。

一月份:

完成学生期末艺术成绩考核评定。

撰写学科论文、教学心得等,填写教科研手册。

完成各类教学资料的上交和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