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 课程:语文
2. 教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五,《论语》选读
3. 课时:每周4节
二、常规教学工作
2. 集体备课与教案撰写: 根据教学进度表,开展集体备课,定期召开备课组会议,全体成员参与研讨,确定中心发言人,共同研究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单元练习,控制教学进度。教案要求:
提前备课,*撰写教案,杜绝照搬抄袭,教案内容完整,不得以课件或试卷代替。
每学期教案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注重师生互动,主问题设计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课型多样化,包括新课、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且环节齐全。
每节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反思内容具有针对*,数量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有效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进程,确保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能力显著提升。
4. 作业设计与批改:
每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要求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不少于8篇,略改一半。
作业设计需与课文内容相配合,并进行检查,记录错题。
单元练习或月考不少于4次,批改并记录错题。
记录、分析大作文及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普遍*问题,并进行订正和讲评。
每学期需*命制1份试卷,包含细目表,难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错误。 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均记录分数,并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及进行讲评。
5. 课外阅读: 指定课外阅读书目:《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刺客列传》、《逍遥游》、《兰亭集序》、《魏公子列传》、《淮*侯列传》、《陈情表》、《记念刘和珍君》。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的教师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对高三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人文*、基础*,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和实效*。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高三学年转瞬即过,时不我待,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结合高三学生特点使用好教材。
上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帮助很大,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足工夫。
3、狠抓落实语文专题复习。
抓紧抓好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等专题复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评价、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突出作文技巧的系统训练。
4、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讲授与训练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课外内容要精心选择,不要拿来就用,对训练试题要精心讲评,通过讲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作文训练计划*要强,评改方法可以多样。
四、具体办法
1、备课
(1)深入备课,精心备课,并多和兄弟学校联系,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和高效*,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周一次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印发美文佳作,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鼓励学生自购今年高考满分作文,扩大写作视野,明确高考作文指向。
3、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
4、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
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和晚7点的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做好高一高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师的工作计划3
这册教材涵盖了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角的初步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部分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表内乘法为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多位数乘法涉及将其分解为一位数相乘的步骤。因此,表内乘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同样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并且能做到计算准确和迅速。在计算教学中,教材结合了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培养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介绍了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学生可以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和*作,能初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统计知识方面,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学生将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数学广角”部分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和实际应用,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笔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初步掌握估算方法,理解估算的多样*。
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熟记乘法口诀,并熟练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的长度,并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并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处理数据,并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和回答简单问题。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