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期写的一组寓言《三戒》中的一则,作者在文中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黔之驴读后感,欢迎阅读。

《黔之驴》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象丰富、大胆,在诙谐中带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今天有空闲的时间,我又翻开了《三戒》,去品读《黔之驴》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有关写黔之驴读后感(优质1篇)

《黔之驴》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只驴被一个好事者带入贵州又放到山下最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切都起源于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没有这个奇怪的想法,驴的命运就不会有这么悲惨了。说不定,驴仍然过着虽然平淡但属于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发奇想,把驴带入了贵州,却没有让驴去做它擅长的事情,这分明就是不识材、不会用材了!人家伯乐都可以发现驮车之马是可用之材,使驮车之马脱离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却没有发现驴的长处,还觉得驴一无是处。这个道理,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样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过好事者告诫统治者们不要不识才,而是要用人之长。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擅长的事情。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去做他擅长的事情,才是人尽其才。

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者就是要将驴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应该事先将保护自己的技能传授给驴,使驴不会落入老虎的利爪,成为老虎的食物。不然的话,驴也不会因为“技穷”成为千古笑谈了。

最近学习了柳宗元的三戒,尤其对其中的《黔之驴》感触颇深。

在《黔之驴》中,描述了一只驴,被好事者用船运来放在了山下,虎看见了,觉得很强大,以为天神呢,于是从远处观望,一天,驴子叫了起来,虎很害怕,以为要吃自己呢,后来仔细观察,觉得没什么能耐,于是就在驴子身边转悠开了,一天,虎惹了驴,驴子愤怒了就用蹄子踢虎,虎一看,也就这点本领了,于是就扑过去把驴给吃了。

看了后,觉得那驴子真是可怜啊!也难怪,在食物链中,驴子是食草动物,而老虎是食肉动物,为了大自然的均衡,驴子当然要做出牺牲了,况且驴子也吃了不少草嘛。

但驴子是否能够避免杀机呢,那是肯定能的。它怎样摆脱呢,我想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采取消极一点的策略,三十六计,走为上,逃得远远的,逃到一个没有老虎,当然也不要有狼等凶残的家伙的地方,看来要找到这样一方净土确实有点难啊,不过努力找吧,可怜的驴子,不然会被老虎吃掉的;二是采取积极应战的策略,哼,老虎啊,你不是想吃我吗,为了不让你吃,我要苦练武功,每天做它二千个“蹄之”的动作,把肌肉练的结结实实的,你一来,还没等靠近我呢,我就把你踢的血肉模糊。

驴子啊,你这个外强中干、虚有其表的家伙,你被老虎吃掉了,我也伤心啊。因为由你的下场,我想到了我的将来,自然界里的弱肉强食在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是一样有所体现的,不是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

在现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我该怎么办呢?是继续做黔之驴,等着老虎把我吃掉吗;还是消极的逃避社会,去找陶渊明的世外桃园呢;还是头悬梁,锥刺骨,苦练武功,准备将来有所作为呢?

我可不愿做什么黔之驴,想一想,将来一点能耐都没有,干啥啥不行,经常遭别人的白眼,多难受啊。那么我逃,远离这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可是陶老先生的世外桃园这么多年了,也没人能找到,看来逃是没法逃了。现在只有下定决心,抓住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点东西,准备将来有所作为了。

蒲松龄先生不是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吗,“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信自己,经过努力,我们一定不是“黔之驴”。

刚发下新语文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它,看看有什么新鲜文章。当我翻到《黔之驴》这一课时,它就如磁铁般似的深深把我吸引住,是我感慨万分。

文章讲的是一头驴子被一个商人远到了贵州的一个深山里。由于贵州没有驴子,而且山里的老虎从来没有见过驴子,被这个庞然大物吓坏了。后来老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和试探,最终发现驴子并不是很厉害的动物。可想而知,驴子最终成为老虎的美餐。

当我读到“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我知分认同老虎的做法。遇到自己不认识的事物,要善于利用自己那珍贵的好奇心小心翼翼的探个究竟,这也是一种学习。同时我们要避免一切的伤害,不要伤害到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当读到“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我想虎并没有被吓倒它那强烈的好奇心。其实世界上许多貌似强大的事物,实际上往往是最虚弱的,他们终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世上真正有实力的人不在乎他人对他的看法,他只在乎自己所做的一切。相反,世上最虚弱的人最在乎他人对他的评价,别人言语上的抨击就足以把他打垮。

面对是勇敢的表现,逃避是懦弱的表现。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总会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