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的语言平实,内容简洁易懂。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并增强他们对自然观察和认识的意识。因此,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应该超越表面的“草地游戏”和“蒲公英变*”的描述,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自然和童年生活背景下加以学习。这也是学习本课的难点所在。
【学习目标】
认识2个新生字,掌握13个生字的书写。能够准确读写诸如“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汇。
情感饱满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
初步领会课文中一些表情达意的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蒲公英相关的资料,与学生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已掌握的生字,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通过正确读音、分析笔画结构来记忆字形,同时通过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学生之间自由互相交流学习字词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特别关注容易读写错误的字,并提示学生加以注意。例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作jiǎ、cháo,“耍”上部应为“而”而不是“西”,还要注意与“要”的区别;“绒”的右部为“戎”,不应写成“成”。
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互相教学生字认读。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
学生通过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两件事情?”第一是两兄弟在草地上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是“我”发现草地变*及其原因。
二、朗读感悟
就第一件事情,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前,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揣摩两兄弟的心理和神态,设计相关动作和对话。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表演不脱离原文意义,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表演时要求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唾沫溅到对方脸上。
关于第二件事,作者从两个角度进行描述。首先描述发现草地变*,然后描述了变*的原因。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关注以下几点:
提问学生,“我”先后发现了什么,这两次发现有何不同?学生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第一次发现是偶然的,有些人可能并不在意,而第二次发现则更深入、更有探究*,是在有意识、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所得启示。
强调一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例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中为何强调“起得很早”?学生可通过上下文理解,因为过去从未这么早起床,所以一直误以为蒲公英的花是金*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的”,这里的“并”有何含义?使用“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观察和了解的兴趣。
课文最后一段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利用这一段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全文,为什么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说蒲公英与我们同床共枕?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变换相关或相似。
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在大自然中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或者从观察大自然中获得的启示。
《金*花》的教案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二、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三、预习交流
(一)自主学习
1.了解金*花和泰戈尔:
金*花:圣树,开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诗人、作家,被称为。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等,长篇小说有、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给加点字注音:
嗅闻()衍那()花瓣()膝上()
笑嘻嘻()匿笑()祷告()沐浴()
3.解释下列词语:
祷告:沐浴:
匿笑:嗅:
4.这首诗写一个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__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
5.阅读全文,选出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二)交流学习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的情感语气。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3.这篇文章里的金*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4.《金*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花?
7.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9.金*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四、展示提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请各小组对预习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学习)的问题各自展示学习的成果,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仔细倾听,对不同观点进行辩驳。
五、达标测评
1.《金*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
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格,也表现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6.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六、课后反思:
上这篇课文,我们老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发展,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更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的精彩,悟的透彻。当然,我的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没有关注到基础较弱的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对学生的朗读点评不到位等等。今后还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金*的秋天》的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金*的秋天》
【课型类别】
欣赏课
【教学设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首要的是体验,而音乐创造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本课试图通过学生课内的体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语言、律动、表演、节奏等模仿表达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表现活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辨乐曲主题与主奏乐器。
2.为《庆丰收》配伴奏。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把握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为《庆丰收》伴奏。
2.学生自编节奏、律动。自然大方地表演。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教具准备】
课件、部分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
1.欣赏《金*的秋天》、《庆丰收》。
2.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具体目标
课前导入一、导入由四季图片进入情境,引入秋天话题。看图片进入情境,展开联想。在观看四季图片的同时,产生对四季的兴趣,为后面寻找秋天、探索秋天音乐做准备。
思考与表达二、欣赏《金*
的秋天》
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2.欣赏《金*的秋天》引导学生体会乐曲采取了哪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分配诗歌朗诵的任务:要求吐字清晰、抒情*强、有韵味。1.讨论得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有:金*、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凋零、萧瑟等。
2.a:听赏。b:讨论得出结论《金*的秋天》采取了小提琴独奏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等情感。
3.朗诵《金*的秋天》并评价。1.在欣赏表达中体会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共*与特点。
2.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参与评价。
3.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投入社会生活,加强环保意识。
探索与实践三、欣赏《庆丰收》1.播放《庆丰收》。
2.分发乐器:按第22页节奏型为《庆丰收》前半部伴奏。重点:打击乐Ⅰ的强拍位置。
3.师生合奏《庆丰收》。
1.欣赏《庆丰收》。
2.参与学习第22页节奏型。
3.师生合奏《庆丰收》。用乐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体验音乐。在音乐探索与演练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成功的喜悦。
思考实践与创造四、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1.介绍并播放乐曲《扬鞭催马送粮忙》。边欣赏边思考: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了什么声音?
2.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1.听赏《扬鞭催马送粮忙》得出结论:典型节奏模拟了送粮车队的马蹄声。
2.分组表演。有的敲桌子模仿马蹄节奏;有的自创律动;还有的模仿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在音乐中模仿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同时得到发展。
归纳与总结五、小结情感引申:一年四季就像人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深刻体会教师话语的内涵。由季节引申到人生。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把握命运。
六、作业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如:田野里)
《金*的草地》的教案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花黄*,头状花序,结瘦果,褐*,有白*软毛。根茎都可入*。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的。
c.草地怎么会变*?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彩缤纷、形态独特、习*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金*花教案设计5
一、导入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花》。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过渡】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范读。
二、朗读10
1师生共读师读1、2、3段,一位读4,一位读5、6,一位读7、8、9。
【过渡】三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接下来,我想请其他同学起来试一下,选一段你最喜欢的场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话也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个*表达出来,把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我们在座的同学就给他以掌声来表示肯定。来谁愿意试一下。
2学生试读(选6人)
三、以读带问,引出重点(母子对话)的朗读分析15
1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妈妈是怎样的人?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你们为什么会给予掌声?因为他们读的怎么样啊?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或者说,我们听他们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板书】孩子天真淘气贪玩孝顺关爱(还有没有?这个孩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可爱善良
【过渡】那么,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妈妈又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妈妈关心担心无私的爱慈祥亲切
【过渡】慈祥、亲切,为什么呢?
(孩子变成金*花,玩了一天,妈妈也没有责怪孩子)
那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该强调呢?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此时一见,什么心情?
(担心)
那么,哪个词应该强调呢?
(哪里)
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亲切)
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撒谎吗?那是什么?应是什么语气?
(顽皮撒娇得意洋洋淘气天真机灵)
四、再读5
1、朗读比赛
【过渡】好,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人读妈妈,一人读孩子。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选3组)
【过渡】好,下面,我们请全体同学带着感情,把整篇文章朗读一下,再次感受一下这母子之间深深的幸福和甜蜜。
2、齐读全诗
五、延伸拓展10
转入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金*花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则展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师读
同学们,这就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声,这就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写照,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去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满怀爱意呢?
【学生活动】
六、作业
今天讲给老师听还不够,还应该讲给你们的妈妈听,所以,今天的作业就是:假如明天是你妈妈的生日,那么在贺卡上写一段话给你的妈妈,有一个要求,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金*花》教学教案设计6
《金*花》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想
《金*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引导在朗读中和自主探究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合作探究,逐步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解决生字词;
收集和整理对泰戈尔的相关介绍。
熟读课文至诵;
收集歌颂母爱的名言、诗句。
五、教学设计
(一)、互动式导入:
1、老师讲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大家还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2、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你能交流你积累的名言、诗句吗?(学生交流)
3、(幻灯片1—内容为泰戈尔的图片)师旁白: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泰戈尔,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读他的诗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会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早在百年前,他就问道: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金*花》,去感悟那圣洁的情怀。
(二)、初步的感知
1、播放录音(多媒体声音文件),要求学生认真听。
2、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3、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教师范读,“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4、用诗意的语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合作与探究
1、问题的收集:学生自由提问,说出自己的疑惑(如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
2、问题的选择。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中确定,一般不离这样几个问题:
a、为何要变成一朵金*花?有何深意?(内容要点想象新奇而美妙,突出爱的圣洁、纯洁而高尚美好)
b、为何孩子不让母亲知道自己对她的爱?(内容要点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c、母亲为什么叫孩子为“坏孩子”?(内容要点—不见孩子,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
d……其它问题(内容要点略)
3、板书以上问题。
4、合作探究:
老师先指导方式方法(幻灯片2):(1)依次说出自己的见解,并有诗句为证→(2)书记员(事先定好)择要记录→(3)自由辩论,有理有据→(4)达成共识,用诗般语言写出探究结果教师示例(幻灯片3):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赏析(或探究结果):顽皮的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花,妈妈找不着心爱的孩子了,“孩子,你在哪里呀?”,孩子,正在新枝上匿笑的孩子,你可曾看见妈妈眼中的那份焦急、不安和期盼的神情?
5、交流、点评。
6、形成板书:母爱美如花
花似爱母心
(四)、课堂写感悟
《金*的草地》教案设计7
《金*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金*的草地》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具准备:简单的课件
板书设计: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
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táojuébǐfúɡānfùmǎijuékēnɡwāqián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pénshuāruǎnrónɡruòwùbànjiāoshí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学生各抒己见)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
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
板书: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
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金*花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齐读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3.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2.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很好,那天你对妈妈有什么表示吗?(学生自由说)我们都是由嗷嗷待哺的婴儿从母亲怀抱中渐渐成长起来的,一张卡片、一次洗碗或者仅仅是一朵鲜花(根据学生地回答而定)都是我们对母亲的一份感激。有同学送了红*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代表母爱)那么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吗?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花)
对泰戈尔你了解多少?(由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法国作家克莱齐奥。)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看书业中的插图:这位有着一头银发,白须飘逸,有力的大手握住一支金不换的笔,目光永远注视着前方的老人就是泰戈尔。
金*花是美丽而神圣的,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散文诗,感悟泰戈尔对母亲的深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掌握的字词:嗅(xiù)摩(mó)衍(yǎn) 匿笑 祷告 沐浴
2、教师范读,引情入境。学生思考:
(1)文中这个孩子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花后,主要做了哪些事?
“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即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她所读的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求妈妈讲故事。
3、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由此推断,他又会有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孩子——天真可爱淘气善良孝顺…… 妈妈——温柔慈爱关心孩子……
三、研读赏析
泰戈尔多才多艺,不但擅长作诗,还擅长作曲和绘画,《金*花》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支悠扬的乐曲,也是一组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捕捉这些温馨的画面。
1、指导一组对话:
(1)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妈妈一天没见到孩子,心里怎么想?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此刻一见孩子,是什么心情?妈妈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呢?孩子真的坏吗?爱怜,责怪.要读出疼爱之中的一丝责备语气)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不是不尊重妈妈呢?为什么不说实话,你能猜猜孩子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不是。孩子淘气天真,想下次再玩,想在妈妈面前撒娇……因此,孩子的话要读出顽皮、撒娇、暗暗得意的语气。)
2、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深情朗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朗读指导,明确语气:舒缓、深情;语速:中速。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成这是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比如本文的三个“当你”和“我便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样,唱响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读的时候尤其注意重读与停顿。
四、质疑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科学表明:好奇与疑问是研究*学习的开端,假如那个天使般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他呢?
1、 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花而不是别的?(从意义和写法)
明确:金*花在印度宗教中的地位意义。金*花与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美丽、可爱、纯洁无暇等)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那金黄的*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用金*花表现了母子之爱的美好与圣洁
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花,那朵金*花就是我,这在写法上叫以物喻人,金*花这种具体的事物在诗中叫意象。
2、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想让妈妈知道我想做的那些事情呢?
提示:探讨孩子的行为有什么用意?这和母爱又有什么相似处?可以理解为:母爱是无私的,孩子体会到了母爱的神圣,所以也想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3、为什么妈妈读的书是《罗摩衍那》而不是别的书?
《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相媲美。至今仍在印度*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从内容上看,作品也是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
五、情感拓展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不想再说母爱似海深像山高,但已作为妈妈的我现在懂得了,母亲们常常把心掰成两半,把一半留在自己的躯体里,另一半贴在我们的身上,随时感受着我们的冷暖,就像歌词里的“欢乐着你的欢乐,痛苦着你的痛苦”。真可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此送大家一句金玉良言: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布置作业:
1、背诵《金*花》
2、课外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和名言。
3、预习《荷叶母亲》
《金*的秋天》教案设计参考9
一、观察说话,激发兴趣
1、上课开始,老师把课文中的插图制作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学生顿时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了。老师趁机问:“孩子们,这幅画美吗?”孩子们兴趣盎然,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看到的景物。蓝天、白云、金*的稻子、飘飞的黄叶……只要学生观察到图画上一个景物,教师就应给他充分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吗?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意识到这就是秋天。师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秋天
(用美丽的图画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你平时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小组内给大伙儿说说。
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秋天的许多特征:树叶变黄了,有的落下来,稻子也熟透了,金灿灿的,果子也变黄了,可以摘来吃了,小草变黄了,枯死了……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鼓励他们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多媒体出示句子:春天是五彩的,夏天是绿*的,秋天是(),冬天是白*的。
师启发;你准备用什么词来形容秋天的颜*?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补充板书:金*的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把学生思考的结果写上黑板,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欣赏,读中感悟
1、指导学生翻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2、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加上你的想象,用表演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汇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秋风阵阵吹,白云朵朵飘,天气一天天凉了”的句子。谁会读这句话?指名读。
如果学生读得很正确,要多多鼓励,并让他向全班同学介绍怎样认识“秋风”“吹”“朵朵”“凉”这几个生字的,并让学生教读,识记;如果学生朗读时遇到生字障碍,就适时调出生字,认读,并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随文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识字方法,效果比单独识字更好。)
(2)你还想读哪些句子?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让学生用有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3)屏幕显示画面: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师启发学生观察想像: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落叶像什么?对学生合理的想像要多加赞扬。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4)指导学生读好“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5)认读“片”“树叶”三字。
鼠标将正在风中飞舞的树叶点击三下,有三片树叶显出三个字,“片”“树”“叶”,谁认识这三个字?你怎么认识的?
(6)教师再“捡”几片落叶给孩子们细细看看。鼠标一点,几片树叶真的落下来,教师好像真的弯腰捡起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片树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手中树叶的颜*。观察后汇报完树叶颜*。
(实物总能给学生的课堂增添许多乐趣。)
(7)指导朗读“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8)认读生字“半”“向”’“告别”,并说如何记住这些字。教师提醒大家,这些漂亮的树叶背后都有字,翻过来看看,你认识这些字吗?把它大声地响亮地读出来。
(9)创设情境,理解“告别”一词。
谁向树妈妈告别?假如你就是树妈妈,你会怎样跟树叶告别?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尽量多说。
假如老师就是树妈妈,你们是飘落的树叶,你们该怎样向我告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0)指导朗读“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4、配乐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秋天的美,接受美的熏陶。)
三、*总结,延伸拓展
孩子们,学了课文,你觉得秋天美吗?你喜欢不喜欢?那好,现在你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可以是唱一首赞美秋天的歌,也可以是画一幅表现秋天景*的画,还可以朗诵《金*的秋天》这篇课文,甚至你还可以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扩大语文教学的空间,进行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是扩大空间的有效办法。)
四、布置作业:放学回家时拾几片落下的树叶,明天向大家说说它们的样子和颜*,并请同学猜猜是什么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