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子吟古诗译文及赏析,欢迎来参考!

游子吟

《游子吟》古诗及译文(优秀5篇)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古诗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2.《游子吟》古诗及译文

3.游子吟古诗译文、赏析

4.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5.游子吟古诗及赏析

6.古诗《游子吟》赏析

7.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8.古诗游子吟赏析

第2篇:《游子吟》古诗及译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译文

明天,我就要进京赶考了。前几次没考好,这次我已准备妥当,如果能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我一定接我的老母亲到繁华之地安享晚年。 昏暗的油灯下,我和母亲围坐在桌前,窗外,虫儿鸣叫,我入神读着文书,母亲捧着我的衣衫,每一件都细细地检查着,看到衣衫上有破了的地方,母亲便细心地缝补着,一阵晚风钻进屋子,吹过油灯,那小小的火苗便在灯芯上肆意地摇摆着,母亲的身影便映在了墙上,那影子地颤颤巍巍,忽长忽短…… 窗外,虫鸣声越发小了,夜已经深了,可母亲仍不肯放下手中的针线,看着那紧密的针脚,再看看母亲弯着的腰,我的.泪水偷偷地淌了下来,那一行行、一针针,分别是母亲把她深深的关爱缝在了那轻薄的衣衫里呀! 天刚蒙蒙亮,马夫早已等候在外面,我的布靴已被路旁草上的露珠浸湿,就在我登车之际,母亲急忙递上手中的布包,里面包了两个还有余温的馒头:“凡是忍着点,别逞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早些回来。” “哎,知道了,娘,孩儿安顿好后,定给您写封家书以报平安,快回吧,娘,外面天冷。”我挥手跟母亲道别。 马车簸箕着离开了家,我坐在马车上,轻轻抚摸着母亲作夜为我缝补的衣裳,想起了母亲,泪水夺眶而出:天下的孩子仅仅是一叶小草,而那博大的母爱却如同春日里的阳光啊!即使我们以后付出的再多,也报答不完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情。

【《游子吟》古诗及译文】相关文章:

1.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2.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3.游子吟古诗译文

4.游子吟古诗译文、赏析

5.游子吟古诗译文及赏析

6.游子吟古诗译文及注释

7.游子吟的古诗

8.游子吟的古诗

第3篇:古诗《游子吟》翻译及赏析

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吟:吟诵。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言:说

7、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8、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9、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第4篇:游子吟古诗赏析及翻译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言】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古诗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古诗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2.游子吟的翻译

3.游子吟古诗翻译

4.游子吟古诗原文翻译

5.《游子吟》翻译及注释

6.关于《游子吟》的古诗赏析

7.古诗赏析游子吟

8.最新游子吟古诗赏析

第5篇:游子吟古诗翻译

导语:《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言】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古诗翻译】相关文章:

1.游子吟古诗原文与翻译

2.游子吟古诗原文翻译

3.翻译游子吟的古诗

4.古诗游子吟的翻译

5.古诗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6.游子吟古诗的翻译

7.游子吟古诗原文及翻译

8.游子吟的古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