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课文《三峡情》教学设计(热门5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

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4.指导读“痴、巫、菱”。

5.学生读课文。

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

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堂作业(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篙()驾()锦()恰()

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

2.正确的释义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上的特点(10)

1.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

2.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品味课文(10)

1.反复吟诵。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3.分组讨论。

4.学生小结。

5.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0)

1.今天的三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你知道哪些呢?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你的故乡有些什么特*,试着仿写一段。

板书设计

三峡雨

回忆童年趣事

三峡情

表达思乡之情

渴望再回故乡

三峡云

第2篇:三峡教案_三峡教学设计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峡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陶冶情*,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教学反思: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想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t(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t/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①略无阙处(毫无)(通缺)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⑤不见曦月(太阳)

⑥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⑦或王命急宣(有时)

⑧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⑨不以疾也(不如)(快)⑩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③属: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味(良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而且有声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彩斑斓、景*清幽

秋:悲寂凄凉

第3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柿子等)

第4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范文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本课的创意在于以说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在这样的课中,学生首先要反复朗读,落实字词,再通过说读,一是明了三峡风光美不胜收的特点,二是分析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教学铺垫:

1、布置预习:把课文工整地抄写一遍,利用工具书正音。

2、导入。作者简介。

一、读

1、老师范读(或录音朗读),学生对照抄写的课文听。

2、学生对照课本读,要求读清楚。

3、学生对照抄写本读,要求读正确。

4、学生对照注释读,要求会做智能练习题。

二、练

(教师分发练习题,学生可对照注释,也可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做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阙嶂曦襄溯峻御湍山献漱属啸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绝山献

清荣峻茂飞漱

沿溯阻绝不以疾也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林寒涧肃

(教师随堂检查,讲解,指导学生在书上批注,补充注释。)

三、译

四人小组每人负责翻译一段,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整理连缀,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相应订正,教师巡回指导点拨。最后形成较统一的译本。

四、说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小组内集体探究其写景角度,分析其语言特点。按照示例,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表达。

示例:文中写景的句子有________,写出了_______(景物)的______(特点)。

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有: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说两岸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直接写出了三峡两岸山高岭连的特点,突出了三峡雄伟的气势。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通过间接描写,还是突出三峡两岸的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顺流逆流,来来往往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通过船都不能通行,反衬出夏天三峡水势之大。写出了夏天三峡水之壮美。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里是写冬春两季三峡的特点。描写对象有水、山、树、草,写出了这个季节三峡景物清凉幽静之美。

教师在此处可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

此段写了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这是从静的角度来描写;还写了急流冲荡的悬泉瀑布,这又是从动的角度来描写的。作者的描写是动静结合的。

此段作者用了素、绿绘其*,怪绘其形,飞漱绘其声,仿佛听到了瀑布飞流而下急流冲荡的水声,作者绘形绘声绘*地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特点。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里是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有气候特征,有寂静的树林山涧,有动物猿猴的啼叫,烘托出秋天三峡凄异哀转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教师总结: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山高岭连,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分别写出了三峡夏天、春冬、秋天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文章四段,重点是写三峡的水,这与作者的写作原意是一致的。因为文章本身就是为《水经》做注的。写山是为了写水,山高水才急,水才变化多端。

五、背

分段分层,化整为零,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本创意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卡片摘录法积累文言知识。做卡片摘录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全班齐背《早发白帝城》,,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制作知识积累卡片一:作家作品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县人。为古书《水经》作注释,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综合*地理著作。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做知识积累卡片二

生字生词:曦xī溯sù湍tuān漱shù属zhǔ山献yǎn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中断。

实词:曦:日光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虽:即使疾:快自:从自:如果

雅词: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空谷传响

三、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做知识积累卡片三

写景之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分类整理此前已做卡片,布置课后温故知新

第5篇:课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和人文*,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