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编辑面板中的“效果”功能,了解在图片中添加文字说明及打印图片的方法。

照片的处理教案(精选9篇)

2、掌握照片艺术处理、调整曝光度、照片中*文字的方法,能把处理好的照片打印出来。

3、提高审美水平,在实践中体会创造美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照片的艺术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对照片进行的处理还记得吗?

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更神奇的处理。(广播出示经过艺术处理的图片)引出本课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5861

探究

1、添加文字(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改变文本框的位置和大小、

文字的输入

文本修饰

特效处理

2、调整照片曝光度

尝试自动曝光、亮度、对比度、曲线的区别

3、设置浮雕效果

4、教师演示:集体打印认可图片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你给你喜欢的图片添加上日期吗。

2、调整照片的曝光度你觉的哪种途径效果显著,说说你的技巧。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学校风光照片作如下处理:

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调整它的曝光度

3)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艺术效果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掌握了几种照片的艺术处理方法。

2、能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你的影集吗。


小班数学整理照片教案2

设计思路:

《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学过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知道点子可以表示物群卡的数量特征。

2.能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3.体验整理照片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点卡标记(35),长颈鹿物群卡(35),绵羊物群卡(35),鸡物群卡(35),相框三个,篮子三个,全家福图片。

2.经验准备:5以内数量的学习经验。

3.活动重难点: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活动过程:

一、复习感知35数卡与动物群卡的一一对应

1.情境创设引出活动内容。

小动物知道小朋友都有全家福,他们可羡慕了,于是,巧虎宝宝就帮助小动物也拍了全家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复习感知35的数量群。

这是谁的全家福,有几个成员?

3.物群卡和数字卡一一配对。

这是绵羊的一家,上面有几个成员呀?我们用数字来表示。

2.观察并感知相同的数群。

这是绵羊家,有几个成员?和长颈鹿家的哪一张是一样多的?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

巧虎宝宝翘起了大拇指,你们可真聪明啊。

二、根据点子卡将物群卡分类。

1.出示3,4,5点子相框。

我们发现他们上面的圆点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相框的点子整理物群卡。

哪张照片应该要放进这个相框?

漂亮的相框增加活动兴趣点,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按照物群卡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1.出示无点子篮子。

2.教师展示整理的方法:一样多的放一起。

巧虎宝宝想来自己整理照片了。它准备了三个篮子,它先拿出了五只长颈鹿的照片,放在第一个篮子里,又把五只绵羊的照片放了进去,最后把五只鸡的照片也放了进去。

为什么把它们整理在一起呢?

3.邀请个别幼儿尝试整理动物照片。

我们也来试一试吧。这个篮子我想放三的照片。

四、集体参加,整理照片。

1.邀请幼儿把小朋友的全家福整理到相应的篮子里。

老师有好多小朋友的全家福。请你仔细看看跟哪个篮子里的小动物成员是一样多的呢?一样多的放一起吧。

课后反思:

学习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后,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仍然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

活动根据《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活动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在情境中快乐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充分,动物图片和全家福照片,还有漂亮的相框。在活动过程中,气氛宽松,愉快,幼儿参与积极,认真。过程中我的语速偏快,可以再放慢速度,以便于幼儿理解和消化。在教学中应避免语言的书面化,比如在询问照片中动物的数量时,不应是“有几个成员”可以表述为“有几只小动物呢?”。在活动进行到最后一步,分发全家福请幼儿帮助整理时,可以直接分发,不用再仔细讲解有几个人,应该放到哪个篮子里,显得拖沓,以至于上课时间有点偏长。整理的方法在前面的过程中已经讲明,这个环节便可直接讲明要求,请幼儿自主*作。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是从实物到点再到数字呈现,最后到没有数字和点的过程。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先呈现了实物再出示数字,最后是点和无数字和点。现行的数学理念中可以不用出示数字,只有实物和点子卡就可。活动可以修改为在把照片整理进相框时,整理进去了再出示点子,帮助幼儿能够将实物和点子对应起来。


风姑姑的照片教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16生字,其中会写“照、路、旁、嫩、坛、搂、响、裙”8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尝试概括内容。

3、了解梦梦善于观察,富于想象的特点,学做聪明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2、了解梦梦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谜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看哪个聪明的孩子猜得又快又准。

2、出示谜面,指名猜。(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招手、、、、、、)

3、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名字叫梦梦,她能给够给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姑姑拍照,她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习《风姑姑的照片》这篇课文。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分小组开火车读。

(3)重点指导:“腮”是平舌音,“照、驶、察”是翘舌音。“嫩、坛、帆、吻”是前鼻音。“旁、响”是后鼻音。“路”与“搂”的读音要注意区分。

3、识记生字。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搂”与“楼”比较记忆。“嫩”字是左中右结构。“裙”字是衣字旁。

4、给生字组词

指名自由组词,小老师领读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在回归文本中识记生字,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生字的印象。

5、写生字。

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教师讲解默读课文的方法。

2、提出问题:(1)谁给风姑姑拍照?(2)梦梦给风姑姑拍了哪些照片?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回答问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梦梦给风姑姑拍了4张照片的故事,那么梦梦给风姑姑拍了4张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分角*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后评议。

2、风,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梦梦却很有把握地给风姑姑拍照,这是怎么一回事?梦梦是怎么想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三、指导学法,自学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讨论:每句话写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总结学习步骤:

(1)梦梦来到了哪里?

(2)她看到了什么?

(3)她是怎样想的?

(4)她是怎样做的?

3、按步骤分组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完成板书。

4、学生自学、讨论。

5、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梦梦来到了大路旁,看到了嫩绿的柳条轻轻摆,她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会这样想?

(2)梦梦来到池塘边,看到了池水轻轻荡,她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会这样想?你觉得想得好吗?为什么?

(3)梦梦来到花坛边,看到了花儿轻轻摇,为什么说是“风姑姑搂着花儿跳舞”?

(4)梦梦来到大河边,看到了船儿驶向远方,她是怎么想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6、梦梦还给风姑姑拍了什么照片?请你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7、学习第7自然段。

风姑姑看了自己的照片,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课文,

五、总结、延伸

你喜欢梦梦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大路旁柳条摆动小树梳头

梦梦拍“风”池塘边金*波纹池塘擦脸真聪明

花坛边花儿轻摇搂着跳舞

大河边船儿扬帆用力帮忙


《照片的故事》的教案4

一、设计意图:

《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和完整*。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照片的故事》的教案]相关文章:


《照片上的马活了》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词语若干。正确区分“发明”、“发现”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是怎样把马奔跑的镜头拍下来的。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根据课文要求默读,说说麦布里奇是怎样把马奔跑的镜头拍下来的。

4.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视觉残留”现象。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边默读边思考,复述麦布里奇拍摄照片的过程。

2.用区分近义词和造句的方法理解词语。

3.懂得“视觉残留”的基本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题,读题。

2.质疑。

二.整体了解。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三.学习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文图片,说说图片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理解:争执。

(2)自读,指名读两人争执的话。

(3)同桌读,齐读。

3.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他们到底谁说的对……)

(很想知道一件事,一样东西,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说明你对他感到非常——好奇。)

4.引读第二节。文中谁、对什么事感到横很好奇呢?

5.麦布里奇为了弄清这事,他说干就干——进行了一次试验。同学们,你们能帮他完成这次试验的报告吗?出示:

《麦布里奇实验报告》

实验工具:1.木椎2.3.

实验步骤:1.24架照像机每隔几步放一架。

2.

3.

4.

5.这样实验结果:照片*了

6.(四人一组完成——发“实验单”。)

(1)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7.师:原本这两个人争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后来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了人们更大的震惊,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自读4.5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可能:马怎么会活动起来?……)

8.交流。

(1)理解:马活动起来有两个要素:A.按先后顺序B快速拉。

(2)了解马为什么会活动呢?(了解“视觉残留”)

(3)知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学习园地”中提供相关资料)

a.区别:“发明”“发现”

爱迪生了电灯。

很早以前,人们就地球是圆的。

c.完成词句活动室1

9.指导朗读4.5节。

四.复习总结。

1.*练生字、词语。(幻灯片)

争执四蹄腾空面红耳赤

摄影师好奇终于一侧

系(jì)绊断确实顺序

惊讶基础

2、回顾全文,提炼板书。

面红耳赤精心设置好奇、偶然思考、研究

3、小结: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有了电影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感谢麦布里奇的发现和路米埃尔兄弟的发明。我们人类正是由于好奇与偶然的发现之后,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和研究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学会观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愿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年级下册《照片的管理》教案范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acdsee8.0中管理图片的方法。

2、能够对照片分类存放,掌握文件批量重命名的方法,能够熟练转换文件的格式。

3、增强分类管理图片的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图片管理方法

2、批量命名和转换格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你们家有影集吗,里面的照片都是怎么放的,这样放有什么优缺点,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呢?

(分类存放)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5053

探究

1、照片分类

请把“学生表演图片”按表演类别分类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交流

2、批量重命名

把刚才分好的图片进行重命名

1、转换文件格式

师介绍“jpg”“bmp”等文件格式的含义

广播教学步骤并进一步说明各种格式的区别和优缺点

小组分工完成一个文件夹的格式化转换

展示、师生评价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区分“”复制到文件夹“移动到文件夹”命令的不同?

2、批量重命名进“#”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1、请把“校园风光”图片进行分类存放,这些图片都是jpg格式,请转换成bmp格式,看看有什么变化。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课下把你们家电脑中的图片用本节课学到的本领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


《照片墙》幼儿园托班教案7

活动目标

让孩子在课堂上学会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其他小朋友的名字。

活动准备

孩子彩照每人一张贴上名字

照片墙上贴好孩子们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再点名之前,先做做游戏。

2、教师对小朋友们点名

——如某某小朋友。

——某某小朋友:到。然后走到自己的照片前,看好是不是自己的名字,再把照片反过来,让小朋友们欣赏自己的照片。让小朋友记住这是自己的名字,夸夸小朋友们。

3、教师挨个小朋友都点名一遍。

4、小结

小朋友们看看照片墙贴上你们的照片,是不是变得更漂亮了。现在小朋友们都会认自己的名字了,我们还有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是不是应该也记住,其他小朋友们的名字啊!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活动,看起来像语文课,跟语文课比起来有感觉少了点什么,但这节课跟语文还是脱不了干系的,本课在活动中认识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同时也完成了点名工作,在无意中认识了很多字,小朋友们在高高兴兴中上完了本节课。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当老师的我看着也高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传授给小朋友们更多的知识。


小班数学《整理照片》教案设计8

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知道点子可以表示物群卡的数量特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班数学《整理照片》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设计思路:

《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学过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知道点子可以表示物群卡的数量特征。

2.能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3.体验整理照片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点卡标记(35),长颈鹿物群卡(35),绵羊物群卡(35),鸡物群卡(35),相框三个,篮子三个,全家福图片。

2.经验准备:5以内数量的学习经验。

3.活动重难点: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活动过程:

一、复习感知35数卡与动物群卡的一一对应

1.情境创设引出活动内容。

小动物知道小朋友都有全家福,他们可羡慕了,于是,巧虎宝宝就帮助小动物也拍了全家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复习感知35的数量群。

这是谁的全家福,有几个成员?

3.物群卡和数字卡一一配对。

这是绵羊的一家,上面有几个成员呀?我们用数字来表示。

2.观察并感知相同的数群。

这是绵羊家,有几个成员?和长颈鹿家的哪一张是一样多的?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

巧虎宝宝翘起了大拇指,你们可真聪明啊。

二、根据点子卡将物群卡分类。

1.出示3,4,5点子相框。

我们发现他们上面的圆点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相框的点子整理物群卡。

哪张照片应该要放进这个相框?

漂亮的相框增加活动兴趣点,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按照物群卡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1.出示无点子篮子。

2.教师展示整理的方法:一样多的放一起。

巧虎宝宝想来自己整理照片了。它准备了三个篮子,它先拿出了五只长颈鹿的照片,放在第一个篮子里,又把五只绵羊的照片放了进去,最后把五只鸡的照片也放了进去。

为什么把它们整理在一起呢?

3.邀请个别幼儿尝试整理动物照片。

我们也来试一试吧。这个篮子我想放三的照片。

四、集体参加,整理照片。

1.邀请幼儿把小朋友的全家福整理到相应的篮子里。

老师有好多小朋友的全家福。请你仔细看看跟哪个篮子里的小动物成员是一样多的呢?一样多的放一起吧。

课后反思:

学习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后,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仍然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

活动根据《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活动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在情境中快乐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充分,动物图片和全家福照片,还有漂亮的相框。在活动过程中,气氛宽松,愉快,幼儿参与积极,认真。过程中我的语速偏快,可以再放慢速度,以便于幼儿理解和消化。在教学中应避免语言的书面化,比如在询问照片中动物的数量时,不应是“有几个成员”可以表述为“有几只小动物呢?”。在活动进行到最后一步,分发全家福请幼儿帮助整理时,可以直接分发,不用再仔细讲解有几个人,应该放到哪个篮子里,显得拖沓,以至于上课时间有点偏长。整理的方法在前面的过程中已经讲明,这个环节便可直接讲明要求,请幼儿自主*作。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是从实物到点再到数字呈现,最后到没有数字和点的过程。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先呈现了实物再出示数字,最后是点和无数字和点。现行的数学理念中可以不用出示数字,只有实物和点子卡就可。活动可以修改为在把照片整理进相框时,整理进去了再出示点子,帮助幼儿能够将实物和点子对应起来。


幼儿园小班《整理照片》教案9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知道点子可以表示物群卡的数量特征。

2.能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3.体验整理照片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点卡标记(35),长颈鹿物群卡(35),绵羊物群卡(35),鸡物群卡(35),相框三个,篮子三个,全家福图片。

2.经验准备:5以内数量的学习经验。

3.活动重难点:按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活动过程:

一、复习感知35数卡与动物群卡的一一对应

1.情境创设引出活动内容。

小动物知道小朋友都有全家福,他们可羡慕了,于是,巧虎宝宝就帮助小动物也拍了全家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复习感知35的数量群。

这是谁的全家福,有几个成员?

3.物群卡和数字卡一一配对。

这是绵羊的一家,上面有几个成员呀?我们用数字来表示。

2.观察并感知相同的数群。

这是绵羊家,有几个成员?和长颈鹿家的哪一张是一样多的?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

巧虎宝宝翘起了大拇指,你们可真聪明啊。

二、根据点子卡将物群卡分类。

1.出示3,4,5点子相框。

我们发现他们上面的圆点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相框的点子整理物群卡。

哪张照片应该要放进这个相框?

漂亮的相框增加活动兴趣点,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按照物群卡数量给物群卡分类

1.出示无点子篮子。

2.教师展示整理的方法:一样多的放一起。

巧虎宝宝想来自己整理照片了。它准备了三个篮子,它先拿出了五只长颈鹿的照片,放在第一个篮子里,又把五只绵羊的照片放了进去,最后把五只鸡的照片也放了进去。

为什么把它们整理在一起呢?

3.邀请个别幼儿尝试整理动物照片。

我们也来试一试吧。这个篮子我想放三的照片。

四、集体参加,整理照片。

1.邀请幼儿把小朋友的全家福整理到相应的篮子里。

老师有好多小朋友的全家福。请你仔细看看跟哪个篮子里的小动物成员是一样多的呢?一样多的放一起吧。

课后反思:

学习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后,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仍然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整理照片这个活动。

活动根据《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2”中提出的教育建议: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活动通过创设“帮助巧虎宝宝整理动物照片”的情境导入,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活动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物群卡的数量特征,层层递进活动难度。通过形象的动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数量,能够按照不同的数量群归类,在情境中快乐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充分,动物图片和全家福照片,还有漂亮的相框。在活动过程中,气氛宽松,愉快,幼儿参与积极,认真。过程中我的语速偏快,可以再放慢速度,以便于幼儿理解和消化。在教学中应避免语言的书面化,比如在询问照片中动物的数量时,不应是“有几个成员”可以表述为“有几只小动物呢?”。在活动进行到最后一步,分发全家福请幼儿帮助整理时,可以直接分发,不用再仔细讲解有几个人,应该放到哪个篮子里,显得拖沓,以至于上课时间有点偏长。整理的方法在前面的过程中已经讲明,这个环节便可直接讲明要求,请幼儿自主*作。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是从实物到点再到数字呈现,最后到没有数字和点的过程。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先呈现了实物再出示数字,最后是点和无数字和点。现行的数学理念中可以不用出示数字,只有实物和点子卡就可。活动可以修改为在把照片整理进相框时,整理进去了再出示点子,帮助幼儿能够将实物和点子对应起来。

小百科:照片,指用感光纸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