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初中诗五首练习题及*(专业5篇)

金樽()投箸()突兀()大庇()

岑参()狐袭()布衾()己亥()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尔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阑干百丈*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三、作文

18.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30诗五首

一、1.zūnzhùwùbìcénshēnqiúqīnhài

2.①构筑房舍②这样③渡④渐近⑤沙漠⑥花

3.①悠然见南山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千树万树梨花开⑤愁云惨淡万里凝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4.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草了。

5.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

6.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

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

7.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二)8.①铁甲编成的战衣②织锦的被子

9.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1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送别

12.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参考*:送客送出*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1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6.孤独(凄凉、失意等)

17.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

18.提示:改写要符合原文文意。

第2篇:初中诗五首练习题及*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投箸()突兀()大庇()

岑参()狐袭()布衾()己亥()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尔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阑干百丈*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三、作文

18.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30诗五首*

一、1.zūnzhùwùbìcénshēnqiúqīnhài

2.①构筑房舍②这样③渡④渐近⑤沙漠⑥花

3.①悠然见南山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千树万树梨花开⑤愁云惨淡万里凝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4.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草了。

5.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

6.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

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

7.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二)8.①铁甲编成的战衣②织锦的被子

9.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1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送别

12.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参考*:送客送出*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1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6.孤独(凄凉、失意等)

17.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

三、18.提示:改写要符合原文文意。

第3篇:初中阅读练习题及*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小题3: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3分)

小题4: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2分)

小题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头子”的形象。(4分)

参考*:

小题1: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仇。(2分)

小题1:(1)拟人,将钩子人格化,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2分)(2)比喻,将鬼子的头比喻成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头子对鬼子的仇恨。(2分)

小题1: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2分)

小题1:略

小题1:自尊自信。有爱国热情,憎恨敌人。机智勇敢。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所以围绕“老头为女孩子报仇以及敌人的悲惨下场”来概括本文的情节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句的能力。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有时根据上下文,结合词句原意,从词*的活用、*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进行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1)句从“拟人“以及”敌人的愚蠢“这个角度来赏析,(2)句从“比喻”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来赏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2)推动情节的发展,(3)暗示故事的主题。所以根据此时“老头的轻松、愉悦心情以及敌人的下场“等方面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联系文章的内容,如本文要想揣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必须根据“老头的行为以及敌人的悲惨下场”来揣摩。示例:别看他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机智,这么勇敢,真了不起!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分析。如神情、动作、语言等直接手法,也可以从侧面表现来表现人物形象。从“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分析出老头“机智勇敢”,从文中“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分析出老头“憎恨敌人”,老头的人物形象还可以从“敌人”的具体描写来表现。

第4篇:初中故乡练习题及*

一、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惘然()颧骨()嗤笑()鄙夷()恣?()

二、理解填空。

1.《故乡》选自《》,体裁是,作者是,原名,文章以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名著题:

(1).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2).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四、阅读理解(中考题(16分))

干涸的眼睛

“把医生叫来,”亿万富翁喊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八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做了第108次检查,他们得出了一个最终结论: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对亿万富翁的眼睛都不适用。解除痛苦的唯一“*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能哭出眼泪呢?

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可他却无动于衷。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女演员,心中揣度着把她们请来该出多少钱……

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地走了。亿万富翁仍是抱怨眼睛痛。下属们好不容易收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他在看电影时,却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电影放映结束后,陪看电影的人泪眼汪汪,可他的眼睛仍是干涸疼痛。

后来,亿万富翁被下属们破天荒地带去参观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看着窗外饥寒交迫的贫民们,他感到十分新奇,大声地说:“真是景*非凡哪!”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他的眼睛依然干涸无泪,疼痛难忍。

事情发展到了的地步了,下属们终于研究出一贴奇妙的“*方”:他们找到了一个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那人正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他们把这人抬到亿万富翁家里。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像)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眼睛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在那人的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事,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得,染上了一种什么病,卧床不起,受着同样的痛苦。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就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2分)

a.急不可待b.刻不容缓c.心急火燎d.千钧一发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如果把文章的题目改为“不流泪的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3.什么原因使亿万富翁“终于哭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对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4.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方法对刻画亿万富翁的作用。(3分)

5.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改为“干涸的眼睛能流泪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会受到什么影响?(3分)

参考*:

1.《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后十年

2.对比

3.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名著题:

1.答:(借助磁石)

2.答: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五、1.b点拨:要结合原文语境来考虑。

2.亿万富翁治眼病不好改后的题目可能让人误以为文章要写的是一个*格刚强之人,没有原题目具有的讽刺意义:亿万富翁有钱,可没有普通人的感情,他是可鄙又可悲的人。

点拨:必须先把握文章内容,明确富翁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解答此题。

3.亿万富翁看到“自己”生命垂危,痛苦难耐,感到悲伤,终于哭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越能增加亿万富翁的恐惧感,亿万富翁就会悲伤流泪,恰好减轻了眼睛的疼痛感,这样写,具有很强的讽刺*:亿万富翁只关心自己的命运,贪生怕死的内心空虚到了极点。点拨:抓住富翁无同情心、只关心自己来理解。

4.如课文第五段“陪看电影的人泪眼汪汪,可他的眼睛仍是干涸疼痛”,通过对比尖锐地讽刺和鞭挞了亿万富翁畸形的心态和龌龊的灵魂。点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5.文章最后一段与主题思想有密切关系,原结局表达了作者对极端自私的亿万富翁丑恶心灵的憎恶,改后的句子没有此效果。点拨:此类题,通常情况下是不能改动的,要从表达的主题上加以比较,就能找出理由。

第5篇:初中函数练习题及*

导语:函数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以下是初中函数练习题及*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

一、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函数关系式:①,y=2x②y=2/x, ③y=2x2,④y=2, ⑤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⑤

2.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那么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

(A)y=2x    (B)y=2x

(C)xy21    (D)xy21

3.函数y=3x6中,当自变量x增加1时,函数值y就     ()

(A)增加3  (B)减少3

(C)增加1  (D)减少1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函数:①y=x1 ②y=x+1  ③y=x+1 ④y=2(x+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点(-1,0)的是①和③  (B)交点在y轴上的是②和④

(C)互相平行的是①和③      (D)关于x轴平行的是②和③

5.一次函数y=3x+6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已知一次函数y=ax+4与y=bx2的图象在x轴上交于同一点,则ab的值为 ()

(A)4  (B)-2

(C)2/1  (D)2/1

7.小明、小强两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比小强跑得快, 如果两人同时跑,小明肯定赢,现在小明让小强先跑若干米,图中的射线a、b分别表示两人跑的路程与小明追赶时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小明的速度比小强的速度每秒快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8.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

小时;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80千米/时;④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一填,画龙点睛(每小题4分,共32分)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为0.15%,现存入1000元,则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2.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是    ,与y轴交点坐标是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

3.下列三个函数y=2x, y=14x, y=(23)x共同点是(1)       ; (2)           ;(3)          .

4.如图,直线m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5.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0,b  0(填“>”、“=”或“<”)

6.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写出一个即可)        .

(1)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2)图象经过点(1,3)

7.某人用充值50元的ic卡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按通话时间收费,3分钟内收费2.4元,以后每超过1分钟加收1元,若此人第一次通话t分钟(3≤t≤45),则ic卡上所余的费用y(元)与t(分)之间的关系式是     .

8.如图,已知a地在b地正南方3千米处,甲乙两人同时分  别从a、b两地向正北方向匀速直行,他们与a地的距离s(千米)与所行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的ac和bd给出,当他们行走3小时后,他们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三、做一做,牵手成功(本大题共64分)

1.(9)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课桌椅的高度都是按一定的关系配套设计的。研究表明,假设学生的课桌高度为y(?),椅子的高度(不含靠背)为x(?),则y应是x的一次函数。下表列出两套符合的课桌椅的高度:

2、(9)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小学入学儿童数量有所减少.下表中的数据近似地呈现了某地区入学儿童人数的变化趋势.

3、(9)在某地,人们发现某种蟋蟀1分钟所叫次数与当地温度之间近似为一次函数关系。

下面是蟋蟀所叫次数与温度变化情况对照表:

4.(9)旅客乘车按规定可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购行李票,设行李费y(元)是行李重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行李?

5.(14)已知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3),且与正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相交于 点(2,a),求  (1) a的值。(2)k、b的值。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4)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6.(14)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需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公司中的一家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租费为y1元,应付给国营出租公司的月租费为y2元,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两条射线)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每月行驶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用国营出租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路程是多少时,两家的费用相同?(3)每月行驶在什么范围内时,租用个体车合算?(4)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在2300千米左右,则租用哪家车合算?

*:

第一题:(1—8)a、d、b、c、c、c、d、a

第二题: 1、y=1.5x+1000

2、(2,0)(0,4)、4

3、都是正比例函数;都过二、四象限;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

4、y=-12 x+1

5、<;<

6、y=-x-2(符合即可)

7、y=50.6t

8、1.5

第三题:

1、y=1.6x+11;高为78.2

2、y=190x+382520;  2008

3、y=7x21; 12摄氏度

4、y=1/6x5; 30千克

5、a=1; k=2,b=3; 三角形面积3/4

6、当x>2000租用国营出租公司的车合算;每月行驶路程是2000,两家的费用相同; 每月行驶x<2000时,租用个体车合算; 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在2300千米左右,则租用国营出租公司的车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