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准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和背诵描写梅花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亚落日》教案(模板6篇)

2、通过阅读和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讨论作者为何选择描写梅花,并能按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为*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中脉络。

2、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部装饰的图片,生字和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探讨“早”

1、教师板书:“早”

2、提问学生:你们对“早”有什么联想?

3、揭示课题,全班齐读课文标题。

4、提问学生:你们最想了解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解“早”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准确朗读生字和新词,并尝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可以向同桌求助,解答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点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谈谈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他们理解的部分内容,并讨论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4、学生分享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

5、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阅读和讨论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卡片上的字词,轮流演示书写。

2、评价指导,适当进行范文展示。

3、学生用钢笔勾画和书写,老师巡视和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新词。

2、练习课文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2、深入理解作者描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仪和文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选读课文,体会“早”

1、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情感地朗读一段,并解释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2、点名学生朗读他们选择的段落,并讨论他们喜欢的原因。(通常学生会选择第五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精读课文,品味“早”

1、课文中哪些部分与“早”有关?(第五至第八段)

2、仔细阅读第五至第八段,文章中描述了哪几种“早”?

3、比较和评价两种“早”的异同。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例如“你理解了什么?”或“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本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发现,为汇报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引导他们深入体验:

A、学生汇报第五段的内容:

a、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梅花的清新和梅花开放的早。

b、文章中描述的梅花美吗?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清玉洁”的意境吗?

c、自由朗读,点名朗读,全班齐读。

d、这样美丽的文字,你愿意把它铭记在心里吗?

e、为什么课文要描写梅花的“*清玉洁”和它开放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段:

a、这一部分描述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源。

b、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c、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和描写梅花有什么联系吗?

e、交流和讨论。

f、通过交流和讨论,老师和学生达成以下共识:作者通过梅花的清新来形容鲁迅的高尚品格;通过梅花的早开来展示鲁迅在*事业中始终领先,奋斗了一生。

四、联系实际,加深对“早”的理解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到目前为止,你最想表达什么?

五、图文对照,联系“早”

1、重新阅读文章,理解写作顺序。

2、通过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布局。

3、自由发言,点名发言。

4、尝试在课堂上表达。

作者通过描述蜡梅的清香和纯洁,引出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特质。希望同学们能像鲁迅先生一样,勇敢成为“东风的第一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作文教学反思:从“痛苦”中寻求突破

一、学生写作现状:缺乏兴趣和素材积累

1. 写作兴趣匮乏: 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反而将之视为一项任务。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量不足,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导致写作基础薄弱,难以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2. 素材积累不足: 学生的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和阅读。然而,当下许多学生的生活局限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缺乏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加之阅读量不足,导致他们的素材库十分匮乏,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情感和鲜活事例。

3. 选材范围狭窄: 由于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的局限,学生的选材范围十分狭窄,往往局限于几种常见的题材。即使面对不同的作文题目,他们也倾向于套用相同的素材和写作思路,导致文章缺乏新意,千篇一律。

二、作文教学反思: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可以通过角*扮演、模拟采访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降低门槛,树立信心: 在作文训练初期,可以降低写作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刻意追求文章的完整*和规范*。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分享交流,体验快乐: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在分享中体验写作的快乐,增强写作的成就感。

2. 丰富生活体验,拓展写作素材:

走出课堂,体验生活: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观察社会,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者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

关注生活,用心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写随笔,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3. 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素材:

重视课内阅读,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积累语言素材。例如,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鼓励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例如,小说、散文、诗歌、传记等,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素材。

4. 强化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注重词句积累,丰富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可以通过摘抄、造句、仿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朗读背诵,提升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语感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优秀作品,可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语感;通过背诵优秀作品,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爱去引导,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让他们爱上写作,写出优秀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8个生词。

能够正确、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感悟帕尔曼顽强的*格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伊扎克·帕尔曼的图片,并播放他的小提琴独奏视频。 (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1945-),以*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尽管如此,他从小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十岁时就在电台演奏,后来进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63年,帕尔曼在卡内基大厅首次举行独奏音乐会,从此声名远播。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以其顽强的意志和人格魅力著称。)

观看帕尔曼独奏的视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解决生词障碍。 生字识读:帕 曼 袂 怦 拄 磁 魅 搀 生词认读:本课生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 (本文叙述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在一次精彩演出后不依赖他人的帮助,经历三次失败最终站起来的经历。)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明确中心思想的段落。

齐读这些段落,并在关键词下划重点。

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在哪些方面得到具体体现?这部分内容前后各写了哪些内容?

分段概括课文的意义。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帕尔曼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即将与世界顶级指挥家和乐团联袂演出。 第二部分(第2——3段):描写帕尔曼艰难而又自信地登台表演,展现其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第4——10段):描述帕尔曼在经历三次失败后,最终不依赖他人站起来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1——12段):讲述人们对帕尔曼顽强*格的赞赏。

四、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刻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理解和体会作者对帕尔曼真挚赞美之情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对帕尔曼真挚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阅读课文,标出描写帕尔曼的句子。

小组讨论:标出的句子中不理解的词语。

全班讨论:指名阅读课文,并谈谈令自己感动的原因。

“他拄着双拐,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 (这句话描绘了帕尔曼登台表演时独特的形象。“艰难”指他因双腿瘫痪,上台非常艰难;“自信”则展现了帕尔曼的精神状态。帕尔曼“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他是一个充满自信和顽强意志的人。)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未能成功;再试一次——又失败了;” A. 这段描述了帕尔曼三次努力站起来,却都失败的经历。这三次努力展示了他的顽强和毅力。 B. 练习阅读。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 这句话说明了帕尔曼为什么会“带一点儿歉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三次失败有些对不起观众,显示了他的谦逊。 指导学生朗读。

“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帕尔曼在经历了三次失败后,并没有气馁,第四次尝试成功了。从“终于”这个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帕尔曼不依赖他人站起来的艰难,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他顽强意志的真挚赞叹。

三、深入体会和感悟情感

投影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体会。

“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感人之处,不仅表现在他的琴声中,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他的人格魅力指的是什么?(帕尔曼惊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和感人之处在哪里?(在他的琴声和人格魅力中。)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帕尔曼顽强的*格特点表达了真挚的赞美之情。)

“为此,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 “此”指的是什么?(帕尔曼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 为什么作者要感谢音乐大师?(因为帕尔曼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并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如果你当时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同时,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将了解引用、举例和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在熟读课文后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有关沙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地图作为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提出问题

师朗诵《从*行》教师朗诵这首诗并解释其诗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楼兰”,并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激发学生对这个古代城市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描绘楼兰的景象,引导他们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介绍课题《楼兰之死》引入课题“楼兰之死”,并在板书上列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板书代表*问题教师提出与“楼兰之死”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为后续的讨论做准备。

二、阅读与理解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引导学生思考楼兰在历史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交流他们的回答,教师将关键词“繁荣”和“消亡”在黑板上板书。

展示搜集的材料教师展示事先准备的材料,让学生真实感受“死亡”的含义,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思考楼兰为什么会灭亡。小组内交流他们对“楼兰灭亡原因”的看法。

列举环境恶化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身边环境恶化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生态破坏的严重*。

激发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辉煌的古城,对比今天环境破坏的现状,加强语气,引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小组讨论与计划书学生分组讨论,并以小组完成一份保护环境的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与延伸

手抄报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并制作一期手抄报,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设计如下内容: 楼兰之死 繁荣→消亡 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行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掌握新生字词,并理解重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忆描写梅花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思考,联系上下文解析作者写梅花的动机,并按顺序描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体会鲁迅先生“为*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交流:大家是否听说过“鲁迅”?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

板书课题:《13早》 生字:齐读课题。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选择“早”作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字

阅读课文,标注段落,划出新词和难点。

自学新生字。

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

快速阅读,回答: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三、分段指导

课文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

按照参观“三味书屋”的流程给课文分段。

班级交流分享。

四、指导朗读

强调朗读难点。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练习。

随机指名朗读。

五、精读指导

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选择“早”作为课题?

第一部分 ⑴ 随机点名,问:你从这节中学到了什么? ⑵ 齐读本节内容。

第二部分 ⑴ 过渡:描述“三味书屋”的实际样子及其特点。 ⑵ 自行阅读第二部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三亚落日》教案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三亚落日(板书)

(出示*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渎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浯:

美妙绝伦硕大无比收敛涨溢

赤朱丹彤热带风情悄然无声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浯: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

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朱,大红*;丹,红*;彤,红*,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渎。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词:

2.齐渎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彩美和形状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渎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