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其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教学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和创造*。

2、我们给予学生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举例来说,当我教授“2000减去1000等于多少”的问题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这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如何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的方法更容易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他们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的见解。

8,9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热门5篇)

3、在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4、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2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而言,教学过程流畅,学生思维活跃。

一、生活中的数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在引入部分,我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梳理和认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使用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进对数学的亲近感。为了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我选择了一些生活实例,通过创造*的劳动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以不同水平展示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解答能力。

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上,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他们合作交流。学生从富有个*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发现的成果。同时,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的原则,并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运算。通过教学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良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显著提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于减数的情况,学生常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举例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教导学生:“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两者的小数位数一致,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一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正确率,对于个别学生,我强调必须牢记这一方法。

我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7.3+3.24=、5.1+3.35=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显了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并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第3篇:《8,9的加减法》的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56、57页及第61页的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8,9减法。

2、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课本第56页的情景图的课件。

2、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2=1+2=65=

73=2+3=3+4=

55=5+0=00=

71=76=0+4=

2、数的组成训练。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继续学习8、9的加减法。

2、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知

1、一图四式的学习。

(1)出示课本的插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你怎么想的?

师:四人小组合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互相补充。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板书

6+2=2+6=

82=86=

师:这四个算式是怎么来,谁来说?

(3)先让学生计算6+2=2+6=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82=686=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学习第57页的摆一摆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2)动手摆一摆,摆完交流自己摆的过程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想一想

3、照例题举例。边摆学具边说算式。

四、巩固练习

1、第61页的7、8、9题

2、卡片游戏。第10题

五、全课小结

第4篇: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课上完以后要经常反思,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第5篇:《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我认为,计算的算理很重要,但是对学生计算良好习惯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加减法验算这节课我就跟据这两点来设计。

一、以旧引新,让孩子自己找到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首先,我带着孩子们复习了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和其表示的数量关系,通过班级人数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数量关系,为验算铺垫。在课堂上,复习的必要*就显现出来了。当让学生独自列式计算并根据加法数量关系独自尝试验算时,学生出现了2种验算方法: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都是根据“和加数”看看是不是得另一个加数的原理。在老师的提示下,个别学生想出了“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的验算方法,这是根据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原理。使学生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减法同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从细节上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板书规范,要求细致。因为学生是第一次书写验算,对验算的格式不明,所以我在黑板上打好格,在格子里板书,目的是指导孩子在中演草上怎样书写验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板书时,都注意字迹工整,全部用直尺打等线,进位1和退位点到位,力求算式工整漂亮。规范的板书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计算时要态度严谨,认真仔细。

2、易错点在质疑中警醒。学生在写横式得数时极易抄错,为了引起学生的警醒,我在板书时故意将得数抄成验算得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引以为戒。在课后的检测中,出现4道此类错题,错题率已经是减少很多了。

考虑到加减法的对比,所以我将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用一节课完成。这一节课内容特别满,学生要探究出加法的3种验算方法,减法2种,还要总结提升,加减至少各练习1道题,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