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阅读*及原文翻译(精选5篇)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还荆州。将*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英名,又喜将*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精兵,昼夜兼道  *:暗地里。

b.大*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5分)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5分)

【参考*】

1.d[谢:认错,道歉,谢罪。]

2.b[①庞统生*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3.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有误。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4.

(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认为他非常奇异。

(2)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精兵,昼夜兼道

*:暗地里

b.大*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治中从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b.杨怀、高沛,璋之名将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

c.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归去来兮辞》)

d.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我决起而飞,*榆枋而止(《逍遥游》)

9.找出与“为流矢所中”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c.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10.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供他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5分)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5分)(《

参考*

7.d

【解析】(谢:认错,道歉,谢罪。)

8.b

【解析】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介词,把。以为治中从事,把他任命为治中从事。/介词,因为。c.介词,替、给。/动词,做。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9.c

【解析】c选项和例句都为被动句。a.判断句。b.“见”加动词,表示对我……,不表被动。d.倒装句,宾语前置。

10.b

【解析】(①庞统生*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11.c【解析】(“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有误。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12.(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认为他非常奇异。(“采桑于树上”,介宾结构后置,1分;“坐”,使动用法,1分;“异”,意动用法,1分;句意2分)

(2)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虽”,虽然,1分;“赊”,远,1分;“接”,到达,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于是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隘,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队,再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置酒作乐,对庞统说:“今天的*,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第2篇:《三国志·蜀书·法正传》阅读*及原文翻译

法正字孝直,扶风?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献策于先主曰:“以将*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左将*①县*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屯守。今策渊、邻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

【注】①左将*:刘备曾授左将*之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良好

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

内:进入

c.今策渊、?才略,不胜国之将帅

胜:击败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

乘:趁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

b.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必为人所教也

而留夏候渊、张?屯守

c.*献策于先主

d.以将*之英才

以响应于内

此盖天以与我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溯江而西,与璋会(于)涪。

b.(郑度)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c.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渊、邰)。

d.此盖天以(时)与我,时不可失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

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璋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

c.郑度认为刘备孤*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

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见解。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旬。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②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

参考*

1.b

a.交好。c.超过。d.登上。

2.b“却”,连词,表转折关系。a.“对”,介词;“被”,介词,表被动。c.“向”,介词;“在”,介词。d.“凭借”,介词;“把”,介词。

3.b法正判断“不能用”的是刘璋,不是郑度。

4.ca.文中只说“正人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并未提及张松不被重用。b.法正向刘备献策是在第二次见刘备时。d.法正并没有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

5.(1)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中可以蚕食雍/凉”亦可。]

(2)①这以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3分。大意1分,“资”1分,“冯”1分。]

②刘备听说后非常忌讳(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3分。大意2分,“恶”1分。]

【参考译文】

法正字孝直,是扶风郡人。建安初年,法正到蜀郡投靠刘璋,不受重用,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州刺史助理)张松和法正交往甚好,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张松到荆州拜见曹*后返回益州,劝说刘璋与曹*断绝关系,去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当使者?”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推辞,但在刘璋的坚持下,他不得已去了。法正回来后,对张松称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秘密谋划,想一起拥戴事奉刘备,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因刘璋听说曹*要派遣将领征伐张鲁而心中害怕,张松就乘机劝说刘璋应当迎请刘备,让刘备去征讨张鲁。于是刘璋再次让法正领命出使。法正向刘备转达了刘璋的意图后,便暗地里向刘备献计说:“凭将*您的英雄才略,趁着现在刘璋懦弱无能,张松是州中的重要官员,可在内部接应,然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藉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刘备认为他说得很对,就逆长江西上,和刘璋在涪地相会。刘备向北到葭萌去*张鲁,后来回*向南攻打刘璋。

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刘备孤*深入来袭击我们,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民还没有归附他,他只能用田野中的庄稼作为*粮,*队缺少必要的物资。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把巴西和梓潼的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将仓库中的粮食和田野的庄稼全都烧掉,增高壁垒,深挖战壕,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到来。他们到这里,熬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自行逃离。这时我们追击,就一定能抓获刘备。”刘备听说后很忌讳此事,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你不必忧虑。”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的那样,罢免了郑度,不采用他的计谋。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一出兵就降服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趁着这个形势夺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邻驻守汉中。如今估量夏侯渊、张邻的才智谋略,比不上我们的将领,发兵前往征讨,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在战胜他们之时,我们就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寻找时机,上可以消灭敌寇,尊奉王室,中可以逐步占取雍州、凉州,拓展疆域,下可以坚守险要之地,作长久的打算。这大概是上天把良机赐给我们,时机不能错过啊。”刘备认同他的计策,就率领众将领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定*山一带扎营。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此地。法正说:“可以攻击他了。”刘备命令黄忠率兵登上高处擂鼓呐喊进攻,大败夏侯渊的*队,夏侯渊等人被杀。曹*西征,听说了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知道刘玄德不具备这样的谋略,一定是被人教授的。”

第3篇:《三国志鲁肃传》阅读*及原文翻译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锩祝?魅嗄酥敢?镉胫荑ぃ?ひ嬷?淦嬉玻?煜嗲捉帷J彼锊咭艳埃?ㄉ凶∥猓?ひ蚣鏊嗖乓俗羰保?惫闱笃浔龋?猿晒σ担?豢闪钊ヒ病H?醇?啵?胗锷踉弥?V诒霭胀耍?嘁啻浅觯?硕酪?嗷梗?祥蕉砸?T弧八嗲粤现菏也豢筛葱耍?懿俨豢勺涑?N?疲?┯卸ψ憬?怨厶煜轮?啤9婺H绱耍?嘧晕尴印:握*勘狈匠隙辔褚病R蚱涠辔瘢?顺?谱妫チ醣恚?钩そ荻?兄缓蠼ê诺弁跻酝继煜拢?烁叩壑?狄病!比ㄒ婀笾刂p>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耳,如将*,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迎*,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单*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甚切。羽**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6.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拒:拒绝

b.曹*不可卒除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从吏卒从:使……跟随

d.目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肃乃指一?镉胫荑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来犯,孙权*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在于蜀*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

19.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20.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不足与图大事。(3分)

参考*:

16、a(拒:抵抗)

17、a(a副词,于是、就。b至、到;比。c介词,同“于”,到、在;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

18、c(错在“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19、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20⑴周瑜趁机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或“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4分,“因”“时”“类”各1分,句意1分)

⑵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都是要妨害将*,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3分,“向”“图”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中富有钱财,生*乐于施舍。周瑜任居巢县令,带领几百人专程拜访问候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大圆仓的米,各有三千斛,鲁肃便指着其中的一仓米说送给周瑜,周瑜愈加知道鲁肃是个奇才,于是就结为亲密好友。这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就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喜爱他。众宾客结束谈话后退出,鲁肃也告辞离去,孙权就单独叫鲁肃回来,合坐一席对饮,(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您谋划,只有尽取长江流域,并占为己有,然后称帝建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啊。”孙权更加敬重他。

适逢孙权得到曹*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要妨害将*,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罢了,而将*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曹*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带着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您投降曹*,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

周瑜染病,孙权旋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关羽镇守荆州因为与鲁肃的*队邻近,双方屡生狐疑,彼此矛盾的情形愈发严重,而边界犬牙交错,为了边境土地的归属两方各执所见常闹得不愉快,而到头来鲁肃每每对关羽让步以保全两家的情谊。是时鲁肃屯*益阳与关羽对峙,鲁肃邀请关羽一同谈判,双方兵马各驻扎在会场百步之外,将领一级的高级武官俱单*赴会。会议上鲁肃责问关羽道:“过去我方好心地将土地借予你们,是因为贵*兵败远来无立锥之地的缘故。眼下既然贵方已占领益州,就该把土地归还我家。岂知不但寸土未还,就连我方退一步只要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你们也不肯从命,……”话还没说完,坐中有一人插嘴道:“土地向来便是有德者居之,哪有专属一家的道理?”鲁肃听罢大声喝斥声*俱厉,关羽拿*起身道:“这是国家大事,这小子懂什么!”瞪了那人一眼,那人便乖乖地离开会场。后来刘备应许孙权,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尽数割与孙吴,而湘水以西则属刘备,两家于是罢*。

鲁肃死。孙权给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葬礼。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我称帝这件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天下的局势啊。”

第4篇:《三国志吴书》阅读*及原文翻译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营相望。敌数以轻船*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征召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通“资”,钱财

c.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息,止

d.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同“邀”,求,求取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回头),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的士兵得病而死。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3分)

(2)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3分)

(3)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4分)

参考*

5.b携带、带

6.d

7.b“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错。

8.(1)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我虽然没有答复你,今天的胜利,也还是你的功劳啊!(“陈”“虽”“相答”各1分)

(2)即使有所捕获,还不足以削弱敌人来符合国家的威望。(“纵”“弱”“副”各1分)(3)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他)还是谦逊待人,脸上从不流露出骄傲的神情。(“亲重”“累”“接士”“貌”各1分)

【参考译文】

全琮字子璜,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全柔,汉灵帝被推举为孝廉,补授为尚书右丞,董卓作乱,全柔弃官归乡,州府征召为别驾从事,皇帝下诏让他做东部都尉。孙策到吴,全柔首先率兵归附,孙策上表推荐全柔任丹阳都尉。孙权做车骑将*时,任命全柔为长史,后被调往桂阳太守。全柔曾经派全琮带了几千斛米到吴交易。全琮到了以后,都分而散之,空船而回。全柔大怒,全琮叩头下拜说:“我认为交易并不是着急的事,可是士大夫处境困苦危急,所以趁便赈济,来不及禀报。”全柔改变了态度感到他非同一般。这时,中州士人避乱南逃,归依全琮而居住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产供给接济,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远近扬名。之后孙权让全琮做奋威校尉,给了全琮几千人马,让他征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领关羽包围樊、襄阳,全琮上疏陈奏可以征讨关羽可讨的计策,当时孙权已经暗中与吕蒙商议袭击关羽,怕事情泄露,所以搁下全琮的奏章不予答复。等到擒获关羽,孙权在*置办酒宴,对全琮说:“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我虽然没有答复你,今天的胜利,也算是你的功劳啊!”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率领水师大出洞口,孙权派吕范督率诸将抵抗魏*,两**营相望。在魏*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全琮常常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守候观望不停。不久,几千敌*在江中出现,全琮攻击并打败了魏*,砍下了魏将*尹卢的头。

嘉禾二年,全琮督率五万步兵和骑兵征讨六安,六安百姓都四散逃走,诸将想要分兵抓捕他们。全琮说:“冒险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采取行动不能做到百无一失,不是从国家大局考虑的。现在分兵抓捕民众,得失各半,难道可以说是百无一失吗?即使有所捕获,还不足以削弱敌人来符合国家的威望。如果有意外,损失不小,与其获罪,全琮宁愿亲自承担罪责,不敢求功而辜负国家啊。”

当初,孙权将要围攻珠崖和夷州时,都先向全琮询问,全琮说:“凭我们吴国的威势,攻向哪儿,哪儿不被攻克?然而远方异域,水土潮湿有瘴气,自古就有,*民进出,一定会生病,去的人都害怕不能活着返回,攻克所获又怎能多得?我还是有所担心的。”孙权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部队出征一年后,因疾病瘟疫而亡的士卒十有*,孙权大为悔恨。后来说到这件事时,全琮回答道:“在这个时候,群臣中有不敢直言进谏的,我认为(他们)是不忠的。”

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他还是谦逊待人,从不在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十二年去世。

第5篇:是仪传《三国志·吴书》阅读附*及原文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召是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过:拜访,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王好战,请以战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3分)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3分)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4分)

参考*:

5.(3分)d(过:过失,过错)

6.(3分)b(表目的“来”;其余均为“用、拿”)

7.(3分)a(a他心中无百姓错,文中“民字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敬、然后,句意各1分)

(2)(3分)孙权听说这些后,到是仪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饭菜,并且亲自品尝饭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遗、状语后置句式、务、句意各1分)

是仪传《三国志?吴书》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是仪坚持推辞没有接受。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哪里还用得着法律条令呢!”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他八十一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