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园的幼儿哭闹不止,正处在情绪的焦虑期,在加上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常让小班老师感到非常苦恼。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带好班的前提。

1、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入园如何培养自理能力(汇总1篇)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也是百依百顺。比如饮食方面,许多的孩子都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青菜,挑食的现象非常严重。进入幼儿园以后,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课件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吃蔬菜的好处,必要时带幼儿到厨房参观叔叔阿姨怎样为小朋友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还可制作“不挑食的好宝宝”的评比栏,鼓励幼儿不挑食,尽量把饭菜都吃完,不要剩饭、倒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午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午孩子是否有精力参加活动。原来带过小班的一位女孩因为没有睡午觉,下午吃加餐的时候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所以一定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值中午班的老师首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午休环境,比如:可以给幼儿放轻音乐,让幼儿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安睡;其次要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安静、愉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3、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

小班幼儿的抵抗力较差,也比较容易被传染,所以要把好盥洗这一关,防止病从口入。可以把洗手的顺序编成一个儿歌教给幼儿,先引起他的兴趣,他们就非常喜欢洗手了。冬天的水比较凉,老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温水,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安装热水器。有了热乎乎的水,孩子们更喜欢洗手了。

4、培养幼儿良好的排泄习惯。

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幼儿经常有尿裤、拉裤的现象。这就需要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一次我为幼儿整理衣服时,闻到一股臭味,问是谁,孩子们都不说话。

我就一个一个的找,最后终于找到是班上一位年龄最小的孩子康康。我及时为她换上干净的衣服,并且和家长进行了交流,让家长配合,告诉孩子及时到厕所去排泄。

5、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所以当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时就有点手忙脚乱。比如大多数幼儿不会穿鞋,老师就要一个个的穿,既耽误许多时间,老师还特别的累。

如果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既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又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幼儿的衣服穿的越来越多。进教室要脱外套,出去做*、户外活动要穿外套。

这些工作如果都靠老师来做那就很艰巨。所以今年我带小班时利用早接待的时间教会了幼儿脱外套、穿外套和叠外套,开始孩子也是不会,但是我天天坚持,耐心的一遍遍的教,最后幼儿全都学会了,学期末还进行了穿衣服、脱衣服的比赛,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

宝宝入园如何培养自理能力[篇2]

在宝宝开始说话的最初阶段,他的“谈话”是含混不清的。如果父母从另一间房间叫宝宝,一般很难得到响应,这是因为宝宝此时对语言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面对面的交流上,宝宝并不认为父母从另外的一个地方叫他,也是在和他交谈。

宝宝如果愿意交谈,会表现出很兴奋,如果很安静,则表明他不愿意交谈。

宝宝开始学说话,父母千万不要期望宝宝的发音完全正确。宝宝学说话是从单音节发音开始的,如,“咿、啊、呀”,尽管这个阶段,宝宝还不会说完整的话,但他已基本能明白父母的大概意思。对刚学会说话的宝宝,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1.和宝宝多交谈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宝宝交谈,如父母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可以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在做什么,让他明白爸爸妈妈的这一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谈话的内容最好和宝宝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宝宝熟悉的事与物。

2.使用简单词句

开始时,宝宝只能理解最简单的词句,父母和宝宝交谈时,应尽量使用较为简单的语言,这样宝宝才会较容易听懂,并乐意和父母交谈。

3.使用名词定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父母对宝宝提问时,说“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一定好过“这上面有什么?”宝宝开始说话时,对一些代词并不敏感,如“你”、“我”、“他”,因此,父母应尽量使用名词定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4.让宝宝认识眼前的事物

父母可以在宝宝看到事物的同时,告诉宝宝这些事物的名称,尽量避免让宝宝通过回忆记住事物,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思维还是比较简单的。

5.看图说话

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喜欢图画,因此,利用这一特点锻炼宝宝看图说话的能力,应该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父母在为宝宝选择图画时,一定要选一些*彩鲜艳且简单的图画,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