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位四年级老师上的《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课程,这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在教授乘法结合律时,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老师:(出示例题:华风小学的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了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同学们,你们能否列出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
学生1:我用5×6×23算出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
学生2:我用23×5×6也算出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
老师:请谈谈你们的想法。
学生1:我的思路是,先用5×6计算出全校有几个班,然后乘以23得到690人。
学生2:我的思路是,先用23×5计算出一个年级有多少人,然后再乘以6得到690人。
老师:看起来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也就是——(板书:23×5×6=23×(×),这里的空格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能,23×5×6=23×(5×6)。
老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等式,你们能发现“=”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1:乘数是相同的。
学生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学生3: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但运算顺序不同。
学生4:老师,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乘数不变,运算顺序不同,思路也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老师:说得很好!看来几个乘数相乘,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积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结合律。你们能用字母式来表示吗?
学生:(a×b)×c=a×(b×c)
到这里为止,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积极,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表现良好。然而,我仍感觉缺少了一些东西,反复思考后,我恍然大悟。我们都知道“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而这节课缺少的正是数学的应用。在以上教学中,我们学会了知识,但却无法体会到知识的实际价值。这正是数学课应该传达给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第二次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式之前,老师做了以下设计,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够体会到乘法结合律在日常生活中计算的简便*,从而理解其应用价值。
老师:说得真好!看来几个乘数相乘,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积不变。那么在刚才的等式中,你们觉得哪边的计算更简单呢?
学生:当然是23×(5×6)更简单。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先算5×6可以直接得到整数,这样计算更容易。
老师:没错,有了乘法结合律,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了,这个知识真的很有用!你们能用字母式来表示刚才的等式吗?
学生:(a×b)×c=a×(b×c)
第2篇: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要让同学们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2.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两个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两名同学起立,让他们交换位置。抽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交换位置这种现象。那么,在我们的数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合作:
★活动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根据观察,提出猜想:
①教师板书2+3和3+2。
②学生观察2+3和3+2,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师:任何两个数相加,和都不会变吗?(学生猜想)
2.学生验证:(完成学案中的活动1)
①你能照黑板上的样子再写两组吗?
②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你所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我发现了:。
我给这个规律起的名字是:。
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3.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一填。
13+9=()+13
76+58=()+()
()+()=32+21
()+()=()+()
★活动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活动2。
乘法也有交换律吗?
我的猜想:
举例验证:
我的发现: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
1.数的分解,根据乘法口诀列式。
2.结合本班男、女生人数计算总人数。(两种方法)
3.学生举例。
4.加法、乘法验算。
三、展示交流:
抽组对活动1和活动2进行展示,其它小组认真倾听,并作出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四、达标检测: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5+17=()+545×19=19×()
29+13=()+()()×()=210×30
a+b=()+()△×□=()×()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13+31431×23
五、拓展延伸: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六、全课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3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数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要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举倒验证)。
课前互动。
1.老师姓王,谁和我一样也姓王。你属什么?属鸡,小王同学属鸡,那我猜你们都是属鸡的,我猜得对不对?(有不是属鸡的,我就不能说你们属鸡)那老师猜错了。看来我问一个人,只能*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属鸡!
2.那我再猜猜,你们这么小,每天早上一定都有家长送你们来上学,我猜得对不对呢?我要想*我的猜测,我可以怎么办?(什么情况下,我猜的是对的?什么情况下,我猜的是错的)
(只要有一个不是家长送,就*我是错的了)
3.那我再猜一个,我猜你们平时都住在锦州。(所有人都住锦州,*我的猜测是对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这回换你们了,我最近喜欢上了一档亲子节目,湖南卫视的,猜猜是什么?《爸爸去哪儿》。上期,joe和kimi一起做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从图中你能获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joe做了5杯,kimi做了3杯)
数学课堂,一下子抓到了重要的数据信息,真棒!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一共做了多少杯?)
这个问题都会解答吗?5+3=8
提个更简单的问题,还记得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吗?
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4.大家有没有发现点什么?得数相等,那我能这两个式子变变形,改写成一个等式吗?
5+3=3+5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
1个算式就敢轻易下结论啊!那个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
2.验证
怎么验证呢?(我觉得可以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怎样的例子,能否具体说说?(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来一样。)
3.举例
(1)寻视发现问题: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展示:1.先写出12+23和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
为了验证猜想,举例可不能乱举。这样,再给你们几位一次补救的机会,迅速看看你们写出的算式,左右两边是不是真的相等。
(2)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
7+8=8+7,200+500=500+200
两位同学举的例子略有不同,一个全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另一个则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二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比较而言,你更欣赏谁?
举的例子更全面。举例就应该这样,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们觉得下面这位同学的举例,又给了你哪些新的启迪?
教师出示作业纸:0+8=8+0,6+21=21+6,1/9+4/9=4/9+1/9。
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看来,举例验证猜想,还有不少的学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
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这样看来,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吗?
4.小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除了得到这一结论外,你还有其它收获吗?
5.再次猜想、联想
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比如(教师指读刚才的结论,加法的“加”字予以重音),“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
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会不会也不变呢?
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会不会也不变?
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会不变吗?
如果把加法交换律中“两个加数”换成“三个加数”、“四个加数”或更多个加数,不知道和还会不会不变?
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6.学生举例验证
(学生选择猜想,举例验证。教师参与,适当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哪些同学选择了“猜想一”,又是怎样验证的?
86=2,但68却不够减;3/51/5=2/5,但1/53/5却不够减。所以我认为,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会变的,也就是减法中没有交换律。
们刚才所提到的符合猜想的例子,数学上我们就称作“正例”,至于不符合猜想的例子,数学上我们就称作――反例。
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那我们就能肯定猜想是错误的。
关于其它几个猜想,你们又有怎样的发现?汇报
三、创新应用
1.简算
(1)乘法交换律
10×5=()×()()×△=()×☆
C×()=F×()25×18×4=25×()×()
(2)加法交换律。
想不到Joe和kimi的刨*给咱们带来了这么多思考。当时做刨*的可不只他们两个,还有多多姐姐呢!看!
5+3+5怎么算得这么快?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2.验算,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下现计算的道理吗?
78*455=
2.村长有任务下达了!
(教师出示:2086○2068;60÷2÷3○60÷3÷2)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
第一组算式中,两个减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算式中,两个除数也交换了位置。
交换两个减数或除数,结果又会怎样?由此,你是否又可以形成新的猜想?利用本课所掌握的方法,你能通过进一步的举例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吗?这些结论和我们今天得出的结论有冲突吗,又该如何去认识?
第4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方案设计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情况。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28+17=45(人),问:还可能怎样想:17+28=45(人)。
板书算式。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4.举例: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自己写一写。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核实是否相等。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可适当提示:用符号、文字、字母┅┅
学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b=b+a.老师小结:
引出:加法交换律(板书)
8.小练习:填数
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动脑,有了很多发现,大家真不简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看看会有哪些收获?课件出示
2.列式解答,利用题意追问算式含义,并相机加括号表示先算。还可能先算什么?说算式含义
3.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得数为什么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成等式。
4.出示书上题目,说一说,算一算。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发现规律。
6.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学生举例。
7.教师小结,引出:加法结合律(板书)。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加数,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8.小练习:填数。
四、总结新知,组织练习。
1.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它们都是运用在加法中的规律。师总结。
2.课后练习:
(1)下面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学生说一说,对第三道重点分析,引出加法运算律有作用。
(2)比较体会运算律的作用,知道凑整百。
(3)凑整百小练习。
第5篇:加法交换律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200=()+37
27+29=29+()A+()=20+()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