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目、耳、头、米”四个字,了解两个偏旁“、”的用法。

《静夜思》的教案设计(通用8篇)

通过朗诵和背诵古诗《静夜思》,理解和体会诗人的乡愁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够描述夜空的美丽和感受。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静夜思》和认字。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道具、安排学生观察晴朗夜空的布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引导学生交流他们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学生分组交流。

选出代表或自愿者上台分享。

展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夜空的录音片段。

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朗读,进行评议。

(三)识记生字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做上记号,并读一读。

认读生字。

出示“an、ang”,指导学生认读,特别注意后鼻韵母的发音。

进行生字认读游戏“运西瓜”。

(四)精读古诗

学生自读古诗,小组内讨论并交流个人感受。

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朗读,评议其朗读节奏和重点词语。

配乐朗读。

师生共同朗读,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齐声完成句子背诵。

(五)指导写字

观察田字格内的字。

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顺序。

学生跟随指导书写,并展示作品进行评议。

观察“头、米”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教师示范书写,特别注意最后两笔的顺序。

学生书写,并进行展示和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分享各自背诵的古诗经历和感受。

(七)练习

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各两个。

七、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静夜思》。

八、板书设计: 静夜思

九、课后反思:


《第2篇:《静夜思》教案设计》

重塑古诗课堂:以《英英学古诗》为例,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传统的语文课堂,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空间。如何将古诗教学从枯燥乏味的讲解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并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是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教学设计以《英英学古诗》为例,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角*扮演、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古诗的魅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音频导入,营造氛围

播放一段悠扬的古筝曲,将学生带入宁静致远的意境中。

2. 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展示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景:月光如银,洒满大地;远处,青山隐隐,树影婆娑;近处,一间小屋,灯光温暖,一位慈祥的奶奶正在倾听小女孩吟诵古诗。

3. 问题引导,引入主题

(1) 听了这首曲子,看了这幅图画,你有什么感受?

(2) 你喜欢古诗吗?能把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吗?

设计意图: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 初识课文,感知内容

1.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

(1) 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2) 指导学生认读“英、诗”两个生字,并讲解“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

(3) 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练习。

2. 看图说话,理解对话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初步感知“对话”的概念。

3.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读准字音。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读音,并鼓励学生大胆朗读。

4. 分角*朗读,体会情感

(1) 教师讲解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尝试分角*朗读,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扮演,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说话、分角*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并为下一步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三、 品读古诗,感受意境

1. 创设情境,导入古诗

(1) 教师引导:英英在学校学习了一首李白的古诗《静夜思》,你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诗呢?

(2) 出示古诗《静夜思》的图片或视频,播放古诗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自由朗读,感知韵律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押韵字,并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如:五言绝句、押韵等。

3. 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小组合作,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4.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床前的月光仿佛是地上结了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李白在宁静夜晚的思乡之情。

5. 多种形式,诵读积累

(1)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齐读、个别读、配乐读、表演读等。

(2)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并开展古诗 recitation 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想象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并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四、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 情景创编,学以致用

(1)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英英,你会把这首古诗背给谁听?你会怎么背?

(2) 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情景对话,并进行表演。

2. 收集整理,拓展阅读

(1)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进行阅读和赏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李白诗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 板书设计

英英学古诗

英英 奶奶

古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将课文内容和古诗内容有机结合,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第3篇:《静夜思》精品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学生特点: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第4篇:《静夜思》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身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推荐。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推荐: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依照自身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五、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和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第5篇:静夜思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第6篇:《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八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教学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三、探究学习

(一)小组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1、首诗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3、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4、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二)通过班级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1、第一节写的是: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教学设计》。这些景物构成的景象: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第二节写的是:天河──海雾──鲛人──流珠。给人的感觉是——空灵、美丽。突出了夜晚的“静”。

2、第一小节是写景(实写),第二小节是想像(虚写)。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3、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4、本小题属于开放*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a、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

b、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


《第7篇:静夜思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和认字。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组交流。

(2)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3)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1)出示an、ang

,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2)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3)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静夜思教学设计教案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2)配乐朗读。

(3)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1)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2)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3)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2)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3、写出诗句,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

②不信()

(2)举头望明月,()。

举:

①向上抬()

②全()

七、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静夜思教学设计教案

八、板书设计:静夜思

九、课后反思:


《第8篇:《静夜思》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好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article/(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