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快乐,安全至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风筝主题活动反思

本次以“放风筝”为主题的体育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安全知识,并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个人能力。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本次活动亮点颇多,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风筝》课堂教案实录(模板6篇)

一、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幼儿天生好动,对充满趣味*的活动总是充满热情。本次活动我选择从幼儿喜闻乐见的“放风筝”活动切入,并贯穿始终,很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活动伊始,我并没有直接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幼儿自由分享他们放风筝的快乐经历,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放风筝的乐趣,瞬间点燃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情景模拟,安全先行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在本次活动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环节。通过播放小朋友因为不注意安全或选择错误的放风筝地点而发生意外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具冲击力和说服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安全意识,并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三、 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他们围绕“放风筝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如何选择合适的放风筝地点”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幼儿们各抒己见,积极思考,互相学习,共同探索,不仅巩固了对安全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多媒体辅助,提升效果

为了使活动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并穿插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和动画,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也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从而提升了活动的整体效果。

五、 反思不足,精益求精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的参与度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强引导;此外,在活动设计上,还可以更加注重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幼儿亲手制作风筝,并在实践中体验放风筝的乐趣,从而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2篇:《风筝》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约10分钟)

1. 多媒体画面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春日放风筝的视频,画面中风筝形态各异、*彩斑斓,孩子们欢声笑语,追逐奔跑,洋溢着快乐的气息。

2. 诗歌渲染氛围: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点击画面,呈现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通过朗读这首诗歌,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放风筝的乐趣,为学习课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3.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描述画面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课题——《风筝》,并将“风筝”二字板书在黑板上。

4. 课前调查,激发求知欲: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并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例如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风筝文化,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约15分钟)

1. 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 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事情?

(2) 你觉得哪一部分内容最有趣?

3. 全班交流,梳理脉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儿时“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快乐经历。

三、细读品悟,体会情感(约55分钟)

(一) 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约20分钟)

1. 朗读赏析,体会快乐: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1)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们”做风筝很快乐?

(2) “我们”做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依然快乐?

2. 合作探究,理解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憧憬”和“依然”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3. 角*扮演,体会情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扮演,模拟文中几个小伙伴一起做风筝的场景,体会他们快乐的心情。

4. 有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朗读小明星”。

(二) 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约20分钟)

1. 朗读课文,感受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

(1) 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好?为什么?

(2) 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 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风筝飞起来了”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 拓展延伸,诵读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放风筝的诗歌,例如:清代高鼎的《村居》、明朝徐渭的《风鸢图》等,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放风筝的景象和情感。

(三) 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约15分钟)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思考:

(1)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变化?

(2) “我们”为什么“垂头丧气”?

2. 体会情感,感悟童真: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们”丢失风筝后的心情,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类似的感受。

3. 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水磨坊能找到“幸福鸟”吗?为什么?

四、识字写字,积累运用 (约10分钟)

1. 回顾课文,找出生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本课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和会写的12个生字。

2.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例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等。

3.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筝、售、摊、贩、翼、栩栩、垂头丧气”等词语,并组织学生进行书写比赛,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抄写生字词语,并用“憧憬、依然、垂头丧气”造句。

(2) 阅读有关风筝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风筝的知识。

(3) 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一个风筝,体验制作风筝的乐趣。

板书设计:

风 筝

做风筝 —— 快乐

放风筝 —— 自由

找风筝 —— 失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收获情感的滋养和成长的快乐。


《第3篇:《纸船和风筝》教案实录》

师: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生鼓掌。

师: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

生鼓掌。

师:第三句,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

生鼓掌。

师: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好,做得真好。请把生字卡片都放在桌子的左角上。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这三个字谁认识。

出示:我会读。

全体举手。

师:都会读,那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多好听的声音啊,谁来读读课题。

生:纸船和风筝。

师: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会在课文里这个字也要读轻声。现在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大枫叶,借助拼音识字;遇到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生读。

师:刚才这些同学这些句子有点难读。谁觉得我会读,你来读。

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师:小组里读一读,互相帮助。

生读。

师:谁来?

生: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扎。

师:还有哪句?

生:“风筝……”

师:这句有谁读给大家听听吗?好,你来试试吧!

生读。

师:最后还有一个句子,大家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

师:注意这个字是平舌音,跟我读“松鼠”。

生读。

师:这么多的枫叶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待会儿告诉大家好不好。

生讨论。

师:好!小朋友,我发现他这有个好办法,他来介绍给大家。

生:土上面有一只羊,羊掉了一根毛就是幸福的“幸”。

生:每天头上戴草帽。

师:哪个字啊?

生:莓!

师:真妙啊。还有吗?

生: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

师:什么字?

生:吵!

师:吵闹的吵。

师: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教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

学生上来摘一个字卡。是“扎”,生领读扎。

生跟读。

师:再读。

生:扎,扎风筝的筝。

师:看来这个果子成熟了,再摘一个。

生:吵,吵闹的吵。

指名几个同学跟读。

师:再摘一下。

生:坏,坏事的坏。

师:一起举起来老师看一看。看来这个果子也成熟了,可以放在纸船里了。再来。

生:福,幸福的福。

师:你很能干。谁再来?

请一个同学上来领读。

师:哎,这棵果树上只剩下两个大苹果了,他们在说话呢!他们在说他们很特殊,你听见了吗?说说你的发现。

生:他们都是提手旁。

生:他们各种代表一个动作。

师:对,你能做给大家看吗?

生做动作。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他们都是提手旁,都用手来做。

师:非常好。咱们班的小朋友多能干呀,一样说出五种发现来,这下这两个该成熟了。噢,他们又说话了,不知小朋友们能把提手旁的字写好吗?大家能写好吗?

生:能。

出示:我会写。

师:啊,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得多认真啊,大家能做到吗?

生写,师指导。

师:我发现天桃小学的小朋友写字的姿势都很端正。抓的“爪”大家写得都不太好,老师来写一下,大家注意看。

师范写。

师:好,小朋友,大家再来写一下。

生写

师:我发现哪个小组都有写得很好的小朋友,咱们就在小组交流展示一下。

小组交流展示。

师:小朋友,我们的字都写得很好,他们是不是该成熟了。你们瞧,他们的脸都红了。你们俩也该上纸船了。咱们收获了这么多的果子,如果送给小熊,小熊一定会高兴的说——

生:祝你幸福。

师:我们把这些字放到课文里读,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家看,这时候小熊是什么样的表情啊。

生:乐

师:这么乐是不是乐坏了。

生:是

师:小朋友,那你能不能读出小熊乐坏了。

师:小熊意外的收到了一只纸船,他怎么能不乐坏了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小熊拿起……

师:松鼠这时候是什么表情?

生:高兴。

师:对了,你看它的嘴都乐得合不拢了。谁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

松鼠一把抓住……

师:小朋友,下面咱们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幸福送给他们吧。

小组读。

师:小朋友,送祝福的小朋友乐坏了,收祝福的小朋友也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最幸福最快乐!齐读全文。

音乐响起,生齐读。

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配乐读:有一天……

师:小朋友,你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想。

师:那就读吧,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

生读。

师:刚才每个小朋友读了之后跟老师一样感受很深,那个小朋友眼睛湿润了,你来说一说吧。

生:读到“小溪里……”这我哭了。

生:我感到很想哭,很难过,很伤心。

师:他读到这就感到难过了。

出示句子:可是有一天,他们……

读词语:飘荡飘流

师:谁能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合适的地方。

生把飘荡贴到风筝旁边。把漂流贴到纸船旁边。

师:听完了,我感觉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走起来了。可是这么美的东西,再也看不到了。来读读这句。

生读。(再也看不到……)

师:下面我们再在小组里读一读。刚才大家读得很感动,还有想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的吗?

生读。

师:你这句话读得非常好,感情多深哪!还想读吗?愿意读的小朋友咱们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读得多真诚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真诚,这只小小的纸船又启航了,风筝也飞起来了。多美啊。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生配合读。

师:不知不觉大家都被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松鼠把一只只纸……”此时此刻他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下一节课我们再在课上交流好不好?

结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纸船和风筝,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4篇:《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语文教案》

师: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生鼓掌。

师: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

生鼓掌。

师:第三句,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

生鼓掌。

师: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了。昨天老师让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字卡,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好,做得真好。请把生字卡片都放在桌子的左角上。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这三个字谁认识。

出示:我会读。

全体举手。

师:都会读,那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多好听的声音啊,谁来读读课题。

生:纸船和风筝。

师: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会在课文里这个字也要读轻声。现在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大枫叶,借助拼音识字;遇到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生读。

师:刚才这些同学这些句子有点难读。谁觉得我会读,你来读。

出示:我会读。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师:小组里读一读,互相帮助。

生读。

师:谁来?

生: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扎。

师:还有哪句?

生:“风筝……”

师:这句有谁读给大家听听吗?好,你来试试吧!

生读。

师:最后还有一个句子,大家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

师:注意这个字是平舌音,跟我读“松鼠”。

生读。

师:这么多的枫叶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待会儿告诉大家好不好。

生讨论。

师:好!小朋友,我发现他这有个好办法,他来介绍给大家。

生:土上面有一只羊,羊掉了一根毛就是幸福的“幸”。

生:每天头上戴草帽。

师:哪个字啊?

生:莓!

师:真妙啊。还有吗?

生: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

师:什么字?

生:吵!

师:吵闹的吵。

师:请往这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注意往这看,眼睛不要眨。教师这有一棵神奇的果树,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果子。谁来摘果子,摘一个果子,你就读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就把字卡放到我们的纸船上来。

学生上来摘一个字卡。是“扎”,生领读扎。

生跟读。

师:再读。

生:扎,扎风筝的筝。

师:看来这个果子成熟了,再摘一个。

生:吵,吵闹的吵。

指名几个同学跟读。

师:再摘一下。

生:坏,坏事的坏。

师:一起举起来老师看一看。看来这个果子也成熟了,可以放在纸船里了。再来。

生:福,幸福的福。

师:你很能干。谁再来?

请一个同学上来领读。

师:哎,这棵果树上只剩下两个大苹果了,他们在说话呢!他们在说他们很特殊,你听见了吗?说说你的发现。

生:他们都是提手旁。

生:他们各种代表一个动作。

师:对,你能做给大家看吗?

生做动作。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他们都是提手旁,都用手来做。

师:非常好。咱们班的小朋友多能干呀,一样说出五种发现来,这下这两个该成熟了。噢,他们又说话了,不知小朋友们能把提手旁的字写好吗?大家能写好吗?

生:能。

出示:我会写。

师:啊,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得多认真啊,大家能做到吗?

生写,师指导。

师:我发现天桃小学的小朋友写字的姿势都很端正。抓的“爪”大家写得都不太好,老师来写一下,大家注意看。

师范写。

师:好,小朋友,大家再来写一下。

生写

师:我发现哪个小组都有写得很好的小朋友,咱们就在小组交流展示一下。

小组交流展示。

师:小朋友,我们的字都写得很好,他们是不是该成熟了。你们瞧,他们的脸都红了。你们俩也该上纸船了。咱们收获了这么多的果子,如果送给小熊,小熊一定会高兴的说——

生:祝你幸福。

师:我们把这些字放到课文里读,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家看,这时候小熊是什么样的表情啊。

生:乐

师:这么乐是不是乐坏了。

生:是

师:小朋友,那你能不能读出小熊乐坏了。

师:小熊意外的收到了一只纸船,他怎么能不乐坏了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小熊拿起……

师:松鼠这时候是什么表情?

生:高兴。

师:对了,你看它的嘴都乐得合不拢了。谁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

松鼠一把抓住……

师:小朋友,下面咱们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幸福送给他们吧。

小组读。

师:小朋友,送祝福的小朋友乐坏了,收祝福的小朋友也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最幸福最快乐!齐读全文。

音乐响起,生齐读。

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配乐读:有一天……

师:小朋友,你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想。

师:那就读吧,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

生读。

师:刚才每个小朋友读了之后跟老师一样感受很深,那个小朋友眼睛湿润了,你来说一说吧。

生:读到“小溪里……”这我哭了。

生:我感到很想哭,很难过,很伤心。

师:他读到这就感到难过了。

出示句子:可是有一天,他们……

读词语:飘荡飘流

师:谁能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合适的地方。

生把飘荡贴到风筝旁边。把漂流贴到纸船旁边。

师:听完了,我感觉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走起来了。可是这么美的东西,再也看不到了。来读读这句。

生读。(再也看不到……)

师:下面我们再在小组里读一读。刚才大家读得很感动,还有想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的吗?

生读。

师:你这句话读得非常好,感情多深哪!还想读吗?愿意读的小朋友咱们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读得多真诚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真诚,这只小小的纸船又启航了,风筝也飞起来了。多美啊。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生配合读。

师:不知不觉大家都被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松鼠把一只只纸……”此时此刻他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下一节课我们再在课上交流好不好?


《第5篇:《风筝》课堂教案实录》

《风筝》是我很喜欢的一篇作品,我一直想诠释它,我想借此引导学生探究鲁迅深沉博大的思想,获得丰厚的人生教益。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能否上成功,取决于学生对鲁迅思想的了解。因此,在上课之前,我简单梳理了一下鲁迅的核心思想,作为同学们研究学习的蓝本。

一、走近鲁迅──牵住那一根线

1、关于“人”的问题:

鲁迅始终抓住“人”这个轴心,他最关心的是“人”的地位与真实处境。在《灯下漫笔》中,先生尖锐地揭示了在*传统社会里,“*人向来就没有挣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暂时做稳奴隶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把人当作人,还是使人成为奴隶”,是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标准和尺度。鲁迅总是警惕某个思想的原始教义,是促进人自身的解放,还是助长人的奴化。可以说,对人*精神的渴望,对人被奴化的危险的警惕,构成鲁迅思想的两个基本侧面。

2、关于主奴一体化:

鲁迅认为:*国民的恶劣*在于主奴相通,“*者的反面就是奴才,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鲁迅常常困惑过去共同反对奴隶制的战友,如今俨然以“权威”自居,压制起年轻人来了。他引用《论理学的根本问题》中的一段话:“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既要当主子,奴役别人;又要当奴,被别人奴役。”这就是*人的奴*,但奴*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和他的主子*合在一起的。阿q在赵太爷面前是奴才,但在小尼姑面前还是要做主子的。“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奴*十足。”*主奴的迅速转化,关键在于一个权字──有权就是主子,没权就是奴才。

3、关于话语霸权:

在权力结构之下,*出现三种类型的人──主子、奴才、奴隶。但这三者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权力中心就是真理中心,权力中话语就成了语言的霸权。在*,“皇帝所诛者,逆也;官兵所剿者,匪也;刽子手所杀者,犯也。”鲁迅说:“*没有真正的逆、匪、犯,所有的称谓都取决于权力者的意志。”《狂人日记》中有一句话,“总之,你就不能说话,你一说你就错。”语言霸权在*最极端的形态就是指鹿为马。

4、关于*人的健忘:

健忘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权力压制;一个是精神胜利(阿q精神);一个是精神奴役。在《坟》中的《春末闲谈》中鲁迅讲到了细腰蜂,它用毒针,向小虫身上一戳,小虫麻木不动了,但还活着,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细腰蜂便慢慢一口口不慌不忙地吃掉它。细腰蜂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剂。鲁迅说,细腰蜂解决了历代统治者最大的难题,因为统治者都要别人做牛做马,但人们一做事情便有思想、便要反抗,最好是既能当奴隶,又没有思想,或者说保存运动神经,却没有感觉神经,细腰蜂正起了这个作用。

5、关于鲁迅式的无路可走:

鲁迅的“无路可走”很大程度上就是绝望,而绝望其实就是看透了。鲁迅先是对*传统文化与人的奴隶化的密切关联感到绝望之后,又几乎以同样的理由粉碎了西方文化的种种神话。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科学*确有积极的一面,但对物质与科学理*的过分崇拜,将导致人的内面精神的丧失,使人沦为物质的奴隶。而当人们把*变成众数崇拜时,必“借众以凌寡,托言众治,压制尤烈于暴君”从而形成“以独制众者古,以众虐独者今”的历史循环。鲁迅继空间上否定希望之后,又从时间的角度否定了未来。先生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所以,未来的黄金世界,仍然有矛盾,冲突,斗争,仍然要流血,有奴役、有杀伐。所以,鲁迅说,从来就没有至善至美,极境就是绝境。鲁迅还粉碎了“过去”的种种神话。比如,鲁迅先生有一篇《死后》,写人死了,但什么都来了,生意都做到棺材里,他借此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人事灾难的结束,而是更大痛苦与荒谬的继续。鲁迅堵住了一切精神的避难所。无路可走很多时候表现为两难选择。

二、走进《风筝》──解剖这一个风筝

师:《风筝》是鲁迅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多年来它像风筝一样飘扬在思想的天空,给人们无限的启发和深思。下面请一个同学友情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感悟。

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一评。

生:读得不错,但还可以更好一些,我说的是情感处理上。

师:好,具体说一说。

生:比如,前面要读出初见风筝的惊异,沉静在故乡春天美梦里的迷醉,还有后来禁止小兄弟放风筝的粗暴、得意,醒悟之后的悲哀,最后,躲避到现实中的茫然无措,都要诠释出来。

师:“前面、还有、最后”思路清晰,说得不错,你找一段来尝试一下,给我们做一个示范。

生:好,我读鲁迅精神虐杀的那一段。(生读)

师:(掌声)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可以说,你把自己融入了作品,读出了作者由愤怒到得胜的感情,读出了自己的体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好评论的准备。

生:我有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鲁迅用两个季节来写自己的心情。现实中冬季的肃杀,灰黑*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所以,当作者看到天上的风筝,马上就随着风筝的丝线,被拉到故乡的温暖和春光里去。可是,回忆并不让人欣喜,反而激起了作者精神虐杀弟弟的忏悔,于是,作者反而要躲到严冬里去,可是──可是严冬却正给我很多寒威和冷气。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鲁迅思想中的“无路可走”的体现。“我暂时”沉浸到故乡的春光里去,但“精神虐杀”让“我”忏悔,于是竟然要躲到严冬里去。这个反常可见“我”忏悔之深。但现实中严冬给我的“寒威和冷气”,似乎说明现实中这样的精神虐杀无处不在!

师:说的不错,回忆中有精神虐杀,现实中有社会虐杀。作者在两个季节里游走,可是最终又无路可走,这是一个两难境地,鲁迅对生活的认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比如祥林嫂魂灵的有无,比如《记念刘和珍君》的“记”与“不记”,比如鲁迅对青年的热望和绝望。

生:我也谈感悟。我觉得应该看到文章中的对比,比如刚才现实的冬天和回忆中的春天对比。其中还有异地和故乡的对比。然后,就是弟弟和哥哥的对比。

师:什么时候的弟弟和哥哥对比?

生:小时候的弟弟和哥哥有对比,长大后的弟弟和哥哥也有对比。

生:因为作者写的是两个时段的弟弟和哥哥,所以,我觉得弟弟自身也在对比,哥哥自身也在对比。

师:说的好,再具体一点。如果说,哥哥是一个精神虐杀者,那么,弟弟就是一个──

生:弟弟就是一个受虐者。就是说,我们还可以把两兄弟的对比,看成是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对比。

生:我觉得这里有问题。作者没有必要把这件小事扩大化,甚至把它提高到精神虐杀的层面,我觉得好象有点小题大做。因为这是兄弟两个人的事,而且哥哥是为了弟弟好。

师:你认为是小题大做,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我把它看成是“以小见大”。作者表面上好象只是写个人的恩怨得失,甚至是良心发现,其实不然,它正是通过具体、形象、真实的事件,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

师:反映什么重大的社会问题?

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精神虐杀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开始也觉得是小题大做,后来又想,或许正是类似我们这种对精神虐杀的熟视无睹,才促使作者要小题大做呢!

师:分析得好,分歧就在这里,我们不妨通过这个话题深入进去,看看作者怎样写精神虐杀?为什么要写精神虐杀?作者发掘精神虐杀的社会意义又是什么?

生:通过对比来写精神虐杀。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而我认为这是笑柄,可鄙的。因为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大人和小孩之间总是有代沟!

师:呵呵,其实这两个人年龄相差还不到十岁,不过,由于作者的老成,这里确实有一个*思维和孩子思维的问题。前天,我儿子要我带他到森林公园去,我说:“到森林公园有什么用?”儿子说:“好玩!”我思考这两句话发现:*思维常常是“有用没有用”,孩子的思维却是“好玩不好玩”。“有用没用”关注功利*,是“物欲”的问题;孩子的“好玩不好玩”关注自然*,是人的“天*”问题。比如《射雕》中的郭靖,就比《神雕》中郭靖有趣得多,贾宝玉认为小女孩子都是水做的骨肉,都是宝珠,但结了婚(就是成年了),就变成了死鱼眼珠,道理就在这里。甚至鲁迅自己也是这样,百草园里贪玩破坏的鲁迅,和双喜偷罗汉豆的鲁迅,和润土捉鸟的鲁迅,到现在成了精神虐杀小兄弟的鲁迅。好,还是让我们回到文本,看看小兄弟天*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小兄弟“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一个静的神态,两个动的细节,就淋漓尽致的写出了他对游戏的浓厚兴趣。

生:不仅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我”推开门,果然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这个情景让我们看到小兄弟工作很专注,很细心,而且擅长钻研,非常有创造*。

师:呵呵,没有*,没有*,“我”就自己造!小兄弟真是一个努力创造的好孩子。

生:还有,“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似乎正需要一些活动来改变一下身体状况,说不定这个孩子的病态,正是作者管束的结果呢!所以,我觉得作者很残忍,完全可以看成是精神虐杀。

师:可是,作者是为了让小兄弟有出息啊?

生:我认为作者的“出息”观有问题。他认为“出息“就是挣大钱、做*、成大名,总之,就是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师:你认为鲁迅也这样恶俗?

生:不是恶俗,而是生活所迫,或者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师:能不能结合鲁迅思想,深入探讨。比如鲁迅的身世。

生:我觉得鲁迅既是一个施虐者,也是一个受虐者。生活中他饱受冷眼和嘲弄,然后,就很自然地去虐杀别人。

师:有道理,鲁迅经历了祖父入狱、父亲病死、亲人变脸的炼狱,家道中落让他彻底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在当铺和*店之间游走,更让鲁迅尝尽了冷眼和嘲弄。鲁迅确实是一个“受虐者”,正因为受虐,所以,他才迫切的希望弟弟要出息,所以,才精神虐杀弟弟。

生:我不同意老师的观点,因为这种解释把鲁迅虐杀中的“丑恶”美化了,而鲁迅恰恰是要解剖自己灵魂中的“恶”,这种“恶”甚至就是前面的“主奴一体”。在别人面前做惯了低声下气的奴才,也要在更弱者面前充当一回“主子”。

师:呵呵,赞成同学们的观点,就让鲁迅做一回恶人吧!鲁迅曾说过:“我的确时时在解剖别人,但我常常更无情的解剖自己。”现在我们来看看精神虐杀的具体经过,然后,分析鲁迅所说的两个解剖。

生:先写小兄弟看见“我”的惶遽心理。而“我”俨然是一个粗暴的封建家长,折、掷、踏之后,傲然走出,穷形尽相,栩栩如生。

生:还有,“我得到完全的胜利,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这个“我”只关心自己的权威有没有得到维护,至于小兄弟的绝望,我没有留心,也不会去留心。

师:可以说,鲁迅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刚才有个同学说,哥哥主观上为了小兄弟好,不许他放风筝,这究竟算不算一种虐杀?

生:应该是虐杀,而且作者对自己的虐杀还进行了解剖。

师:怎么解剖?

生:观念落后,作者认为放风筝没出息。

师:呵呵,*式的出息观,完全是儒家的毒害。

生:文中说“论年幼”,我赢得了当然的胜利。可见这是家长制思想,长兄为父,弟弟就该听我的。

师:封建等级制的毒害。

生:还有,从“气力”上来说,这是一种强者逻辑,是强者对弱小者的控制和支配。

师:这就是鲁迅说的“权力中心即真理中心”,权力者掌握了话语权,说你坏你就坏,不坏也坏。

生:教育观念落后──后来,作者读到“玩是儿童的天*,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才发现阻止孩子玩,就是对孩子的精神虐杀。

师:现代知识的缺陷和封建思想的浓厚,应该是互相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才理直气壮地虐杀弟弟。那么,长大之后呢?

生:当“我”重提旧事,小兄弟说“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好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这地方,人物着墨不多,但却写出了各自的心理与*格。

师:什么心理和*格?生:哥哥能够深刻反省自己,勇敢地解剖自己,然而,弟弟却早已经淡忘。

师:鲁迅严厉地解剖自己,因为他对精神虐杀弟弟的一幕,有了一种灵魂的罪感,并且深切的忏悔。但同时,鲁迅也在解剖弟弟,因为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自己被虐杀,反而把兄长的粗暴行径视为合情合理:做风筝要偷着做,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一旦被兄长发现,就木然地接受惩罚;然后,忘得一干二净。

生: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应该也是虐杀者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比如陈独秀的麻木退让,使得蒋*石大胆妄为,以致大肆*。《五人墓碑记》中的几个英雄“发奋一击,却能使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促发。”

生:弟弟的麻木,除了自己认为理亏之外,还有哥哥强权的压制,还有可能就是弟弟自己的精神*。这是鲁迅所论述的*人为什么健忘的几个原因,我认为小兄弟是兼而有之。

师:呵呵,分析得好。确实,鲁迅对小兄弟的解剖是很有深意的,先生痛感国人麻木不仁,因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么,因为小兄弟的完全忘记,导致自己口头上的道歉,行为上陪弟弟放风筝的愿望都无从实现,心里的大石头要一直坠下去,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生:(没有人主动回答)

师:我们可以从鲁迅这样做的动机,小兄弟如果接受道歉的结果等方面来考虑。

生:鲁迅的动机是“讨他的宽恕”。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鲁迅忏悔之深,另一方面是自我*。

师:忏悔之深,我们早有说法。自我*怎么解?

生:因为精神虐杀的伤害已经造成,原谅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于事无补。如果小兄弟原谅了“我”,也就是受虐者原谅了施虐者,那么,只能让施虐者心头的石头落地,而对受虐者来说,几乎没有价值也没有。

师:呵呵,很有道理,就是说,哪怕弟弟原谅了自己,但这注定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施虐者的心灵还是没有办法得到救赎!因为那个风筝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是吗?

生:对。鲁迅这样写,还要堵住自己阿q式的精神*,堵住自己的灵魂逃避,鲁迅重又回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因为,大石头仍然坠着,只有面对。

生:我来补充一下,这个“只有面对”,是不是还暗含着现在仍然是一个精神虐杀的时代,每个人都逃脱不掉,所以,只有面对。

师:说得好,每个人都在虐杀,但同时也被别人虐杀。所以,这个忏悔注定没有办法实现,因为人就是江湖,江湖就是人。在这里作者把个体的精神虐杀,放到社会大背景中来,使得批判更有力量。

生:老师,因为主奴的一体,我们能不能说,在某种层面上,鲁迅和小兄弟也是一体的。因为我在小兄弟的身上,似乎看到了鲁迅被虐杀的情景。

师:呵呵,有道理。我想起了一首诗。好象是臧克家的《三代人》:“孩子在土里,玩耍。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写的是三代人,其实就是一代农民的写照,今天在土里玩耍的孩子,有一天就会在土里流汗,有一天也会在土里葬埋。这里的鲁迅和小兄弟,当然也可作如是观。通过《风筝》,同学们对鲁迅的思想,已经有所了解。对于鲁迅的写作风格,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

生: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忧愤深广,我十分认同。“忧愤深广”概括了鲁迅文章的四个方面,可谓不刊之论。

生:我觉得鲁迅的文风和杜甫特别相似,也是沉郁顿挫。

师:有意思,说来听听。

生:我就感觉到这两个人都忧国忧民,下笔沉雄浑厚,而且都特别苦大仇深的!

生:(学生大笑)

师:说得很好!鲁迅的文章寄托深远,沉郁顿挫,充满曲折。拿《风筝》来说,先由冬季肃杀苍凉的心境,转入故乡春天季节风筝的温馨,这回忆是美好的,但“惊异”未及细尝,“悲哀”就袭上心头,这是一折。哥哥精神虐杀弟弟,“我”当时得意,也并不放在心上,但时隔多年,竟然感到分量,*自己的心,这又是一折。为了补救,“我”设想种种方式,以为可以得到宽恕,也认为能得到宽恕,从此宽心,结果却于事无补,这又是一折。回忆中感到重压,于是逃回到现实,但现实寒威和冷气使心头的重压更加厉害,这又是一折。鲁迅就是用这样的沉郁顿挫、忧愤深广的笔调,始终关注着“人”,警惕抨击一切奴化人的行为,倡导“人之为人”的自由精神!只有真正走进鲁迅,你才能感受到先生思想的深邃和博大,只有真正走进鲁迅,你才能感受到先生犀利背后的温情和绝望!可以说,只要你了解他,你就会钟爱他,就会把他作为人生的向导和精神的路标!

三、走进心灵──放飞风筝

师: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我们现在不妨放飞风筝,来谈谈“精神虐杀”这个话题,你们认为生活中,那些行为是精神虐杀?

生:隐私权被侵犯。

生:对民工的歧视和排斥。

师:眼睛能看到地底下,好。

生:公务员报考限定身高,我觉得也算精神虐杀。

师:一切的不平等,或是对“人”自由精神的抑制,都可以看成是精神虐杀。

生:宣传舆论的偏向,使公众失去了知青权。

师:呵呵,这就是话语霸权。想一想,社会上还有哪些在爱的名义下的精神虐杀?

生:为了子女的终身幸福,父母包办子女的婚姻。

生:送温暖的时候,让“被温暖者”者抛头露面地宣传。

……

师:说的很好。想一想,你们精神有没有被虐杀过?

生:父母设计好人生道路,让我去走。我觉得这是对我的精神虐杀。

师:因为父母的设计,让你失去了自由地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权利。

生:应试教育挤占了我们的青春和快乐,让我们的回忆成了灰*,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虐杀。

师:呵呵,金*的童年变成了灰*的梦魇,火热的青春化为单调的数据。应试教育虐杀人啊!

生:班主任公布我们的成绩排名,老师不断请家长,我认为也是恐吓。因为那让人感到羞愧,感到巨大的精神负担,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师:呵呵,我会帮同学们转告的,希望他们注意方法。任何人都不能再精神虐杀了,哪怕是以爱的名义。懂得了精神虐杀决不是目的,我们还要保护自己的精神不受侵犯。那么,生活中,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持思想的明亮?如何高扬精神的大旗?如何维护思想的自由?如何促使生命的舒展?这节课结束了,但这个重要的命题,永远不会结束,需要同学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回答。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同学们再见!

生:王老师,再见!


《第6篇:《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识字。

2、游戏识词:“摘风筝”。

3、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谁和谁的故事呢?(出示贴图)你们知道他们俩住在哪儿吗?(学生说完后上台贴图)老师指着板书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1——7自然段。

1、(示课件)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6自然段。

2、学生汇报: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板书贴图:纸船和风筝)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乐坏了”?

3、指导朗读:(示课件)谁有信心,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刚才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③齐读课件里的四句。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边说边取下纸船和风筝)

(二)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示课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到7——9自然段去找*吧!

2、汇报提出的问题。

3、课堂练习:

①课件演示:飘荡、漂流。这两个词语中,(边说边出示课件)哪一个应该配给风筝,哪一个应该配给纸船?为什么?

②比较句子:

①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

②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说得真好!连我们的电脑也忍不住要表扬你了!)

4、指导朗读:(示课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些自然段呢?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也可读,让学生评价。

③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心里也越来越难过了!这时,是谁受不了了?谁想读读这一段?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谁还想读一读?指导读(示课件)“如果……就……”,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6、听了松鼠的话,你愿意和松鼠和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松鼠会看见什么?(边说边贴上风筝)是谁放的呀?这真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啊!松鼠看见了,有什么反应呢?(高兴得哭了)他又是怎么做的?

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使者,传递他们的友情,真聪明!

三、课中*:《找朋友》(放音乐)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四、拓展思维

①小朋友,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时,你又很想和他和好,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②下面,老师就给个机会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好朋友表达心意吧!

板书设计:

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八第二课时,纸船和风筝,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