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它和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呢?你可能说没关系,但是人生就是一本书,我可以给你一句话来告诉它们的关系:“人生这本书不是由单纯的图和文字组成,它还需要真正的书籍来增加它的内涵。”

我从小就看书,小时候看的一些什么拼音大卡啊,连环画啊,小人书啊,我都看。刚开始还不太懂,但听老妈一遍又一遍读着教我,我竟把那小人书背下来了,要知道我那时候连abc都不认得哪!我老爸看见我“抱着个书背”时,乐开了花。连忙把老妈拉过来说:“快看,咱家儿子认得这么多字了,真是个……”“神童”两个字还没说出来,老妈就把他打断了,“好啦,他怎么会认字呢?明明是我读多了,他都背下来啦,有什么一惊一乍的……”这下我爸爸愣在原地发起了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偷偷”地溜回了书房。听到老妈讲到这,我就乐起来了!

人生如同一本书五年级作文(汇总4篇)

再大些,到了四五岁的样子,我喜欢上了漫画书和童话书。那时候只看情节不看内容的,一本七八百页的书两三天就看完了,可当妈妈问我这些童话和寓言的道理时,我却支支吾吾地说不上一句。从此,我打定决心,无论我看那本书,我一定吃透了这本书才去看下一本,那年我二年级。

三年级开始,我开始看一些有深度的书时,却遭遇到了困难,比如“最难啃”的鲁迅先生的《故乡》那本书。第一次我先看故事的情节,可第二次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很难理解,不过每读一遍就又有了新的收获,打心眼里的高兴,最后,我花了两周时间才读懂第一篇文章《故乡》。可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也许只有读上一百遍才能理解吧。

这人生难道不就像一本书吗?发生的一件事、一次矛盾,不都是这本书上的一个字、一幅画吗?还是那句话“人生这本书不是单纯的由字和图片组成,它还需要真正的书籍给他增加内涵。”

人是一本书五年级作文2

人是一本书。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的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粗俗;有的人封面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封面如金似宝,内容却不堪入目。

有的人是一本散文集,有的人是一本抒情诗,有的人好像一部开心辞典,有的人好像一部科学著作,那些*求荣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最终被世人所唾弃,而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则是一卷卷净化心灵,教育后人的名著。

不要怪妈妈没有给你制作出美丽的封面,也不要怪爸爸没有给你绘出多彩的插图,你的这本书还得靠自己去写,用你的朴实和善良,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给删除了,这本书失去了纯洁的位置,他们不知道在生命的版本上应该写上高尚,添上纯真,刻画奉献,描绘进取。有的人虽然一世写不出什么杰作,但是从不粗制滥造,随便乱写,就算写得不好,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如果有了美好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打磨成实实在在的文章。

人生如一本书3

人生犹如一本书,他们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是书,就像人的相同之处都是一生,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书皮,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吸引别人的观看都不一样。

一本书,首先看到是是它的书皮,一个人,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外貌。一本书的书皮可以设计的不是太美观,但最起码的干净也是能够让人们愿意去拿起看下,而一个人的外貌可以不是太完美,但衣着服装给人有种干净的感觉也是能够让身边的人愿意和他交往的。

一本书,人们一般会先看它的目录,一个人,人们也会先了解他的经历,一本书的目录可以告知人们它要讲的大致内容,而一个人的经历也同样能够让人们知道他这个人大致的内在思想,是不是值得我们去交往。

一本书,人们也会先去看它的序言,一般序言大都是其他名家给与这本书的介绍和评价,一个人,人们也常常会通过别人对他的评价来去思考是否能够去与之交往。

一本书,有的内容让人看了可以说是倒胃口,而有的内容人们却愿意一字一句慢慢咀嚼欣赏,一个人,有时候和别人一起交往会让人感觉到他的厌倦而不愿去与之接触,而有的人,其内在的素养足以取得身边所有人的信任。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与坏、厚与薄、精彩与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爱情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生命的尽头,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哭着。

人生犹如一本书作文4

时下快递业的服务质量真的是参差不齐、难评伯仲。上月中旬,我在网络里认识的南康区那个从未谋面的美女作家给我快递了一本她的著作《蹒跚在母亲的期盼中》,却止步于赣县县城而“递”不到我所在的乡镇,更“悲催”的是这个“生意兴隆”的快递公司还地处偏僻名称怪异,竟使我委托在县城住的同事代取却找不到贵快递的所在。无奈,我只好在上周四挤空骑摩托车来回跑了五六十公里路专程到那个yousu快递取到了这本仍然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到家后抓紧浏览。

这本厚厚的《蹒跚在母亲的期盼中》,是作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将两个宝贝儿子从出生开始,到成长为两名优秀大学生的二十年成长过程及其点点滴滴,洋洋洒洒地用了近二十万字,象记流水账一样的记录下来?——是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拥有宽阔胸怀、无私无畏、博大无边的母爱!是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愿意把一生的财富、智慧、坚毅、隐忍、知足、感恩、大度、勤劳、善良传承给下一代的伟大慈母精神!!是用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教育、引导、扶持下一代在长长的人生路上自信、勇敢、顺利走下去的中华女*高贵品质!!!”(一凡语)我佩服作者,佩服她的才气和勇气,佩服她在遭遇婚姻不幸的厄运中不折不饶,将人生价值无限放大,用她自己瑰美绚丽的人格魅力给了我等之人对照检查、学习看齐的一面镜子。

目睹这本由国内正规出版社出版有正规书号的《蹒跚在母亲的期盼中》,我想起了已故作家丁玲提出来的“一本书主义”。1979年,我那时正在武汉高*部队当兵,热爱文学的我注意到销声匿迹了二十多年的丁玲重返文坛,率先透露丁玲复出信息的是三月份山西《汾水》文学月刊发表的丁玲给一位青年业余作者李保平的信。就在这封短简的结尾,丁玲谆谆告诫文学青年:“写文章不是要多,而是要好。过去有一个外国作家对我说过,鞋子要一百双差不多的,不要只有一双好的。而作品相反,不要一百篇差不多的,只有一篇好的也行,我认为这是对的”。“一本书主义”的大意是指一个作家必须写一部立得住、传得下去的书,要有一本足以支撑自己的书,即“作品不能光图数量而忽视质量”之意。丁玲告诫作家:“不要徒有虚名,不作无作品的作家;鼓励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努力写作,为*至少能写出‘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我想,《蹒跚在母亲的期盼中》的作者用了她大半辈子的时光写就了这部书,她“这本书”价值不菲啊!

人生犹如一本书,有开头也有结局,一页一页的读过,一页一页的铭记于心。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知识,远胜于你读过的所有的书;人生就是一本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诸如:快乐人生、苦难人生、坎坷人生、执著人生、豁达人生、浪漫人生……无不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读人生之书,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庄子云:“死生为昼夜”,不过是自然规律的一个程序而已。生固可欣,死亦坦然,“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没有什么可悲观的。当然,若要抵达“活得潇洒,死得安祥”的理想境地,人生这本书,还真的须要费尽全生精力去谋篇布局、构思设计、奋力疾书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