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到体验:浅谈我对《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课文,讲述了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得启迪,我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强调了观察体验和互动参与,力图将课堂变成孩子们探索知识、感受乐趣的舞台。
一、 以生活经验为基石,搭建学习桥梁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我在开学之初就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观察蝌蚪。我鼓励孩子们亲自养几只小蝌蚪,并细心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身经历中积累感*认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课堂上,当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观察到的蝌蚪变化时,他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 从“形”到“神”,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在学习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灌输知识,而是从孩子们熟悉的“小蝌蚪”形象入手,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文本。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小蝌蚪的图片,并引导孩子们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建立联系。接着,我带领孩子们逐段朗读课文,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故事的情节,更感受到了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坚持和对母爱的渴望。
三、 寓教于乐,多感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我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我并没有简单地讲解,而是准备了五幅图片,分别展示了小蝌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课堂上,我将这些图片打乱顺序,并邀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词语的含义,我还设计了一个角*扮演的游戏。我准备了一些小动物的头像,让孩子们戴上头像,并根据我的指令表演相应的动作。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四、 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生活经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
《第2篇:幼儿《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教学反思》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孩子们比较熟悉,旋律也比较简单,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大班时就已经学过,所以很多孩子都会唱了,因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唱这首歌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把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妈而伤心难过寂寞的心情,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重点难点已经突破了,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设置了小花鸭迷路的情景,让孩子帮小花鸭找妈妈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妈的伤心难过的心情,和帮小花鸭找到妈妈而欢呼雀跃的高兴情绪。因为是亲身体验所以孩子能完全的投入到故事中去,帮助孩子把抽象转换为形像。在故事中孩子也能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要经常帮助他人,这样不但被帮助的人能过得到帮助而快乐,自己也能够很快乐。这里很好的对孩子进行了乐于助人的品德教育。乐于助人的品德教育在现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三、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我设计了“演一演”这个环节。当问道孩子是否想演一演时?我没有让孩子马上来演,而是让孩子先说,自己打算怎样演?这样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环节,让孩子能更好的把握住自己所要演的角*,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又能锻炼孩子表现能力。
在这节音乐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1、说话时的语速过快,孩子不能听的很清楚,要是能在慢点温柔点孩子会更喜欢。2、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因为老师的范唱要给孩子美的享受,不管是音准还是声音都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3、在演一演这个环节中没有及时的肯定孩子和鼓励孩子,所以孩子在自我创编动作时不太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