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有读过盗牛这篇文言文吗?以下是它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学习吧。

原文

盗牛文言文翻译(精选5篇)

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问:"晦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罪何至尔?"复对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译文

有个偷了牛被抓的人,他的朋友探望他并且问他:"你因为什么事被抓?"他回答说:"晦气碰出来的。"熟人问:"你的晦气怎么能自己来呢?"他说:"我正好在街上散步,看到地上有一条草绳,认为它有用处,于是把它捡起来了。"熟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你有什么罪呢?"他又答道:"绳头上还拴着一只小牛!"于是问的人露出一脸惊讶的神情。

当时,国都中有一个偷牛的人,牛的主人抓到他。偷牛的人说:"我遇到牛一时被利欲迷惑,从今后将改正,您既然宽恕了我,希望不要让国君烈王知道这件事。"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烈王,烈王把一匹布赠给了盗牛者。有人说:"这个人已经做了盗贼,害怕你知道,你反而给他布,为什么?"烈王说:"以前的秦穆公,有人偷了他的骏马把马吃了,秦穆公却赐给他们酒。偷马的人不吝惜生命,来解救秦穆公的灾难,现在这个偷牛的人能够悔过,害怕我知道,这是有羞耻之心,是善心将要产生了,所以给他布劝他做善事。"

注释

1、者:……的人。

2、拘:拘留。

3、盗:偷。

4、过:探访。

5、何:发生....事情;怎么。

6、适:正巧,恰巧,适逢。与方同意。

7、信步:随意走走。信还有书信,真实,守信用的意思。

8、以为:认为。也有和现在以为一样的意思

9、遂:于是,就。

10、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1、复:再,又。

12、对:回答。

13、愕然:吃惊的样子。

14、临:将要。

15、云:说。

启发与借鉴

启发:做了错事,还要强词夺理,死不认账是不好的,只要勇于承认了,一定会得到宽容的。

借鉴:明明是偷了人家的牛,偏不承认,硬要说是拾了一条绳,"绳头还有一只小牛",真是强词夺理至极!

第2篇:盗牛改过的文言文翻译

盗牛改过是讲述一个人盗牛的故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盗牛改过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以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⑾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注释】

⑴邂逅:偶然。

⑵赦(shè)宥(yòu):宽恕原谅。

⑶幸:希望。

⑷端:古代计量长度的量词。

⑸遗(wèi):赠送。

⑹耻恶:以坏名声为耻。

⑺间年:隔了一年。

⑻欲取而购募:想拿了剑后悬赏寻找(失主)。

⑼或:副词,又。

⑽袂(mèi):衣袖。

⑾推:推究,推求。

⑿永失:永远丢失。

⒀担:挑。

【翻译】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秦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

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拿了剑后通过悬赏找到(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老人提起衣袖,问他说:“你之前为我挑着担子,不告诉我姓名,现在又在路上看守我的剑,(我)还没见过有像你这样好心(的人),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要把这事告诉王烈。”(老人)一说完就离开了。

老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有这样的善人,我却见不到。”然后让人去寻找,是以前那个偷牛的人。

[盗牛改过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3篇:盗牛改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盗牛改过》,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著。下面的是盗牛改过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盗牛改过文言文翻译

原文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①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以赦宥②,幸③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④遗⑤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⑥,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⑦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⑧,或⑨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⑩,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⑾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字义

(1)邂逅:偶然。

(2)赦(shè)宥(yòu):宽恕原谅。

(3)幸:希望。

(4)端:古代计量长度的量词。

(5)遗(wèi):赠送。

(6)耻恶:以坏名声为耻。

(7)间年:隔了一年。

(8)欲取而购募:想拿了剑后悬赏寻找(失主)。

(9)或:副词,又。

(10)袂(mèi):衣袖。

(11)推:推究,推求。

(12)永失:永远丢失。

(13)担:挑。

(14)为善:做好事。

(15)吾未能见: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16)老父以告烈:老人把这些情况告诉了王烈。

(17)我邂逅迷惑:我一时糊涂。

(18)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懂得以坏名声为耻、则会萌生善心。

(19)耻:以····为耻

(20)去:离去

翻译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秦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

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拿了剑后通过悬赏找到(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老人抓住此人的衣袖,问他说:“你之前为我挑着担子,不告诉我姓名,现在又在路上看守我的剑,(我)还没见过有像你这样好心(的人),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要把这事告诉王烈。”(这人)一说完名字就离开了。

老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有这样的善人,我还没有见过。”然后让人去寻找,是以前那个偷牛的人。

[盗牛改过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4篇:坐盗文言文翻译

坐盗的故事出自“晏子使楚”,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坐盗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坐盗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坐盗文言文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课后习题

1.解释文段中加线的词语。

习辞:避席: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

6.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7.“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8.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9.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11.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

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避席:离开座位。

2.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译文: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5.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6.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7.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8.成理成文即可

9.成理成文即可

10..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1.机智善辩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

第5篇:《牛缺遇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牛缺居上地,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盗求其橐中之载则与之,求其车马则与之,求其衣被则与之。牛缺出而去。

盗相谓曰:“此天下之显人也,今辱之如此。此必?逦矣谕虺酥?鳎?虺酥?鳎?匾怨?镂遥?冶夭簧蝗粝嘤胱范?敝悦鹌浼!!庇谑窍嘤肭髦腥铮?岸?敝/p>

译文:

牛缺居住在秦国,是很有名的儒家学士。到黄河下游的邯郸去,(路上)在沙漠之中遇到强盗。强盗要他行囊里装的东西(牛缺)就给了他们,要他的车马就给了他们,要他的衣服被子就给了他们。牛缺走出沙漠离开了。

强盗互相议论说:“这个人是天下很显要的人,今天给他的侮辱这么大。因而必然将我们告到国君那去,国君啊,肯定依据国法诛灭我们,我们肯定活不成了,不如一起追上他把他杀了,来毁灭盗窃的痕迹。”于是一起追赶牛缺,跑了三十里路,赶上并将牛缺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