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人是有灵魂的,可能反对的人不多,尽管我也拿不出确凿证据来,但毕竟与思想有关。我若说水也有灵魂,恐怕很多人都会投来不屑的眼光,说我是呆子,纯属无稽之谈。一般人都认为,水是一种能流动的物质,本身并没有意识,灵魂何来之有?不错,过去我也是这种看法,除非中了邪的人,才说水有灵魂。可自从到了苏州古城之后,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突然生起了敬畏,就连最普通的水,也认为它有灵魂。

凡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人,都喜欢到大自然中走走,只要看到村野溪涧、花果鸣禽,不但可以忘掉烦恼,还会净化心灵,我就属于这一类型的人。不过,往常我会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绕开拥挤的集市,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享受清闲和休心养*。这一次却不同,目的地是苏州,那是一座江南名城,是古今人才荟萃之地,其繁华盛况,可想而知。我为什么忽然想去闹市而不是清静之地,因为那里有个“荷花节”,在百花中,我对荷花情有独钟,苏州,除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那里的人爱荷种荷早就出了名,恰逢农历六月六,民间传说是荷花生日,虽是旧俗,江南一带仍很流行,每年都要举办大型活动,今年尤盛,地点就在城内一个著名景区,那是座千年古镇,古时候吴国的都城就设在那里,它背靠虎丘山,面临阳澄湖,又是范蠡与西施的隐居地,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才一反常态,不去寻找乡间野趣或远山古寺,而往人口周密的城市走去。

名家好文章摘抄(专业5篇)

刚到达目的地,忽然就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水乡气息。我站在一座古老石桥上放眼一望,只见大道纵横,河汊如网,小船穿梭,古迹遍地;漫步街头,那肥厚的阳澄大闸蟹让人赞不绝口,香酥的黄桥烧饼叫人垂延欲滴。到了酒店下榻,最让我牵肠挂肚、欲先睹为快的还是那里的荷花,尽管还没身临其境,却已被阵阵芬芳所袭击。顾不得先休息一下,便闻香而去,没出多远,就到了一处湿地公园,站在雄伟壮观的拱门前眺望,如火如荼、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差点让我惊呆了,从岸畔一直延伸到苍茫彼处,尽是荷花荷叶,由浓到淡,由聚到散,有鲜艳,也有粉白,在争妍斗艳,一批批游客,纷纷鱼贯而入,我也随着人流,走入到一个荷花天地里。

如此铺天盖地的红花绿叶,如此生命力旺盛的葱茏湿地,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力,过去我总认为:只有田园村舍,野外风光,才能让人心旷神怡,人多车多的城市,都是枯燥无味的,如今却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景致有如天上人间,这里的妹子个个犹如仙女,不但美在衣着,也美在脸上,美在心里。在苏州人的心目中,荷花不是一般的植物,而且是有灵*的,他们把亮丽的荷花当作身边的小妹,把荷花的纯洁比作她们的品行。难怪这里有水必有荷,有荷必有美女。这里的亭台楼阁恍若画图中,这里的荷花美女已经融为一体;我漫步在柳堤水岸,穿行于花叶丛中,转个湾是小桥流水,没几步又见画舫莲船;与其它地方不同,这里的观赏平台与景点设施,大多采用天然木头或当地的竹子,经过一番艺术的设计与能工巧匠的精心打造,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久,充分体现了苏州人的聪明才智及文化品味。我脚下的栈桥就是纯木结构,九曲环回,时隐时现,大部分掩藏在荷花荷叶底下,进入湿地中心,就象进入到迷宫一样。

置身于荷湖之中,兴奋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处处红蕾粉朵,笑脸相迎,举目一望,天蓝水碧,莲船悠悠。还没游览到三分之一,双腿就疲软了,干脆小憩于花*中。身前身后,依红偎翠,水上水下,相互辉映,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仿佛身边的不是荷花,而是一群国*天香般的少女,随着一阵微风吹来,便扭动起迷人的身姿,羞羞答答,眉目传情。此时的我,已想入非非,乱了方寸。幸好这里花深似海,隐蔽中不可能被别人窥见,不然我会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已不再象往常一样目不斜视,摆出一付正人君子之态,而是毫无顾忌地把目光投在她们身上,从娇美的脸蛋,到水嫩嫩的腰身,仔细地端详着,如同一群刚出浴的*感少女,有种天然的美丽,跟本无需霓裳舞衣,只戴颗闪亮的钻石就够了,想不到连这钻石她们也不要,只听叮咚一声,又被扔到了水里,随着一圈圈荡开的涟漪,我的思绪也紧跟那远逝的年代而去,仿佛又看到姑苏城中的万家灯火,听到秦淮河上的悠悠桨声,每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群男男女女,不约而同地来到临水的大榕树下,坐在石凳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荷花仙子的传奇……荷花仙子,自古就是青年男女崇拜的偶像,姑苏人爱荷、种荷,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那时楚国有个大夫叫伍子胥,因逃难来到这里,看到江南的水乡那么美好,可偏偏就没有荷花,这多么可惜,他便将带来的莲子,播入河池,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吴国迅速强大了,在他的照料中,荷花也开始日益繁盛。可以说,在苏州这个地方,伍子胥是第一个种荷人,也是荷花最早的知音。

无论那一种花儿,要真正得到人们的喜爱,仅有美的外表是不够的,还要有淡淡清香和象征美好的意义,既美化环境,又净化人们的心灵。荷花就是这样,无论生于河塘湖泊,还是长在城镇乡村,都一样的茂盛,一样的艳丽,一样的芬芳四溢,真正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赞美荷花,歌颂荷花,就是赞美它高尚的情*,歌颂它纯洁的品质。谁说江南只是温柔太多脂粉太重奢华太盛,谁说江南缺少雄关铁马缺少仗剑义士缺少阳刚之气,为什么杜十娘,居然把价值连城的八宝箱,当作寡情人李甲的面,扔进瓜州渡口滚滚的波浪中,连同自己年轻的生命也一起跳了进去。为什么才貌双全,一心只想从良的李香君,为了守住自己的清白和纯洁,毫不畏惧那班无义之徒,敢于在媚香楼上血溅桃花扇。难道因一时误入红尘,就是非不分地把脏水向她们身上泼去。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她们不贪富贵,不怕欺压,只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与那些纸醉金迷腐朽没落的社会陋习,没有任何关系,就象这里的荷花,虽然根植于污泥之中,身上却没有半点污渍。

在荷香弥漫的水上花园,我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湿地和森林,被誉为地球的左右肺,荷花荷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氧,使空气变得如此清新。此地几乎被湖泊和丛林所包围,到处都是花的海洋,到处都有粼粼清波,凡是天上飞的,水中游的,相辅相生,相助相益,节节循环,生生不息。因此,这里的荷花荷叶,越长越繁茂;这里的湿地风光,越来越美丽;这里的清纯女子,也越看越迷人,就是因为这里水多,到处都有水的精灵,它们不仅躲藏于河湖港汊,还隐身在土壤和空气里。

漫步在芬芳水岸,如走进一幅巨大的画图中,感觉十分惬意,不时有白鸟扑扑飞起,把我惊吓一跳,一会又有鱼戏莲叶,看得我满心欢喜。置身于这荷花天地里,在冥冥之中有如神启般让我恍然大悟:苏州的美,离不开水,有水,才有荷花,荷花,是水之魂!(作者:罗松生,深圳作家,有散文、诗歌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及获奖。)

第2篇:名家写秋好文章摘抄

昨日午后的暴雨,一度浇灭了盛夏的猖狂,地上泛起的朵朵水花,把夏秋交替的消息欣喜地告诉了时节。

岁月总是太过匆忙,瓦檐下滴答滴答的雨声,一路送着掉落的光*,立秋一过,便快到了落叶纷飞的时候。最怕那种秋意深浓的景象,片片缤纷在萧瑟的秋风中凌乱的飘舞,徒留枝桠在聆听败落的沧桑,那也有我曾经葱郁的一抹青绿,在暮云淡去,秋光老尽中无可奈何。

将万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龄早已过去,真的已经到了淡看风云的时候。青梅时的青*虽已渐渐成熟,心怀的万丈豪情却也被流年腐蚀得荡然无存。梦,依然美丽,像是融入天边的一抹晚霞斑斓多彩,仿佛伸手便得,却又遥遥难及。当镰*割倒陇上一片金黄,收获的不只是成熟,还有陌上空旷的寂寥。这种寂寥是秋意渲染成的忧伤,是金黄未曾割倒之前那些等待的时光,是鸟语婉转唱过的一曲花事。

花事已过,象立秋后的莲褪去荷衣,一如我无数次无端错过的花期。总以为那些折采过后不再回头的缤纷,是流转在爱中最美的遗憾,是对走过年华最深的铭记。直到立秋之后,倦累爬满了枯叶堆积的心窗,再也找不出残存的一丝青绿痕迹,方才悟明了,那些爱恨,那些情仇,那些脸庞,那些誓言,都一一还给了流光。

看那楼下巷子里走来打着花纸伞长发飘逸的女子,只觉得离我如此之远,心倦累到不再有如少年的冲动,甚至懒得去奢望会有一场美丽的邂逅。我清楚地明白,那只是走过我眼前的一道风景,任这风景如何秀丽,终究不是我可以驻留的地方,只是视觉上短暂的一瞬,只是曾经遭遇过然后便模糊不清,哪怕曾经回头,也就如此而已,时间终会带走一切,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渐远的故事,注定要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一个交代,我走我的山道,你行你的水路,山水之外不再相逢,红尘旅途,各自安好。

又立秋了,爹娘再度老去。娘用木梳慢悠悠的梳理着满头白发,那丝丝掉落在地上的银发,是娘寸寸走过的时光,娘说老了,以前的日子都回不去了。几十年的四季交替,娘该遭遇多少个立秋的日子,可娘又还能再过几个立秋?爹却把渐渐老去的炊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熏黄了季节的颜*,装点立秋的日子。爹的目光有些呆滞,迎着那门前往来的行人,爹的眼里还很深邃,笑看到树上落下的光*。那是洞悉世情之后凝聚的光芒,不慌不忙,不惊不异,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包括悲欢,包括生死,无不淡定从容。

爹娘就这样搀扶着走过岁岁立秋,每一片落下的叶儿都是他们相爱的故事,平平淡淡从从容容,这一世也未分开过。看他们有时相互叮咛,天凉加衣了,该吃*了,有时候也吵闹几句,象小孩一样发脾气,过后又哄着对方,真的是百感交集。什么是爱,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白首到老?爹娘用他们一生的时光诠释了*。

秋水无尘,秋云无心,山河盛世的立秋季节沉静无言。有道是人生短短几个秋,哪怕芳华已经落尽,也无须刻意地去收拾残留的风景,因为时光依旧要向前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静美,那何尝不是一种境界?

四季景*予以我们的都是各种别样的风景,春之草,夏之花,秋之叶,冬之雪,展现着季节不同的风采,而今立秋之时的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懂得欣赏,便能通透,何苦枉自嗟呀?

立秋,是赴一场与时节的盟约。往事就像山峦上的点点秋红,终将伴随落叶匆匆的落地,灿烂拥有之后,如果可以洁净相忘,那也是一种领悟。四季的更替,是自然循环的规律,我们无法阻止也无法挽留,阻止不了时光且住,还我们一个如夏的灿烂年华,挽留不住行将老去的父母以及那些走着走着就不见了的故人。如何才能从容的笑看立秋之后凋谢的落花,如何才能淡定这秋光老尽?就做一株草木,生长于自然,懂得去遵从宿命,方可以离合不惊,枯荣随缘,就那么随*随意的踏上旅程,不辜负一世韶光。

第3篇:名家好文章摘抄欣赏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

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哪断垣残壁留下的厚重,听那亘古传来如烟如雾的吟唱。

或许,古巷不是凤凰这座古城的灵魂,但绝对是最勾人情怀的风景。一路走进,两旁商铺林立,蜡染,纸扎,印花布店,银器饰品,姜糖作坊,酒吧,餐馆,一家挨着一家,有凤凰的土产,有湘西的特*。那些蜡染印着精美的图案,吸引着游客的目光,那些空气里都飘着香味的腊肉,挽留着行人的脚步,那些漂亮的苗家服饰,迎得一片啧啧称奇的赞赏。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喧嚣与宁静的碰撞,这是一种无奈的搭配,其实也让人很困惑。有人选择视觉上的风景,有人沉侵在心灵上的享受,古城里的这条古巷,更适于后者,因为凤凰是需要用心来品读的一个小城。

我不愿意用记叙的方式来描写这条古巷的现代气息,我更喜欢用缓缓抒情的语气来诉说这条古巷的百年沧桑。

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这些斑驳的城垣深处,飞檐门落之间一定有着久远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恩或怨。那些事呢?哪些人呢?而今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无从追寻也无从考究了,湮灭在一巷烟雨中。

城门洞是一个流浪歌手聚集的地方,不知这些歌手来自何方,也不知姓甚名谁,坐在石板登上,简单的行李,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吉他盒打开放在地上,那里面有游人扔下或多或少的*票。一个或几个,男人或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奏着忧伤的曲调,和着洞子里的回声,不在乎游人的眼光,不在乎有多少听众,只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的歌谣,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扬的歌声中,是泪水和欢笑打湿的漂泊。

城楼旁有一个古老的宅子,推开老宅子厚重的木门,就推开了一段久远的往事。威猛的石狮,气派的大门,正殿,戏台,天井,天池,回廊,古*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漫长流年,悠悠远去,宅子几经易主,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它当初做为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朋友造访,寿宴大开,拜祖祭先,擂鼓声声,戏子长袖挥舞,唱词悠悠回荡。时光轻飘飘的带走人的生命,带走那些别去经世的往昔,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再往前行,古巷在一江沱水中延伸,尽头处是听涛山下,这里长眠着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大师。墓前芳草萋萋,朵朵素华无语。多少年前先生远离故乡在外漂泊,一生颠簸流离,最终叶落归根,魂回故土。是凤凰养育了先生,是先生把凤凰带给了世界。

古巷的门前,经常有老者放一张竹椅,或抽一袋旱烟,或喝一壶老茶,或拿着一件衣裳走针穿线,或带着小孩戏耍,面容平和,慈祥安宁,用微笑面对过往的行人。那是经历岁月留下来的闲时,那是沧桑之后的平静,悠悠然然,与世无争,这是古巷一道最为温馨的风景。

古巷的石板路留下多少脚印,只怕无人能计。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来回穿梭。那蹦蹦跳跳的小孩,你是放学回家吗?那打着碎花伞的长发女子,你轻移莲步,为何脸上泪水涟涟,是不是刚刚触动了春愁,经历了离伤?那蹬着送煤车的汉子,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为何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是不是又给老婆孩子赚取了一些*票?那搀扶着的老伴,您们缓缓而行,笑意融融,是在雨巷中散步,重演一回爱情的浪漫吗?这些脚印磨亮了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雨中的古巷,是谁吹响了短笛,笛声悠悠扬扬回荡在长长的古巷,远去,远去。

第4篇:名人好文章摘抄

酷夏炎炎,炽热如火,唯心安于静,方能有绿荫,自凉于一隅。赋闲多时,早已适于独静,习惯于一盏茶一本书的光*中。于这大热天里,泡一盏醇香馥郁的铁观音,捧东坡诗集于手,独自边喝茶边看书,也不乏自是闲逸清凉。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字子瞻)回复兄弟苏辙(字子由)《怀渑池寄子瞻兄》的诗。

这首诗译成散文就是:“人生在世,来到这里,又走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鸟儿,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或者那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属于极偶然的事儿,因为鸟儿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固定的路径可循。我和你一起去过渑池,曾一起在县中僧舍的墙壁上题诗。现在,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而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前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北宋嘉?六年(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苏轼的诗词,行文自然,自由舒展,意境恣逸,感情真挚。《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思想。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显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追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夏日沁凉。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一边喝茶润燥,一边读苏轼诗养心。一会儿端起茶杯又放下,一会儿拿起书本又放下,忽然之间,心里一震,有所感悟。喝茶与读书,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与读书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人生总会有迷茫的时候,有那么一段寂寞的时光,有那么一程寂静的路途,没有人陪伴,一个人默默度过,一个人独自孤独,就像一只孤鸿一样,飞到这里,停落那里,偶然在雪地上落一落脚,又不知飞往东飞往西。

走过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经历过层层叠叠的磨难与波折,人生一段短暂的寂寞孤独时光又算得了什么?不妨平心静气,就做一个安静的孤单人,于酷夏中寻一处绿荫,一边凉快去。暑热终要退去,迷茫也像“飞鸿踏雪泥”一样,注定要成为过去,这一段孤独寂寞的时光,也会成为一段悲喜交加的回忆。

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放不下呢?一切过去了都是雪泥鸿爪,待到春暖雪化,那或浓或淡的印迹,亦随之消逝不见。能留下的,只有人心海里、头脑中的斑驳记忆。没有什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也没有什么藕断丝连难以割舍的。一切都会过去的,就像喝茶看书,拿得起,还需放得下。

第5篇:名家好文章摘抄阅读

几百万年前,地壳正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次激烈的造山运动,在东亚板块上,渐渐隆起数十座千米山峰,它们环列着,与高低不等的山脉连成一体,绵延数百公里,铁桶般把中间一小块平原包围了起来,形成一个自然王国。唯有一条发怒的江河,咆哮着冲开一个缺口奔腾而去,其余的一切都被紧紧地锁在里面。真的令人不可思议,这不经意的一次封锁,竟然悠悠地过去了漫长世纪,直至外面的世界早已文明开化、纷纭熙攘,这沉沉大梦才宣告结束。

如今,人们开始不断在追问,第一次从这里升起驱除猛兽的火光、第一次在这里留下的脚印究竟在何时?到底是二千年前,抑或是在三千年?历史已经模糊不清,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群因战乱而南下的人们,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没有其它的选择,只能斫木为舟,旁悬崖、绕峭壁,沿着夹岸的丛林,顺着蜿蜓曲折的河谷漂流而下,他们恰好被河水推上一个开阔地带,便开始点起火种,驱散了旷古蛮荒。也许人们不禁要问,我所描述的地方,到底在哪里?能不能也带大家去领略一番?好的,现在就跟着我来,我不但会带着你们去看看那被称之为客家香格里拉的地方,还会带你们去认识她的前世和今生。

过去的人们羡慕大平原,那里楼如棋,路似网,一马平川,往来自如。可是到了新世纪,人们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转变,认为平原交通拥堵,雾霾弥天,开发过度,生态失衡,建筑物大多又是千篇一律,灰*呆板,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各种疾病,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青山绿水,争先恐后急于回归大自然寻找乐趣和健康。就在那时开始,这个地方就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那里神秘的客家土楼,古朴的依山围屋,才重新被发现;风光秀丽的梯田小村、世外桃源般的清幽静美,才未被外界遗忘;还有那纯朴而又多情的客家小妹,也开始装饰城里人的境梦。这个地方,就是全国的最美小城和宜居城镇——大埔县。

过去的山地大埔,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封闭的王国,里面的一切,鲜为外人所知。一般人都把去那里视作畏途,不是陡坡就是急弯,尤其是那远上云间的盘山公路,车到山前,必须开尽油门,旋转而上,真的比老牛拉破车还要慢,下坡,更要踩牢刹板,防滑徐行,司机,得提心吊胆,乘客,更会吓出冷汗,没有高超驾技,谁也不敢走这条路,没有重要急事,哪个也不愿坐这趟车。今天,这些都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可以放心的去了,高山也不必可畏,只要穿过一条隧道,就会觉得别有洞天。

进入大埔境内,真是千山耸翠,万木竟荣。舒舒服服地坐着大巴,如同潜入到一片绿海深处,清新的山林气息朴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天然的大氧吧中。在这公园般的森林里漫游,好象在浏览名家的山水画展,车过山脚,时时可见一轴飞瀑流泉,高高悬挂在峭壁上;转过小桥流水,处处山家小院,躲藏在花丛的虚实之间;时有瓜藤缠绕篱笆,偶见飞鹰直冲蓝天。两边的指路牌,高举着景点地名,本来应该不会弄错方向,可不知怎么回事,此时此地,许多人的心,往往又迷失在茫然山*中,甚至有种空间错位的感觉,好象这里的时间已停在一个世纪之前,一忽儿会觉得是误入了亚马逊雨林,一忽儿又惊疑那好莱坞也曾在这里拍过大片。是的,只有亲身到过这里的人,对于这种种臆想,才不感到奇怪,因为这里不是纯粹的山清水秀,而且蕴含着一种古朴雄奇和飘忽迷离的美感。

沿着山谷蜿蜒而行,车已进入两山夹一沟,前方忽现小村一座,到了才知道是一个镇,楼房很漂亮,都建在山壁上,可以看得出,这里跟本就找不到一块大于半亩的平地,房屋只好叠筑在悬崖陡壁上。山上有一处庙宇般的建筑,原来就是镇*。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真是佩服这里人顽强的创业精神,他们硬是一凿一凿,向石山要地、要家园。如果有谁以为这是一条穷山沟,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这地方狭小得很,但从这里出去的人,却很有志气,镇上的学校、医院、道路、桥梁等,大多是海内外游子所捐建,在这种热心乡梓精神的带动下,一个巴掌大的山村已经变成了山城,这就是大埔最边沿的地方,叫银江。

山重水复处处路,暗花明又一村。快捷地行驶在抛物线似的水泥路上,我实在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叙述从窗外掠过的美妙景致,只好把陆游的诗句稍作改动,借以表达旅途中的愉快心情。车快速的行着,山愈来愈低,也愈来愈少,村镇却愈来愈密集,房屋也愈来愈漂亮,谁都能感觉得到,此次行程,已渐入佳境。

啊,韩江,这条于群山怀抱中滚滚而流的江河,突然展现在眼前,可惜还来不及仔细察看,就被一座跨江大桥甩在了后边。车子继续前进着,一道道青山,如帷幕般徐徐拉开,这时,大家的目光便聚焦在一个亮点上,呵,这就是大埔新城。真想不到,在群山千嶂里,还有一座如此美丽的城,我们来不及细细端详,一下就扑入到了她的怀抱里。沿行在环城大道,只见路面宽敞,绿树成行,若不是四周有青山环绕,真会以为又回到了广州或深圳,这里有体育馆有影剧院,有特*酒楼也有风味餐馆。我们首先游了城中的西湖,据说它的前身是一片湿地,经改造后,成了主题公园。名为西湖,确实有不少迷人之处,有茶艺馆,有九曲廊,有八骏图,有将*像,我跳上一叶小舟,悠闲地拂开丝丝垂杨,一边寻觅山城的历史文化,一边拜访大埔的著名人物,这是一处既有客家风情,又有侨乡特*的百科式园林。接着又到虎山公园,在山顶举目远望,全城美景,尽收眼底,山虽不高,却是天地精华之所在,数百年来,这里人材辈出,政界、商界、科技文教界人士,素有文化之乡美誉。作为一块雏鹰展翅之地,省重点虎山中学,就屹立在山脚之下。

人人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底人的品*与江河土地有什么联系?过去我总是半信半疑,当我登上了三河镇的笔枝峰时,纵目四望,只见重峦叠嶂,远接天边,三河汇合,直贯沧海。这里是韩江之源,也许这样的雄豪山川,磅礴气势,真的养育了大埔的人杰地灵,才有历史上的一腹三翰林、父子两进士,以及现代的李光耀、张弼士、田家炳等。我又不由的想到八十年前那场惨烈的三河坝战役,当年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就在这里摆开战阵,与十倍于我的敌人,鏖战了三天三夜,其地势之险要,其江流之湍急,可见一斑。

我们从山上下来,一踏入街口,就闻到阵阵扑鼻的香味,便觉得肌肠辘辘,随即走进一家饭馆,小妹笑盈盈一边泡茶,一边问我们想吃什么,我说有什么本地风味?她说这里都是客家特产,除了老鼠?、笋?,还有石生根清炖田鸭、五爪毛桃炖家鸡,臭屁藤煲猪肚等,这些天然食谱,听起来不太文雅,吃起来却清香可口,多食不腻,我们点满了一桌客家菜,最终还是风卷残云,大家一致认为,这回的确既玩得尽兴,又吃得开心。

地处粤东北的大埔,原来是这样迷人与神秘,可惜很少被外人所了解,甚至有些地方,连本地人的脚迹也不一定到过,例如丰溪的自然保护区,岩上的原始森林。我们此行,因时间关系,很快就要结束了,可惜游过的地方,患笆?种?唬吹降木暗悖?鍪谴笞匀槐?庵?唤牵?褂行矶喙爬系姆缇懊?ぃ?矶啻酒拥姆缤寥饲椋?乖诟?畹纳酱Γ?乖诟?兜纳较纾?抢锊耪嬲?敲蜗胫械南愀窭锢/p>

如今,可喜的是高速路、铁路、还有水路,都可直达大埔,虽然还有很多景区没来得及参观游览,并不会感到遗憾,下次还会再来。此时,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改乘火车,当我们挥手告别这绿*的世界,便与车头一起渐渐隐入到长长的隧道中。

待蔚蓝的天空重新在头顶上方现露时,我们不由的又向后回望,刚才的村镇、河流、已经不见了,只有一架横挡着的大山,犹如一把巨锁,把一个神奇美丽的自然王国紧紧地锁在里面。